玉兔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飲食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玉兔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玉兔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香菇去蒂,洗凈,切末;
2、小白菜心擇洗干凈;
3、蔥姜洗凈,蔥打結,姜切片;
4、水發(fā)海參每根一剖為二洗凈放碗中,加入雞湯200毫升、雞油15克、黃酒10克、精鹽少量、蔥結5克、姜片5克,上籠蒸20分鐘,取出海參,湯汁留用;
5、雞脯肉、魚肉、肥膘肉剁成茸泥;
6、肉泥與香菇末放入碗中,加精鹽、味精各少許、胡椒粉、黃酒、蔥姜、干淀粉5克,攪拌成三鮮餡心;
7、海參釀上三鮮餡心;
8、雞蛋清放入碗內(nèi)用筷子攪打成泡沫狀,加入味精、鹽各少許、干淀粉攪拌成蛋泡糊;
9、取湯匙12把抹上冷豬油,將剩下的三鮮餡心分別抹在湯匙里,再將蛋泡糊堆抹在上面成兔狀,連同海參上籠蒸5分鐘取出;
10、同時將白菜心用開水燙一下,放入在圓盤周圍;
11、小白兔脫出湯匙,頭朝里分擺在菜心上,中間放海參;
12、鍋上火,倒入蒸海參的湯汁,加剩下的雞湯、味精,燒開后撇去浮沫,用濕淀粉勾薄芡,淋上雞油,澆在海參上即成。
玉兔海參的一般做法
玉兔海參做法一
1、海參去除內(nèi)臟,煮透后控去水分,切絲。處理海參是比較繁瑣一些,不過倒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2、蔥白切段。
3、起油鍋燒至六成熟時放入蔥段,炸至金黃色時撈出,蔥油備用。
4、鍋里放入一點蔥油,爆香蔥姜末,加入海參,加入一點清湯,依次加入精鹽,料酒醬油和一點白糖。
5、燒開后微火煨2分鐘6、用稀淀粉水勾芡,用中火燒透收汁,淋入蔥油,盛入盤中即可。
玉兔海參做法二
1、將水發(fā)海參洗凈切片;豬肉剁成末;黃豆芽擇洗干凈;蒜苗洗凈切段;香菜洗凈切段;
2、鍋內(nèi)加高湯、料酒、鹽和海參煨燒入味待用;
3、鍋內(nèi)放少許油燒熱,放入黃豆芽煸炒,加鹽、味精炒熟,盛入盤內(nèi)墊底;
4、鍋內(nèi)注油燒熱,放入蒜苗、辣豆瓣、高湯、醬油、豬肉末、海參煮沸,用水淀粉勾薄芡,加香油、味精后澆在豆芽上,撒上香菜即可。
玉兔海參做法三
1、西蘭花洗凈浸泡,胡蘿卜洗凈后切片,鍋中加入適量水燒開,下鍋燙熟撈出海。
2、即食海參提前解凍洗凈。
3、熱米飯盛在碗中壓一壓扣在盤中,擺好西蘭花和胡蘿卜。
4、鍋中加入適量油下蔥段煸出蔥油后撈出大蔥。
5、鍋中加入適量鮑魚汁,加入適量水燒開,放入海參煮2分鐘。
6、煮好的海參汁淋在飯上即可食用。
玉兔海參的由來
玉兔海參是安徽省傳統(tǒng)的地方名菜,屬于安徽菜系。安徽準北阜陽地區(qū)盛行養(yǎng)兔,人人喜愛之,尤其喜歡長毛兔。廚師們仿其形,以魚肉泥、雞脯肉泥、豬肥膘肉泥伴成的三鮮餡為原料,做成一只只小白兔,伏在菜心上頭朝外望著周圍的食客"出神"。選型優(yōu)美,色調(diào)素雅,令人心曠神怡。
ys630.COm精選閱讀
鮑汁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準備好食材。
2、將黑米放入料理機干磨功能打成粉。
3、過篩,將剩下的顆粒繼續(xù)打至完全成粉末即可。
4、加入糯米粉用適量開水快速攪拌成雪花面團。
5、充分揉勻分成小塊。
6、壓成片狀放上豆沙餡。
7、收口做好形狀。
8、用剪刀剪出海參的刺。
9、果珍加糖另裝,和做好的海參一起上鍋蒸熟。
10、橙汁澆在糯米海參上即可。
鮑汁海參的一般做法
鮑汁海參做法一
1、鮑魚汁、西蘭花,泡發(fā)好的海參用保鮮膜包好,放到冰箱冷凍,隨吃隨取就行。
2、把鮑魚汁倒入碗中,海參剝?nèi)ケur膜放入碗中。
3、鍋里放水燒開,加適量鹽,放入冷凍的海參煮2分鐘。
4、西蘭花放入鍋中焯一下。
5、撈出來控水放入盤中,海參也放入盤中。
6、鮑魚汁加熱水調(diào)勻,放入微波爐加熱1分鐘。
7、再次調(diào)勻,澆到海參上即可。
鮑汁海參做法二
1、海參的發(fā)制時間較長;
2、海參加水,放冰箱,4小時換一次水,泡24小時;
3、24小時后的海參,洗凈肚子,保證無沙粒;
4、海參煮1小時,放保溫桶里保溫24小時,取出,冰水過涼,反復兩次;
5、發(fā)好的海參;
6、海參空干水分;
7、將蔥姜爆香,加入高湯,鮑汁,燒開,下入海參,小火燒30--40分鐘,收汁。
鮑汁海參做法三
主料:海參2只;輔料:西蘭花2小朵,土豆1個;調(diào)料:水淀粉適量,高湯適量,鮑魚汁適量。
做法:
1、買的是泡發(fā)海參。清洗干凈,放入高湯(沒有高湯,白開水也行)中小火煨15分鐘,取。
2、土豆去皮,挖球煮熟,西蘭花沸水中汆1分鐘撈出。
3、高湯或白開水加鮑魚汁煮沸,勾芡倒在海參上,土豆球西蘭花擺盤即可(勾芡不要太厚,我的就有些失敗。勾芡太濃稠)。
