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風動型驚風
陰虛陽亢型的季節(jié)養(yǎng)生。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陰虛風動型驚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對于孩子的疾病,家長們是最關(guān)心的。常常四處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驚風的癥狀也是孩子容易患的一種。那么在中醫(yī)學術(shù)中,是如何治療驚風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陰虛風動型驚風的病癥和治療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癥狀
肢體拘攣或強直或麻木,抽搐時輕時重,精神疲憊,面色潮紅或萎黃,形容憔悴,虛煩,易出汗,手足心熱,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絳少津,苔少,脈細數(shù)。本證多發(fā)于急驚風之后。
治則治法
育陰潛陽,滋腎養(yǎng)肝。
方藥
大定風珠(《溫病條辨》)加減。白芍、地黃、火麻仁、五味子、當歸、龜甲、鱉甲、龍骨、牡蠣。加減:日晡潮熱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青蒿;抽搐不止者,加天麻、烏梢蛇;汗出較多者,加黃芪、浮小麥;肢體麻木、活動障礙者,加赤芍、川芎、地龍;筋脈拘急、屈伸不利者,加黃芪、黨參、雞血藤、桑枝。
針灸療法
慢驚風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樞、氣海、足三里、太沖,其中太沖穴施捻轉(zhuǎn)瀉法,余穴皆用補法,用于脾虛肝亢證。取穴脾俞、腎俞、章門、關(guān)元、印堂、三陰交,諸穴均用補法,用于脾腎陽虛證。取穴關(guān)元、百會、肝俞、腎俞、曲泉、三陰交、太溪、太沖,諸穴均用補法。
驚風,一種中醫(yī)病名。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xiàn)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其證情往往比較兇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所以,古代醫(yī)家認為驚風是一種惡候。如《東醫(yī)寶鑒.小兒》說:小兒疾之最危者,無越驚風之證?!队卓漆屩i.驚風》也說:小兒之病,最重惟驚。本病西醫(yī)學稱小兒驚厥。
病因
1、急驚風
急驚風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為主,偶有暴受驚恐所致。外感六淫,皆能致痙。尤以風邪、暑邪、濕熱疫癘之氣為主。
2、慢驚風
慢驚風多見于大病久病之后,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nèi)動;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脾腎兩虛,筋脈失養(yǎng),風邪人絡。
結(jié)語:上述就是小編介紹的驚風的相關(guān)知識,大家看完之后應該對其所有了解了。上述主要說的是陰虛風動型驚風的中醫(yī)治療法,提到了治則治法還有方藥,希望大家能夠回去嘗試拿些藥吃,前提是要在中醫(yī)生的指導下操作!
ys630.COm精選閱讀
驚風的癥狀
1、驚風的癥狀有爆發(fā)壯熱、神志昏迷等
驚厥時嬰兒表現(xiàn)頭轉(zhuǎn)向一側(cè),脖子往后背,兩眼發(fā)直或兩眼球往一邊斜,眼球上竄,嘴吐沫,四肢伸直或抖動,兩手握拳。可有便、尿失禁(就是尿褲子)。發(fā)病前,多有發(fā)熱嘔吐、煩躁不安、搖頭弄舌等。
2、驚風的癥狀有慢驚風,面色萎黃或青白疲倦昏睡等
抽時神志不清,抽時不喘氣,面氣青紫。驚厥可持續(xù)數(shù)秒或數(shù)分鐘后自行緩解而停止抽風,如抽風持續(xù)時間超過半小時,仍止不住,醫(yī)學上將此稱為驚厥持續(xù)狀態(tài)。抽風停止后嬰兒多昏昏沉沉入睡。小嬰兒可有口角及眼角抽動,呼吸暫?;蚝粑灰?guī)則。
3、驚風的癥狀有抽搐輕微且不曲型
抽風很少只抽1次,往往1次抽止后雙反復抽或隔一段時間又抽。值得提醒的是,嬰兒入睡后可有局部小肌肉抽動。有時在要醒、尚未沒完全清醒時手腳亂動,或在入睡時受聲、光刺激可看到嬰兒有短暫的、輕微的抽動,這都屬于正?,F(xiàn)象,不可錯誤的當做是抽風。
上面了解完了驚風的癥狀之后,我們要學會如何照顧驚風的寶寶。護理得當對驚風寶寶是非常重要的。發(fā)生驚風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護理不得當對孩子今后的影響。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驚風的護理事項。
驚風的護理事項
1、急驚風發(fā)病突然,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在家庭中如果寶寶發(fā)生急驚風時,可以采取掐人中、按合谷穴等方法先進行急救,以贏得時間,然后立即到醫(yī)院進行診治。
2、慢驚風在急性發(fā)作時,常用手法同急驚風,先緩解病情。
3、驚風發(fā)作時,可以用裹了紗布的筷子放在寶寶上、下牙齒之間讓他咬住,以防咬破舌頭。
