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際-上肢內側
養(yǎng)生食療。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魚際-上肢內側”,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本節(jié)后內側散脈中;《針灸玉龍經》:曲指大維尖;《神應經》白肉際;《循經考穴編》:約居橫紋后一寸。「手太陰肺經穴」
魚際
位置: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
《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本節(jié)后內側散脈中;《針灸玉龍經》:曲指大維尖;《神應經》白肉際;《循經考穴編》:約居橫紋后一寸。
功效:清肺熱、止咳喘、利咽喉、消疳積。
主治:古代記述:咳嗽、氣喘、咯血、傷風、心痛、嘔吐、胃氣下陷、腹瀉、心煩、怔忡、腹?jié)M、頭痛、目眩、咽干、喉痹、咽喉腫痛、牙痛、舌急、失音、濕熱、黃疸、瘧疾、尿血、陽痿、小兒疳積、肘攣、指腫。
近人報道:發(fā)熱、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自汗、嬰幼兒腹瀉、扁桃體炎、胎位不正、拇指屈肌肌腱炎。
方例:俯仰喘喝、接手以呼:魚際、太溪。
喉痛:魚際、腋門。
偏脅背痛痹:魚際、委中。
扁桃體炎:天柱、魚際。
乳腺炎:魚際、足三里、足臨泣。
刺灸法:向掌心微斜刺入0.3~1寸。禁用直接灸。艾條灸3~5分鐘。
其它:滎(火)穴。
相關閱讀
「手太陰肺經穴」
經渠
位置:前臂掌面橈側,腕橫紋上1寸,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
《靈樞本輸》:寸口中也,動而不居;《醫(yī)學入門》:近關上。
功效:宣肺、利咽、復脈。
主治:古代記述:咳嗽、哮喘、氣促、熱病汗不出、浮腫、胸中膨膨然、數欠、胸背痛、心痛欲嘔、喉痹、手腕疼痛、掌中熱、足心痛、回六脈。
近人報道:咽喉腫痛、無脈癥。
方例:咳嗽:經渠、行間。
熱病汗不出:經渠、大都。
刺灸法:避開血管直刺0.3~0.5寸,不要傷及橈動、靜脈。禁用直接灸,以免損傷橈動、靜脈。
其它:經(金)穴。
【手太陰肺經穴】
少商
位置:在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處。
功效:解表清熱,通利咽喉,蘇厥開竅。
主治:
1.呼吸系統(tǒng)疾?。罕馓殷w炎,腮腺炎,感冒發(fā)燒,支氣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盒菘?,精神分裂癥,癔病,失眠;
3.消化系統(tǒng)疾?。菏车廓M窄,黃疸;
4.五官科系統(tǒng)疾?。糊X齦出血,舌下腫瘤,口頰炎;
5.其它:腦溢血,盜汗,小兒驚風,手指攣痛。
刺灸法:
刺法:
1.向腕平刺0.2~0.3寸,局部脹痛。
2.三棱針點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緊,迅速刺入并擠出5~10滴血。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其他: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木。
「手太陰肺經穴」
太淵
位置: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當舟骨結節(jié)外上方,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靈樞本輸》:魚后下陷者中也(據《黃帝內經太素》);《針灸甲乙經》:在掌后陷者中;《針灸資生經》:在手中掌后橫紋頭陷中。
功效:宣肺平喘,清咽消腫,復脈。
主治:古代記述:咳嗽、氣喘、咯血、肺脹、胸中滿、乳脹、心痛、胃氣上逆、腹脹、風痰、煩躁狂言、頭痛、面腫痛、目痛、牙痛、肩背痛引臂膊、肘痛、手腕疼痛無力、缺盆腫。
近人報道:流行性感冒、咽喉腫痛、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胸痛、無脈癥、脈管炎、心悸、鼻炎。
方例:嘔血上氣:太淵、神門。
缺盆腫:太淵、商陽、足臨泣。
無脈癥:曲池、內關、太淵、合谷、足三里。
刺灸法:避開血管,直刺0.3~0.5寸,不可傷及橈動、靜脈。禁用直接灸,以免損傷橈動、靜脈。艾條灸3~5分鐘。
其它:輸(土)穴;原穴;《難經》列作脈會。《靈樞衛(wèi)氣》: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馬蒔注:即太淵穴。
穴位按摩就是運用中醫(yī)的原理,結合人體經絡進行按摩,不同的穴位的對人體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今天給大家介紹魚際穴這個穴位的一些相關知識。
按摩魚際穴位的作用
腧穴釋義:際,邊際。因此穴在拇短展肌,拇指對掌肌之邊緣,又此處肌肉豐隆,形如魚腹,又當赤白肉際相會之處,故名。
簡便定位:在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或取側掌,微握掌,腕關節(jié)稍向下屈,于第1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即是。
