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安神丸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朱砂安神丸中藥方劑”,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朱砂安神丸中藥方劑,我們沒聽說過,這種藥主要治療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那么朱砂安神丸的功效有哪些?朱砂安神丸的用法多嗎?朱砂安神丸治療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是很有效的。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朱砂安神丸,出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
朱砂五錢(15g)另研,水飛為衣 黃連去須,凈,酒洗,六錢(18g) 炙甘草五錢半(16. 5g) 生地黃一錢半(4.5g) 當(dāng)歸二錢半(7.5g)。
用法
上四味共為細末,另研朱砂,水飛如塵,陰干,為衣,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6g),津唾咽之,食后。 現(xiàn)代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朱砂另研,水飛為衣。每次服6~9g,臨睡前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朱砂研細末水飛,以藥湯送服。
功效
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陰。
主治
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心神煩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胸中煩熱,舌紅,脈細數(shù)。
方解
本方證為心火亢盛,灼傷陰血所致。心為君火之臟,若五志過極,心火旺盛,心神被擾,則心神煩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心火內(nèi)熾,灼傷胸膈,則胸中煩熱;熱灼陰傷,陰虛生熱,故舌紅,脈細數(shù)。治宜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陰。方中朱砂甘寒質(zhì)重,人心經(jīng)為君,既鎮(zhèn)心安神,又清心火,治標(biāo)之中兼以治本。黃連為臣,善清心瀉火除煩,助君藥增強瀉心安神之功,二藥配伍,一鎮(zhèn)一清,使心鎮(zhèn)、火清、神安。當(dāng)歸補血養(yǎng)心,使陰血足而神自安;生地黃入腎滋陰涼血,使腎水上升,以制上炎心火,二藥合之以補被灼傷之陰血,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防朱砂、黃連質(zhì)重苦寒之品礙胃。諸藥合用,則心火得清,陰血得養(yǎng),心神自安,故以安神名之。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重鎮(zhèn)安神的代表方,以驚悸不安,失眠多夢,舌紅,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之心悸失眠;或精神抑郁癥之神志恍惚屬心火上炎,心血不足者。
3.使用注意方中朱砂含汞有毒,尤忌火煅,不宜多服、久服,以防汞中毒。
方歌
朱砂安神有黃連,當(dāng)歸生地甘草全,驚悸失眠心煩亂,鎮(zhèn)心安神服之安。
結(jié)語:有關(guān)朱砂安神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我們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朱砂安神丸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了。服用朱砂安神丸能治療失眠多夢癥狀,遇到這種病要注意,及時治療,祝身體健康。
相關(guān)閱讀
大家知道這個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養(yǎng)志丸
【處方】當(dāng)歸3兩,生地3兩,棗仁3兩,黃連3兩,玄參3兩,白術(shù)3兩,人參1兩2錢,甘草1兩2錢,膽南星1兩2錢。
【制法】上為末,荷葉湯為丸。
【功能主治】癲證。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四。
安神鎮(zhèn)驚丸
【處方】天竺黃(另研)、人參、茯神、南星(姜制)各15克、酸棗仁(炒)、麥門冬、當(dāng)歸(酒炒)、生地黃(酒洗)、赤芍藥(炒)各9克、薄荷、木通、黃連(姜汁炒)、山梔(炒)、辰砂(另研)、牛黃(另研)、龍骨(煅)各6、克青黛3克(另研)。
【制法】上藥為末,蜜為丸,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驚風(fēng)驚退后調(diào)理,以預(yù)防再驚。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淡姜湯送下。
【摘錄】《保嬰撮要》卷三。
安神鎮(zhèn)驚丸
【處方】人參、白術(shù)(去蘆)、茯神(去皮、木)、當(dāng)歸(酒洗)、生地黃(酒洗)、酸棗仁(炒)、麥門冬、半夏(姜汁炒)、枳實(麩炒)、黃連(酒炒)、竹茹、山梔(炒)各等分、甘草0.9克、辰砂1.5(研末)。
【制法】上藥除辰砂外,研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血虛,心神不安,驚悸怔忡,不寐。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棗湯調(diào)辰砂少許送下。
【摘錄】《萬病回春》卷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神養(yǎng)志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guān)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手癬就是我們常說的鵝掌風(fēng),是一種皮膚病。而且還比較嚴(yán)重,要及時治療才行。不能病情蔓延,治療鵝掌風(fēng),這里推薦一種中醫(yī)療法給大家,使用白朱砂散中藥方劑,白朱砂散的效果在治療皮膚病方面還是不錯的,來看白朱砂散的用法!