4、寶寶衣服要寬松,及時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頭后仰,托起下頜,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5、在抽搐發(fā)作時,不要強行扯拉寶寶的手足,以防扭傷四肢筋骨,留下后遺癥。
6、小兒驚風的治療偏方:用麻線把寶寶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后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用石蒜(曬干)、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diào)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寶寶復蘇。
了解了驚風的癥狀和護理事項之后,我們來看看驚風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驚風。萬事皆有因。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驚風的原因是什么吧。
驚風的原因
驚厥,俗稱抽風,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癥,圍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見于早產(chǎn)兒。
1、感染性因素: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感染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外的感染。還有一種是由于發(fā)高燒引起的驚厥,叫做高熱驚厥。例如3歲以內(nèi)的小兒,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發(fā)高燒的初期,也會發(fā)生驚厥。除了感染引起驚厥以外,還有代謝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非感染性原因可引起嬰兒驚厥。
2、代謝性因素:有低血鈣、低血糖、維生素B1或維生素B6缺乏癥、低鈉血癥、低鎂血癥等。
3、中毒性因素:有亂用過量的中樞神經(jīng)興奮藥,如氨茶堿、抗組織胺藥物等,農(nóng)藥1605、1059、敵敵畏、敵百蟲、樂果等中毒,也會引起驚厥。
4、器官性疾病因素:有腦部疾病如腦外傷、腦癱、大腦發(fā)育不全,也有因心、肝、腎等疾病引起的。
小兒驚風是一種在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癥,患有這種病癥的寶寶會出現(xiàn)抽搐、昏迷等現(xiàn)象。一般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大。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小兒驚風偏方
芭蕉薄荷汁
組成:鮮芭蕉、鮮薄荷各適量。
用法:上藥分別搗爛取汁,和勻備用。取汁涂抹頭頂留鹵門,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
主治:適用于小兒急性驚風。
薄荷油
組成:薄荷油1-2滴。
用法:用溫水半面盆,加入簿荷油1-2滴,攪勻,給患兒洗擦周身。
主治:本法用于夏天小兒高熱驚厥。薄荷油不可多用,多用小兒洗后會寒戰(zhàn)。
泡薄荷葉
組成:鮮薄荷葉10-20片。
用法:將上藥浸泡于熱水中數(shù)分鐘備用。取藥液待水溫適中時,洗擦患兒。
主治:用于急驚風。
水煎大蜂窠
組成:大蜂窠一個。
用法:取上藥加水煎湯備用。取藥液待其溫度適宜時浴之。
主治:適用于小兒諸熱驚厥。
柳樹枝尖
組成:細葉柳樹枝尖(約2寸長,去粗皮)7~11根,蔥白15莖(連須),米酒糟50克,生姜3 克。
用法:諸藥混合搗至極爛,用砂鍋炒熱,布包備用。用時分成2份,1份貼臍上,1份貼頭頂,敷20~30分鐘,再炒熱再敷,至病愈止。
主治:小兒急驚風發(fā)作時見目睛上視,牙關(guān)緊急,項背強直,四肢拘急,抽搐昏迷,發(fā)作前可有發(fā)熱、嘔吐、煩躁,搖頭弄舌,時發(fā)驚啼或昏迷嗜睡等先兆癥狀。
石菖蒲汁
組成:石菖蒲、老生姜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隔湯溫熱灌服。
主治:小兒急驚風。
朱砂泥
組成:朱砂1克、連須蔥頭數(shù)個、燈芯草。
用法:共搗如泥,滴入香油少許,文火煎熬如膏,攤在布上。先將燈芯草2 段放在臍部,然后貼上膏藥。
主治:小兒慢驚風,發(fā)病時作時止,或面部肌肉抽動,或某一肢體抽搐,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疲倦,嗜睡或昏迷。
丁香蔥白
組成:蔥白1根、丁香、艾蓬頭各7個。
用法:共搗爛,敷臍孔,布包。
主治:小兒驚風。
結(jié)語:通過這里推薦的幾種能夠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的偏方,相信很多的讀者朋友們對小兒驚風的治療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及了解吧!那么,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治療的話!就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下趕緊用以上的偏方進行治療了!