鮑汁海參的由來
海參與燕窩、魚翅、鮑魚等同列為“八珍”,是中國菜中的名貴佳肴。我國是世界上吃海參最早的國家,早在三國時期,吳國沈瑩著的《臨海水土異物志》中,就有吃海參的記載:“土肉,正黑,如小兒擘大,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灸食。”由于那時沒有掌握烹調(diào)技術,只用火烤——“炙”,不能領略其美味,所以給它取了個很賤的名稱——“土肉”。到了明代,海參的營養(yǎng)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識。海參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名貴的滋補品?!段咫s俎》說:“海參甘溫、無毒,能補胃,生脈血,治休息和治潰瘍生蛆等。”清乾隆年間之《本草從新》也說,海參有“補賢益精,壯陽療萎”的功效?,F(xiàn)今世界上朝鮮、日本以及歐美許多國家都愛食海參,考其源流,都是從我國傳出去的。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有海參600余種,我國有58種。太平洋的海參可供食用的約30種,其中我國有20種之多,以遼寧、河北、山東沿海所產(chǎn)的刺參為上品。
蔥燒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海參洗干凈。
2、豎向切,一只海參切3刀。
3、蔥白豎向切,對半切,再將一半對半切。
4、鍋內(nèi)大火燒熱油。
5、轉中火,下蔥白。
6、蔥白出香味立刻關火稱出。
7、鍋內(nèi)留蔥油,開火,加蠔油。
8、迅速滑散。
9、加清水,中火。
10、清水燒開。
11、加入海參,翻拌均勻。
12、干淀粉加水調(diào)成濕淀粉。
13、海參燒開鍋,轉大火。
14、加濕淀粉,迅速拌勻。
15、湯汁快收干后,立刻加之前炒好的蔥白。
16、稍微散點鹽,出鍋。
蔥燒海參的一般做法
蔥燒海參做法一
1、將水發(fā)黃玉參用流動水沖洗去內(nèi)外的泥沙,瀝干水分后,斜刀切成2cm寬、6cm長的小段。
2、大蔥取蔥白部分,剝?nèi)ネ馄?切成5cm長的小段。老姜切成片。
3、在湯鍋中加入適量熱水,大火燒沸后將黃玉參段放入,再次燒沸后汆煮約2分鐘,再撈出瀝干水分待用。
4、中火燒熱炒鍋中的油,待燒至五成熱時,將大蔥段和姜片放入,用中火慢慢煎至表面稍稍上色,再把大蔥段和蔥油分別瀝出,挑出其中的姜片不用。
5、鍋中留底油,加入雞湯、料酒、醬油、白砂糖和鹽,大火燒沸后將汆好的黃玉參段和炸過的大蔥段放入,用中火燒透入味,約5分鐘。
6、最后調(diào)入水淀粉,將湯汁收稠,再淋入備好的蔥油即可。
蔥燒海參做法二
1、海參切成大片;
2、蔥白切成約5cm的大段,姜切絲;
3、海參涼水入鍋,大火煮開,燒5分鐘,撈出瀝干水分備用;
4、小鍋內(nèi)加入豬油,燒至5、6成熱時加入蔥白,小火慢慢炸至金黃色,關火;
5、撈出蔥段備用,蔥油留用;
6、另起鍋,加入姜絲、鹽、料酒、醬油和糖,大火燒開;
7、加入海參;
8、加入蔥段;
9、再次燒開后轉微火,煨2、3分鐘;
10、轉大火,少量多次加入水淀粉(大約1大勺)勾芡,轉中火燒透收汁;
11、淋入蔥油,關火。
蔥燒海參做法三
1、海參要提前泡發(fā),切段,大蔥,姜切塊備用。
2、五花肉切片。
3、菠菜摘洗干凈。
4、鍋里放水,加上植物油和鹽燒開。
5、把菠菜放入焯水。
6、擺到盤子里備用。
7、鍋里放入花生油,下蔥姜爆香。
8、下入五花肉片翻炒。
9、放入生抽,蠔油煸炒。
10、加入半勺雞湯和鹽燒開。
11、放入海參段。
12、小火燒2分鐘入味。
13、勾入淀粉,炒勻。
14、倒入到擺了菠菜的盤子里。
蔥燒海參的由來
蔥燒海參是中華特色美食,魯菜經(jīng)典名菜。從山東源入,以水發(fā)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后無余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yǎng)豐富,滋肺補腎。
木須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一茶匙干淀粉和兩茶匙水混合成水淀粉。
2、黃瓜切片木耳撕小朵,黃花菜泡好焯水備用 紅椒切片,蔥切段,雞蛋打散,炒出來,炒雞蛋的竅門是火要大點,油要稍微多點,才會松軟。也可以加點白醋或者料酒在雞蛋里。(生抽二分之一湯匙、老抽五分之一湯匙、白糖、料酒半湯匙兌成汁在碗里備用)。
3、豬里脊切片,用鹽、胡椒粉、食用油干淀粉一茶匙腌漬十分鐘,臨上鍋前放淀粉抓勻。
4、鍋里放油,下入腌漬好的肉片,炒散變白盛出。
5、鍋里的底油,炒香大蔥段,有蔥香的時候,下肉片、木耳、黃花菜大火爆炒均勻放入步驟2中兌好的汁炒勻,調(diào)入半茶匙鹽。(生抽二分之一湯匙、老抽五分之一湯匙、白糖、料酒半湯匙兌成汁在碗里備用)最后放入黃瓜和紅椒炒斷生即可。
