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
【www.cndadi.net - 糖尿病冬季養(yǎng)生】
貓抓病是一種細菌性感染性的疾病,感染者多有被貓咬傷和抓傷史,也有的會經狗或跳蚤傳播,不過后者的比例很小。在我們,也有此病發(fā)生,不過多為少年兒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貓抓病的相關知識。
病理病因
本病病原體于1983年由Wear等證明為多型性桿菌,革蘭染色陰性,曾稱為貓抓病桿菌,后經Brenner等(1991)鑒定將其命名為貓埃菲比體(Afipia felis)。以后多項研究均不能證明本病的病原體為埃菲比體,直至Regenery等(1992)從典型貓抓病患者的淋巴結中分離出2株病原體,經鑒定屬于羅卡利馬體(Rochalimaea)中的一個種,稱為漢賽羅卡利馬體(R.henselae)。
隨著1993年Brenner等建議將羅卡利馬體屬并入巴通體屬后,本病原體才正式稱為漢賽巴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漢賽巴通體的生物性狀中,其形態(tài)和培養(yǎng)、生化反應及細胞壁脂肪酸組成等基本與五日熱巴通體相同,在丙氨酸-tRNA(tRNAAla)基因序列也相同。漢賽巴通體檸檬酸合成酶基因(gltA)序列與普氏立克次體、貝氏柯克次體和大腸桿菌gltA基因分別有65%,63%和66%的一致性。免疫印跡顯示漢賽巴通體與五日熱巴通體間有明顯血清學交叉反應,其中一種48.5kD顯性抗原蛋白為五日熱、漢賽、萬森巴通體所共有。
癥狀體征
潛伏期一般自抓傷至出現皮疹為3~10天,至局部淋巴結腫大約2周。貓抓病的整個病程多在4個月以內,但也有少數長達1~64年,提示慢性貓抓病的存在。
1.原發(fā)性皮膚損害
典型病例自抓傷后約3~10天有64%~96%的患者會出現原發(fā)性皮膚損害,可見斑丘疹、結節(jié)性紅斑、皰疹、瘀斑、蕁麻疹、環(huán)形紅斑及膿皰疹等,多見于手足、前臂、小腿及顏面等處,一般持續(xù)約1~3周,個別可在1~2個月后才愈合。皮膚留有短暫色素沉著或結痂,但不留瘢痕。在1~2個月中陸續(xù)會發(fā)生血管瘤病變,表現為0.5~2.0cm大小的皮膚小結節(jié),可持續(xù)數月。
2.局部淋巴結腫大
抓傷感染后約10~15天在引流區(qū)淋巴結出現腫大,多見于頭、頸部淋巴結,其次為腋下和腹股溝淋巴結,耳前、耳后、頜下、鎖骨上淋巴結亦可受累。大小約1~8cm,多有疼痛,中等硬度,有10%~25%化膿。常自限性,但可持續(xù)2個月,個別病例直至半年以上才消腫。
3.全身表現
有50%病例出現發(fā)熱,多數較輕,常在39℃以下,約9%病例可出現高熱。同時患者常有乏力、食欲缺乏、嘔吐、咳嗽、頭痛、體重減輕及咽喉痛等流感樣癥狀。當淋巴結化膿時全身中毒癥狀明顯,穿破流膿后癥狀消失。
4.中樞性或周圍性神經系統(tǒng)癥狀
約2%病例出現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癥狀,表現為腦炎、腦膜炎、脊神經根炎、視神經網膜炎、多發(fā)性神經炎或截癱性脊髓炎等。多發(fā)生在淋巴結腫大后4~6周,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蛋白質增高。多數病例腦電圖異常,完全恢復需數月不等。有免疫缺陷基礎病者,病情往往較重。
5.其他表現
近年來報道有些綜合征與貓抓病相關,稱為不典型貓抓病臨床表現,多見于兒童患者。
如何治療
該病多為自限性,一般2~4個月內自愈,治療一對癥療法為主。淋巴結化膿時可穿刺吸膿以減輕癥狀,必要時2~3日后重復進行。不宜切開引流。淋巴結腫大1年以上未見縮小者可考慮進行手術摘除。
雖體外漢賽巴通體對很多抗菌藥物及其衍生物、氨基糖苷類、利福平、環(huán)丙沙星等敏感或高敏感,但一般病例尚無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征。對重癥病例如高熱者、伴發(fā)腦炎者及免疫缺陷者(HIV感染等)宜及時采用抗生素聯合治療,臨床一般在2周以上。
結語:很多人都把貓當作寵物,不過,在跟貓接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被貓抓傷或咬傷。此病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可以自愈,如果出現淋巴結腫大,且1年以上都沒有縮小,就要考慮手術摘除了。
ys630.COm精選閱讀
26歲的北京小伙子小金被貓抓傷,患上了貓抓病。地壇醫(yī)院的蔡皓東醫(yī)生介紹說,目前患這種病的患者量正呈上升趨勢。
小金今年初收養(yǎng)了一只流浪貓,4月時不慎被貓抓傷了左手食指。小金立即用燒酒擦拭消毒,并去防疫站注射了狂犬疫苗。沒想到,在注射疫苗的第二天,他還是出現了發(fā)燒、咳嗽、厭食等癥狀。
小金又去了防疫站,醫(yī)生告知是淋巴結炎,再次經過輸液打針后,他的病情卻沒有得到緩解,結痂的傷口又開始紅腫流膿,左側腋下的淋巴結腫得像個大棗,左側肩背也開始疼痛。
在地壇醫(yī)院,小金被確診患了貓抓病。接診的蔡皓東醫(yī)生說,貓抓病是一種名叫巴爾通體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八成的感染者與貓抓、咬傷有關,狗、兔、猴咬傷也可引起。目前,貓抓病患者量呈上升趨勢。
