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瘦身 腳后跟走路
中醫(yī)養(yǎng)生瘦身。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運動養(yǎng)生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巧妙瘦身 腳后跟走路”,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路,誰不會?可是你知道嗎,換換走路的方法,你就離你夢想的美腿不遠啦。
“快走踢腿”瘦身法
如果你有較多機會在公園散步,但是只有散步而已就太浪費了?,F在只要稍微調整散步方式,便可達到散步兼練身的機會。
散步的時候,可以增加踢腿,擺平的動作,并盡量大動作,放大步伐,走一段路之后用小急步走,覺得呼呼急促時,再慢慢改回大步走,如此交替的走,可以增加走路的耐力,像這樣的走法,如果在公園行走半小時以上,用掉的卡路里可是不少哦,重點仍然是小腹用力,就是用“小腹”走,才不會走出大粗腿。而且也可以細腰瘦身喔!
腳后跟走路巧瘦身
每天起床后或睡前,用腳后跟走路的瘦身操,所需時間很短,尤其適合現在忙碌的上班族,每次只要一分鐘,真是再方便不過的減肥法。而且這種運動又有益健康,在這時間內也可以放一段進行曲或恰恰的音樂,來加強走路的速度,又可以增加樂趣,就算多做一點也不覺得累。這種運動的好處是,用后腳跟走路可以提臀、瘦小腹、瘦小腿,鍛練大腿的內側肌,減少大腿內部的贅肉等等,如果你有其中一項的困擾,可以嘗試著這種運動,而且又能讓自己能有完美的曲線。
運動方法是:
先把手交叉枕在腦后,挺胸,只用腳跟著地,此時腳尖盡量向上抬前,要避免臀部翹起,剛開始腳跟也許會刺痛,這代表自己更需要做此運動,尤其對常穿高跟鞋的女性特別重要。而且,用腳跟走路還可以增進體內的循環(huán),真不愧省事的減肥法。
相關閱讀
許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長時間跑步后,會出現腳跟疼的癥狀,雖然沒有腳扭傷等傷害到身體的情況,而且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好轉。但是腳跟疼總是會讓自己有許多不便的,所以人們都希望可以避免跑步后腳后跟疼出現。那么,如何預防跑步后腳后跟疼痛出現呢?
首先,要選好鞋子。鞋子不合適,可能會導致足部或踝關節(jié)得不到足夠的支撐,這不僅容易腳疼,還可能造成扭傷。如果穿的是舊鞋,那要注意腳底和跟部接觸地面時,沖力不能太大,以及鞋底的摩擦力夠不夠。鞋不能穿得太緊,這容易壓迫足部神經,進而引發(fā)疼痛。
其次,不在硬的路面上運動。在水泥或柏油馬路上跑步,地面非常硬,容易產生足部不適。如果生活區(qū)附近有草地、樹林,可以考慮從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跑步鍛煉的路線。最好是在操場上鍛煉,橡膠地面最適合跑步。
再次,運動前腳也要熱身。眾所周知,跑步前要熱身慢慢進入狀態(tài),但不要忽略了腳部的熱身。可以先步行或慢跑啟動,此外也可做些熱身活動操進入狀態(tài),比如拉伸腳底及腿部的肌肉。腿部肌肉活動開了,也有利于保護足部不受傷。
最后,運動要量力而為。通常來說,有痛感往往是身體向你發(fā)出的某種信號。如果跑步后感到腳疼,應當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硬撐著繼續(xù)鍛煉,反而可能造成進一步損傷的危險。如果打算延長跑步鍛煉的距離,應該逐漸增加,切忌一下子提升,要讓身體慢慢適應更長的距離和更大的運動量。
想要預防在跑步后出現腳后跟疼痛的癥狀,就要做到上文中提到的四點,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進行了運動后,出現腳后跟疼痛的情況。切記無論是什么運動,都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急于求成,這樣往往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的。
對于腳后跟疼痛這個問題,其實發(fā)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因為強烈的運動傷到了腳后跟,比如說立地跳遠用腳后跟著地嚴重的話會造成腳后跟酸疼,通常這種情況只需調養(yǎng)幾天邊便能回復。但是不是雖有腳后跟疼痛都是如此簡單引起和治療的,需要我們及時到醫(yī)院去檢查治療,以免出現重大病況。
1、足底腱膜炎:足底腱膜有維持正常足弓、緩沖震蕩、加強彈跳力的作用。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腱膜的勞損,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而出現疼痛癥狀,其部位常常集中于跟骨結節(jié)腱膜起點處。
2、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過度受壓引起的。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貫穿于足底的纖維組織。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3、跟墊痛:常發(fā)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蕩。
人到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4、跟腱腱圍炎:跟腱附著部位的腱周圍組織因外傷或勞損發(fā)生炎癥引起跟腱部腫脹、疼痛?;颊吒齑执蟆⒂袎和?。
5、跟腱炎: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壓力導致的,例如打籃球。另外,突然增加鍛煉的強度或頻率也常會引起跟腱炎。如果得到及時的治療,跟腱炎的恢復時間一般很短。
6.跟骨后滑囊炎:最易發(fā)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冶诳勺兎屎?,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并有壓痛。
上面幾種癥狀,都是一些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我及時的到醫(yī)院接受治療,以免病情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導致長期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對腳底的保護,人的行走離不開腳跟,保護腳底也是我們行走的一個重要過程。
在平時運動過程當中,如果總是出現腳后跟疼的時候,要引起注意,引起腳后跟疼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長時間站立運動量過大,都可能引起這樣的癥狀表現,會引起肌肉拉傷,踝關節(jié)損傷等等,另外出現骨刺引起筋膜炎,也容易引起這樣的癥狀表現,這時候應該有所注意,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