木須肉的一般做法
1、將豬瘦肉切成長5、寬0.3、厚0.3厘米的絲。將雞蛋磕入碗中,用筷子打勻。
2、干木耳加開水泡5分鐘,去掉根部,撕成塊。黃瓜斜刀切成長2厘米的段,放平后直刀切成片,片形狀即為菱形。蔥、姜切成絲。
3、炒鍋上 火,加油,燒熱后加入雞蛋炒散,使其成為不規(guī)則小塊,盛裝在盤中,即為所說的“木須”。
4、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將肉絲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后,加入蔥、姜絲同炒,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后加入木耳、黃瓜和雞蛋塊同炒,成 熟后淋入香油即可。
木須肉的由來
木須肉為三晉名菜,家家戶戶會做。其色綠、黃、紅、白、黑五色相間;其質(zhì),軟嫩滑爽;其味,香氣濃郁,咸鮮可口,為大眾菜肴,酒飯均宜。
木須者。木樨之誤也!乃指雞蛋。桂花樹統(tǒng)稱木犀,樨、犀同音義?!澳鹃厝狻辈皇怯霉鸹?而是炒熟的雞蛋色如桂花,這道菜黃綠相間,氣味濃烈,色香賽如桂花,故以木樨代之。老北京人在口語中說“蛋”字。蛋本是卵的俗稱,由于在日常用語中與不少罵人的話相聯(lián)系,所以老北京人把雞蛋叫雞子兒;南方的皮蛋傳到北京改叫松花;菜譜上的炒雞蛋,叫攤黃菜;雞蛋湯叫木樨湯;肉炒雞蛋叫木樨肉等。因燒熟的雞蛋色如桂花,故以木樨代之。
春卷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咸可甜。品種有韭黃肉絲春卷、薺菜春卷、豆沙春卷等。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于晉代,初名五辛盤。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后發(fā)五臟之氣用的。唐時,春盤的內(nèi)容有了變化,春盤的內(nèi)容更趨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jīng)出現(xiàn)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后食用的記載。類似記載,明代食譜《易牙遺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現(xiàn)春卷的名稱。制作春卷,一般要經(jīng)過制皮、調(diào)餡、包餡、炸制4道工序。
春卷的一般做法
原料:
韭黃、豆芽、胡蘿卜、冬筍、豆干、豬肉絲、蔥、春卷皮、面粉糊。
做法:
1、胡蘿卜、豆干切絲;冬筍去殼后略煮切絲;韭黃洗干凈后切段;豆芽洗干凈瀝干水;豬肉絲用生抽、料酒和水淀粉碼味;蔥切段;2、鍋中入油,大火,滑炒肉絲后盛出;
3、再入油,爆香蔥段,按照胡蘿卜絲、豆干、韭黃、冬筍、豆芽的順序逐次下菜,并倒入豬肉絲,翻炒,加入鹽,起鍋前加入黃酒和水淀粉勾芡;4、餡料放涼后,取一張春卷皮,包入餡料,象折被子一樣,將兩頭折起,并卷起用面糊全部封口,以防炸的過程中汁水落到油中,濺起油;5、平底鍋入油,春卷放入,兩面煎至微黃即可。
春卷的由來
春卷,又稱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jié)日的一種傳統(tǒng)食品。目前流行于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間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據(jù)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傳統(tǒng)民俗風情由來已久?,F(xiàn)在有關春卷的諺語也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這里就是春之吉兆。
傳說古代莆田有個書生,在出仕之前,十載寒窗苦讀,幾番進京赴考,都未能得中。他雖年過三十,成家生子,但還是堅持日夜苦讀詩書,有時竟廢寢忘食。他的妻子里十分疼愛,為了不讓丈夫因三餐吃飯而影響讀書,就用麥子磨成粉,放在鍋里用茶油煎成又薄又透明的餅片。她又擔心麥餅冷了,吃下去會傷胃,就把煮好的青菜放在麥餅里然后把麥餅卷起來放在丈夫身旁,讓他邊吃邊讀書,這樣吃起來既不費時又言便。書生就靠著妻子親手巧制的食品,閉門不出,苦讀書,學問大進。
這年春闈科考,書生一舉高中,傳為佳話。從這以后,莆田學子都喜愛卷著青菜的麥餅卷當夜食,并將這麥餅卷稱做春卷。
這種傳統(tǒng)的莆田春卷是以麥餅為皮,餡為各色時鮮蔬菜,特別是皮嫩餡豐,味道滋美。它與外地的豆芽為餡,油煎硬皮不同。而相比較,莆田春卷更有家常菜的特色。