幸好,小金的病不嚴重,沒有引起脾臟等臟器的病理改變。目前只需要繼續(xù)服用抗生素。
蔡皓東提醒居民:夏季來臨要注意寵物衛(wèi)生,更要防止被寵物咬傷,注意與流浪貓、狗保持距離。
貓?zhí)\,是一種生于貓身上的皮膚癬,多是因為貓營養(yǎng)不良或是體弱多病等原因而引起的。因為貓?zhí)\是會傳染給人類的,所以在治療貓?zhí)\的過程之中,貓主人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功效作。貓?zhí)\可以通過克霉唑軟膏或者癬凈溶液等藥物進行有效的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貓?zhí)\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一、什么是貓?zhí)\
貓癬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和體弱多病的貓,增加營養(yǎng)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攝入,有利于預防該病和已染病貓的恢復。感染貓的真菌有2種,即犬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98%是犬小孢子菌,隨著病的演變,成為有刺激性的干燥圓形斑疹(金錢癬)。
因為貓癬可傳染給人,應注意消毒。貓咪的主人應該口服復合維生素預防。
二、治療方法
治療貓癬,最好先清理生了癬的部位,把皮屑擦掉,有硬痂的也最好擦掉。但不要硬擦,弄破了皮膚就不好了。然后把生了癬的部位的毛剪掉,一來可以讓藥更直接的滲透到皮膚里,二來避免真菌擴散。然后就涂藥,涂藥的范圍略大于生癬的范圍,可以防止擴散和抑制可能已經擴散到周圍的少量的真菌。擦藥要是堅持每天擦的話,2周就有很好的效果了,不到一個月就能全好還有要注意的是,潮濕、高溫、不通風的環(huán)境容易滋生真菌,要讓貓貓的環(huán)境干燥和通風會更好。其他的就是貓貓的用具要經常消毒。
三、治療藥物
在用藥上主要使用兩種藥:克霉唑軟膏和癬凈溶液。前一種是膏狀的,涂在病區(qū)上隔離氧氣,對徹底殺死真菌很有效。后一種是動物專用的,效果也不錯。
現在發(fā)現有5種真菌能引起狗貓的皮膚病,有犬小孢霉,石膏樣小孢霉,須毛蘚菌,奧杜安小孢霉和變形小孢霉,其中犬小孢霉最常見,其次是石膏樣小孢霉。
犬貓錢癬70%是由犬小孢霉引起,主要在皮膚形成類圓形痂皮,而且全年都可發(fā)病。犬小孢霉對人主要引起頭癬。石膏樣小孢霉生存在土壤里,人也易感,本病比較急,病損嚴重,有時引起皮膚大面積病變,很容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局部發(fā)生滲出性化膿,轉為慢性后可延續(xù)數月甚至數年。奧杜安小孢霉和須毛蘚菌一般都是由人傳染給狗狗貓貓,狗貓傳染給人可能性很小,前者主要引起兒童頭癬,后者是美國腳癬的主要病原菌。
貓耳朵草的藥用價值
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密生長線形鱗片;須根長達15cm,棕黑色,彎曲,纖細而堅韌。葉柄長7-15cm,棕色至棕黑色,有光澤,被有淡棕色鱗片,基部鱗片較多;葉片厚紙質,單數一回羽狀,長15-20cm,寬3-7cm,先端羽片較大,兩側羽片7-14對,下部羽片近對生,有短柄,向上漸成互生,無柄;羽片卵圓形至矩狀卵形,長1.5-2.5cm,寬5-12mm,全緣,上面中脈可見粗毛,背面有較密的淺棕色長毛;葉脈扇狀。孢子囊群近球形,沿側脈著生,被柔毛覆蓋。氣微,味辛。
中藥化學成分,含有生物堿,揮發(fā)油,內酯,糖類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行氣止痛。主傷寒高熱,關節(jié)疼痛,胃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貓耳草的功效與作用之利尿,麻醉犬及清醒兔靜脈注射貓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現明顯利尿作用。將貓耳草提取液中所含甙類破壞后,仍有一定利尿作用。
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貓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濕,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處。
強心,離體蛙心滴加貓耳草壓榨的鮮汁濾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顯示一定強心作用。貓耳草提取液去鈣后對心臟仍有興奮作用,但較去鈣前弱。貓耳草強心作用轉氯化鈣發(fā)生慢,持續(xù)時間較長。
治百日咳,貓耳草一至三錢,冰糖三錢。煎服。
治傷寒高熱,貓耳草根莖一至三錢,水煎服。
治肺熱咳嗽氣逆,貓耳草三至六錢,冰糖半兩。水煎服。
治肺癰吐臭膿,貓耳草四錢,忍冬葉一兩。水煎二次,分服。
貓耳草鮮汁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體外試驗未發(fā)現抑菌作用。