常見問題分析
1.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即“骨刺”,也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當“骨刺”長期存在,且長“骨刺”的跟骨長期負重或負重過大,引起局部充血和發(fā)生無菌性炎癥時,刺激病變部神經,足跟才會痛。
2.跖筋膜炎
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往往發(fā)生在長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緩解跖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癥狀減輕。
3.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發(fā)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并有壓痛。
4.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癥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5.跟腱炎
小腿肌肉疲勞或過緊,因而將負荷轉移至跟腱,可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發(fā)生慢性損傷。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如何預防和治愈腳后跟痛
1、選擇穿輕軟合適的鞋子,使用海綿跟墊,減輕足跟。
有些硬的皮鞋之類會造成腳后跟疼痛,這時候換一雙稍微軟一點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軟的那種布鞋,建議穿休閑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軟一點有彈性的鞋墊,走路時盡量選擇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軟的草坪。
2、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活動。
3、跑步機不能穿鞋底太硬的鞋子,跑步時腳不要過分屈曲(腳在觸底時過分彎曲)。
4、堅持足部鍛煉,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加強小腿肌肉的放松,用泡沫軸進行滾壓松懈。用足底抓毛巾等方式進行力量訓練。
5、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或者給足部做簡單的按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在熱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腳的同時按摩腳底,疏通經脈,而且在平時注意對腳部保溫,穿質量好一點的襪子,尤其是晚上睡覺要將腳包好,或者用暖腳袋。
6、嚴重者還需要就醫(yī)治療。
囚徒健身,我們的努力只為每一個平凡的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運動要動用到身體的多處關節(jié)和肌肉,關節(jié)主要用來支撐身體,而肌肉則是給我們儲蓄力量。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如果我們的運動方法不當,或者時機并不適宜運動,就會出現拉傷等癥狀。所以說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必不可少。前幾日有人問小編,運動后腳后跟酸疼是為什么,下面小編來跟大家講解一下。
引起腳跟疼痛的原因較多,臨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足跟痛的保養(yǎng)方法有:1、休息;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適應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硅膠制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5、功能鍛煉。
治療方面:1、理療;2、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物治療;3、局部封閉治療;4、矯正鞋墊緩解跖腱膜張力,減輕刺激,緩解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于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fā)炎。
因此,要保護好腳后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應該看懂一二了,腳后跟疼看起來并不是什么大病,但確實很值得我們注意的安全隱患。腳后跟疼痛就意味著我們的跟腱受到了傷害,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好好保養(yǎng)并且減少運動,直至恢復為止,否則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
1.注意走路的姿勢
每天上下班途中,只要能走路時就盡量走路。走路的姿勢非常重要,挺胸、收小腹,臀部夾緊,千萬不要弓腰駝背。如果走路時不緊縮小腹,不管你走多少路,也無法刺激你的腹部肌肉,你的小腹就不會縮小。此外,駝背會破壞身體的平衡感,降低走路的運動效果。
2.加大走路的步幅
將走路作為一種減肥的運動,就不能像平常散步一樣隨便,要適當加大步幅,只有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才能運動你的大腿肌肉,避免蘿卜腿出現。
3.后腳跟先著地
后腳跟先著地,而不是整個腳底平放在地面上。將重心放在前腳,每跨出一步,前腳須按照后腳跟、腳心、腳尖的順序著地,這樣走路,后腳跟會自然上提,腿的曲線就會變得緊實勻稱。
4.甩包練手臂
女性外出一般都會攜帶提包,在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可以把它當成“微型運動器械”前后甩動,這種甩提包的動作可以鍛煉手臂肌肉。但要注意如果提包過重就不要前后甩動了,不然不僅容易損傷肩關節(jié),還可能打傷周圍的路。
5.等車時的運動
等車、等信號燈的一段時間,你也不是無事可做。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收腹練習。將往意力集中在腹部,全力收緊,感覺仿佛肚臍貼近后背,堅持6秒鐘后還原。如此反復這些簡單的練習,只要有時間就做吧!
