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暑感冒該怎么辦
老人該怎么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正確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夏天中暑感冒該怎么辦》,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夏天中暑感冒該怎么辦
1.1、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電扇為他扇風,解開其衣領(lǐng)褲帶,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
1.2、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
1.3、服。感到不適時,及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并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1.4、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須在涼爽通風處靜臥休息,如果回到炎熱的環(huán)境,會引發(fā)比之前更嚴重的后果。
2、2020夏季中暑感冒的食療方法
2.1、檸檬速溶飲。組成:鮮檸檬500克。
功能主治:此飲具有祛暑除煩,生津止嘔作用,可治療中暑嘔惡,口渴煩躁等病癥。
烹調(diào)技巧:取鮮檸檬果肉切碎,以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先以大火,后改以小火,慢慢熬煮成膏,裝瓶備用。每次10克,以沸水沖化,每日飲用2次。
2.2、西瓜翠衣粥。組成:鮮西瓜翠衣(西瓜皮刮去表皮,削凈瓜瓤)50克,綠豆100克,薏苡仁50克,紅糖100克。
功能主治:本方有清暑祛濕、生津、利尿、解毒的作用。適用于因暑濕引起的暑溫,咽喉腫痛,瘡癤,熱痱,2020夏季皮炎。脾胃虛寒及孕婦忌服。
烹調(diào)技巧:將西瓜翠衣洗凈、切成細粒;紅糖加水熬溶、過濾,除沉淀物,收取糖水。將綠豆、薏苡仁放入砂鍋中,注入清水1200毫升,大火燒開后。煮至綠豆開裂。撇出浮沫,再下西瓜翠衣,轉(zhuǎn)用小火慢煮成粥,加入糖水,攪勻。分2次—3次服。
3、中暑護理四大禁忌
3.1、過量飲水:中暑后須大量補充水分和鹽分,但過量飲用熱水會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體內(nèi)水分和鹽分進一步大量流失,嚴重時會引起抽風現(xiàn)象。如此便得不償失。正確的方法應是少量多次,每次飲水量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3.2、過量進食:不能吃油膩腥味的食物,過多地食用會增加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而輸送到大腦的血液便相對減少,營養(yǎng)物質(zhì)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應盡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東西,以適應2020夏季的消化能力。
3.3、偏食辣椒:2020夏季陽浮于外、陰液不足,而辛辣燥熱的食物只會助熱卻陽,而且它還使你的肌膚上蹦出幾顆不小疙瘩。因而,應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3.4、冷食傷身:身體干渴的時候,冷飲和瓜果類食物常讓人愛不釋口,但中暑后這兩樣東西也不能多吃,涼性食品會損傷你的脾陽。
夏天預防中暑的按摩方法
1、關(guān)沖穴
關(guān)沖穴位于手無名指末節(jié)尺側(cè),距指甲根角0、1寸處。常按壓揉捏此穴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出現(xiàn)頭暈、頭痛、口渴、惡心、欲嘔等中暑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發(fā)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
2、少沖穴
少沖穴位于小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處。取此穴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勢,因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橈側(cè)的邊緣上。常按揉此穴有生發(fā)心氣、清熱熄風、醒神開竅的作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小指指甲兩側(cè)的凹陷處,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穴是腦部的反射區(qū),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蠻力,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夏天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1、高溫工作及生活環(huán)境
高溫天氣從事高溫作業(yè)容易中暑。因此應該避免在高溫環(huán)境下滯留,多喝清涼的飲料,如清茶等。盡量避免喝含糖多的飲料和比較粘稠的飲料。多喝一些鹽水 由于高溫環(huán)境中大量出汗,導致體內(nèi)鹽分大量缺失。
2、環(huán)境濕度大,通風透氣性差
人體對高溫的耐受不僅在于溫度,也在于濕度。在相當干燥的空氣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溫中呆上兩個小時,在100℃的高溫中呆上3分鐘,但是在45℃的飽和濕度環(huán)境中呆上1小時,就會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