貓耳草100克,生地20克,旱蓮草15克,雞蛋1個,水適量。制法,將貓耳草、生地、旱蓮草加適量水共煎3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雞蛋煮熟即成。功效,清熱養(yǎng)陰,抗癌。適用于子宮頸癌等癥。
貓耳朵草的副作用
一般沒有什么副作用,忌食辛,辣,油膩。
貓耳朵草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莖,味辛微苦,性涼。"
《昆明藥植調查報告》,"全草,治胃氣痛。"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根莖,消炎,退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貓須草的藥用價值
貓須草含硫酸鈣、未知有機酸的鈣鹽和鉀鹽,揮發(fā)油、皂甙、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等。葉含內消旋肌醇。
貓須草具有較強抗菌、消炎作用,可使腎小管破壞減輕,腎小球細胞結構病變減少,完整腎小球數目增加,對腎組織的損傷有保護和改善作用,能增加腎小球濾過和腎循環(huán)血量,促進毒性代謝產物的排除,降低體內血尿酸。 據云南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福建省中醫(yī)藥研究所臨床試驗,貓須草對尿路感染、急慢性腎炎、腎結石、尿路結石療效明顯,其中對尿路感染總有效率達95。
貓須草藥性甘淡微苦,涼,功能為清熱祛濕,排石利水。主治治急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jié)炎。經過藥理研究貓須草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及腎臟組織影響有作用,發(fā)現腎茶水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并可改善貧血癥狀。
貓須草能減少血小板增多,降低血壓及減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生成,對生物膜過氧化損傷有保護作用。貓須草明顯增加腎小球濾過和腎循環(huán)血量,促進毒性代謝產物的排除,顯著降低體內血尿酸。
貓須草具有較強抗菌、消炎作用,對腎組織的損傷有保護和改善作用,能增加腎小球濾過和腎循環(huán)血量,促進毒性代謝產物的排除,降低體內血尿酸。貓須草對尿路感染、急慢性腎炎、腎結石、尿路結石療效明顯。
貓須草的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鮮者3~4兩)。
功能主治:清熱去濕,排石利水。治急慢性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性關節(jié)炎。
貓須草的副作用
貓須草是一種有機健康的傳統(tǒng)草藥,貓須草有機健康茶采用100%天然貓須草的葉子配制而成,不含咖啡因,不含添加劑、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是一款老少咸宜的健康有機草藥茶,且長期飲用后無副作用。
不過茶飲品對于有胃炎的人來說屬于刺激性的食物,一般不提倡食用。所以脾胃虛寒的人要慎用。
貓須草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貓須草治腎炎:貓須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3、貓須草治泌尿系結石:貓須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韋25克,水煎服。
3、貓須草治腎炎水腫:貓須草、白花蛇舌草、車前草各30克,水煎服。
導讀:中藥貓肝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貓肝的功效與作用、貓肝圖片、貓肝的藥用價值、貓肝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貓肝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貓肝簡介貓肝圖片貓肝的功效與作用貓肝的藥用價值貓肝的用法與用量貓肝的副作用貓肝的原形態(tài)貓肝簡介
貓肝,入藥部分食肉目貓科貓,以肝臟入藥。隨時捕殺,剝皮,剖腹,取出肝臟,洗凈,切塊鮮用或曬干,研末。
貓肝前3葉緊靠,右起第1葉最長,其長度超過兩側葉。但囊在右起第1、第2葉間有方形孔外露。左右兩側葉不對稱,左側葉較長大,下緣一明顯的缺裂。后面尾狀葉較短,先端較鈍,犁狀葉凹窩較淺。
貓肝圖片
貓肝的功效與作用
殺蟲;補虛。主癆瘵,咳喘。
《仁齋直指方》:治勞瘵,殺蟲:黑貓肝一具,生曬研末,酒調服。
貓肝的藥用價值
1、治瘰疬有核、膿血出者:貓貍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進之。(《補缺肘后方》)
2、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貓肉適量,煮熟連湯隨意吃。(《江蘇省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貓肝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曬干末酒調,每次9-12g。