解剖定位:當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處;血管當拇指靜脈回流支;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能作用:清宣肺氣,清熱利咽 此穴為肺經滎穴,五行屬性屬火。“滎主身熱”,故此穴具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可治療風熱犯肺,或痰熱壅肺,肺失肅降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胸痛;肺熱灼絡之咯血;熱郁咽喉之腫痛;熱邪壅滯,肺金不嗚之失音等。因此穴位于手掌部,有循經遠治的作用,可疏經通絡,治肘臂攣痛;亦有近治作用,可治手指攣痛,指麻癱瘓。
主治病證:咳嗽、氣喘、咯血、胸痛、發(fā)熱、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系熱性病癥;肘臂手指攣痛,指麻癱瘓;小兒疳積等病癥。
配伍應用:1、咳嗽:魚際、大椎、合谷、外關、列缺(《針灸學簡編》)。
2、咯血:魚際、尺澤、太淵、肺俞、膈俞、三陰交(《針灸醫(yī)案集要》)。
3、寒熱:魚際、風池、少海、少沖、合谷、復溜、臨泣、太白(《神應經》)。
4、頭痛:魚際、風池、腋門、中渚、通里(《針灸資生經》)。
5、咽喉腫痛:魚際、太溪、照海(《針灸學講義》)。
6、失音:魚際、合谷、間使、神門、然谷、肺俞、腎俞(《針灸集成》)。
7、厥心痛:魚際、太淵(《靈樞·厥病》)。
很多疾病其實是重在預防,所以平時不妨多多對魚際穴等穴位進行按摩,這樣可以有效的遠離某些疾病。保證身體的健康。
肌肉萎縮是一種神經疾病,引起這種病理變化的原因有很多,在病變原因之外,如果長期的不運用肌肉,那么也會導致萎縮,“用進廢退”。有時候人們對于這種改變并沒有及時的關注,導致最后的病情加重,這樣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大魚際萎縮就是肌肉萎縮的一種,接下來我們就講聊聊有關大魚際萎縮的那些事。
大魚際萎縮是一種手部肌肉萎縮的疾病,雖然不是非常影響日常生活,但是如果有萎縮的話,手提東西、拿東西什么的都會受影響。這種病要提前預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應該怎樣自檢大魚際萎縮。
大魚際的位置就在你的左右手掌上,大拇指下面的一整塊區(qū)域,這個區(qū)域健康的狀態(tài)應該是紋理清晰,肌肉飽滿,顏色和其他區(qū)域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如果這個地方出現(xiàn)異樣,比如說有塌陷、疼痛等感覺,那么就要考慮是否是大魚際萎縮的前期癥狀了。
大魚際萎縮的病因
最常見的就是正中神經損傷,所以大魚際萎縮是屬于神經源性肌萎縮。一般來說,這種萎縮是因為外傷、神經炎,或者壓迫所致的。如果是外傷的話,一般就是刀傷,把手掌這一部分的神經切斷了,造成了萎縮。
大魚際萎縮的前提
有很多很常見,如果你過去有過嚴重的外傷,并且在恢復的過程中復健沒有做好,那么這一塊手的部分,肯定會有萎縮的跡象。如果之前被診斷出游神經炎,那么如果不加以控制治療,也會出現(xiàn)大魚際萎縮的狀況。
如果你已經出現(xiàn)了手指的運動無力,手感覺很僵硬之類的感覺,就要趕緊去醫(yī)院里的神經科檢查,一般來說,醫(yī)生會給你補充鈣和鋅,并且讓你注重手部的肌肉鍛煉,其實鍛煉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肌肉萎縮。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新陳代謝。
除了萎縮以外,看大魚際的外貌,是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程度的。如果大魚際的皮肉很薄,并且很枯槁,那么很有可能是脾胃虛弱的標志。如果發(fā)青,那么久有可能是心血瘀阻。
如果有偏冷或者偏熱的問題,那么就是分別對應著腸胃的偏寒或者偏熱。如果顏色偏黑,那么就是身體有長期沒有治愈的問題,比如說關節(jié)炎之類的慢性病。
「手陽明大腸經穴」
陽溪
位置:腕背橈側,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拇指上翹時,當鼻煙窩中。
《靈樞本輸》:在兩筋間陷者中也;《針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傍間陷者中;《循經考穴編》:與太淵相并,直對食指本節(jié),骨尖有動脈?!夺樉姆暝础罚簭埓笾?、次指取之。
功效:祛風泄火。
主治:古代記述:頭痛、目赤痛、目翳、耳聾、耳鳴、喉痹、腕痛、牙痛、肘臂不舉,掌中熱,舌本痛,驚{17}、妄言,煩心,咳嘔沫。
近人報道:齒神經痛,小兒消化不良,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
方例:胸滿不得息:天容、陽溪。
驚悸怔忡:解溪、陽交。
刺灸法:淺刺0.3~0.4寸,注意不要傷及動脈。
其它:經(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