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這個安神補心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補心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補心湯
【處方】
當歸1錢2分,川芎7分,白芍1錢(炒),生地黃1錢2分,白術(shù)1錢,茯神1錢2分,遠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棗仁(炒)8分,麥門冬(去心)2錢,黃芩1錢2分,玄參5分,甘草3分(一方無遠志、麥門冬、黃芩、玄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
【功能主治】
怔忡驚悸。
【摘錄】
《古今醫(yī)鑒》卷八。
安神補心丸
【處方】
丹參300g、五味子(蒸)150g、石菖蒲100g、安神膏560g。
【性狀】
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
【炮制】
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混合,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80~85℃)。
將丹參、五味子、石菖蒲粉碎成細粉;按處方量與安神膏混合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安神。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規(guī)格】
每15丸重2g。
【貯藏】
密封。
結(jié)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
?
每天都有愉快的心情能讓讓我們每天都非常的順利,并且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非常的順利,平時對用中藥材制作些養(yǎng)生湯能對身體進行更好的滋補,并且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其中當歸補心湯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能很好的緩解心氣不足和胸悶等現(xiàn)象,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它的搭配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下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
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補心湯
?【處方】 紫石英 茯苓 人參 遠志 當歸 茯神 甘草 紫菀各6克 麥門冬12克 赤小豆4克 大棗5枚
?【制法】 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補心湯
?【處方】 白茯苓 人參 前胡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芎各23克 橘皮 枳殼(麩炒,去瓤)紫蘇桔梗 甘草(炙)干姜各15克 當歸53克 白芍藥60克 熟地黃45克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主婦人陰中生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瀝膿汁,陰蝕幾盡,名日蠹瘡。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空腹時服。
?《便覽》卷三:補心湯
?【處方】 川芎1錢,當歸1錢,生地1錢,芍藥(炒)1錢,桔梗1錢,干葛1錢,陳皮1錢,前胡1錢,紫蘇1錢,半夏1分,枳殼5分,茯苓7分,甘草3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 吐血發(fā)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上面就是對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平時有胸悶氣短金額心情煩躁的時候可以進行食用,另外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平時一定要對進行運動和注意清淡的飲食,同時也保證充足的睡眠。
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養(yǎng)血湯
【處方】茯神、棗仁、當歸、遠志、桔梗、芍藥、地黃、陳皮、甘草、龍眼肉。
【功能主治】疫邪已退,脈證俱平,但元氣未復(fù),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動,遂致勞復(fù)發(fā)熱,前證復(fù)起,惟脈不沉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溫疫論》卷下。
安神犀角丸
【處方】犀角(鎊)半兩,車前子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人參半兩,雄黃(研)1兩。
【制法】上為末;取桃白皮10兩、桃符10兩,水3升,煎1升,去滓,煎成膏,和前藥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客忤。
【用法用量】每服3丸,桃柳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七。
安神醒心丸
【處方】南星末5兩,川加末1兩5錢(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調(diào),和勻成餅,于飯甑內(nèi)蒸半日),人參末1兩5錢,制遠志末1兩5錢,飛過辰砂(研)7錢5分,琥珀7錢5分,酸棗仁(炒,研末)1兩。
【制法】上用雄豬心血3個,入竹瀝,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痰迷心竅所致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遠白湯送下,小者20-30丸。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安神養(yǎng)血湯和這幾種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女人生了孩子之后,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調(diào)理身體。但是還是容易出現(xiàn)產(chǎn)后體虛的情況。如果發(fā)生了,應(yīng)該拿些中藥方子調(diào)理一下身體。例如白羊心湯中藥方劑,白羊心湯的效果很好的,來看白羊心湯的用法和用量等問題!
