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增加 中醫(yī)功不可沒
導引養(yǎng)生功。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增加 中醫(yī)功不可沒”,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1、新中國成立后,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0余歲,迅速上升到60多歲。在全球300多國家里,排名在前100名以內。
2、建國初期,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毛澤東依然確立醫(yī)療服務的為大多數人民服務是我們衛(wèi)生工作的方向。
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城市廣大醫(yī)務人員紛紛下鄉(xiāng),為農民兄弟送醫(yī)送藥,培養(yǎng)赤腳醫(yī)生,協助建立合作醫(yī)療網,在短短十幾年內,廣大農村一無醫(yī),二無藥的狀況得到徹底改觀,不僅使我們的農民兄弟感激不盡,而且還得到了世界眾多有識之士,包括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一致的公認與好評。
3、毛澤東的衛(wèi)生路線,要求全心全意為全體軍民服務和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1945年4月毛澤東強調指出所謂國民衛(wèi)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上世紀60年代中期(也就是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毛澤東指示北京醫(yī)院要開放,批評當時的衛(wèi)生部是城市老爺衛(wèi)生部。他發(fā)表了把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著名談話。他認為,作為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不放在農村,就是為少數人服務。當年許多城市醫(yī)務工作者響應毛澤東6.26指示的號召,去到邊疆去到農村為人民忠誠服務,改變了農村缺醫(yī)少藥的狀況,他們?yōu)槿罕姺盏氖论E也令農民感激不盡。由此,我們看到一個日理萬機的大國領袖是在怎樣的艱苦環(huán)境下對生活在底層農民的那種眷念和牽掛。平民領袖,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4、新中國成立后,各級人民政府和廣大醫(yī)務人員,依靠多數人,為多數人服務,衛(wèi)生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新中國消滅了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的甲類傳染病(霍亂、鼠疫、天花),短期內在大陸根絕了黃、賭、毒社會丑惡現象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性傳播疾病,很快控制了流行猖獗的瘧疾、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全民除四害、講衛(wèi)生運動,城鄉(xiāng)人民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在城鎮(zhèn)廠礦企業(yè)單位建立了醫(yī)務室,在廣大農村實行了合作醫(yī)療制,工人、農民實現了小病不出廠、不出村,大病能住院的一套完整的初級醫(yī)療保障體系,有效地保護了社會生產力,新中國讓中國人在世界各國的心目中真正消除了東亞病夫這個恥辱稱號。
Ys630.com相關知識
導讀:喜歡吃重口味的人,一般都比較苦惱口腔的異味。如果您口中有異味您不妨看一下本文,對癥下藥,相信一定能解決你的煩惱。
消除口中異味中藥功不可沒
口臭
口臭多為牙齦紅腫疼痛、潰爛出血或流膿或口舌生瘡引起,多伴有口干渴、喜喝冷飲、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等,為胃內積熱上蒸
口臭多為牙齦紅腫疼痛、潰爛出血或流膿、口舌生瘡引起的,多伴有口干渴,喜喝冷飲,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滑大而數等。
為胃內積熱上蒸,使口舌發(fā)炎、齒齦化膿而致,宜清瀉胃內熾熱,方用清胃散加減:當歸12克,黃連、生地黃、牡丹皮、陳皮、枳實各10克,升麻6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黃10克(后下),每日一劑,水煎服。
若患者咳吐黏稠黃痰或濃痰帶血而發(fā)出難聞的腥臭味,伴有胸悶胸痛,發(fā)熱,咽干口燥,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此類口臭是肺內痰熱壅塞所致。治宜清肺熱化痰,方用清肺化痰湯加減: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瓜蔞、黃芩、枳實、杏仁、陳皮、茯苓、膽南星、清半夏各10克,鮮蘆根30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若患者口中有酸臭味,伴食欲減退,食后脘腹脹滿不適,暖氣吞酸,舌苔厚膩而黃,脈滑,此為飲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運化失司所致。治宜消積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味:山楂、神曲、炒萊菔子各15克,半夏、茯苓、陳皮、連翹、雞內金、枳實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口苦
