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貼秋膘北方吃什么
立秋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茖W的四季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立秋貼秋膘北方吃什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1、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經過了苦夏,人們的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補償夏天的損失,北方人謂之“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東北立秋要吃黃瓜。
2、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3、京津等地區(qū)立秋有“咬秋”的習俗。據說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津門雜記。歲時風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4、東北,家里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大概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我們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貼秋膘的五大經典美食
1、醬肘子
醬肘子是中國傳統(tǒng)的食物之一,營養(yǎng)豐富,色香味俱全。另外,紅扒肘子為濰坊地區(qū)歷史名菜,因其軟、料、肥而不膩,且營養(yǎng)豐富備受人們青睞。曾被評為“山東名小吃”。
2、烤鴨
北京鴨屬水禽,肉質細膩,口感良好,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的不飽合脂肪酸,在人體內不積蓄,人體吸收后能軟化心腦血管。該鴨的表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是美容佳品。因此,北京烤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美食!
3、醬牛肉
醬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于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4、燒羊肉
“燒羊肉”是北京清真館白魁老號的名肴?!盁蛉狻钡闹谱?還適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即:頭、脖子、蹄子、肚、肥腸、肝、肺、心、連貼等。但頭、蹄、“蝎子”不需要炸,如同時上席即為“燒全羊”。
5、豬頭肉
豬頭肉的美味,于民間早就聲譽鵲起,據說淮揚菜系中的“扒燒整豬頭”火工最講究、歷史最悠久,是道久負盛名的淮揚名菜。豬肉為人類提供優(yōu)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貼秋膘有禁忌
不要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不要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用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熱,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
不要過度進補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可取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多服用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不要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補品中的佳品。
不要重進輕出
養(yǎng)生專家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既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暢通。
不要以貴賤分高低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tǒng)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并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么,補什么,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不要長期用單一補品
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fā)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種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季節(jié),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幾類人群不宜貼秋膘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拼命進補的,需要注意的人群有以下幾種:
脾虛患者
脾虛的人常常表現(xiàn)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于腸胃,表現(xiàn)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進補。
老年人及兒童
由于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癥狀嚴重者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yǎng)胃丸等。
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擴展閱讀
蘋果減肥先要“貼秋膘”,“秋膘”指的是樹體貯藏營養(yǎng)物質,就是俗話所說貯藏在樹體“老本”里的養(yǎng)分。其包括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含氮物質兩大類,主要分布在根系、樹干和多年生枝條中。