處方
白豐心1枚(細切,以水6中盞,煎取3盞,去心),熟干地黃3分,防風(去蘆頭)半兩,牡蠣(搗碎,炒令微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遠志(去心)半兩,獨活半兩,白芍藥半兩,黃耆(銼)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體虛,風邪所攻,心神驚悸,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羊心汁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候。
產(chǎn)后體虛
由于分娩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創(chuàng)傷和出血,導(dǎo)致其元氣耗損,氣血不足,稱為產(chǎn)后體虛。癥如:怕冷、怕風、出虛汗,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心悸氣短,四肢乏力,月經(jīng)量少、色黑,白帶多,經(jīng)期浮腫,面色晦暗、長斑,卵巢功能減退等癥狀。
病因病機
產(chǎn)婦素體虛弱,失血過多,亡血傷津,虛陽浮散,沖任血虛,胞脈失養(yǎng),產(chǎn)后臟腑傷動,百節(jié)空虛,腠理不實,衛(wèi)表不固,攝生稍有不慎便可發(fā)生各種產(chǎn)后疾病。
妊娠后期,孕婦體內(nèi)雌激素、黃體酮、皮質(zhì)激素、甲狀腺素都會不同程度增高,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nèi)內(nèi)分泌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急劇的變化,尤其是產(chǎn)后24小時內(nèi),體內(nèi)激素水平的短時急速下降,造成機體內(nèi)分泌的不平衡,從而產(chǎn)生產(chǎn)后月子病和產(chǎn)后體虛。
藥膳調(diào)理法
夜交藤粥
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去藥渣;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毫升煎煮成稠粥,蓋緊燜5分鐘即可食用。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用,連用10天。適合睡眠質(zhì)量較差的產(chǎn)婦。
梔子香附粥
梔子5克,粳米100克,鮮車前草30克,香附6克,當歸6克。將車前草洗凈,與梔子、香附、當歸一同煮汁去渣;將汁與粳米煮粥,煮熟即可。適合產(chǎn)后心情不佳、容易激動、失眠的產(chǎn)婦。
結(jié)語:有關(guān)白羊心湯中藥方劑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羊心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白羊心湯能治療產(chǎn)后體虛的現(xiàn)象,希望廣大女性朋友們多多關(guān)注這味中藥,效果很不錯的。
這八味茯苓補心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病癥的方法。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八味茯苓補心湯的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看看這八味茯苓補心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是什么?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八味茯苓補心湯
【處方】
茯苓2錢,酸棗仁(炒)2錢,五味子(炒)1錢,當歸1錢,人參1錢5分,白術(shù)(炒)1錢,菖蒲5分,遠志(去心)6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
心氣不足,血氣不和,而患瘡證。
【用法用量】
上作2-3服,水煎服。
【摘錄】
《保嬰撮要》卷十一。
八味地黃丸
【處方】
山茱萸8錢,山藥8錢,丹皮8錢,茯苓8錢,熟地黃8錢,澤瀉5錢,五味子5錢,炙黃耆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虛汗不止,血塊不落。
【用法用量】
每晚服。
【注意】
宜謹避風寒,勿用利水藥。
【摘錄】
《傅青主女科產(chǎn)后編》卷上。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八味茯苓補心湯的治療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
這個安神復(fù)睡湯的中藥方劑是比較重要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復(fù)睡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復(fù)睡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復(fù)睡湯
【處方】
圓眼肉1兩,當歸1兩,熟地黃1兩,白芍藥1兩,益智1兩,酸棗仁1兩,川芎5錢,遠志5錢(皆照常制)。
【制法】
上為細末,山藥糊為丸;或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諸虛。
【用法用量】
臨臥沸湯、酒任下。
【摘錄】
《扶壽精方》。
安神定智湯
【處方】
益智1錢半,遠志1錢半,當歸1錢半,白芍1錢半,黃耆1錢半,天冬1錢半,龍骨(煅,炙)1錢半,芡實1錢半,澤瀉1錢半,茯神1錢,金釵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
酒傷心脾,傳染膀胱,火熏精漏,神氣不爽,飲食少進,赤白二濁。
【用法用量】
蓮肉、粳米、大棗為引,水煎服。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神復(fù)睡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朱砂安神丸中藥方劑,我們沒聽說過,這種藥主要治療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那么朱砂安神丸的功效有哪些?朱砂安神丸的用法多嗎?朱砂安神丸治療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朱砂安神丸,出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
朱砂五錢(15g)另研,水飛為衣 黃連去須,凈,酒洗,六錢(18g) 炙甘草五錢半(16. 5g) 生地黃一錢半(4.5g) 當歸二錢半(7.5g)。
用法
上四味共為細末,另研朱砂,水飛如塵,陰干,為衣,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6g),津唾咽之,食后。 現(xiàn)代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朱砂另研,水飛為衣。每次服6~9g,臨睡前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朱砂研細末水飛,以藥湯送服。