患者自覺口苦,伴有脅痛不適,頭暈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心煩易怒,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此為情志郁結,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而致肝氣上逆,故而口苦。治宜疏肝解郁,清泄肝火,方用逍遙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當歸、白術、柴胡,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通草、車前子、生地黃、陳皮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口甜
患者常自訴嘴里總是甜絲絲的,這種現象多因脾胃有熱,輕者僅感到口甜,干渴,喝水多,重者多食善饑,口腔或舌頭生瘡,并有便秘、尿黃等癥狀,舌質紅苔黃燥,脈數有力。宜清瀉胃熱,方以瀉黃散合清胃散:藿香、梔子、防風、當歸、大黃(后下)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黃連、升麻、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颊呷舭橐娛秤徽?,口干不喜喝水,脘腹脹滿,神乏疲力,便秘,尿黃短,舌質嫩紅少苔,脈細數無力,此為脾胃氣陰兩虛之候。治宜健胃脾養(yǎng)成胃陰,方用四君子湯合玉女煎加減:黨參、熟地黃各25克,生石膏30克,白術、茯苓、麥冬、知母、牛膝、雞內金、陳皮各10克,神曲、石斛各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口酸
患者自覺口內酸溲,多為胃內宿食停滯,消化不良所致,伴見脘腹脹滿痞悶,噯腐吞酸,大便亦腐穢難聞,舌苔多黃厚膩,脈滑有力。治宜消食導滯,方用枳實導滯丸加減:枳實、白術、黃芩、黃連、茯苓、雞內金、澤瀉、木香、大黃(后下)、檳榔各10克,神曲、炒萊菔子各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看情緒 下菜碟
人的情緒,心理甚至性格與飲食習慣,營養(yǎng)攝入相關,只要吃得對、吃得好,遠離怒、疑、懶、悲等壞情緒是遲早的事。
●怒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杰通常脾氣暴躁,為什么?有些暴躁是吃出來的!
吃多了:吃得多,幾種與能量代謝有關的B族維生素(B1,B3,B6等)就會消耗得多,而維生素B1缺乏會使人脾氣暴躁、健忘、表情淡漠,維生素B3(煙酸)缺乏與焦慮、失眠有關,維生素B6的不足則導致思維能力下降。
肉多了:肉吃的多,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高,這可是一類使人沖動的激素哦!
糖多了:據研究,限制精糖攝入量,監(jiān)獄服刑者的反社會行為發(fā)生率減少,攻擊行為下降。可見他們的怒與吃糖多不無關聯。
制怒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品有順氣的作用,它不僅能使人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而且還能緩解生氣帶來的胸悶、氣逆、腹脹、失眠等癥狀。
玫瑰花:怒時,胃中消化液分泌多,常超過生理所需。多余的胃液較長時間侵蝕胃黏膜,會引起左上腹灼熱不適,影響進食,使體內營養(yǎng)素缺乏更為嚴重。玫瑰花具有芳香潤燥、健脾消胃的功效。泡茶時放入幾朵玫瑰花,飲之即可順氣,也可以單泡玫瑰花飲用。
山楂:中醫(yī)認為山楂長于順氣止痛、化食消積,可以緩解氣后造成的胸腹脹滿和疼痛,對于生氣導致的心動過速、心律不齊也有一定療效。
啤酒:適量飲用啤酒能順氣開胃,可以使人及時走出憤怒的情緒。
蓮藕:藕能通氣,并能健脾和胃、養(yǎng)心安神,亦屬順氣佳品。
蘿卜:順氣健胃,對氣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熱消痰的作用,以青蘿卜療效最佳,紅皮白心者次之。蘿卜最好生吃,如有胃病者可飲用蘿卜湯。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y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后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后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qū),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
刮痧的適應癥
感冒、發(fā)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