當氣溫高于35℃時,機體的熱量不但不能向外輻射,環(huán)境的熱量反而還要向機體輻射,此時人體只能靠大量出汗時蒸發(fā)汗液向外散熱,以維持體內(nèi)產(chǎn)熱與散熱的平衡,使體溫保持在37℃。如果空氣中的濕度很大,皮膚的汗液不易蒸發(fā),就易發(fā)生中暑。
相關(guān)閱讀
1、夏天中暑感冒怎么辦
患了熱傷風恰好又中暑的患者,如果癥狀嚴重的話,比如重現(xiàn)全身癱軟,四肢無力,大量的虛汗涌出,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昏迷,面部發(fā)紅,伴有嘔吐等這些癥狀,請及時送往當?shù)蒯t(yī)院及時就醫(yī),這個是很危險的一種情況。
患了熱傷風卻又中暑,情況不是很嚴重,只是感覺渾身稍稍不是,有些微微的頭暈,頭腦很清楚,這種情況只需躺下好好休息,多喝點水,吃點綠豆粥,吃一些西瓜,在喝點藿香正氣水,身體很快會恢復。
對于中暑的患者,可以采取物理治療,就是給患者降溫處理,給患者潑些常溫的水,而不是讓患者浸入冷水中,淋一些在皮膚上,蒸發(fā)很快,來增加降溫的速度,或者用常溫水濕毛巾毛巾濕敷患者頭部,這個方法是比較簡單實用的。
2、夏天感冒的病因
暑濕感冒的病因是人體感受了2020夏季暑濕時邪,又因喜歡納涼和飲冷,使體內(nèi)的暑濕為風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發(fā)病。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與中焦脾胃,所以癥狀表現(xiàn)外則發(fā)熱不揚,頭身困重;內(nèi)則胸脘痞悶,脾胃不和,消化系統(tǒng)功能障礙,脈數(shù),口雖干而飲不多,舌苔雖膩而少黃。若暑濕犯肺,肺氣不清,還會有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的癥狀。
暑熱感冒是因久旱酷熱而生,屬于純粹的陽熱證候。此類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熱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癥狀較重的一種類型。因暑熱之邪,侵襲肺衛(wèi),熱蒸肌表,兼以耗傷津氣,所以出現(xiàn)發(fā)熱、微惡風寒、汗出熱不退、心煩、口渴、苔黃,脈浮大而數(shù)等癥狀。
3、夏天感冒的臨床表現(xiàn)
暑熱感冒咳濃痰,流稠涕為特征
暑熱感冒的主要臨床癥狀是:發(fā)熱,偶爾怕風,汗出口干,喉嚨疼,流稠涕,咳濃痰,舌苔較薄,脈象主要為浮脈或數(shù)脈。
暑濕感冒出汗不退熱為特征
我國南方地區(qū)濕氣較重,特別在夏天,熱感冒如果夾雜濕氣,就會形成暑濕感冒。濕度越重的地方,人體越易受外邪而染病。暑濕感冒與一般感冒不盡相同,其主要臨床癥狀是:每日午后熱度明顯增高,出汗后熱度仍然不減,頭昏腦漲,身重倦怠,心煩口干,胸悶欲嘔,舌苔黃膩,尿量少且呈黃色。
夏天中暑常用藥
六一散有清暑利濕之功。適用于中暑、胸悶、心煩、口渴、小便黃少或嘔吐腹瀉者。外用還可以治療暑痱,陰囊濕疹及小兒膿皰瘡。
藿香正氣類藿香正氣類包括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片、藿香正氣軟膠囊等,有清暑利濕、理氣和中之功。適用于熱傷風、中暑、胃寒腹痛、急性胃腸炎等。
仁丹有祛風健胃、舒氣生津、清暑醒神、避穢化濁之功。適用于夏令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胸中煩悶、口渴多飲、頭昏腦漲、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
十滴水有清熱祛暑、通竅利濕之功。適用于中暑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孕婦忌用。
清涼油有提神醒腦、解毒避穢之功。外搽太陽穴或患處可防治中暑頭痛、頭昏、傷風感冒、關(guān)節(jié)疼痛,并可治療蚊蟲叮咬。
夏天中暑食療方
1、姜糖飲
材料:生姜片15克,蔥白適量,紅糖20克。
做法:將蔥白切成3厘米長的段(共3段)與生姜一起,加水500克煮沸,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止嘔吐,發(fā)汗解表,和中散寒,適用于風寒感冒、發(fā)熱頭痛、身痛無汗者。
2、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番茄各適量。
做法:西瓜取瓤,去籽,用紗布絞擠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燙,剝?nèi)テ?也用紗布絞擠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祛暑化濕??芍委?020夏季感冒,癥見發(fā)熱、口渴、煩躁、小便赤熱、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綠豆茶飲
材料:綠豆50克,綠茶5克,冰糖15克。
做法:綠豆洗凈,搗碎,同茶、冰糖放入碗內(nèi),用開水沖泡,約泡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治療流行性感冒,癥見咽痛、熱咳,也可用于預防流感。
1、夏天輕度中暑該怎么辦
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xiàn)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huán)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太陽穴)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如果出現(xiàn)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y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huán)境中轉(zhuǎn)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y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若遠離醫(y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huán)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fā)散熱。在等待轉(zhuǎn)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
