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養(yǎng)生已經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藥物很多,但是引發(fā)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原因很多,要了解其病原在哪里才能對其下藥。這里小編介紹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給大家,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補陽還五湯的功效不錯的,一種中藥方劑,來看補陽還五湯的用法!
方劑名
補陽還五湯,出自《醫(yī)林改錯》。
組成
黃芪生,四兩(120g) 當歸尾二錢(6g) 赤芍一錢半(4.5g) 地龍一錢(3g)川芎一錢(3g) 桃仁一錢(3g) 紅花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補氣,活血,通絡。
主治
氣虛血瘀之中風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苔白,脈緩。
方解
本方證為中風后,氣虛血瘀,血行不暢,脈絡瘀阻所致。由于正氣虧虛,不能行血,以致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養(yǎng),故半身不遂,口眼喁斜;氣虛血瘀,舌本失養(yǎng),約束無力,故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氣虛不固,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遺尿不禁;苔白,脈緩為氣虛之象。可見,本方是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即王清任提出的因虛致瘀理論。治宜補氣為主,活血通絡為輔。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元氣為君藥,意在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使祛瘀而不傷正。當歸尾長于活血養(yǎng)血,化瘀不傷血,為臣藥。與黃芪同用為當歸補血湯,能補氣生血,既彌補經脈血瘀而致的血虛不足,又使活血通絡而不傷正。川芎、赤芍活血和營;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性善走竄,通經活絡,行走全身,以行藥力,共為佐藥。本方的配伍特點,一是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化瘀藥同用,體現了益氣活血法,使氣虛得補,經絡得通,補氣而不壅滯;二是黃芪用量獨重,5倍于方中活血化瘀藥的總量,使氣旺血行,活血而不傷正。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氣虛血瘀的代表方,以中風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苔白脈緩為辨證要點。使用本方需長期服用,才有效果。愈后還應繼續(xù)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腦血管意外后遺癥,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癱、截癱、或上肢或下肢痿軟屬氣虛血瘀者。
使用注意
臨證時方中生黃芪宜從30~60g開始,逐漸加量至120g。本方需久服方能顯效,愈后應繼續(xù)服用,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中風后半身不遂屬陰虛陽亢,或痰阻血瘀者忌用本方。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瘀阻經脈用桃紅。
結語:有關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補陽還五湯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我們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癥狀,氣虛血瘀之中風證是很嚴重的心臟疾病了。會引發(fā)其發(fā)病的原因還有預防方法上述也解釋了。大家要多注意喲!
擴展閱讀
咽喉痛,嗓子不舒服,會有咳嗽的情況。需要及時治療,拖著不治會引發(fā)大問題的。這里小編介紹一個中藥方劑給大家。就是陽毒升麻湯中藥方劑,治療咽痛,中醫(yī)療法會讓很多人更加放心踏實些。因為中醫(yī)方子還能幫助我們調理身體。來看陽毒升麻湯的用法!
處方
升麻、犀角、射干,各二錢半。黃芩(二錢),人參、甘草(炙),各一錢。
功能主治
治陽毒赤斑,狂言咽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咽喉痛
咽喉痛是一種最常見的病癥,它多發(fā)于一年中的寒冷季節(jié),感冒、扁桃體炎、鼻竇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
病因
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質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它們包括病毒、細菌感染、過敏反應、灰塵、香煙、廢氣、熱飲料或食物,牙齒或牙齦感染有時也會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極干燥的環(huán)境、胃食管反流及說話聲音過大同樣會刺激咽喉,聲音嘶啞是常見的伴隨癥狀。出現咽喉痛癥狀的常見疾病有全身病毒感染、腮腺炎、咽炎或扁桃體炎、感冒、咽喉炎。
咽喉痛偏方
蔥白利咽湯
將桔梗還有甘草一起放入鍋中煎煮六分鐘,然后加入蔥白,蓋上蓋子大約兩分鐘之后就可以了,最好能夠每天早晚兩次趁熱服用。這種偏方具有很好的解表散寒的作用,如果身體中出現了慢性咽炎所引起的咽喉痛情況,那么嗓子不僅具有痛感,同時還有異物感,身體也會出現手腳心發(fā)熱還有腰膝酸軟的情況,這個時候服用這道偏方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
結語:有關陽毒升麻湯中藥方子,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陽毒升麻湯已經有了些認識了。多喝陽毒升麻湯能幫助我們治療咽痛的癥狀。上述小編還介紹一個治療咽痛的偏方,蔥白利咽湯。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試喲!