刮痧的過程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 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癥,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后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余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刮痧的注意事項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還要注意哪些問題?甚至不應該在身體哪些部位刮痧呢?下面小編帶你領略刮痧的秘密。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y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后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后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qū),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
刮痧的適應癥
感冒、發(fā)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
刮痧的過程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 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癥,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后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余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后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并休息15-20分鐘。
近十幾年來,癌癥有如邪惡精靈突然從潘多拉魔盒里竄出來,在人們身邊肆虐開來。
“去年我們醫(yī)院門診量有70多萬,我2008年來的時候才二三十萬,每年近十萬的增長,”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副主任代敏向本刊記者感嘆,“太不可思議了?!?/p>
中心公布的《2015年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1年中國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相當于每分鐘就有6個人得癌。按照慣例,2015年年報的數據是依據2000年到2011年的數據作出的趨勢分析。而該中心向本刊提供的最新數字顯示,2015年,全國癌癥發(fā)病率為429.2萬例,其中肺癌發(fā)病率為73.33萬例,居首位。
“2000年以前,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傳染病的事,慢性病是2000年以后才開始說得多起來”,代敏預計,未來一二十年,癌癥發(fā)病率還會持續(xù)走高。
窮癌,富癌
中心提供的數字顯示,遺傳對于癌癥的貢獻率不足20%,其他80%以上是生活方式等因素。世衛(wèi)組織認為,40%以上的癌癥是可控的。
中心的數字來自全國300多個腫瘤登記點。這些登記點分布在農村和城市,前者到縣一級,后者到區(qū)一級,按照規(guī)范化流程和方式來收集腫瘤信息,能覆蓋10%—20%的人口。
收集上來的數字在全球也位居高位。
世界衛(wèi)生組織此前發(fā)布研究報告稱,2012年,中國的發(fā)病個案幾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首位,并預測2035年全球新癌癥病例將增加近一半。
在代敏看來,全球癌癥高發(fā),和老齡化程度增長有關,中國顯然未能幸免。
印度裔美國醫(yī)生悉達多?穆克吉在《眾病之王:癌癥傳》中指出,癌癥之所以在歷史上缺位,首先就是因為這是一種和年齡相關的疾病,其發(fā)生率呈指數性地隨年齡增加。比如患乳腺癌的概率在30歲左右的婦女中是1/400;而70歲左右的婦女,每9人中就會有1人患乳腺癌。在古代社會,人們長期受到肺結核、霍亂、天花等疾病的威脅,往往還沒得癌癥,就死掉了。
癌癥被科學家們認為是一種現代病,是“典型的屬于20世紀的苦難”,是“過度”的變態(tài)。它侵入組織,在敵對的環(huán)境下,建立領地,在某一器官中尋覓“庇護所”,然后轉移到其他器官。它瘋狂地求生存,寸土必爭,還具有防御意識。如果說人們在尋求長生不死的話,那么,癌細胞也在尋求長生不死。
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癌癥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還是以消化道癌癥為主,即“窮癌”,2000年以后,開始向發(fā)達國家靠攏,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升較快。到現在,肺癌位列男性發(fā)病和死亡率第一位,女性發(fā)病首位則是乳腺癌,基本和全球保持一致。若按照城市和農村劃分,在2015年總發(fā)病率上,城市比農村高出32萬。