“秋膘”貯藏營養(yǎng),對于蘋果來說非常重要,它既是連接2個生長季節(jié)的紐帶和橋梁,也是果樹第二年2020春季各器官生長發(fā)育建造的物質基礎,決定著第二年樹體前期的生長和分化。加拿大果樹研究所研究表明,從萌芽到萌芽后60天內,葉片、新梢、開花等所需的氮素營養(yǎng),超過80%都由貯藏營養(yǎng)提供。也就是說,從萌芽到新梢旺長期前,這段時間消耗的主要是上年積累的貯藏養(yǎng)分。貯藏營養(yǎng)高,2020春季枝條生長快,葉片展開整齊迅速。反之,貯藏營養(yǎng)不足,則新梢短小而纖細,葉片薄,光合作用能力差。貯藏營養(yǎng)還會影響花粉粒的發(fā)育和花粉管的萌發(fā),貯藏營養(yǎng)不足會導致后期花粉粒發(fā)育不良,生活力降低,以及花粉管伸長緩慢或中途破裂,最終導致授粉受精質量差,坐果率低。貯藏營養(yǎng)的多少還會影響果實的大小,因為果個大小取決于果實細胞數量和細胞大小,而細胞數量的多少取決于坐果后的細胞分裂,這一時期的營養(yǎng)則主要由貯藏營養(yǎng)提供。
盛夏時節(jié),人體處于過度消耗的階段,而好不容易盼到立秋,一開始仍有秋老虎肆虐,雖然早晚涼,但白天尤其正午依然暑熱未消,人體還是容易出現(xiàn)倦怠、乏力等情況,所以人們習慣在這時候適當進補,以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也就是俗稱的貼秋膘。那么老年朋友怎樣立秋之后,人們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的干燥感,這個時候很容易讓病毒趁虛而入,所以2020秋季也是感冒的高峰季節(jié),家里可以備一些快克來預防或治療感冒。在飲食方面應該特別注意定時定量、潤燥強體,但是進補因人而異,特別是老年人還需慎貼秋膘。下面就是老人如何有效的貼秋膘。
1、選準食療
秋天,天氣漸漸轉涼,秋燥感十分明顯。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一些溫熱的食物或藥物不要過多的食用,應該多吃一些潤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蓮子、山藥、藕、番茄等等。
2、多吃肉不一定就補
肉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美味可口,但是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腸胃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過多的脂類、糖類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并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
3、勿迷信“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這個說法是不科學的,特別是老年人特別崇尚這種做法,實際上,過度進補任何補藥都有害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也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多服用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不宜長時間專補某一種補品
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yǎng)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的系統(tǒng)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jié),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5、不一定價格高的一定好
凡是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缺什么,補什么”才是最關鍵的,不要憑貴賤來分高低,可能那些高貴的食品如燕窩、魚翅等并沒有奇特的食療效果,但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效果卻好的多。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貼秋膘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中醫(yī)認為貼秋膘一定要因人而異、因人而補。對于體重屬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去貼“秋膘”,特別是吃肥肉貼秋膘!對于體重偏低的,特別是屬于低體重的,膘還是可以適當地貼貼。
實熱、濕熱、痰濕重等三種體質的人,不宜貼秋膘。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產生的熱量多,經常會臉色潮紅、口干舌燥。濕熱體質的人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痰濕體質總體特征為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這三類人,如果盲目貼秋膘,會越貼越難受。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胃腸疾病就不宜進行秋補,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益陽之品,要采取平補、慢補的方式。如果確有氣血虧虛的現(xiàn)象,也應該以五谷為主、五畜為輔,慢慢平補,從而達到體內健康態(tài)。
愛著急、愛生氣的人也不適宜“貼秋膘”,因為貼多了會上火,如生痘痘、便秘,或者加重氣滯,氣滯久了會造成血淤、手足心熱、口燥咽干。所以要調好情緒,或找醫(yī)生把自己身體調理到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避免長久氣滯血淤、陰虛火旺造成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身上長包塊等疾病的發(fā)生。
很多人都認為立秋后就要開始進補貼膘,以彌補2020夏季造成的身體損耗,其實,此時進補為時尚早。
因為立秋后還在伏天里,人體濕氣仍較重,脾胃消化功能還比較弱,進補還有些早。同時,中醫(yī)說的“不通不能補”,要先消食、順氣,排出體內濕火、氣阻等再進補,方能起到好的效果。而進補最好的時間,則是在秋分后。老年人正確的進補方法是,立秋后就開始調理脾胃,調理之后再開始進補。一般來說,立秋后兩周開始貼秋膘比較好。
提醒,對于體重已超出正常范圍的肥胖人群來說,過量進補可能導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胰島素血癥、高體重、脂肪肝等。對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來說,控制體重才是第一要位。
如何才能更好的貼秋膘
1、別急著吃肉給腸胃一個調整期
夏日酷熱,人們普遍胃口欠佳,不少人體重減輕,到了秋天,胃口恢復,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如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雞、牛、羊肉等,以補償2020夏季體內能量過度消耗造成的營養(yǎng)匱乏。