處方
朱砂1錢,雄黃1錢,象皮(煅)1錢,硼砂1錢,蟾酥5分,白朱砂(煅)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頑癬,鵝掌風(fēng)。
用法用量
用真生桐油調(diào)搽患處,以火烘之,癢止為度。遍身頑癬如癩者,燒豬糞熏之烘之;鵝掌風(fēng),燒鴿糞熏之烘之。
摘錄
《外科大成》卷四。
鵝掌風(fēng)
鵝掌風(fēng)就是常說的手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約占55.6%)、須癬(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有雙手長期浸水、摩擦受傷、接觸洗滌劑和溶劑等,故手癬在某些行業(yè)中發(fā)病率可相當(dāng)高?;颊咭郧嗄旰椭心陭D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診斷
皮損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最終累及大部或全部,甚至兩側(cè)手掌。皮損表現(xiàn)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應(yīng)考慮手癬。真菌學(xué)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治療
1、水皰鱗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復(fù)方苯甲酸搽劑、復(fù)方雷瑣辛搽劑等。角化增厚型可用復(fù)方苯甲酸軟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皸裂者,可加用尿素脂。皮損消退后繼續(xù)搽藥2周以上。
2、手部因經(jīng)常水洗,所以局部搽藥次數(shù)應(yīng)增加,特別是洗手之后要加搽軟膏或霜劑。
3、病程久或局部治療效果差者,加口服灰黃霉素、酮康唑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治療。
4、甲癬和手癬互為傳染源,應(yīng)予以同時治療,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病。
預(yù)防
盡量避免搔抓和熱水燙。避免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
結(jié)語:有關(guān)白朱砂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朱砂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白朱砂散能治療鵝掌風(fēng)就是我們常說的手癬,有相應(yīng)癥狀的朋友可以多向中醫(yī)師咨詢咨詢。要多注意預(yù)防的方法喲!
安神的食物、安神的藥材有很多,但是能夠針對自己的病癥起到極好的效果的,沒有多少人做到。下面小編介紹一味中藥方劑,可以幫助因驚恐失眠的患者,希望睡眠質(zhì)量不是很好的朋友多多關(guān)注一下安神定志丸的處方!
安神定志丸《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組成配方】
茯苓、茯神、人參、遠志各30克、石菖蒲、龍齒各15克。
【功能主治】
因驚恐而失眠,夜寐不寧,夢中驚跳怵惕。
【制備方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開水送下。
【方劑摘錄】
《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安神定志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組成配方】
酒地4兩,圓肉2兩,當(dāng)歸2兩,于術(shù)1兩5錢,川芎1兩,菖蒲8錢,茯神8錢,遠志(炙)8錢,棗仁1兩,黃耆2兩,杭芍1兩,黨參1兩,炙草1兩。
【功能主治】
安神定志,益氣養(yǎng)血。主心臟衰弱,驚悸失眠,精神恍惚。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小丸,或每丸3錢重,蠟皮封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開水送下,或清水湯送下。
【方劑摘錄】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蘭州方)。
結(jié)語: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也不會好。所以對于無法安心睡覺,心神不寧的朋友一定要想辦法調(diào)整自己的睡眠。因驚恐而失眠的感受,應(yīng)該是經(jīng)歷過的人會有發(fā)言權(quán)。這樣的狀態(tài)容易讓人處于緊張狀態(tài),趕快抓些中藥調(diào)理調(diào)理!