白斬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取半邊雞肉,如果家里人多,就一只吧,里外都清洗干凈。
2、準備一盆冰水,看里面有很多冰塊呢。
3、湯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清水,然后放入姜片和蔥段。
4、把蔥、姜、蒜然后全部搗成茸。
5、之后放入適量的鹽、糖,再用滾油澆在上面,拌成醬汁。
6、鍋內(nèi)的水開后,把雞肉放入。
7、當雞肉燙至緊縮時,撈出放入冰水里浸泡至冷。
8、兩面都翻一下,使它完全浸泡在冰水中。
9、跟著繼續(xù)把雞肉放回湯鍋內(nèi)浸泡。
10、再次把雞肉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如此反復兩三次,直到雞肉成熟。
11、撈出放在案板上,攤涼后切件,裝盤上桌。
白斬雞的一般做法
白斬雞做法一
1、準備生姜片和大蔥。
2、雞洗凈。
3、先冷水下鍋,綽水后撈起用冷水洗凈。
4、加入湯鍋,倒入調(diào)料。
5、加入料酒。
6、蓋上大火煮開轉中火至煮熟。
7、煮熟后撈起。
8、刷上香油,待涼后斬塊裝盆。
9、大蒜子去皮剁成蒜蓉。
10、加入6月鮮鮮醬油。
11、上桌,鮮香美味。
白斬雞做法二
1、三黃雞洗凈,將部分蔥、姜塞入雞肚內(nèi)。
2、湯鍋內(nèi)加入足量淹沒雞的清水,加入蔥段、姜片、料酒,大火煮沸。
3、水沸后改為中火,令其湯面稍滾即可。
4、將雞放入鍋中凈煮,中間提鍋四至五次,倒出腔中的水,以保持內(nèi)外溫度一致。
5、關火,蓋上鍋蓋約浸十五分鐘至熟,用筷子插入雞腿間無血色溢出,即可撈起。
6、將全雞放于冰水中浸20至30分鐘。
7、取出晾干表皮,掃上香油(或熟花生油),斬成小塊,盛入碟中。
8、食用時可配以蔥油、生抽等佐料,口味重的可以用豆瓣辣醬、辣豆豉、麻油等自制醬料。
白斬雞做法三
1、用大鍋燒開一鍋沸水,丟進2粒雞精清湯塊,然后把去了內(nèi)臟洗凈的雞全只丟進大鍋沸騰的清湯中。
2、轉小火保持沸騰狀態(tài)5分鐘后關火燜15分鐘。
3、拿出來泡入冷(冰)水中10分鐘左右。
4、把雞從冷水中撈出滴干水晾干便可切件上碟。
5、在碗里放姜茸,蔥碎及芝麻,并加適量的鹽。
6、把燒熱到80度左右的熱油倒進碗中即成白切雞調(diào)味沾料。
白斬雞的由來
白斬雞,始于清代的民間。因烹雞時不加調(diào)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東三黃雞(腳黃、皮黃、嘴黃),故又稱三黃油雞。后來上海各飯店和熟食店都經(jīng)營“白斬雞”,不僅用料精細,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同雞一起上桌蘸食。
香辣蝦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香辣蝦是一道汁濃、麻辣味濃,肉質(zhì)緊韌爽脆的漢族名菜,屬于渝派川菜。通常由蝦、土豆、香芹、花生米等主料制作而成。在四川烹飪期刊中記錄了兩種重慶香辣蝦的做法。
調(diào)料:蝦醬、辣椒油、味精、雞精、豆瓣(八角、桂皮、草果、白寇、花椒、丁香)、生抽2湯匙(30ml)、香油1湯匙(15ml)、料酒1湯匙(15ml)、糖1湯匙(15ml)、雞精少量、鹽適量、油。
支炒鍋,下適辣椒油和色拉油的混合油(比例是1/4),下八角、桂皮、草果、白寇、花椒炸香后撈出,然后下豆瓣蔥 姜蒜,依次下炸熟的蝦、土豆(紅薯)、冬筍(花菜)、黃瓜、西芹來回翻炒。
待蝦炒上幾番以后,配料差不多熟了,下蝦醬,然后下少許味精、雞精、(注:無須下鹽,豆瓣里有含鹽)繼續(xù)翻炒。炒 至蝦身卷曲,顏色變成橙紅色,即蝦已斷生,即可出鍋。出品上撒芝麻、香菜、小蔥即可上桌!
香辣蝦的一般做法
做法一、蝦摘洗干凈開背去泥腸。土豆切條,黃瓜切條,紅椒切段,姜切片備用。油鍋先把土豆炸微黃,下入黃瓜和蒜子,炸一下,撈出,大火燒油復炸一次吐油。蝦放入油鍋炸變色,也復炸一次。鍋里的油全部倒掉,剩下的油小火把郫縣豆瓣和剁椒炒和油完全融合,放入姜片炒勻。放入蝦,烹入一湯匙料酒,一茶匙糖,半碗高湯翻炒均勻稍微煨三分鐘。放入炸好的土豆黃瓜蒜子,再加一湯匙料酒,鹽半茶匙,晃動鍋,土豆均勻沾上湯汁即可。關火,放點雞精提味。
做法二、 剪去蝦槍和蝦須,保留蝦腳;大蝦背部用小刀劃開,挑出泥腸;鍋里加入適量橄欖油,放入大蒜、生姜、蔥白、朝天椒、香菜根小火炒香;放入處理好的大蝦煸炒至蝦身彎曲變紅,噴入適量料酒;倒入適量生抽調(diào)味;加入適量糖調(diào)味,轉大火煸干湯汁,起鍋前加少許香菜即可。
香辣蝦的由來
相傳元朝順帝天歷年間,古大石鎮(zhèn)碼頭住著一幫四川人士,他們在頭領的帶領之下南下逃難至此,以挑工為生。他們每日見當?shù)貪O民打撈著活蹦亂跳的蝦子心動至極。一日,頭領與眾兄弟相互商議著:幫中眾兄弟廚藝高者甚多,為何不將這肥美的蝦子做成巴蜀的一道特色美食呢;一能解眾兄弟之口饞,二能賣給當?shù)孛癖?換些銀兩貼補幫用。于是乎,活蹦亂跳蝦子經(jīng)過高溫油炸后配以當歸、八角、黨參、冬蟲夏草、良姜、沙參、花椒、白芷等48種中草藥熬制的醬料爆炒出鍋后,瞬間香味撲鼻。幫里眾位弟兄分而食之后齊乎:“美味、美食,此蝦又香又辣,不如就命名為香辣蝦吧!不過此當時的蝦為江河里的小河蝦。味道非凡。自此便有了香辣蝦一名。