但是由于2020夏季人們常進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厭食、腹瀉等癥狀。因此,不妨先補充一些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蛋等,給腸胃一個調整適應期。
2、多吃“甘酸”少食“辛辣”
除了保持均衡營養(yǎng)外,由于秋天天氣干燥,人們的口、鼻、皮膚等部位經常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干燥感,所以要在食物選擇上多加注意,預防秋燥。
秋天適合吃一些多汁、甘味、酸味以及寒涼的食物,寒涼能夠清熱,甘味食物性質滋潤,具有緩急、和中、補益的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例如,生藕能夠清熱生津止渴,熟藕則能健脾、開胃、益血;蓮子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補強身。此外,百合、山藥、蜂蜜、銀耳、蘋果、香蕉、葡萄、菠菜等都是不錯的秋補佳品。
既然要防燥,自然就要少吃一些辛辣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另外,油炸食品也是秋日一大禁忌。
這下我們對立秋老人如何貼秋膘都了解了吧,老年人進補需要選擇好食材,不要覺得什么食才好就吃,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這樣才能起到進補的效果,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為什么立秋要貼秋膘
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過去民間對節(jié)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懊褚允碁樘臁?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東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俗話說“夏天過后無病三分虛”,依照祖國醫(yī)學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理,秋冬需要進補。2020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
2020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反而會適得其反。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所以,2020秋季進補要因人而異。
立秋怎樣貼秋膘
避免油炸
減少油炸的菜式,烹調時應避免過油的工續(xù),煮湯的湯料也盡量避免油炸,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油脂攝取。油炸菜記得去掉外皮再吃,烤鴨和烤乳豬千萬不要吃皮,湯汁和菜汁少喝。
減少每道菜的分量
將主菜雞、鴨、魚、肉的量減少,并以蔬菜墊底或做盤飾,可以增加蔬菜的分量。
來道清爽冷盤
以清蒸或水煮的方式制作,如魷魚、明蝦、魚片,搭配清蒸的雞、鴨、肉片等,伴以黃瓜筍絲等,清爽不油膩。至于食材的選擇上,豬肉、雞肉的蛋白質很高,不如選吃熱量最低的海膽和海蜇皮。
減少蘸醬
一般常用的醬,如沙茶醬、甜辣醬、蠔油等,含鹽量都非常高,有些含油量及含糖量也不少,家中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長輩,尤應避免使用太多醬料。在食物制備過程中,宜以食物的原有鮮味為主,鹽及味精少用為妙。
什么人不適合貼秋膘
中醫(yī)認為貼秋膘一定要因人而異、因人而補。對于體重屬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去貼“秋膘”,特別是吃肥肉貼秋膘!對于體重偏低的,特別是屬于低體重的,膘還是可以適當地貼貼。
實熱、濕熱、痰濕重等三種體質的人,不宜貼秋膘。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產生的熱量多,經常會臉色潮紅、口干舌燥。濕熱體質的人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痰濕體質總體特征為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這三類人,如果盲目貼秋膘,會越貼越難受。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胃腸疾病就不宜進行秋補,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益陽之品,要采取平補、慢補的方式。如果確有氣血虧虛的現(xiàn)象,也應該以五谷為主、五畜為輔,慢慢平補,從而達到體內健康態(tài)。
愛著急、愛生氣的人也不適宜“貼秋膘”,因為貼多了會上火,如生痘痘、便秘,或者加重氣滯,氣滯久了會造成血淤、手足心熱、口燥咽干。所以要調好情緒,或找醫(yī)生把自己身體調理到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避免長久氣滯血淤、陰虛火旺造成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身上長包塊等疾病的發(fā)生。
導讀:北方立秋有貼秋膘的習俗,但貼秋膘并非人人皆宜,那么什么人不適合貼秋膘呢?立秋真的適合進補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什么人不適合貼秋膘,想要立秋進補的人可要留意了!
立秋有貼秋膘的習俗
立秋,北方有貼秋膘一說,相傳清代人們在立秋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屬于消耗多了。瘦了就需要補。膘多指牲畜的肥肉,補膘當然就需要吃肉啦。因此,立秋這一天,普通百姓家要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要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貼秋膘的說法來自生活水平較低的時代。那時人們食物不足,本來就難得長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熱得汗流浹背,食欲不振,把本就不多的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層。到立秋時,暑熱減退,食欲恢復,就要多吃一些。
而且立秋后天氣日益轉涼,為了應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開始儲備脂肪,以保暖御寒。如果秋日不做營養(yǎng)儲備,冬春抵抗力差,就容易罹患各種疾病。傳統(tǒng)的貼秋膘就是吃動物性食品和各種面食。
可是,現(xiàn)代人肥胖比例那么高,到了秋天,人人都需要給自己再貼上幾斤肥肉嗎?秋膘到底怎么貼要因人而異。身體瘦弱、貧血、低血壓的人,推薦還是按照傳統(tǒng)方法,多吃點牛羊肉、動物內臟,配以足夠的主食,有益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什么人不適合貼秋膘?