若病人出現(xiàn)發(fā)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fā)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xù)降溫而導致低體溫)。
2、夏天中暑的癥狀
先兆中暑:在高溫或日曬下,出現(xiàn)頭昏、耳鳴、胸悶、出汗、口渴、惡心等癥狀,這時只要改善環(huán)境,充分休息,癥狀很快會改善。
輕度中暑:體溫高于38.5℃時,除先兆中暑癥狀外,可有呼吸及循環(huán)衰竭早期癥狀。經(jīng)及時處理,也會很快好轉(zhuǎn)。
重癥中暑:除上述癥狀,體溫可高達40℃,并有昏迷、痙攣及呼吸、循環(huán)衰竭,還可以出現(xiàn)熱痙攣,導致低血鈉、低血氯、低血鈣及維生素缺乏。
3、夏天中暑的病因
持續(xù)悶熱會使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而且紅外線和紫外線可穿透皮膚直達肌內(nèi)深層,體內(nèi)熱量不能發(fā)散,此時熱量集聚在臟器及肌肉組織,引起皮膚干燥、肌肉溫度升高、導致汗出不來,進而傷害到中樞神經(jīng)。繼而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患者出現(xiàn)局部肌肉痙攣、高熱、無汗、口干、昏迷、血壓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現(xiàn)象,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在高溫條件下進行體力活動或非體力活動都可能引發(fā)這種嚴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至50%。
夏天輕中暑的急救措施
搬移
中暑初期應迅速到通風陰涼的地方,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降溫,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
降溫
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并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
補水
患者有一點意識的時候,可以給患者一些清涼的飲品,補充一下缺失的哈綏芬,這事很有必要的。
促醒
當患者失去意識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讓患者有意識,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可同時對其進行刮痧急救。
轉(zhuǎn)送
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yī)院診治。在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額頭、枕后、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夏天預防中暑的方法
做好防曬的準備工作。夏天大家盡量不要在中午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去戶外進行活動,如果大家一定要出門的話,一定要帶上太陽傘。還有就是也要涂抹一些防曬霜,還要帶上充足的水。家里或者手提包里一定要準備一些防中暑藥品,比如說我們可以帶仁丹、風油精等。
體弱者盡量減少外出。老年人兒童體質(zhì)比較虛弱,是中暑的高發(fā)人群,所以這些人應該盡量減少室外的活動。但也不能長時間的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進行活動或者是行走當感到天氣太熱的時候,千萬不能憑借冷飲來降溫,而要借助自然風或者是電風扇來降溫。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堅持做耐熱鍛煉。今天在辦公室上班,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空調(diào)帶來的涼爽,但是這類人群很容易中暑。如果離開空調(diào)房間,在室外呆的時 間過長或者出現(xiàn)停電時,所以大家應該堅持耐熱鍛煉,每天擠出一點兒時間到室外活動,主動去適應外面的天氣變化,在辦公室也要多喝水。
1、夏天中暑了該怎么辦
發(fā)現(xiàn)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xiàn)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huán)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
如果出現(xiàn)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y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huán)境中轉(zhuǎn)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y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若遠離醫(y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huán)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fā)散熱。在等待轉(zhuǎn)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