鹵蛋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鹵蛋是用各種調(diào)料或肉汁加工成的熟制蛋。鹵蛋需要用到各種調(diào)料,食鹽,八角,花椒,桂皮,生抽,老抽,丁香,香葉,五香粉,水。
當雞蛋煮熟后,就可以準備鹵汁了,鍋中倒入清水,依次加入桂皮、花椒、八角、丁香和香葉,再放入老抽、生抽,保持小火加熱至沸騰,再加入五香粉和鹽,再次沸騰后,蓋上鍋蓋煮10分鐘左右,目的是充分煮出調(diào)料的香氣,把熟雞蛋放入鹵汁里鹵制。
鹵蛋的一般做法
原料:雞蛋
做法:
1、鹵汁調(diào)制:先將香料裝入紗布袋中,扎緊袋口。若使用紅曲,先將紅曲用開水浸泡兩次后,也裝入紗布袋中。然后將紗布袋投入水中煮沸,再加入其他輔料,煮沸,待湯液呈醬紅色,透出香味后即可;
2、將鮮蛋洗凈,放入加鹽(1小匙)后清水中煮沸6~8分鐘,待蛋白凝固后,撈出浸入冷水中冷卻,使蛋殼與蛋白分離,而后撈出剝?nèi)サ皻ぁ榱思铀冫u蛋時鹵料香味滲入蛋內(nèi),可在蛋白表面用小刀輕劃幾道裂紋;
3、再將剝殼后的蛋投入鹵汁中,用文火加熱鹵制15~25分鐘,待鹵汁香味滲入蛋內(nèi),蛋白變成醬色,蛋黃凝固后,熄火后再燜10分鐘,即成鹵蛋,食用前切半即可。
鹵蛋的由來
話說有一個姓魯?shù)男』镒?進城找工作做,到米粉店去打雜,粉店老板早死了,由老板娘和她女兒桂花經(jīng)營,女兒燙粉、收錢,老板娘專一配粉料,其它一切雜活,都由小魯承擔。小魯人老實,肯賣力,桂花暗暗愛上他了。但老板娘嫌他是鄉(xiāng)下人,很是瞧不起他,僅僅把他當成打工仔而已。
有一天,老板娘病了,只好讓小魯來配料。累了一個早晨,忙過了顧客上班的高峰,手腳閑下來,桂花趁機給他一個白煮蛋給他吃,以暗示對他的愛意。小魯雖然到店里打工三年了,還沒嘗過白煮蛋是什么味道,自然高興,就剝起蛋皮來,誰知就在這個時候,老板娘從里屋出來了,小魯嚇了一跳,趕緊把剝了皮的光身蛋往鹵水缸里一丟,就做起事來。因為忙,也就把它忘記了。
到了第二天賣米粉時,小魯舀鹵水配米粉,才把白煮蛋撈了起來,一看白煮蛋變成了赭色蛋,在鹵水里泡了一夜,一定咸得沒辦法吃了吧,但丟了去又可惜,小魯把蛋在牛菜湯里洗了洗再來吃,哎呀,那味道實在是太美妙了,于是一口氣就把蛋吃完了。
后來老板娘病死了,桂花就嫁給了小魯,小魯就成了店老板。他想起三年前吃的蛋,味道至今難忘,于是試著把蛋煮熟,剝了皮,再用適量配米粉的鹵水來鹵過,然后用來配鹵菜粉,顧客十人吃了九人愛,叫花子吃了丟口袋,因為小魯姓魯,就取名“鹵蛋”。從此,桂林米粉店就有了鹵菜粉配鹵蛋的習俗。
毛血旺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毛血旺,起源于重慶,流行于重慶和四川地區(qū),是一道著名的傳統(tǒng)菜式,列入川菜菜譜之一,以鴨血為制作主料,毛血旺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于麻辣味。毛血旺是重慶市的特色菜,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xiàn)燙現(xiàn)吃,且毛肚雜碎為主料,遂取名毛血旺。
將辣椒、花椒、豆瓣醬、姜、蒜、色拉油放入鍋中,用小火煸炒香,加湯熬制后,撈出渣,然后放入味精、白糖、醋等調(diào)料。將鴨血等主料切片、改刀、飛水,加入熬好的紅湯汁內(nèi),燒開后裝入盛器,撒入蔥花。 將色拉油燒熱,放入花椒、辣椒,熗出香味,迅速澆在上面即成。
每100克毛血旺所含熱量(2068.10千卡) 、蛋白質(zhì) (145.88克) 、脂肪(111.66克) 、碳水化合物 (134.83克) 、膳食纖維(16.34克) 、維生素A (269.15微克) 、胡蘿卜素(1162.00微克) 、硫胺素(1.19毫克) 、核黃素(2.41毫克) 、尼克酸(14.24毫克) 、 維生素C (32.00毫克)、 維生素E(52.13毫克) 、鈣 (374.31毫克) 、磷 (1428.05毫克) 、鈉 (4266.10毫克) 、鎂 (265.46毫克) 、鐵 (175.63毫克) 、鋅 (16.73毫克) 、硒 (65.25微克) 、銅 (1.72毫克) 、錳 (7.22毫克) 、鉀 (2652.52毫克) 、碘 (69.30微克) 、維生素B6(0.06毫克) 、泛酸(0.20毫克) 、葉酸(28.00微克) 、維生素K(3.50微克) 、膽固醇(766.50毫克) 。