不知道大家對于這個中藥方劑這一塊的內(nèi)容了解的有多少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心丸中藥方劑,看看這個安心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分別是什么呢?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心丸
【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全蝎半兩(炒)。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小兒慢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
安心湯
【處方】
遠志2兩,甘草2兩,人參3兩,茯神3兩,當(dāng)歸3兩,芍藥3兩,麥門冬1升,大棗30枚。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心虛,心沖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言語錯誤,虛煩短氣,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若苦虛煩短氣者,加淡竹葉2升;若胸中少氣者,益甘草為3兩。
【摘錄】
《千金》卷三。
安心絕夢湯
【處方】
人參1錢5分,麥冬3錢,茯神1錢5分,白術(shù)1錢5分,菟絲子1錢5分,熟地5錢,玄參5錢,芡實2錢5分,山藥2錢5分,五味5分,丹參1錢5分,蓮子心1錢5分,棗仁1錢5分,沙參1錢5分,歸身1錢5分,陳皮2分。
【功能主治】
勞心過度而夢遺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惠直堂方》卷二。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心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個安心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這個阿魏丸真的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內(nèi)容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阿魏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阿魏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阿魏丸
【處方】木香(不見火)、檳榔各15克、胡椒、阿魏(用醋化開,旋入)各7.5克
【制法】上為細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飯,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積、肉積,心腹臌滿,結(jié)塊疼痛?;蛞{肋疼痛,或痛連背膂,不思飲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40丸,不拘時候,用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阿魏丸
【處方】連翹30克、山楂60克、黃連36克、阿魏30克(醋煮作糊)。
【制法】上藥為末,醋煮阿魏糊作丸。
【功能主治】肉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白湯送下。脾虛者,須以補脾藥佐之,切不可獨用。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阿魏丸
【處方】山楂、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麥芽(炒)、神曲(炒)、黃連各30克、連翹、阿魏(醋浸)、栝樓、貝母各15克、風(fēng)化消石堿、蘿卜子(蒸)、胡黃連7.5克。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般積聚、癥瘕、痞塊。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病因
1.情志不遂
肝乃將軍之官,性喜條達,主條暢氣機。若因情志內(nèi)傷,或暴怒傷肝,或抑郁憂思,皆可使肝失調(diào)達,疏泄不利,氣阻絡(luò)痹,可發(fā)為肝郁脅痛。若氣郁日久,血行不暢,瘀血漸生,阻于脅絡(luò),不通則痛,亦致瘀血脅痛。
2.跌仆損傷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蛞虻屯鈧?,或因強力負重,致使脅絡(luò)受傷,瘀血停留,阻塞脅絡(luò),亦發(fā)為脅痛。
3.飲食所傷
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濕熱內(nèi)生,郁于肝膽,肝膽失于疏泄,可發(fā)為脅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阿魏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
清熱解毒是一種藥,人要是有什么病,就要使用鼻炎丸中藥方劑,主要是有人感覺自己好像中毒或者是出現(xiàn)煩擾等癥狀,就要使用清熱解毒,那么,鼻炎丸的功能有哪些呢?鼻炎丸的用法多嗎?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處方
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荊子10克,防風(fēng)10克,芥穗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牛角100克,細辛5克,龍膽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
發(fā)表散風(fēng),清熱解毒,宣肺通竅。主風(fēng)寒伏郁化熱,肺熱不宣,重蒸清竅。
用法用量
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摘錄
《中醫(yī)雜志》。
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清熱法之一。適用于瘟疫、溫毒及多種熱毒病證或瘡瘍疔毒的治法。癥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fā)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常用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熱類食物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療熱證。用痛腫疔毒等病證的治法。
清熱解毒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見的清熱解毒涼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jīng)典名方桑菊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1980年,星群藥業(yè)采用獨家保密工藝,在全國首創(chuàng)夏桑菊,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近30年。經(jīng)過市場的培育和洗禮,星群夏桑菊顆粒遍布廣東及華南地區(qū),銷往港澳、美加等地區(qū),惠及億萬人民。