若病人出現(xiàn)發(fā)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fā)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xù)降溫而導致低體溫)。
2、夏天中暑的癥狀
先兆中暑癥狀
一般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就會出現(xiàn)一些給中暑的征兆,例如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fā)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等。體溫正?;蚵杂猩摺H缂皶r轉(zhuǎn)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nèi)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癥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xiàn),或出現(xiàn)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xiàn)。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shù)小時內(nèi)恢復。
重癥中暑癥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3、夏天中暑的急救
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臥并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癥狀。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轉(zhuǎn)送: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yī)院診治。
夏天中暑后的飲食
中暑后多喝些清熱解暑湯
中暑后,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這時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中暑后多喝些降溫防暑茶
中暑后多飲茶,既能及時補充身體出汗后體內(nèi)損失的水分,又有清熱解暑的作用,比如建議多喝綠茶。
中暑后多吃些解暑的蔬果
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
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
夏天治療中暑的常用藥
六一散有清暑利濕之功。適用于中暑、胸悶、心煩、口渴、小便黃少或嘔吐腹瀉者。
藿香正氣類藿香正氣類包括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片、藿香正氣軟膠囊等,有清暑利濕、理氣和中之功。
仁丹有祛風健胃、舒氣生津、清暑醒神、避穢化濁之功。適用于夏令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胸中煩悶、口渴多飲、頭昏腦漲、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
十滴水有清熱祛暑、通竅利濕之功。適用于中暑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孕婦忌用。
風油精有清熱解毒、提神醒腦之功。適用癥及用法同清涼油。風油精用途很多,除防治中暑外,對其他夏日常見病也有防治作用,但孕婦不宜選用。
避瘟散有清熱解暑、避穢化瘟之功。適用于小兒夏令暑熱、傷風頭痛、鼻塞流涕、惡心嘔吐、暈車暈船等??扇∩僭S鼻聞或搽太陽穴處,內(nèi)服遵醫(yī)囑或按說明書選用。
1、中暑時應從高溫地帶轉(zhuǎn)移出來
轉(zhuǎn)移中暑必然發(fā)生在高溫的室內(nèi)或室外環(huán)境。如果有發(fā)生中暑的患者,首先要將其從高溫條件下轉(zhuǎn)移出來,到通風、陰涼的地方,讓其平躺,并解開衣領(lǐng)使其呼吸通暢。
2、中暑后應如何進行降溫
降溫無論是用物理降溫還是藥物降溫,將患者轉(zhuǎn)移后的第一步就是為其進行降溫??梢杂靡慌铔鏊蛏倭肯♂屵^的酒精擦拭患者的頭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動脈血管位置,以達到降溫效果;也可以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降溫。
3、中暑后可服用的藥物
服藥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都是解暑良藥,應作為普通家庭常備藥來儲備。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如果家里有中暑的患者,可以在為其進行以上兩部治療后給其服用解暑藥,緩解中暑癥狀。
4、中暑后的食療
翠衣荷葉海蜇湯。材料:西瓜皮500克、鮮荷葉60克、鮮海蜇250克、絲瓜500克、鮮扁豆60克、鮮竹葉芯15克。
做法:鮮扁豆、鮮荷葉、鮮竹葉芯洗凈,浸泡20分鐘,海蜇、西瓜皮、絲瓜洗凈,切為塊狀。然后把海蜇、西瓜皮、扁豆、荷葉、鮮竹芯放入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1個小時,加入絲瓜,煲沸片刻,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天氣進入炎熱的時期,佐餐湯品既要清熱解暑又要利水祛濕,西瓜皮荷葉海蜇湯是對付暑濕有效的食療湯品,還能輔助治療暑熱傷肺之輕癥。
夏天中暑癥狀是什么
中暑是炎炎2020夏季的常見情況,但還是有很多人,對中暑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中暑的癥狀,容易被人們與其它疾病誤解;那么中暑的癥狀有哪些呢?