貓肝的副作用
不宜多食。
貓肝的原形態(tài)
家貓,體長約為50cm,重2-3kg。頭圓吻短,上唇中央2裂,口周列生20-30根剛毛。眼較圓,耳豎立,多呈三角形。瞳孔于陽光下縮成線狀,黑暗中擴大成圓形。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尾較長,但短于體長。全身被軟毛,色澤不一,有白、黑、黃、灰色或雙色、三色相雜。我國各地飼養(yǎng)的家貓,絕大多數個體全身被有橫紋。
以上就是一些貓肝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很多人在平時都有吃過木耳菜,但是大家卻沒有吃過貓耳菜,其實是完全都是一種,只是名字不同,外觀形似菠菜,口感卻非常的粘稠,有一股軟軟糯糯的氣息,這種雖然是綠色蔬菜,可是口感會更好一些,在平時既可以煲湯又可以炒菜,從功效上也是很高的,因為可以補充維生素。
本信息
中文名: 貓耳菜
別名:木耳菜 , 貓兒菜
一種綠葉的蔬菜,形狀像貓耳朵,似波菜,葉子點橢圓型。貓耳菜是我國的古老蔬菜,因為它的葉子近似圓形,肥厚而黏滑,好像木耳的感覺,所以俗稱木耳菜。有些地方喜歡稱貓兒菜因。
食用方法
1、蔥切段,生姜切片,紅辣椒切段,蒜切段,青椒切條。
2、貓耳菜洗凈,晾干。
3、貓耳菜切段,放入盤中。
4、打開火,熱鍋,放入色拉油燒熱。加入蔥,生姜,紅辣椒,蒜炒出香味。加入青椒,鹽,味精炒勻。倒進貓耳菜大火炒兩分鐘,裝盤。[1]
蠔汁貓耳菜
1、把貓耳菜用淡鹽水浸泡后,反復洗凈
2、鍋燒開水,放入少許鹽、油
3、開大火,放入貓耳菜
4、快速的上下翻拌
5、把貓耳菜燙制到塌秧發(fā)軟,即可關火
6、把燙好的貓耳菜撈出裝盤,瀝凈水分
7、鍋中加適量清水燒開,加入適量蠔油
8、燒開后,加少許鹽、白糖、雞精提味
9、淋入水淀粉勾芡
10、熬制芡汁糊化,滴幾滴香油提香,即可關火
11、把熬好的蠔汁,澆入盤中,即可上桌品味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貓毛草。
【別名】金絲草、肥馬草、槍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臭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臭草 多年生草本。須根細弱,較稠密。稈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70cm,基部常密生分糵。葉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節(jié)間,下部者長于節(jié)間;葉舌透明膜質,長1-3mm,頂端撕裂而兩側下延;葉片質較薄,長6-15cm,寬2-7mm,干時常卷折,無毛或上面疏具柔毛。圓錐花序窄狹,長8-15cm,寬1-2cm,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主枝長達5cm,小穗柄短,線形彎曲,上部被微毛;小穗長5-7mm,含2-4孕性小花,淡綠或乳脂色,頂部由數個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穎花等長,膜質,具3-5脈,背部中脈常具微小纖毛,長4-7mm;外稃先端尖或鈍,為膜質,具7條隆起主脈,背部顆粒狀粗糙,第1外稃長5-6mm,內稃短于或在上部花中者等于外稃,先端鈍,脊具微小纖毛;花藥長約1.3mm。穎果褐色,光禿,紡錘形,長約1.5mm?;ā⒐?-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或荒蕪的田野。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噴灑清水,稍潤。切中段,干燥,篩去灰屑。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熱退黃。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發(fā)熱;黃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貓毛草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說起貓胞衣,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貓胞衣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貓胞(《本經逢原》)
【來源】為貓科動物 貓 的 胎盤 。
【性味】①《本草從新》:"甘酸,溫。"
【歸經】①《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經。"
【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胃脘痛。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焙干研末。
【附方】①治反胃吐食:貓胞衣燒灰,入朱砂末少許壓舌下。(《楊氏經驗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貓胞衣已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