6.坐在公共汽車上
車上有座位時,你可以輕松地做做運動。腿呈90°擺好,腳跟固定不動,腳尖上上下下反復擺動,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小腿肚的肌肉,讓小腿線條更勻稱。
同時,坐著的時候還能夠鍛煉腹肌,雙腿并攏抬至離地面約5公分的高度,將腿懸空,盡量保持這個姿勢,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
7.站在公共汽車上
車上沒有座位也沒有關系。因為站著也能做很多小運動。用手拽住車上的吊環(huán),時而用力握緊,時而放松,反復做,可以讓手腕變細?;蛘呤治兆跅U,一邊數拍子,一邊用力向內收腹,這種方法能有效緊縮腹部肌肉,使小腹慢慢縮小。
加拿大多倫多步行教練李·斯科特說,用力甩臂,走得更快,燃燒熱量更多。《行走完全指南》作者馬克·芬頓說,拄棍走,上肢肌肉參與活動,更消耗熱量?!督∩硇凶摺纷髡呱姿埂ひ量酥Z安說,選擇標志,加速行走,直到達到目標。
甩臂助走。加拿大多倫多步行教練李·斯科特說,用力甩臂,走得更快,燃燒熱量更多。
小步快速。斯科特說,加快行走的最好方法是小步行走。
拄棍行走?!缎凶咄耆改稀纷髡唏R克·芬頓說,拄棍走,上肢肌肉參與活動,更消耗熱量。
確定目標?!督∩硇凶摺纷髡呱姿埂ひ量酥Z安說,選擇標志,加速行走,直到達到目標。
腳掌擦地。從腳跟到腳趾,交替著地。伊克諾安說,前腳掌著地時,用力后蹬。這樣,肌腱、臀肌就會參與其中。
鞋子適當。要選鞋墊適宜、前腳掌部分柔韌性最好的鞋。
腰板挺直。腰板直,背部和臀部肌肉更有力。
避開陡坡。與其在陡坡上放慢速度,不如在坡度較緩的山上保持速度。
提高心率。佩戴心率監(jiān)測器,就像有教練督促你達到最佳減肥速度。
增加力量。俯臥撐和弓步前沖等會讓更多肌肉參與鍛煉。行走時,每五分鐘停一下,做幾個這類動作。
其實走路不光是姿勢問題,“方式”也非常重要。下半身粗大的人,一般走得很“沉重”,人未到,腳步聲先到,不但鞋子不正常磨損,腿部曲線也變成蘿卜形。
這里介紹的幾種走路方式,讓你隨時隨地走得輕松,瘦得美麗。
一、辦公室里練習滿腳走
練習走路不是用兩腿的力量,而是先把重心放在小腿,再練習“滿腳”走和順著直線走,走路才會沉穩(wěn)不輕浮。
所謂“滿腳”并不是腳尖著地,而是整個腳掌都落地,以腳尖前伸出發(fā),加上用小腹的力量,讓腿部出力減弱,用力在小腹,自然會挺胸,整個人會變得輕盈。這是在辦公室里,你可以每天采用的方法。
二、上下班途中甩手大步走
上下班也是塑身瘦身的大好時機,每天有兩趟上下班的時間,不拿來塑身太浪費。“走路塑身”別在乎有沒有人看,這并不重要,如果練習得當,走得好看,自然有人盯著你瞧。你看,在東京車站大步走的女性比比皆是,然而走得有精神的卻沒有幾個,這就有點門道了。
希望大家都學的走路方式是“甩手大步走”。好處在于可以瘦腰、瘦背、瘦臀,讓手臂沒有贅肉,也是最好的全身運動。
首先是收腹、抬頭、挺胸、縮臀,步履盡量跨大,手要大幅甩動,做最大的運動,像閱兵的女兵走路法,只是腿不必踢正步。散步也可利用此法運動,如果甩手不挺胸,則像面條,軟趴趴的,甩手又挺胸自然會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