中風是當前特別普遍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會造成殘疾,嚴重的會造成死亡,所以很多得中風了人,就想了解一下通過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的藥方,為了你能盡快的了解治療中風的藥方,就來看看下面詳細的介紹,相信你通過選擇后,就能使得自己中風得到有效的治療改善。
補陽還五湯是一劑活血祛瘀的方藥,補氣活血通絡。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不止,舌暗淡,苔白,脈緩。方源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
藥方詳解
君藥---生黃芪:重用,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
臣藥---當歸尾∶長于活血,兼能養(yǎng)血,因而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
佐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
配伍特點---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配,氣旺則血行,活血而又不傷正,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
清·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下卷·半身不遂論敘·半身不遂本源》:“夫元氣藏于氣管之內,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動轉,全仗元氣?!薄叭籼澪宄墒N宄?,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時雖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氣虧之癥,因不疼不癢,人自不覺。若元氣一虧,經絡自然空虛,有空虛之隙,難免其氣向一邊歸并,如右半身二成半,歸并于左,則右半身無氣;左半身二成半,歸并于右,則左半身無氣。無氣則不能動,不能動,名曰半身不遂?!?/p>
王清任認為:人體的陽氣,原本左右各五成。一個人失去五成元氣后,就會患半身不遂。這個方子,重用黃芪,能使虧空的五成元氣恢復回來。元氣又叫陽氣,所以叫“補陽還五湯”。
本方所治半身不遂,系由氣虛血瘀所致。半身不遂中醫(yī)辯證為中風。肝主風又主藏血,喜暢達而行疏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氣為血之帥,本證中風半身不遂,一屬元氣不足則邪氣中之,二屬肝血瘀滯經絡不暢,氣虛血瘀發(fā)為半身不遂。治宜補氣活血為法。元氣虛,故方用黃芪120克補益元氣為主;血瘀屬肝,治風先治血,故配伍當歸尾、川芎、桃仁、赤芍、紅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風;加入地龍活血而通經絡。共成補氣活血通絡之劑。
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藥方,相信很多的患者已經通過以上的介紹,了解了這種治療中風的藥方,所以在了解以后,為了你的中風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療,那么盡快的選擇補陽還五湯,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你的中風就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五神湯中藥方劑的療效,大家一定會感興趣。因為它適合風寒感冒的人使用,能夠幫助緩解病癥,雖然在不同的方子中有不同的療效,但是配方只要正確就會有相應的效果呈現。五神湯處方下面就介紹,還有要說的是五神湯的功效具體是什么?
五神湯(《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配方】
茯苓30克,車前子30克,金銀花90克,牛膝15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能主治】
利濕清熱。多骨癰,委中毒,足癬。
【方劑摘錄】
《辨證錄》卷十三。
【方解】
此方由茯苓、車前以利水,紫花地丁以清熱,又用金銀花、牛膝補中散毒。
五神湯(《惠直堂經驗方》)
【組成配方】
荊芥,蘇葉,生姜各10克,茶葉6克,紅糖30克。
【方劑制法】
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紅糖溶化即成。
【用法用量】
隨量服。
【功能主治】
發(fā)汗解表。適用于風寒感冒。
【方劑摘錄】
《惠直堂經驗方》。
結語:相信很多人看了那么多的中藥方子之后,很少見到是治療風寒感冒,而在古代醫(yī)學中,很多都是風寒感冒引起的病癥,怎么會那么少呢?這不,這味五神湯中藥方劑就是治療風寒感冒了的。不想去醫(yī)院看感冒的朋友可以試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脘腹脹滿的癥狀,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情況。治療起來很復雜,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治療脘腹脹滿的藥物很多,這里推薦半夏補心湯中藥方劑給大家,半夏補心湯的效果不錯的。來看半夏補心湯的用法!
處方
半夏12克、宿姜10克、茯苓、桂心、枳實、橘皮各6克、白術8克、防風、遠志各4克。
制法
上九味,嘆咀。
功能主治
溫胃健脾,理氣化飲。主脾胃虛弱,寒飲內停,脘腹脹滿,悲憂不樂,夜多異夢。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脘腹脹滿
脘腹脹滿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癥狀,可以是一種主觀上的感覺,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發(fā)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攏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于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正常人胃腸道內可有少量氣體,約150毫升(ml)左右,當咽入胃內空氣過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時,胃腸道內產氣過多,而腸道內的氣體又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則可導致腹脹。
主要癥狀
腹脹伴腹痛
伴劇烈腹痛時應考慮有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腸梗阻、急性腹膜炎、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腸扭轉、腸套疊等病變的可能。
腹脹伴嘔吐
多見于幽門梗阻、腸梗阻等病變,其次可見于肝膽道及胰腺病變。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氣癥等功能性病變有時也可發(fā)生嘔吐。
腹脹伴噯氣
常見于吞氣癥、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潰瘍病及幽門梗阻等。
腹脹伴便秘
多見于習慣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腸梗阻、左半結腸癌等。
腹脹伴腹瀉
多見于急性腸道感染、肝硬化、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腹脹伴肛門排氣增加
多見于食物在腸道發(fā)酵后、結腸內氣體過多、腸易激綜合征等。
腹脹伴發(fā)熱
多見于傷寒、急性腸道炎癥、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及敗血癥等。
腹脹伴腸型或振水音
腹脹伴腸型或異常蠕動波多見于腸梗阻,如胃部有振水音時,多考慮為胃貯留或幽門梗阻。
腹脹部位
上腹部膨脹者多見于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幽門梗阻、胃擴張或胃癌、胰腺癌等;中上腹部膨脹多見于肝、膽道病變,肝曲綜合征等;左上腹部膨脹多見于胃疾病、脾曲綜合征等;左下腹膨脹多見于結腸脹氣(例如巨結腸);全腹部脹氣多見于小腸或結腸腔內積氣過多、麻痹性腸梗阻等。
結語:有關半夏補心湯的用法和功效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半夏補心湯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半夏補心湯能幫助治療脘腹脹滿的癥狀,對于此疾病的主要表現,上述已經詳細說明了。希望大家多多學習!
