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代茶飲中藥方劑
夏季養(yǎng)生代茶飲。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神代茶飲中藥方劑,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這個安神代茶飲是一種比較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神代茶飲的中藥方劑,看看這個安神代茶飲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是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安神代茶飲
【處方】
龍齒3錢(煅),石菖蒲1錢。
【功能主治】
寧心安神。主心經(jīng)病。
【用法用量】
用水煎,代茶。
【各家論述】
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經(jīng),具開竅安神之作用,《本經(jīng)》稱本藥可開心孔,補五臟;龍齒歸心、肝經(jīng),可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治心悸、驚癇諸證。
安神定志方
【處方】
金薄100和合,銀薄100和合,石膏(研)8分,龍齒(研)8分,鐵精(研)8分,地骨白皮8分,茯神8分,黃芩8分,生干地黃8分,升麻8分,茯苓8分,玄參8分,人參8分,虎睛1具(微炙),牛黃4分,生姜屑4分,麥門冬10分(去心),枳實(炙)6分,甘草(炙)6分,葳蕤6分,芍藥6分,遠志(去心)5分,柏子仁5分,白藤皮5分。
【制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風邪狂亂失心。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每日2次;漸加至30丸;食訖,少時煮生枸杞根汁送下。
【注意】
忌熱面、海藻、菘菜、蕪荑、炙肉、醋、蒜、粘食、陳臭、油膩。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神代茶飲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個安神的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如果一個人因為身體疾病,造成面目浮腫。應該會很影響治病的心情。尤其是對于女患者來說。因為那就意味著沒有毀容也接近了毀容了。建議大家要及早找清楚面目浮腫的原因,還可以喝柏枝飲中藥方劑。柏枝飲的功效就是治療面目浮腫的,來看柏枝飲的用法!
處方
干柏枝、干藕節(jié)(1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久嗽氣逆,面目浮腫,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入蜜,沸湯調服。
摘錄
《幼科折衷》卷上。
面部浮腫
體內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時,就是浮腫。體重增加的同時,會出現(xiàn)眼皮浮腫、腳踝或小腿水腫。大部分的浮腫是由腎臟或心臟疾病所引起的,不過,有時候肝病的腹水、蛋白質不足引起的營養(yǎng)失調或更年期障礙的荷爾蒙異常等,也會造成浮腫。若從臉部開始浮腫,繼而擴大到全身時,罹患腎臟病的可能性很高,不過也有可能是急性腎炎或腎病變。
鑒別
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水腫、高血壓、尿少或無尿、多尿、尿頻、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癥狀。
水腫
常出現(xiàn)于眼瞼、足踝及背臀部。嚴重時可伴有胸水、腹水及會陰(陰囊、陰唇)水腫。若皮膚破損,水腫液可溢流不止。水腫位置可隨著體位的變化而移動,如平臥時以眼眶周圍的軟組織最明顯,站立或久坐之后可以在內踝處出現(xiàn)凹陷性水腫。水腫發(fā)生時均伴有尿少及體重增加,嚴重患者全身水腫液可高達20-30L,所以要識別有無水腫,宜每日起床排空大、小便之后,空腹測體重,觀察逐日的變化。
高血壓
腎臟病人就醫(yī)時應注意檢查血壓,若血壓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高血壓病人亦應注意檢查尿常規(guī),觀察血壓變化與尿蛋白增減的關系,以便醫(yī)師鑒別是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還是高血壓導致的腎臟損害。
尿少或無尿
成人24小時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少于15-20m1)叫少尿,少于lOOml叫無尿。此時腎臟已不能從尿液中排出人體的代謝廢物和毒素,無法調節(jié)水、電解質和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與平衡,應緊急找醫(yī)生診治。
多尿及夜尿
每晝夜尿量超過2500ml稱多尿。如果沒有飲水過多、沒有使用利尿藥物、沒有患糖尿病、沒有垂體系尿崩癥等腎臟以外的因素,則多尿是腎小管濃縮功能不全的表現(xiàn)。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規(guī)律,日間尿量應多于夜間,其比例為2~3:1,夜尿不應多于750ml。若夜尿增多,日夜尿量之比發(fā)生改變,亦是腎小管濃縮功能減退的表現(xiàn)。若進行檢查可發(fā)現(xiàn)尿比重及尿滲透濃度降低中醫(yī)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腎氣虛弱、下元不固、攝納無權所致。
尿頻
尿頻是指小便次數(shù)多,但每次的尿量卻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時尿道口及小腹脹痛,多見于膀胱炎。
結語:有關柏枝飲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柏枝飲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柏枝飲的功效之一是治療面目浮腫??梢韵胂螅菢拥陌Y狀很是恐怖,還嚴重影響面容。所以大家一定要找清楚原因,盡快治療好吧!
胃痛的情況很多人都有過,治療胃痛的藥物也挺多的。那么有沒有嘗試過使用中醫(yī)療法呢?這里小編介紹的飴糖飲中藥方劑,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健脾胃、止疼痛的藥物。緩解胃痛不是問題,飴糖飲的效果不錯的,來看飴糖飲的用法!
