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代表什么 處暑養(yǎng)身注意事項
處暑節(jié)氣運動養(yǎng)生注意事項。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何分辯關于四季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處暑代表什么 處暑養(yǎng)身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處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處暑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的遠去,秋季的到來,天氣漸漸轉涼,大家不用再被炎熱的酷暑所折磨,雖然還會經常遭受秋老虎的困擾,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還是很涼爽的,那么我們在處暑養(yǎng)生應該注意什么呢,處暑應該吃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認識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持續(xù)日數(shù)約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xiàn)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jié)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處暑代表什么穿衣起居
處暑,天氣開始轉涼,公眾在衣著和起居上應該有所講究,穿衣要酌情增減,起居宜早睡早起。
處暑時節(jié),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這時候穿衣保暖就成了一個重要話題,民間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之說。
春捂秋凍是古人根據春秋兩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著方面的養(yǎng)生原則,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凍得適度才行。
處暑時節(jié),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便使機體逐漸適應涼爽的氣候,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謝功能下降,血液循環(huán)減慢,既怕冷又怕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更應及時增減衣服。
秋凍不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服,還可引申為秋季的其他方面,如睡覺不要蓋得太多,以免導致出汗傷陰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凍的有效方法,應長期堅持。
秋凍還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初秋時節(jié),天氣變化無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脫勤換,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
精選閱讀
處暑代表什么
處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處就結束了?!疤帯笔墙K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jié)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jié)氣。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處暑節(jié)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shù)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贝斯?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qū)將陸續(xù)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許多地區(qū),特別是南方地區(qū),秋天總是讓人感到姍姍來遲,還會經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擾。
處暑養(yǎng)生要做到5點
1、早睡早起解秋乏
炎熱夏季里人體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體力消耗大,隨著“處暑”節(jié)氣的到來,暑氣消散,氣候變涼,人體各系統(tǒng)也從活躍狀態(tài)轉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會感到倦怠乏力,這其實是人體為補償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體內取得陰陽平衡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不過,秋乏太過明顯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就不好了。中醫(yī)認為,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宜調節(jié)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盛。
2、莫早添衣強體質
剛剛轉涼時,適當“秋凍”可激發(fā)人體防御機能,為應對秋冬季寒冷做足準備。民間有“二八月亂穿衣”說法,說初秋氣溫不穩(wěn)定,要隨溫度變化增減衣服。一般著裝以感到涼爽,不覺寒冷為準。由于臍部是人體最易受涼的部位,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出現(xiàn)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等,因此“秋凍”同時要注意臍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臍裝。
3、晚上10點前睡覺
處暑以后,夜間氣溫較低,甚至有涼意,應在晚上10點前入睡。“早臥”調養(yǎng)人體中的陽氣,“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如果白天覺得困倦,中午仍可延續(xù)夏季的午睡習慣,以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睡覺應關好門窗,用薄被覆蓋腹部,防止夜間涼氣使脾胃受涼。但不宜蓋太厚的被子,也不必全身覆蓋,避免汗傷津液。
4、適度鍛煉微汗為宜
處暑以后,早晚可進行適當運動鍛煉,中午氣溫偏高,仍要避免室外運動。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練一直到太陽當空。鍛煉的項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為宜,避免鍛煉強度過大,傷到陽氣。
5、每天一杯蜂蜜水
秋天氣候干燥,少食辛辣、煎炒、燒烤類食品。烹飪時,辣椒、花椒、大料、桂皮之類的熱性食材不宜過多使用,避免火上澆油。秋季飲食一方面注意滋陰潤肺,宜吃蜂蜜、芝麻、百合、蓮子等;一方面注意健脾益氣,多吃粗糧、豆類、菌類、山藥、紅棗等開胃消食的食物。吃生冷瓜果、冰鎮(zhèn)飲料避免腹瀉。防止秋燥,應及時補充水分。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或吃一個梨或柿子,有助于緩解干燥。
處暑節(jié)日的習俗有哪些
出游迎秋
通常在處暑節(jié)氣前后會多參與祭祀祖先來迎接秋天的到來,而處暑前后民間經常會有慶賀中元的民俗活動。在古代民間七月初一起就會有開鬼門的儀式,知道月底關鬼門為止,都會舉行普度布施的活動。普度活動通常從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立燈篙,房河燈招孤魂。而如今通常稱為重大祭祀活動段。而這個時候處暑以后,秋意濃,正式人們出去郊游的好日子。
放河燈
河燈又叫做荷花燈,一般是底座上放燈盞或者蠟燭,中元節(jié)放在江河湖海之中。放河燈是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以及其他孤魂野鬼。
開漁節(jié)
處暑以后對于沿海漁民來說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處暑期間,浙江沿海都要舉辦一年一度的開漁節(ji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這個時間段由于海域水溫依然很高,魚群還是喜歡留在海域周圍,而海鮮都發(fā)育成熟。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處暑節(jié)氣的農事