這個八公和陽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中都是非常不錯的中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八公和陽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八公和陽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
石膏1錢,柴胡2錢,茯苓3錢,白術2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青皮3分,天花粉1錢。
【功能主治】
傷寒,邪在陽明、少陽,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辨證錄》卷一。
八風散
【處方】
麻黃1斤,白術1斤,栝樓根10兩,甘草10兩,欒荊10兩,天雄10兩,白芷10兩,防風10兩,芍藥10兩,石膏10兩,天門冬10兩,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躑躅5升,茵芋14兩,黃芩1斤5兩,附子30枚,大黃半斤,細辛5兩,干姜5兩,桂心5兩,雄黃6兩,朱砂6兩,丹參6兩。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八風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歷節(jié)疼痛,肌肉枯燥,皮膚瞤動,或筋緩急痛,不在一處,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錯,面上皰起,或黃汗出,更相染漬,或燥或濕,顏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張,乍寒乍熱。
【用法用量】
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后,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復。長服不已,佳。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八風散主八風十二痹。方中諸藥與膽腑門中芫花散、耆婆萬病丸相類,其方下雖有半身不遂之證,殊非中風六經形證之比。詳其立方,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開發(fā)陰邪于外;大黃附子湯分泄陰邪于里;而兼欒荊、茵芋、躑躅、雄黃皆瞑眩之藥,非大風惡疾,詎可輕試?必其人主氣素強,病氣方充,始為合宜。
【摘錄】
《千金》卷八。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傷寒的中藥方劑--八公和陽湯。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這個安神補心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補心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補心湯
【處方】
當歸1錢2分,川芎7分,白芍1錢(炒),生地黃1錢2分,白術1錢,茯神1錢2分,遠志(甘草水泡,去心)8分,酸棗仁(炒)8分,麥門冬(去心)2錢,黃芩1錢2分,玄參5分,甘草3分(一方無遠志、麥門冬、黃芩、玄參、加陳皮、柏子仁、酒炒黃連)。
【功能主治】
怔忡驚悸。
【摘錄】
《古今醫(yī)鑒》卷八。
安神補心丸
【處方】
丹參300g、五味子(蒸)150g、石菖蒲100g、安神膏560g。
【性狀】
為棕褐色的濃縮丸或糖衣丸;味澀、微酸。
【炮制】
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歡皮、菟絲子、墨旱蓮各3份及女貞子(蒸)4份、首烏藤5份、地黃2份、珍珠母20份,混合,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1(80~85℃)。
將丹參、五味子、石菖蒲粉碎成細粉;按處方量與安神膏混合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
養(yǎng)心安神。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規(guī)格】
每15丸重2g。
【貯藏】
密封。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安神補心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
?
每天都有愉快的心情能讓讓我們每天都非常的順利,并且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非常的順利,平時對用中藥材制作些養(yǎng)生湯能對身體進行更好的滋補,并且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其中當歸補心湯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能很好的緩解心氣不足和胸悶等現象,但是我們一定要掌握好它的搭配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下面一起了解下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
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
?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補心湯
?【處方】 紫石英 茯苓 人參 遠志 當歸 茯神 甘草 紫菀各6克 麥門冬12克 赤小豆4克 大棗5枚
?【制法】 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
?【用法用量】 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五:補心湯
?【處方】 白茯苓 人參 前胡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川芎各23克 橘皮 枳殼(麩炒,去瓤)紫蘇桔梗 甘草(炙)干姜各15克 當歸53克 白芍藥60克 熟地黃45克
?【制法】 上銼散。
?【功能主治】 主婦人陰中生瘡,或痛或癢,如蟲行狀,淋瀝膿汁,陰蝕幾盡,名日蠹瘡。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1枚同煎,空腹時服。
?《便覽》卷三:補心湯
?【處方】 川芎1錢,當歸1錢,生地1錢,芍藥(炒)1錢,桔梗1錢,干葛1錢,陳皮1錢,前胡1錢,紫蘇1錢,半夏1分,枳殼5分,茯苓7分,甘草3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 吐血發(fā)熱,咳嗽,胸前作痛,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
上面就是對當歸補心湯的中藥方劑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平時有胸悶氣短金額心情煩躁的時候可以進行食用,另外想要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平時一定要對進行運動和注意清淡的飲食,同時也保證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