很顯然,這一數字佐證了“癌癥和生活水平提高有關”的說法。“癌癥相關因素在城市聚集比較多,比如胖的人多,生活壓力大的人多,快速富起來的人多,且老齡化程度相對比較高”,代敏告訴本刊記者,但若從死亡率上比較,農村則高于城市。畢竟,腫瘤的有效化治療、規(guī)范性治療在農村還比較差。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被公認為導致癌癥高發(fā)的原因之一。
中心提供的數字顯示,遺傳對于癌癥的貢獻率不足20%,其他80%以上是生活方式等因素。世衛(wèi)組織認為,40%以上的癌癥是可控的。在中國癌癥主要危險因素歸因危險比上看,病毒感染、吸煙、水果攝入偏少、飲酒、蔬菜攝入偏少、職業(yè)均榜上有名。比如吸煙,30%以上的腫瘤是吸煙引起的。具體到肺癌,百分之七八十和吸煙有關。
具體到癌癥在各個省份的分布及種類,則還沒有來自官方的權威數據。
“各個地區(qū)的標準不一樣。比如北京做得好些,是全人口覆蓋,但河北可能只有幾個點的數據,這就不那么可比,”代敏說,要等到最新版的癌癥地圖出爐后,才可以清楚地進行比較,“要把各地數據調整到同一個水平去比,各個癌種的情況等等就很清楚了。源數據來自我們,但還需要中科院等機構配合,工作量非常大?!?/p>
發(fā)現一:
中國人體質分9種
調查顯示:根據中醫(yī)理論和現代醫(yī)學的研究成果,中國人可分為9種體質類型,其中健康的平和體質僅占33%,而其他8種偏頗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氣郁體質、血瘀體質、特稟體質)占到了67%,居于前4位的則是: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和氣郁體質。
研究提示,當代中國人的體質狀況受生活方式、社會環(huán)境等后天因素影響越來越大,相應開展生活行為指導、養(yǎng)生保健和個性化健康管理勢在必行。
發(fā)現二:
天南地北體質各異
中醫(yī)有同病異治之說,比如一個東北人和一個廣州人患同一種病,中醫(yī)處方可能不一樣。因為兩個人體質不同,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人的體質與他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其飲食結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存環(huán)境,都會影響到個體體質。
我國東部地區(qū)濕熱體質較多;南部地區(qū)濕熱體質和血瘀體質較多;西部地區(qū)氣虛體質、陰虛體質較多,陽虛體質較少;華北地區(qū)濕熱體質較多;東北地區(qū)氣虛體質、陽虛體質較多。
氣虛體質在西部和東北較多,可能與西部高海拔地區(qū)低氣壓、低氧分壓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以及東北冬季長、春秋氣溫比較低有關。陰虛體質在西部較多,可能與西部地區(qū)多風、干燥、強紫外線輻射等特殊氣候環(huán)境有關。濕熱體質在南部和東部較多,可能與南部和東部地區(qū)高溫多雨,易釀生濕熱,且經濟發(fā)達,老百姓生活相對富裕,常吃熱量大的飲食有關。注意了上述因素,采取相應防治措施,可避免很多疾病的發(fā)生。
發(fā)現三:
女性一般壽命長
男女有別,男性一般代謝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壓、基礎代謝、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女性,一旦患病,病情反應會比女性要激烈;而女性免疫功能較強,基礎代謝率較低,雖然體質較弱,但一般壽命較長。
研究顯示:男性平和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明顯多于女性;女性血瘀體質、陽虛體質、氣郁體質、陰虛體質明顯多于男性。所以男同志平時要少吃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溫燥烈的食物;女同志要少吃寒涼食物,尤其夏天,切忌貪吃生冷而損傷脾胃;日常生活中,女同志應注意適當緩解壓力;在用藥上,女性用藥量一般應比男性輕。
發(fā)現四:
體質隨年齡演變
在個體生命的不同階段,體質會不斷演變,各不相同。
隨著年齡增高,平和體質逐步減少,氣虛體質、陽虛體質、血瘀體質逐步增加;中老年人痰濕體質多見,可能與其生活趨于穩(wěn)定,且總體生活水平提高有關。在年輕人中,陰虛體質、濕熱體質、氣郁體質多見,可能與年輕人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類食物或嗜好煙酒以及生活壓力增加有關。
發(fā)現五:
職業(yè)對體質影響大
不同的職業(yè)背景對體質也有重要影響。研究顯示:氣虛體質在無職業(yè)者和農業(yè)勞動者中多見;陽虛體質在生產運輸工人中多見;陰虛體質多見于學生;痰濕體質多見于領導干部;濕熱體質多見于學生和商業(yè)服務人員,而在農業(yè)勞動者中最少;血瘀體質在辦事人員中多見;氣郁體質在學生和無職業(yè)者中最多。
生活安逸、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人,容易形成痰濕體質,平時要注意體育鍛煉,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增強心肺功能;從事腦力勞動者,容易形成血瘀體質,要經常進行有助于促進血液運行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舞蹈等;從事體力勞動者,易形成氣虛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