中暑的癥狀: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癥狀:高溫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fā)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zhuǎn)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nèi)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癥狀: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xiàn),或出現(xiàn)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xiàn)。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shù)小時內(nèi)恢復。
重癥中暑癥狀: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夏天中暑飲食禁忌是什么
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jié)果會造成體內(nèi)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fā)生。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屬于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nèi)滯,嚴重者則會出現(xiàn)腹瀉、腹痛等癥狀。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中暑后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2020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單純進補。人們中暑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jīng)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1、夏天防中暑怎么辦
少吃多餐:一頓飯吃的東西越多,為了消化這些食物,身體產(chǎn)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特別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們產(chǎn)生的代謝熱量尤其多;
吃辛辣食物:醫(yī)生認為,盡管大熱天里吃這些東西難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內(nèi)的熱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環(huán),導致大量出汗,這些有助于降低體溫;
溫水沖澡:最好是用稍低于體溫的溫水沖澡或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
多喝水:醫(yī)生建議少飲酒多喝水,因為酒精可能導致身體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
避免劇烈運動:劇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nèi)部溫度;
使用冰袋:可重復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膚溫度的工具,里面預充的液體有降溫效果;
選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zhì)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2、家中必備九類抗暑藥
仁丹:清暑祛濕。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郁悶、腹痛腹瀉,也可用于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消暑散寒。適于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癥。
藿香正氣水:消暑解表。適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消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無極丹:清熱祛暑、鎮(zhèn)靜止吐。
避瘟散:防暑解熱的良藥。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3、夏天防中暑茶飲
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有生津止渴、益氣補陰的作用,但有濕熱者不宜飲用。
銀菊茶:金銀花、菊花各3克,將兩藥洗凈晾干,沸水泡開即可。每日代茶頻服。具有清涼解暑,清熱解毒之功效。
綠豆薄荷茶:綠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飲,具有消暑、利濕生津之功效。
荷葉茶:帶梗荷葉30克,切碎,沸水沖泡20分鐘,代茶飲,有消暑寬胸、生津止渴、降脂之功效。
竹葉茶:青竹葉50~100克,將竹葉洗凈,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飲用,可清涼解暑,利尿除煩,是民間盛行的2020夏季清涼飲料。
菊決槐花茶:取白菊花、決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飲,有清熱解毒、降壓、明目、提神之功效。
竹蓮茶:取鮮竹葉心、蓮子心、麥冬、鮮佩蘭各6克,煎水代茶涼飲,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藿香茶:藿香、佩蘭各6克,切碎,加茶葉6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有祛暑、化濕和中功效,適用于流感及輕度中暑患者,是2020夏季防暑佳飲。
2020夏季運動防暑方法
避免在11-16時炎熱的時間里進行鍛煉,減少外界的高溫直接輻射在身體上。
室外鍛煉要備戴遮陽的白帽或用樹枝、竹葉編成的涼帽;穿著白色或淡色、透氣性能好、質(zhì)地柔軟及寬松、整潔的運動服。
在運動過程中要增加間歇次數(shù),每次10-15分鐘,并設法在陰涼、安靜處休息。鍛煉時間不宜過長,每次30-40分鐘。
間歇時,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
鍛煉后,立即用溫水洗澡。浴后.進行5-6分鐘自我按摩,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如鍛煉中出現(xiàn)中暑癥狀,應立即中止鍛煉,轉(zhuǎn)移到陰涼通風處,呼吸新鮮空氣,脫掉運動服,松解衣扣,并在頭額部或腋下處進行冷敷。
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可服用霍香正氣水或十滴水等祛暑藥物,也可配合刮痧治療,如重度中暑應直接送醫(yī)院醫(yī)治。
夏天中暑的癥狀
先兆中暑癥狀:一般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就會出現(xiàn)一些給中暑的征兆,例如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fā)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zhuǎn)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nèi)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癥狀: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xiàn),或出現(xiàn)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xiàn)。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shù)小時內(nèi)恢復。
重癥中暑癥狀: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