處方
飴糖20克。
制法
飴糖開水化服。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健脾胃,止疼痛。此飲狀如膠蜜,有保護粘膜作用,故能緩解胃痛。
用法用量
每日3次,飯前服。
摘錄
《經(jīng)驗方》。
胃痛的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濕熱諸邪,內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jié),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
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fā)胃痛。
結語:飴糖飲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飴糖飲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從上述的介紹中得知,此款中藥方子幫助緩解胃痛的癥狀還是不錯的。很多人對胃痛比較害怕,因為總是治不好。建議大家可以咨詢中醫(yī)師,了解下中醫(yī)療法!
這個安平飲的中藥方劑在中一種是比較常用的,所以其效果和療效都是比較不錯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平飲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平飲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平飲
【處方】
桃仁2錢,紅花2錢,山楂2錢,歸尾2錢,益母草2錢。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1-2日,肚腹絞痛,瘀血凝滯。
【用法用量】
酒、水各半煎服。
【摘錄】
《玉案》卷五。
安脾丸
【處方】
半夏1兩,檳榔2錢,雄黃1錢半。
【制法】
上為末,姜汁和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虛,肝乘于脾,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用法用量】
生姜湯送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吐能食為度。
【摘錄】
《醫(yī)學入門》卷七。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平飲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哦!
大便出血的癥狀,不少人都有得過。需要找到出現(xiàn)此癥狀的病因,那么便血的病因有哪些呢?診斷此疾病又有什么方法?下面小編會一一介紹。先來看能夠治療便血的柏葉飲中藥方劑,柏葉飲的效果很好的,來看柏葉飲的用法!
處方
側柏葉多用(入白礬水煮,焙干)、川百藥煎(炒)、蔓荊子(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
便血。
用法用量
入乳香末,濃米飲調下。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六。
便血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癥狀,并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xiàn)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病因
1.消化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腸道潰瘍和炎癥、寄生蟲感染、腫瘤(包括息肉和癌)、痔、腸套疊、肛裂、大便干燥擦傷等。
2.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系統(tǒng)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維生素缺乏癥、中毒或藥物毒性作用等。
3.兒童出現(xiàn)便血,多由腸息肉引起,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也可見于細菌性痢疾、腸套疊、血液系統(tǒng)疾病等。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瘡、肛瘺、肛裂、腸息肉、腸癌、炎癥性腸病等引起。
診斷
1.注意便血的特點
了解便血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直腸惡變可為持續(xù)性少量便血。
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如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多考慮上消化道病變;若為紫紅色、暗紅色或有血塊;或血色鮮紅,則多來自下消化道;混有黏液并有臭味,應想到有直腸惡變的可能。
2.注意便血的伴發(fā)癥狀
如直腸炎、直腸息肉(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無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甚至休克等。
結語:有關柏葉飲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柏葉飲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柏葉飲能治療便血,就是我們常說的大便出血的情況。有關此疾病的病因還有診斷方法,上述也有提及。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中醫(yī)領域里診斷病癥,總是會用很專業(yè)的術語來描述。例如外感四時不正之氣、發(fā)熱的情況。其實發(fā)熱就是發(fā)燒,治療發(fā)熱,這里小編介紹一柴胡飲中藥方劑給大家。一柴胡飲的效果很不錯的,但是一柴胡飲的熬制方法很講究。來看一柴胡飲的用法!
處方
柴胡6克、黃芩5克、芍藥6克、生地5克、陳皮5克、甘草2克。
功能主治
治外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發(fā)熱,或寒熱,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chǎn)后冒風,以致寒熱如瘧,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溫服。內熱甚,加連翅6克;外邪甚,加防風3克;邪結在胸痞滿者,去生地,加積實6克;熱結陽明而渴者,輕加花粉或葛根6克,重加知母、石膏。
摘錄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中醫(yī)判斷發(fā)熱
體溫高出正常標準,或自有身熱不適的感覺。發(fā)熱原因,分為外感、內傷兩類。外感發(fā)熱,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癘之氣所致;內傷發(fā)熱,多由飲食勞倦或七情變化,導致陰陽失調,氣血虛衰所致。外感發(fā)熱多實,見于感冒、傷寒、溫病、瘟疫等病證;內傷多虛,有陰虛發(fā)熱、陽虛發(fā)熱、血虛發(fā)熱、氣虛發(fā)熱、虛勞發(fā)熱、陽浮發(fā)熱、失血發(fā)熱等。
發(fā)熱類型,有壯熱、微熱、惡熱、發(fā)熱惡寒、往來寒熱、潮熱、五心煩熱、暴熱等。以發(fā)熱時間分,有平旦熱、晝熱、日晡發(fā)熱、夜熱等。以發(fā)熱部位分,有肌熱、腠理熱、肩上熱、背熱、肘熱、尺膚熱、手心熱、手背熱、足熱、四肢熱等。又有瘀積發(fā)熱、食積發(fā)熱、飲酒發(fā)熱、瘀血發(fā)熱、病后遺熱等。
發(fā)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chǎn)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tài)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
按體溫狀況,發(fā)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結語:有關一柴胡飲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一柴胡飲已經(jīng)有了些認識了。喝一柴胡飲能幫助我們治療發(fā)熱、寒熱等癥。另外剛生完孩子的女性在坐月子期間的一些生病癥狀也是可以治療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向中醫(yī)師咨詢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