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熱解瘡毒如今家喻戶曉,深受市民歡迎。夏桑菊不是一種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葉,菊即甘菊。夏枯草:歸肝膽經(jīng)。稟純陽之氣,補目肝系之厥陰血脈,以陽治陰,療效如神!為清肝、護肝圣藥。
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桑葉:善平肝風(fēng),葉芳香亦走肺絡(luò)而宣肺氣。具有疏散風(fēng)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臟。可平肝明目、清熱解毒、行水祛淤、消瘡散結(jié)。桑葉、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絡(luò)之熱,與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熱,明目止眩暈;又可疏散風(fēng)熱。三藥共奏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疏風(fēng)散熱、解瘡毒之奇效。
清熱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于腸燥便秘;近代用于習(xí)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jīng)。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jīng)。作用:平肝清熱、祛風(fēng)利濕。宜于肝胃郁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jīng)。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于腸胃燥熱便秘。
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明目。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胃熱疼痛。虛寒證忌食。
黃瓜--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利水。宜于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不宜與白蘿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jīng)。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于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結(jié)語:有關(guān)鼻炎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鼻炎丸也是有一個新的認識。鼻炎丸主要治療清熱解得的,如果有誰感覺自己的身體有癥狀的,就請使用鼻炎丸吧,能治療很多疾病的。
胃痛有很多原因的,胃痛也是有很多疾病的,胃一定要保護好,很多老人常說要保護胃是最關(guān)鍵的,那么,治胃痛的有蓽澄茄丸中藥方劑,蓽澄茄丸的功能,蓽澄茄丸的用法多嗎?這些問題,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看看吧。
處方
蓽澄茄1兩,白豆蔻(去皮)1兩,肉豆蔻(去殼)1兩,木香1兩,草豆蔻(去皮,炒)1兩,丁香1兩,白術(shù)1兩,縮砂仁1兩,紅豆蔻1兩,桂(去粗皮)1兩,益智(去皮)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茴香子(舶上者,炒)1兩,檳榔(銼)1兩,胡椒1兩,干姜(炮)1兩,阿魏(面裹煨,去面)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甘草(炙)4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
胃心痛。腹脹滿,口吐酸水,飲食無味,及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溫酒或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胃心痛
胃痛,中醫(y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fā)。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guān)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jù)不同證候,采取相應(yīng)治法。
歷史沿革
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dāng)心而痛?!秲?nèi)經(jīng)》首先提出胃痛的發(fā)生與肝、脾有關(guān),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說。
2、唐宋以前文獻多把屬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屬于心經(jīng)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代李杲《蘭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門,將胃脘痛明確區(qū)分于心痛,使胃痛成為獨立的病證。
3、明清時代進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療大法,《醫(yī)學(xué)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于心也。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jié)者散之,留者行之?!夺t(yī)學(xué)真?zhèn)餍母雇础愤€指出了要從辨證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之法。
胃痛與西醫(yī)病名的關(guān)系
西醫(yī)學(xué)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于中醫(yī)學(xué)胃痛范疇。
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濕熱諸邪,內(nèi)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飲食不節(jié),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fā)胃痛。
病機
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guān)系密切?;静C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郁、濕阻、血瘀。病理性質(zhì):早期多為實證;后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