功效
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陰。
主治
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心神煩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胸中煩熱,舌紅,脈細數(shù)。
方解
本方證為心火亢盛,灼傷陰血所致。心為君火之臟,若五志過極,心火旺盛,心神被擾,則心神煩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心火內(nèi)熾,灼傷胸膈,則胸中煩熱;熱灼陰傷,陰虛生熱,故舌紅,脈細數(shù)。治宜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陰。方中朱砂甘寒質(zhì)重,人心經(jīng)為君,既鎮(zhèn)心安神,又清心火,治標之中兼以治本。黃連為臣,善清心瀉火除煩,助君藥增強瀉心安神之功,二藥配伍,一鎮(zhèn)一清,使心鎮(zhèn)、火清、神安。當歸補血養(yǎng)心,使陰血足而神自安;生地黃入腎滋陰涼血,使腎水上升,以制上炎心火,二藥合之以補被灼傷之陰血,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防朱砂、黃連質(zhì)重苦寒之品礙胃。諸藥合用,則心火得清,陰血得養(yǎng),心神自安,故以安神名之。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重鎮(zhèn)安神的代表方,以驚悸不安,失眠多夢,舌紅,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之心悸失眠;或精神抑郁癥之神志恍惚屬心火上炎,心血不足者。
3.使用注意方中朱砂含汞有毒,尤忌火煅,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
方歌
朱砂安神有黃連,當歸生地甘草全,驚悸失眠心煩亂,鎮(zhèn)心安神服之安。
結(jié)語:有關(guān)朱砂安神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我們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朱砂安神丸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了。服用朱砂安神丸能治療失眠多夢癥狀,遇到這種病要注意,及時治療,祝身體健康。
這個安神鎮(zhèn)心丸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的應(yīng)用是比較多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鎮(zhèn)心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鎮(zhèn)心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鎮(zhèn)心丸
【處方】
石菖蒲1兩,遠志1兩,人參1兩,獲神1兩,川芎1兩,山藥1兩,麥門冬1兩,鐵粉1兩,天麻1兩,半夏1兩,南星1兩,茯苓1兩,細辛5錢,辰砂5錢。
【制法】
上為末,生姜5兩取汁,入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另以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消風痰。主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25丸,夜臥生姜湯送下,小兒減半。
安神醒心丸
【處方】
南星末5兩,川加末1兩5錢(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調(diào),和勻成餅,于飯甑內(nèi)蒸半日),人參末1兩5錢,制遠志末1兩5錢,飛過辰砂(研)7錢5分,琥珀7錢5分,酸棗仁(炒,研末)1兩。
【制法】
上用雄豬心血3個,入竹瀝,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
痰迷心竅所致驚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遠白湯送下,小者20-30丸。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神鎮(zhèn)心丸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哦!
大家知道這個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養(yǎng)志丸
【處方】當歸3兩,生地3兩,棗仁3兩,黃連3兩,玄參3兩,白術(shù)3兩,人參1兩2錢,甘草1兩2錢,膽南星1兩2錢。
【制法】上為末,荷葉湯為丸。
【功能主治】癲證。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四。
安神鎮(zhèn)驚丸
【處方】天竺黃(另研)、人參、茯神、南星(姜制)各15克、酸棗仁(炒)、麥門冬、當歸(酒炒)、生地黃(酒洗)、赤芍藥(炒)各9克、薄荷、木通、黃連(姜汁炒)、山梔(炒)、辰砂(另研)、牛黃(另研)、龍骨(煅)各6、克青黛3克(另研)。
【制法】上藥為末,蜜為丸,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驚退后調(diào)理,以預(yù)防再驚。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淡姜湯送下。
【摘錄】《保嬰撮要》卷三。
安神鎮(zhèn)驚丸
【處方】人參、白術(shù)(去蘆)、茯神(去皮、木)、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酸棗仁(炒)、麥門冬、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黃連(酒炒)、竹茹、山梔(炒)各等分、甘草0.9克、辰砂1.5(研末)。
【制法】上藥除辰砂外,研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血虛,心神不安,驚悸怔忡,不寐。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棗湯調(diào)辰砂少許送下。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guān)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藥物很多,但是引發(fā)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原因很多,要了解其病原在哪里才能對其下藥。這里小編介紹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給大家,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補陽還五湯的功效不錯的,一種中藥方劑,來看補陽還五湯的用法!