處暑節(jié)氣是我國華南地區(qū)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時期。此時華南中部地區(qū)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要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qū)處暑至秋分時節(jié)會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水天氣,地農牧業(yè)生產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jié)。華南地區(qū)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但是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工作。
不同年份處暑是哪天
2016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0:38:26,農歷 2016年七月(小)廿一
2017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6:20:09,農歷 2017年七月(大)初三
2018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2:08:30,農歷 2018年七月(大)十三
2019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8:01:53,農歷 2019年七月(小)廿三
2020年處暑時間:8月22日 23:44:48,農歷 2020年七月(大)初四
2021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5:34:48,農歷 2021年七月(大)十六
2022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1:15:59,農歷 2022年七月(小)廿六
2023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7:01:06,農歷 2023年七月(大)初八
2024年處暑時間:8月22日 22:54:48,農歷 2024年七月(大)十九
2025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4:33:35,農歷 2025年六月(大)三十
2026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0:18:31,農歷 2026年七月(小)十一
2027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6:13:59,農歷 2027年七月(大)廿二
2028年處暑時間:8月22日 22:00:35,農歷 2028年七月(小)初二
2029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3:51:14,農歷 2029年七月(小)十四
2030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9:36:00,農歷 2030年七月(大)廿五
2031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15:22:54,農歷 2031年七月(大)初六
2032年處暑時間:8月22日 21:17:53,農歷 2032年七月(大)十七
2033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3:01:22,農歷 2033年七月(大)廿九
2034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8:47:16,農歷 2034年七月(大)初十
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各代表什么
1、小暑節(jié)氣代表什么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雖然己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收支情況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北半球的溫度還會繼續(xù)上升,而不會隨日照時間的縮短而馬上改變。由此可以推出,雖然從天文學上說,小暑時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己經縮短,但是真正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于是就被稱為小暑,并且民諺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2、大暑節(jié)氣代表什么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是黃經120。大暑節(jié)氣也正是屬于中伏階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熱的一個階段。
古文記載“六月中,解見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對大暑節(jié)氣都有過講述。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就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相信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是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不是有句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對于小暑來說,天氣更加的炎熱。在《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qū)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xiàn)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qū)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xiàn)在8月上旬,正好都出現(xiàn)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3、立秋節(jié)氣代表什么
立秋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对铝钇呤蚣狻?“七月節(jié),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绷⑶镆话泐A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稱交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
4、處暑節(jié)氣代表什么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處暑節(jié)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shù)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jié)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qū)將陸續(xù)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許多地區(qū),特別是南方地區(qū),秋天總是讓人感到姍姍來遲,還會經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擾。
大暑和處暑哪個更熱
作為熱的代名詞“暑”,根據程度不同,在我國古代被分成小暑、大暑、處暑。其中,小暑比剛立夏時溫度要高,隨著日期推進,也會偶有極端高溫天氣出現(xiàn);大暑在小暑基礎上更進一層,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時期,同時這一時期由于降雨、蒸發(fā)緣故,空氣中濕度較大,形成“桑拿天”現(xiàn)象,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時期;處暑中的“處”字,有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暑天即將結束;處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節(jié)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jié)氣。