結(jié)語:有關(guān)蓽澄茄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蓽澄茄丸也是有很大認識的。蓽澄茄丸主要治療胃痛等癥狀,胃痛一定要好好治療,如果有胃痛的,就請選擇蓽澄茄丸吧。
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是一種非常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神養(yǎng)血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神養(yǎng)血湯
【處方】茯神、棗仁、當(dāng)歸、遠志、桔梗、芍藥、地黃、陳皮、甘草、龍眼肉。
【功能主治】疫邪已退,脈證俱平,但元氣未復(fù),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動,遂致勞復(fù)發(fā)熱,前證復(fù)起,惟脈不沉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溫疫論》卷下。
安神犀角丸
【處方】犀角(鎊)半兩,車前子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人參半兩,雄黃(研)1兩。
【制法】上為末;取桃白皮10兩、桃符10兩,水3升,煎1升,去滓,煎成膏,和前藥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客忤。
【用法用量】每服3丸,桃柳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七。
安神醒心丸
【處方】南星末5兩,川加末1兩5錢(先以姜汁拌浸半日,入南星末調(diào),和勻成餅,于飯甑內(nèi)蒸半日),人參末1兩5錢,制遠志末1兩5錢,飛過辰砂(研)7錢5分,琥珀7錢5分,酸棗仁(炒,研末)1兩。
【制法】上用雄豬心血3個,入竹瀝,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痰迷心竅所致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遠白湯送下,小者20-30丸。
【摘錄】《壽世保元》卷五。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安神養(yǎng)血湯和這幾種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咳嗽是人們都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病很好治,但是有的嚴(yán)重都引起肺炎了。所以咳嗽要治好了啊。那么,本末丸中藥方劑能治好咳嗽,本末丸的功能有哪些?本末丸的用量多嗎?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到下文看看吧。
處方
雄黃3錢,朱砂3錢,鉛丹3錢,風(fēng)化灰3錢,砒1錢。
制法
上為粗末,以棗10枚煮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各于丸上針一孔,曬干。
功能主治
傷寒素有喘息咳嗽,發(fā)動不得臥,胸滿短氣,病本在腎,末在肺者;亦治瘧。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針穿定藥,燈上燒紅,急投麻油中,取出,冷齏汁送下,便臥。
喘甚,加砒2錢。
注意
禁熱物。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九。
咳嗽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雖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劇烈長期咳嗽可導(dǎo)致呼吸道出血。正確區(qū)分一般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防止誤診。治療咳嗽應(yīng)區(qū)分咳嗽類型,西藥、中藥皆可,但以食療為最佳。
引起咳嗽的常見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經(jīng)過鼻腔和咽喉進入到人體,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發(fā)炎。小兒患上感冒時,一般都會出現(xiàn)咳嗽的癥狀。
2.支氣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來,發(fā)病較急,初期多為干咳,隨之逐漸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不適,嚴(yán)重時因呼吸困難而出現(xiàn)缺氧,嘴唇變?yōu)榍嘧仙?/p>
3.肺炎
2歲以內(nèi)的小兒大多是支氣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引起。一般會有干咳,還會出現(xiàn)氣促、口唇發(fā)紺、鼻翼扇動等現(xiàn)象。除了新生兒外,通常會發(fā)燒到39℃。
4.急性喉炎
當(dāng)病毒或細菌通過喉部時,也會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癥狀是聲音嘶啞,甚至發(fā)不出聲音來。在吸入空氣時發(fā)出像犬樣的咳嗽聲,嚴(yán)重時發(fā)生喉喘鳴。
基本概述
中醫(yī)
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臟腑內(nèi)傷,影響于肺所致有聲有痰之癥。見《素問五臟生成篇》。《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人灾^有痰而有聲,蓋因傷于肺氣動于脾濕,咳而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臟腑內(nèi)傷,累及于肺所致。
西醫(yī)
咳嗽(Cough)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內(nèi)的分泌物或進入氣道的異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劇烈咳嗽可導(dǎo)致呼吸道出血,如長期,頻繁,劇烈咳嗽影響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啞和呼吸肌痛,則屬病理現(xiàn)象??人缘膭幼鳎簛碇梁粑到y(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以外器官(如腦,耳,內(nèi)臟)的刺激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舌咽神經(jīng)和三叉神經(jīng)與皮膚的感覺神經(jīng)纖維傳入。
經(jīng)喉下神經(jīng),膈神經(jīng)和脊神經(jīng)分別傳到咽肌,聲門,膈和其他呼吸肌,引起咳嗽動作。咳嗽動作首先是快速短促吸氣,膈下降,聲門迅速關(guān)閉,隨即呼吸肌與腹肌快速收縮,使肺內(nèi)壓迅速上升;然后聲門突然開放,肺內(nèi)高壓氣流噴射而出,沖擊聲門裂縫而發(fā)生咳嗽動作與特別聲響,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或異物等也隨之排出。