中醫(yī)認為貼秋膘一定要因人而異、因人而補。對于體重屬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去貼秋膘,特別是吃肥肉貼秋膘!對于體重偏低的,特別是屬于低體重的,膘還是可以適當地貼貼。
實熱、濕熱、痰濕重等三種體質的人,不宜貼秋膘。實熱體質的人代謝旺盛,產生的熱量多,經常會臉色潮紅、口干舌燥。濕熱體質的人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痰濕體質總體特征為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這三類人,如果盲目貼秋膘,會越貼越難受。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胃腸疾病就不宜進行秋補,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益陽之品,要采取平補、慢補的方式。如果確有氣血虧虛的現(xiàn)象,也應該以五谷為主、五畜為輔,慢慢平補,從而達到體內健康態(tài)。
愛著急、愛生氣的人也不適宜貼秋膘,因為貼多了會上火,如生痘痘、便秘,或者加重氣滯,氣滯久了會造成血淤、手足心熱、口燥咽干。所以要調好情緒,或找醫(yī)生把自己身體調理到一個很好的狀態(tài),避免長久氣滯血淤、陰虛火旺造成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身上長包塊等疾病的發(fā)生。
貼秋膘宜在秋分后
很多人都認為立秋后就要開始進補貼膘,以彌補夏季造成的身體損耗,其實,此時進補為時尚早。
因為立秋后還在伏天里,人體濕氣仍較重,脾胃消化功能還比較弱,進補還有些早。同時,中醫(yī)說的不通不能補,要先消食、順氣,排出體內濕火、氣阻等再進補,方能起到好的效果。而進補最好的時間,則是在秋分后。
正確的進補方法是,立秋后就開始調理脾胃,調理之后再開始進補。一般來說,立秋后兩周開始貼秋膘比較好。
秋天進補要掌握適度的原則,可適當增加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選擇既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重點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前者如魚、瘦肉、鱉肉、烏骨雞、禽蛋、奶制品、豆類等;后者如藕、山藥、芡實、紅棗等。另外,還可適配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百合、銀耳等,這類食物均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對人體非常有益。
提醒,對于體重已超出正常范圍的肥胖人群來說,過量進補可能導致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胰島素血癥、高體重、脂肪肝等。對于超重和肥胖人群來說,控制體重才是第一要位。
導讀:立秋為什么要貼秋膘?立秋日,南方人流行吃西瓜、桃子,而北方人則要貼秋膘!那么立秋為什么要貼秋膘,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為您介紹這個習俗的由來。
立秋為什么要貼秋膘?
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過后,天氣轉涼,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吃肉食來補養(yǎng)夏季消耗,增強體質的風俗。過去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經常吃不飽,更很少吃肉。因此,入秋后,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儲存應對冬天的能量,吃點大魚大肉來補養(yǎng)身體便形成了風俗。
而且,俗話說夏天過后無病三分虛,依照我國醫(yī)學中所講的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原理,也不難得出秋冬是需要進補的結論。如此看來,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烹羊宰牛顯然是最快捷的方法。
立秋怎樣貼秋膘?
秋季適當增加營養(yǎng),為過冬做好貯備并沒有錯,但有的人進補過了頭,就會出現(xiàn)虛不受補而引起腸胃不適。專家提醒道,秋季貼秋膘還需根據個人體質來加強營養(yǎng),而且立秋后還要嚴防秋老虎,飲食還應以清談、潤燥的食物為主。
怎樣科學地貼秋膘才能起到養(yǎng)生效果?營養(yǎng)專家認為,貼秋膘要講營養(yǎng)均衡,別急著吃肉,給腸胃一個調整期。
由于夏季人們常進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厭食、腹瀉等癥狀。因此,不妨先補充一些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如魚、蛋等,給腸胃一個調整的適應期。
應該提醒的是,過去民間流行的貼秋膘和當時物質匱乏,人們吃不飽、食肉少有一定關系,所以趁秋季食物豐盛時,多多吃肉。如今,貼秋膘應該提高到新的層次,那就是講究營養(yǎng)均衡,合理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等各種營養(yǎng)素,控制脂肪、鹽、糖的攝入量,以此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立秋后,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卜、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但要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另外,油炸食品也是秋日一大禁忌。
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反而會適得其反。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立秋除了講究貼秋膘,也有舉家一起啃秋的習俗。在天津,這個時節(jié)正是食用西瓜的時候,一家人可以圍坐一起啃西瓜。據說這樣不僅可以消暑,也可以抵御夏日的酷熱。另外,一起啃西瓜也有將秋咬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