所以大暑是比處暑熱的,大暑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一、處暑飲食要注意什么
1、適宜:大棗、蓮子、黑豆、鯽魚、鯉魚、泥鰍、莧菜、甘藍、烏梅、蘋果、桃子
處暑時節(jié),仍蘊有濕邪,且有早秋涼燥之氣,所以一方面要照顧惡濕的脾胃,一方面又要收斂肺氣以應秋令??沙S么髼?、赤豆、蓮子、黑豆等熬湯、煮粥或燜飯;常吃水產之物既祛濕又滋陰,如墨魚、鯽魚、鯉魚、帶魚、泥鰍、牡蠣、蛤蜊等。新鮮的水果蔬菜:莧菜、甘藍、土豆、玉米、香蕉、葡萄、蘋果、桃子、梨等都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另外常喝豆?jié){、牛奶、淡茶以預防秋燥。
2、少吃:豬肉、泡餅、蔥、姜、蒜、韭、椒
這個節(jié)氣已經不是瓜類水果的應季時節(jié)了,所以盡量少吃,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另外延續(xù)上一個節(jié)氣的月忌,還是要少吃豬肉、泡餅等耗傷神氣的食物。不可逆肺氣的肅清之性,因此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熱食物。
3、忌吃: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生蜜、豬肺
油炸、酒、燒烤生濕化熱,咖喱、火鍋、麻辣燙、膨化食品這些調料放的多的傷肺陰生燥火,最好都不要吃,否則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從體內發(fā)泄出來,令體質偏寒。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勿食豬肺,勿多食新姜。
二、處暑飲食誤區(qū)
1、吃瓜類水果
這個節(jié)氣已經不是瓜類水果的應季時節(jié)了,所以盡量少吃,以免傷及脾胃,加重濕氣。
2、吃辛辣類食物
夏天本身就是讓人酷熱難耐的,而處暑尤其如此,處暑時節(jié)天氣狀況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是熱節(jié)之尾,涼節(jié)之首,氣溫下降2~3℃。一般情況下降雨減少,氣候干燥,感冒易滋生,日常飲食注意多酸以強肝木、吃或少吃辛辣,因而飲食宜多酸少辛。辛辣的食物除了容易上火外還會刺激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秋季的時候多吃清淡是為了在冬天消化吸收更多營養(yǎng)為身體提供熱量。所以在秋季保護好腸胃非常重要。
3、吃油膩類食物
秋季的健康飲食應該以清淡為宜,處暑時節(jié),肺經當值,因此中醫(y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而太過油膩的肉食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油膩的肉食可以加上酸菜或者山楂烹調,去除油膩。飲食中太過油膩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4、吃燒烤烤類食物
秋季氣候本來就干燥,而辛辣燒烤類食物大部分都燥熱傷津液,這些食物會嚴重的影響到人體健康。因此在秋季對于這些辛辣類食物一定要拒絕。
5、吃煙酒類食物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的話,煙酒最好不要沾染為好。煙酒本來就是對身體無益的東西,特別是在處暑這個季節(jié)中更是容易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吸煙對肺不好,處暑時節(jié)走的是肺經,所以在這個季節(jié)中,有吸煙喝酒習慣的人要多多節(jié)制。平時應該多燉些銀耳雪梨和豬肺湯滋補身體。
三、處暑時節(jié)的飲食起居
處暑時節(jié),早晚氣溫有些轉涼,秋燥也越來越明顯,此時的飲食起居也應有所變化和調整:
1、起居調養(yǎng)
處暑后氣溫逐漸下降,氣溫日較差增大,此時,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處暑節(jié)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于肺氣的舒展。
2、精神調養(yǎng)
處暑時節(jié)“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xiàn)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于人體健康,因此,在精神調養(yǎng)上,處暑時節(jié)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
3、飲食調養(yǎng)
處暑節(jié)氣肝心少氣,肺臟獨旺,飲食上宜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yǎng)脾胃。飲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薺、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鮮果蔬、多食銀耳、百合、蓮子等清潤食品以防秋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還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
4、運動養(yǎng)生
運動不宜太過,盡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如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的坐功:每日寅時(凌晨3-5點),正坐,向左右轉頭,兩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散步等。
處暑馬上就到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養(yǎng)生機會,在這個時候如果能掌握正確的養(yǎng)生方法,可以讓身體更加強壯。處暑養(yǎng)生注意事項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下,處暑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對處暑還不怎么了解,想知道處暑如何養(yǎng)生就請看下面的文章吧!
處暑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護理好臍部
在處暑之后,氣溫會有明顯的下降,天氣不再像之前那么的炎熱,慢慢的轉涼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需要再每天去防暑降溫了,而是應該注意怎么去防寒和保暖。秋季雖然說還沒有那么冷,但是關鍵部位的保暖不能忘記,比如說肚臍的位置。
肚臍的一個很容易受寒的位置,因為這塊的肌肉組織很少,皮很薄,所以外部如果有一些刺激,會很快的感覺到。肚臍周圍有很多的神經和穴位,所以說大家應該要注意。如果說有寒氣進了肚臍,就可能會出現(xiàn)腹瀉、腹痛已經偶爾等癥狀。
建議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朋友,都應該少穿露出肚臍的衣服,這樣可以很好的避免寒氣侵襲肚臍。假如長期的不注意肚臍處的保暖,男性朋友可能會出現(xiàn)前列腺疾病,而女性朋友則可能會有痛經、月經不調甚至是不孕癥,因此護理好肚臍很重要。
2、多開窗少開空調
處暑之后,早晚的溫度低,但是白天的溫度還是稍微高一些的,有些人白天在家里,還是會開空調,但是,處暑養(yǎng)生要注意,白天開窗不開空調。到了秋季,要注意多開窗,讓房間的空氣流動,這樣才能讓秋殺之氣在房間滌蕩,趕走暑天的潮熱,以及留在房間的濕濁之氣。
室內養(yǎng)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節(jié)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yǎng)在臥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佳狀態(tài)??蛷d適宜養(yǎng)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3、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后,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xiàn)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jié)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隨著氣侯漸漸干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