毛血旺的主要材料是鴨血,豬肉,木耳、黃花菜以及黃豆芽等等。鴨血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及多種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所含的紅細胞素含量也較高,還含有微量元素鐵等礦物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這些都是人體造血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豬肉是一種補腎養(yǎng)血的食物,它可以給大家提供豐富的蛋白質(zhì)。木耳則是一種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它可以幫助大家補血。黃花菜健胃,可以抗衰老,它是非常好的健腦抗衰老的食物。黃豆芽則可以養(yǎng)發(fā),讓大家的頭發(fā)烏黑發(fā)亮,還有就是,黃花菜具有淡化雀斑的作用。
毛血旺的一般做法
首先將鴨血和午餐肉切成1cm厚、4cm見方的小片。鱔魚宰殺干凈后,清水沖洗干凈,再切成5cm長的小段。白百葉洗凈,切成梳子形的細絲。黃喉切成5cm長小段。黃豆芽掰去根部洗凈。干辣椒用剪刀剪成1cm寬的小段。大蔥切斜絲待用。小蔥洗凈切碎。
在鍋中放入適量熱水,大火燒沸后放入鴨血片、鱔魚段、黃喉段和白百葉絲氽煮約2分鐘,氽去雜沫,撈出瀝干水分??嘬?生菜洗干凈放入盆底,鍋中放入1湯匙(15ml)的油,待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大蔥絲爆香,隨后放入黃豆芽和鹽1/2茶匙(3g)翻炒約3分鐘,再盛入盆中作底菜。將重慶火鍋底料放入鍋中,大火炒化后調(diào)入紹酒和雞湯,燒沸后放入鴨血片、鱔魚段、黃喉段和白百葉絲,午餐肉,再次燒沸后繼續(xù)燒煮5分鐘,然后盛入盆中。把余下的油(2湯匙,30ml)倒入鍋中,待燒至四成熱時,將干辣椒小段和花椒放入,轉小火慢慢炸出香味,最后淋入盆中,撒入青蒜碎即可。
毛血旺的由來
20世紀40年代,沙坪壩磁器口古鎮(zhèn)水碼頭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低價處理。王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于是當街賣起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味道特別好。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里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fā)現(xiàn)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xiàn)燙現(xiàn)吃,遂取名毛血旺?!懊笔侵貞c方言,就是粗獷,馬虎的意思。且有毛肚百葉等雜碎為主料,所以“毛血旺”菜名廣為流傳,是重慶江湖菜的鼻祖之一。
叉燒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準備好做叉燒肉的所有食材。
2、五花肉洗凈去皮,再切塊。
3、放入大碗中,加入叉燒醬。
4、紅曲粉。
5、撒入生姜,蔥段和蒜瓣。
6、倒入料酒。
7、加入麥芽糖。
8、翻拌均勻,加蓋腌制2小時。
9、揀出蔥白、姜片所有調(diào)料,加蓋入冰箱腌制24小時。
10、均勻放在空氣炸鍋網(wǎng)架上,兩面刷麥芽糖與溫水調(diào)成的汁水港。
11、啟動自動菜單,200度烤20分鐘。
12、烤制10分鐘時打開空氣炸鍋:先刷層麥芽糖汁水。
13、翻面,再刷層蜂蜜。
14、合上蓋子繼續(xù)。
15、烤制5分鐘后,再刷層麥芽糖汁水后再翻面。
16、合上蓋子繼續(xù),直至時間到。
叉燒的一般做法
叉燒的做法一
1、把豬肉切成大約1.5-2CM 厚的許多片大片,然后用刀背在豬肉的兩面細剁各一遍,把豬肉剁軟,以便入味。
2、用生粉和糖各少許在每片豬肉的兩面涂均勻,腌片刻。
3、然后用調(diào)羹舀出叉燒醬,厚厚地涂抹在豬肉片的兩面,記住,要厚厚的。用量大約是1LB 的豬肉配5 湯匙左右的叉燒醬。
4、蒙上保鮮紙,放進冰箱里腌過夜。
5、去掉保鮮膜,放到烤箱托盤上(托盤涂抹一層油防止粘鍋)溫度選擇200度左右 時間選擇30分鐘 一定要選擇雙面烤制。然后可以放心去做其他事。畢竟烤箱都是自動化??局仆旰蠓罓C手套或者叉子拿出烤箱可以吃了。
叉燒的做法二
1、把豬肉洗干凈晾干水,那個密封盒,把,叉燒醬,酒,蜂蜜,蒜,姜,蔥白放到盒子里拌勻,把肉放進去,蓋好蓋子,搖搖盒子,等豬肉跟醬料更好的混合在一起,放冰箱腌制一晚比較入味。
2、把豬肉放在烤網(wǎng)上,烤盤放錫紙就不用洗了,進烤箱前一面肉刷醬料跟蜂蜜,烤箱200度,烤20分鐘左右,拿出,翻面,涂醬料,蜂蜜,在烤25分鐘。
3、烤好后,切一點看看熟沒,因為每家烤箱不一樣拉。
4、切好上盤,美味的叉燒就做好咯。色香味俱全呀!