方劑名
補陽還五湯,出自《醫(yī)林改錯》。
組成
黃芪生,四兩(120g) 當歸尾二錢(6g) 赤芍一錢半(4.5g) 地龍一錢(3g)川芎一錢(3g) 桃仁一錢(3g) 紅花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補氣,活血,通絡(luò)。
主治
氣虛血瘀之中風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方解
本方證為中風后,氣虛血瘀,血行不暢,脈絡(luò)瘀阻所致。由于正氣虧虛,不能行血,以致脈絡(luò)瘀阻,筋脈肌肉失養(yǎng),故半身不遂,口眼喁斜;氣虛血瘀,舌本失養(yǎng),約束無力,故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氣虛不固,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苔白,脈緩為氣虛之象??梢?,本方是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即王清任提出的因虛致瘀理論。治宜補氣為主,活血通絡(luò)為輔。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元氣為君藥,意在使氣旺血行,瘀去絡(luò)通,使祛瘀而不傷正。當歸尾長于活血養(yǎng)血,化瘀不傷血,為臣藥。與黃芪同用為當歸補血湯,能補氣生血,既彌補經(jīng)脈血瘀而致的血虛不足,又使活血通絡(luò)而不傷正。川芎、赤芍活血和營;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性善走竄,通經(jīng)活絡(luò),行走全身,以行藥力,共為佐藥。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化瘀藥同用,體現(xiàn)了益氣活血法,使氣虛得補,經(jīng)絡(luò)得通,補氣而不壅滯;二是黃芪用量獨重,5倍于方中活血化瘀藥的總量,使氣旺血行,活血而不傷正。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氣虛血瘀的代表方,以中風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苔白脈緩為辨證要點。使用本方需長期服用,才有效果。愈后還應(yīng)繼續(xù)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防止復(fù)發(fā)。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癱、截癱、或上肢或下肢痿軟屬氣虛血瘀者。
使用注意
臨證時方中生黃芪宜從30~60g開始,逐漸加量至120g。本方需久服方能顯效,愈后應(yīng)繼續(xù)服用,以鞏固療效,防止復(fù)發(fā)。中風后半身不遂屬陰虛陽亢,或痰阻血瘀者忌用本方。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瘀阻經(jīng)脈用桃紅。
結(jié)語:有關(guān)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補陽還五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我們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癥狀,氣虛血瘀之中風證是很嚴重的心臟疾病了。會引發(fā)其發(fā)病的原因還有預(yù)防方法上述也解釋了。大家要多注意喲!
胃氣虛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麻煩,而且胃氣虛的癥狀很多,建議大家多服用中藥方子來調(diào)理一下身體。這里小編推薦大家喝攻補兩益湯中藥方劑,攻補兩益湯的功效在治療胃氣虛弱方面是很好的。來看攻補兩益湯的用法!
處方
榧子10個,白薇3錢,雷丸3錢,神曲3錢,檳榔2錢,使君子10個,白術(shù)1兩,人參5錢。
功能主治
補正以殺蟲。主癥瘕。胃氣虛弱,食不能消,偶食堅硬之物,存于胃中,久則變?yōu)橛行沃?,腹中亂動,動時痛不可忍,得食則解,后則漸大,雖有飲食亦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劑腹必大痛,斷不可飲以茶水,堅忍半日。如渴,再飲2煎藥汁,少頃必將蟲穢之物盡下而愈,不必2劑。
摘錄
《辨證錄》卷七。
胃氣虛
胃氣虛癥狀,指胃的受納和消化水谷功能虛弱。主要癥狀有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或食不消化,甚則食入反吐,大便稀爛,唇舌淡白等。
病因
本證多因飲食不節(jié),思慮、勞倦過度,或吐瀉日久等,導(dǎo)致胃氣虛弱,胃氣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減弱,胃絡(luò)失養(yǎng),胃失和降而致。從中醫(yī)理論來講,氣屬陽,氣虛亦即陽虛,然兩者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別:氣虛以倦怠乏力為主,甚少見有畏寒之象或不畏寒;而陽虛則不然,除有氣短、倦怠乏力等氣虛的癥狀外,尚可見形寒肢冷、畏寒等癥。而胃氣虛即脾虛也,除見氣虛之癥,尚有食少納呆、脘腹飽滿等癥;胃陽虛亦即脾陽虛,除有胃陽虛之癥外,亦可見畏寒肢冷、喜熱飲熱食、腹痛喜按等癥。
臨床表現(xiàn)
胃痛或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時痛甚、進食后痛減,泛吐清水,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發(fā)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胃脘隱痛或痞脹、按之覺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緩,食后脹甚,噯氣,口淡不渴,面色萎黃,氣短懶言,神疲倦怠,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弱。
食療
1、化瘀養(yǎng)肝蜜
山楂250克,丹參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先將前三味藥浸泡2小時后煎成藥液,再把蜜、糖兌入藥液內(nèi),以微火煮沸30分鐘,待至蜜汁與藥液溶合而呈黏稠時離火,冷卻后盛入容器內(nèi)密封保存。每日3次,每次1匙,以開水沖飲,可連續(xù)擊服用2~3個月。
2、黑豆川芎粥
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莧,紅糖20克。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為粥,放入紅糖即成。作早晚餐服食。
相關(guān)氣虛
氣虛者需補氣,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食物可選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jīng)常交替選服。
結(jié)語:有關(guān)攻補兩益湯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攻補兩益湯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攻補兩益湯能幫助我們治療胃氣虛的癥狀,有關(guān)胃氣虛的病因還有臨床表現(xiàn)等內(nèi)容。上述也提及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