結(jié)語:有關(guān)本末丸的中藥方劑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本末丸也是有一定的認識的。那么,本末丸能治療咳嗽病,咳嗽主要是被什么東西感染而引起的咳嗽,那就請使用本末丸吧。
越鞠丸乍一看名字感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人制作的藥丸,越鞠丸中藥方劑是什么呢,越鞠丸的組成成分又有哪些呢,越鞠丸的功效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越鞠丸的成分和功效吧。
方劑名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
組成
香附川芎薟術(shù)神曲梔子各等分(各6g)。
用法
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原書未著用法用量)?,F(xiàn)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溫開水送服;亦可作湯劑煎服。
功效
行氣解郁。
主治
六郁證。胸膈痞悶,脅腹脹痛或刺痛,吞酸嘈雜,暖氣嘔惡,飲食不消等。
方解
本方由肝脾氣機郁滯,以致氣、血、火、濕、痰、食相因成郁,以氣郁為先。人以氣為本,氣和則病無由生,若喜怒無常,憂思過度,或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等,均可引起氣機郁滯。肝氣郁結(jié),氣機不暢,則胸膈痞悶脹痛;氣郁日久勢必及血,而致血郁,則脅腹刺痛而有定處;郁久化火,則病火郁,則吞酸嘈雜;肝郁乘脾,運化失司,脾不勝濕則濕郁;濕聚生痰則痰郁,暖氣嘔惡;水谷不運,則飲食不消為食郁。氣、血、火郁責(zé)之于肝,濕、痰、食郁責(zé)之于脾,由此可見,六郁之病主要在肝脾郁滯,尤以氣郁為主。其治法,重在行氣解郁,使氣行則血行,氣順則火、濕、痰、食諸郁皆消。方中香附行氣舒肝開郁,以治氣郁,為君藥。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既助君藥行氣開郁,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蒼術(shù)燥濕健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共為臣佐藥。本方五藥,理氣為先,統(tǒng)治六郁證。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六郁證的代表方,以胸膈痞悶,脅腹脹痛,飲食不消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胃神經(jīng)官能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膽石癥、膽囊炎、肝炎、肋間神經(jīng)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而有六郁見證者。
3.使用注意本方所治諸郁均屬實證,凡郁證屬虛者,不宜單獨使用。
方歌
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食濕因,香附芎蒼六曲梔,行氣解郁除病根。
知識拓展
越鞠丸主治氣、血、火、濕、痰、食六郁之證,方中只用五味藥,未用治痰藥,為何能治痰郁?因痰郁是由氣郁濕聚成痰,或食滯痰生,或火郁煉液生痰而成,而方中五藥能使氣行、濕化、食消、火清,今五郁得解,則痰郁亦隨之而消,故方中不再另配化痰藥,此即治病求本之意。
結(jié)語:越鞠丸的療效有很多,其主要的療效是治療腹部脹痛,從知識拓展中我們了解到方中五味藥并無治痰藥卻可治痰,其原因在于其治療直指根源,這才是真正的對癥下藥,有需要的朋友可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
艾茱丸這種中藥方劑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治療病癥的中醫(yī)方法。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艾茱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艾茱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艾茱丸
【處方】
艾葉1斤,蒼術(shù)4兩,香附子4兩,吳茱萸4兩,橘皮4兩。
【制法】
上用米醋5升,慢火煮至醋干為度,曬干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子宮久冷,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淡醋湯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三一。
艾汁涂方
【處方】
艾1兩(銼細)。
【功能主治】
一切癬。
【用法用量】
以釅醋半升,煎取濃汁,去滓,涂摩癬上,日3-5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艾茱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guān)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二至丸中藥方劑,能夠給大家?guī)硌a肝益腎效果的一味中藥。還能夠滋陰止血,想要改善自己的體質(zhì)的朋友可以多多嘗試一下,下面小編就好好說說二至丸處方的配置,組成,還有二至丸處方的功效有哪些!大家一起看看吧!
二至丸(《中國藥典》)
【組成配方】
女貞子(蒸)500g,墨旱蓮500g。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經(jīng)量多。
【方劑制法】
以上二味,女貞子粉碎成細粉,過篩;墨旱蓮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煉蜜60g及水適量,與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方劑摘錄】
《中國藥典》。
二至丸(《醫(y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
【組成配方】
鹿角(鎊)2兩,麋角(鎊)2兩,附子(炮,去皮)1兩,桂心(不見火)1兩,補骨脂(炒)1兩,杜仲(去皮,銼,炒絲斷)1兩,鹿茸(酒蒸,焙)1兩,青鹽(別研)半兩。
【功能主治】
老人、虛弱人,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頭旋眼黑,下體痿軟。
【方劑制法】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以鹽酒、鹽湯任下。
【方劑加減】
惡熱藥者,去附子,加肉蓯蓉1兩。
【方劑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九十五引《濟生》。
【備注】
方中鹿角、麋角,《張氏醫(yī)通》作鹿角膠。麋茸。
結(jié)語:看著不是特別熟悉的中藥名稱二至丸,其實有著大功效。尤其是老人家們一定要多多注意,想要強身健體,保養(yǎng)自己,這味藥是個不錯的選擇。腎氣虛弱的人,還有容易頭暈眼黑的人都適合這味藥,希望大家都能從中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