叉燒的做法三
1、購買接近豬頸部位的梅頭肉1斤切開三片盡量薄些,加適量料酒腌半小時后加入叉燒醬3勺約20克蠔油一勺、少許姜茸和醬油用手把肉和醬料抓均勻,讓每塊肉都沾滿醬料蓋好放冰箱冷藏24小時。
2、電飯煲洗凈擦干倒入少許油把鍋底涂均勻防粘,把腌好的肉平放進鍋底腌過的汁就不要了,蓋好按快速煮飯鍵十幾分鐘后用筷子翻面,這時再叉烤醬2勺或者加點蜂蜜在肉的上面蓋好繼續(xù)煮至跳閘。
3、煮好等稍涼取出切小片上碟把鍋底的醬汁澆在肉的上面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叉燒肉了。雖然不像烤的那么香,但這樣做簡單又方便多吃也不上火哦。
叉燒的由來
叉燒肉Grilled pork,叉燒肉在以前是插燒,叉是象形字,燒是象聲詞,久而久之,成為了一道菜名——叉燒?!安鏌笔菑摹安鍩卑l(fā)展而來的。插燒是將豬的里脊肉加插在烤全豬腹內(nèi),經(jīng)燒烤而成。因為,一只烤全豬最鮮美處是里脊肉。但一只豬,只有兩塊里脊,難于滿足食家需要。于是人們便想出插燒之法。但這也只能插幾條,更多一點就燒不成了。后來,又改為將數(shù)條里脊肉串起來叉著來燒,久而久之插燒之名便被叉燒所替代。
雙皮奶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牛奶煮開,但是不用煮的火太大,要不然會破壞牛奶的營養(yǎng)同時也不容易起奶皮。
2、蛋清一個,加白糖適量,攪勻,最好是慢慢攪拌,千萬別打的太厲害,要不然變蛋泡了。
3、煮開的牛奶稍涼一下,這時候能看到牛奶上結了一層奶皮,用筷子刺破奶皮,慢慢把牛奶倒到蛋清里,這樣奶皮就會留在碗里了。
4、把打好的蛋清和牛奶攪拌均勻,在慢慢的沿著碗邊倒回去,這樣碗里的奶皮會自動的浮起來。
5、準備好的牛奶放到鍋里隔水蒸10分鐘左右,用筷子插下去全變成固體就算做好了。
6、大功告成了!非常的香滑濃郁呢,夏天的時候放到冰箱里冰一下再吃味道更好。簡單又美味的雙皮奶教完了,希望都能喜歡。
雙皮奶的一般做法
雙皮奶的做法一
1、材料:純牛奶、白糖、雞蛋、蜜豆、草莓。
2、牛奶倒入鍋中煮熱,但不能煮開。
3、趁熱倒在碗里,不久牛奶表層結出奶皮。
4、用筷子將奶皮刺穿,緩緩地將碗里的奶倒出,留少許奶液防止奶皮粘底。
5、雞蛋打散取蛋白,加入2勺白糖攪勻。
6、蛋液倒入牛奶中攪勻。
7、用篩網(wǎng)過濾,去除表面的泡沫、氣泡。
8、再延碗邊慢慢倒回原來的碗里,奶皮慢慢地浮起。
9、包上保鮮膜入蒸鍋,大火蒸10分鐘,關火再燜2-3分鐘即可。
10、取出后依個人口味加入蜜豆、蓮子、水果類食用。
雙皮奶的做法二
1、準備材料。
2、蛋清分離。
3、攪拌蛋清至無絮狀,過篩。
4、把砂糖加入到蛋清里面,攪勻。
5、加熱牛奶至沸騰(注意攪拌,以防煮焦),煮好后靜置待涼。
6、待牛奶變溫,加入糖奶混合物,攪拌均勻。
7、鍋中燒開水,把分裝好的奶液放進去,中火,10-15分鐘凝固了即可。(注意不要蒸太久,會老的)。
8、出鍋。待稍微涼一點口感會更好哦!你看那般嫩滑。
雙皮奶的做法三
1、牛奶倒入盆里加熱,不要煮沸。
2、加熱的牛奶倒入碗里,牛奶放溫涼,靜置,等到表面結一層奶皮。
3、用叉子或者筷子在奶皮邊扎一個小口,方便倒奶。
4、把小碗里的牛奶順著小口緩慢倒回盆里。
5、這時表面形成的奶皮留在小碗底。
6、3個蛋白和蛋黃分離。
7、蛋清攪散。
8、牛奶里加入細砂糖,香草精。
9、蛋清過篩網(wǎng)倒入牛奶里,氣泡過濾掉。
10、把牛奶和蛋清攪拌均勻。
11、牛奶蛋清液過篩網(wǎng),慢慢倒入小碗里,使第一次形成的奶皮浮到表面。
12、蓋上蓋子(沒有蓋子可用保鮮膜封住),涼水上鍋蒸,水燒開后改中火蒸15-20分鐘,蒸好在鍋里悶幾分鐘取出即可。
雙皮奶的由來
關于雙皮奶的由來,有好幾個傳說。一種說法是,舊時有一人將頭天賣剩的奶擱置一旁,攤凍后發(fā)現(xiàn)面上結了一層奶皮,他覺得有趣,第二天在上面倒上一層奶,就這樣“雙皮奶”出世了。
另一種說法是指,當年順德一位叫何十三的農(nóng)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tǒng),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扁食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把瘦肉切成小塊,蔥頭切碎,蔥切好待用。
2、把瘦肉、蔥頭加鹽用刀剁碎。
3、超市買的扁食皮、剁碎的肉,可以包了。
4、用筷子挑一些肉,放于扁食皮的一角,筷子和肉一起沿著正方形卷完,用手放捏成團,但不能太 用力哦,太用力不容易煮熟,太輕的話煮的時候肉和皮分很容易分離,味道就沒那么好吃了。
5、成品出來了,可以煮了。
扁食的一般做法
扁食的做法一
1、扁食餡料(廋肉切末放入蔥花、鹽巴、味精、醬油、花生油調(diào)味)、扁食皮。
2、拿一扁食皮放入肉餡,再將四角隨意捏緊即可。
3、鍋中放入,煮開,放入包好的扁食。
4、待扁食煮到透亮,加入鹽巴味精、蔥花,即可裝盤盛出。
扁食的做法二
1、揉小塊面團,醒醒。 一斤面粉牛人可以做到四五百張扁食皮,自己看著用量吧瘦肉,切碎放入絞肉機。傳統(tǒng)做法是手拿大錘打制肉漿!放入一點泡打粉和鹽,邊攪邊加入冰塊或冰水才會Q。打到起槳。
2、放入冰箱備用。
3、做扁食皮啊!極度挑戰(zhàn)耐性,搓到薄到透明,就證明你成功了。切成小方塊。真心想念老家的扁食皮,兩塊錢一大兜。
4、包扁食,簡單啦。肉餡一捏就好!
扁食的做法三
1、將豬腿肉剁碎,放入一顆雞蛋。
2、放入一勺醬油,香油,鹽,紅蔥酥。
3、攪拌均勻放入盆中摔打至肉有黏性,放置30分鐘入味。
4、將肉餡放在餛飩皮中間。
5、朝上對折至皮的三分之二處。
6、將下面的皮再朝上卷起至二分之一處。
7、接著在皮的兩頭沾取一點水。
8、粘合在一起成卷曲狀,扁食便完成了。
9、生的成品。
10、將全部包好的扁食放入滾水中煮約2分鐘至熟,放入菠菜燙10秒,撈出放入湯碗中備用。
11、將煮好的豬骨湯淋在扁食上,加上芹菜末,紅蔥酥,香菜末,淋入香油即可。
扁食的由來
扁食就是餃子,這是山西人的傳統(tǒng)叫法。一說是“醫(yī)圣”張仲景,為濟世救人“冬至舍藥”而發(fā)明。當時,他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把羊肉、辣椒和驅(qū)寒藥材一鍋同煮,熟后撈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狀,再煮制成“祛寒嬌耳湯”,讓民眾食用,以治凍耳。民間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爛耳朵沒人管”的俗語,可見冬至吃餃子,早已成俗 。
龜苓膏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取適量的龜苓膏粉放入碗里。
2、倒入少量的溫水(這個水量在比例之外),把龜苓膏粉攪拌成糊狀,靜置一會更好攪拌,盡力減少糊糊中的疙瘩。
3、在糊糊中倒入按比例的清水。
4、攪拌均勻。
5、過濾到小鍋里,濾網(wǎng)上的疙瘩用小勺碾壓一下,用鍋里的水過濾就OK。
6、全程開小火,用勺子要不停的攪拌,以免糊鍋底。
7、隨著加熱液體開始變濃稠,剛開始濃稠的狀態(tài)有些粗糙。
8、繼續(xù)攪拌,液體感覺有點變稀。
9、不要停下繼續(xù)攪拌,液體濃稠的狀態(tài)更細滑,顏色更加發(fā)黑,鍋里開始冒泡泡,舀起一勺從高處落下,像面條一樣飄下的時候,就可以了。
10、倒入耐熱的容器里,一邊倒一邊開始變凝固。
11、等都倒完了,鍋底和鍋邊沾著的液體已經(jīng)凝固,直接可以像紙一樣揭下來。
12、等完全放涼后,蓋蓋子,放冰箱冷藏保存;吃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切塊。
13、龜苓膏是原味的,可搭配蜂蜜、酸奶以及自己喜歡的就OK。
龜苓膏的一般做法
龜苓膏的做法一
1、用量及比例袋子上有說明的哦。用一點點涼水攪拌成糊狀,感覺融化均勻了再加點水調(diào)成以下濃度。一定不要一次加水過多。容易結塊。
2、水燒開,將龜苓膏糊慢慢拌進去,使完全溶解。(據(jù)說用開水直接沖也可,但我總是拌不均勻)如上圖的龜苓膏粉量(20克)需上圖這樣的小碗兩碗水。
3、為了口感更爽滑,我的辦法是用濾網(wǎng)過濾兩遍。
4、如果想切小塊拌冷飲吃的話,可以倒在這樣的淺盤子里,涼了之后在上面用小刀劃出格子即可。
5、或者象涼茶店那樣直接倒在小碗里,吃的時候澆上蜂蜜或煉乳用勺子舀來吃。
6、龜苓膏可根據(jù)自己口味加料的哦,加香蕉牛奶。
7、加冰糖紅豆的龜苓膏。
龜苓膏的做法二
1、加少量溫水將二十克龜苓膏粉調(diào)成糊狀。
2、再用燒開的沸水邊沖邊攪拌調(diào)成糊狀的龜苓膏粉,直至完全溶解。
3、到入模具冷卻,凝凍后放冰箱冷藏即可。
4、吃時可淋上蜂蜜。
龜苓膏的做法三
1、先用清水將龜苓膏粉開成無顆粒狀,我用的是金錢牌的龜苓膏粉不加糖的。
2、把弄好的龜苓膏倒入鍋內(nèi),將溫水慢慢沖入到龜苓膏里,一邊沖一邊攪拌,一直到融化。
3、將鍋放到火爐上,用中火一邊煮一邊攪拌至燒開。
4、煮好的龜苓膏裝入小碗里,冷卻。
5、加入蜂蜜或椰奶即可食用,想吃冰的可以放冰箱冰至兩小時再拿出來食用。
龜苓膏的由來
龜苓膏原產(chǎn)地就在梧州,梧州古稱蒼梧郡,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新喪,南方諸郡的土著趁機起兵判變,諸葛亮親自出馬平亂,這大概就是《三國演義》中 “ 七擒孟獲 ” 這一生發(fā)出來的故事。話說諸葛亮南征時駐軍于蒼梧郡,當時兵將多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數(shù)將士上吐下瀉,嚴重影響戰(zhàn)斗力,諸葛亮很焦急,急忙找來當?shù)厝藛杺€究竟。當?shù)厝苏f,梧州氣候濕熱、多霧(古稱瘴氣),于是便獻上妙方,以當?shù)靥禺a(chǎn)烏龜、土茯熬湯飲用,諸葛亮令軍士一試,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將士均痊愈。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玉兔海參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shengjiangyangshengshenmeshihouchihao/">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