身體疾病有很多,治療疾病的方法也不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驚風的。驚風的癥狀,許多家長都比較清楚,因為常發(fā)生在孩子身上。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就是艾灸療法。治療驚風的效果很不錯的喲,一起來看看!
技術(shù)一
艾灸穴位
水溝、十宣、百會、合谷、太沖(雙)、大椎、中脘、豐隆。
操作規(guī)程
1、艾炷灸
選用1~2穴,取麥粒大艾炷灸之,溫熱紅潤而痙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壯。一般每日治療一次,必要時,當日可再施用。取穴中著選穴位是水溝,其次是百會,此兩穴臨床亦可以前頂、印堂代替,作用類似。
2、溫針灸
每次選用2~3個穴位,以毫針刺法治療后,再于針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本法適用于急驚風緩解期和慢驚風患兒且可以與醫(yī)生合作者。
3、艾條灼灸
每次選2~3個穴位,以細枝艾條直接點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為主,點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療燙瘡的油膏,如京萬紅膏即可,潤澤皮膚防治發(fā)熱。④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3~5分鐘,每日2次,本法適宜慢驚風患兒。
主治突然發(fā)病,伴有髙熱,煩躁不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喉間痰鳴,兩目上視,舌淡紅,笞薄黃,脈弦滑。
技市二
艾灸穴位
水溝、十宣、百會、合科、太沖、脾俞、胄俞、腎俞、肝俞、關(guān)元、神閑。
操作規(guī)程
1、溫針灸
每次選用2~3個穴位,以毫針刺法治;fT后,再于針柄上加艾性施灸,每穴灸3~5分鐘,每日1次。
2、艾條灼灸
每次選2個穴位,以細枝艾條直接點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為主,點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療資疫的油宵,如京萬紅育即可,潤譯皮膚防治發(fā)熱。
3、溫和灸
每次選用3~1氣個穴位,每穴灸3~5分鐘.每H2次,本法適宜慢驚風患兒。
主治起病緩慢,精神委弱,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手動,筋惕肉瞞,大便稀塘,小便請長,舌淡,咨白,脈細無力。
驚風的臨床診斷
一、急驚風
1.突然發(fā)病,出現(xiàn)高熱、神昏、驚厥、喉間痰鳴、兩眼上翻、凝視,或斜視,可持續(xù)幾秒至數(shù)分鐘。嚴重者可反復發(fā)作甚至呈持續(xù)狀態(tài)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觸傳染病人或飲食不潔的病史。
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患兒,腦脊液檢查有異常改變,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出現(xiàn)病理性反射。
4.細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5.必要時可作大便常規(guī)及大便細菌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攝胸片、腦脊液等有關(guān)檢查。
二、慢驚風
1.具有嘔吐、腹瀉、腦積水、佝僂病等病史。
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面色蒼白,嗜睡無神,抽搐無力,時作時止,或兩于顫動,筋惕肉瞬,脈細無力。
3.根據(jù)患兒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頭顱CT等檢查,以明確診斷原發(fā)疾病。
結(jié)語:能治療驚風的艾灸療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這種療法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艾灸是一種非常著名的中醫(yī)療法,也屬于針灸的一種。希望大家平時多多研究,沒事的時候,還可以運用艾灸強身健體呢!
小兒驚風這種病癥還是比較嚴重的,對小兒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小兒很多身體方面的功能還沒有健全和完善。那么,遇到小兒驚風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
煮白僵蠶
組成:綠茶0.5克,白僵蠶、甘草各5克,蜂蜜25克。
用法:白僵蠶、甘草加水400 毫升,煮沸10分鐘,加入綠茶,蜂蜜,分3~4次徐徐飲下,可加開水復泡再飲,每日1劑。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煮木芙蓉花
組成:綠茶1克、鮮木芙蓉花10克、蜂蜜25克。
用法:木芙蓉花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鐘,加入綠茶、蜂蜜,分3次溫服。每日1 劑。
主治:小兒驚風。
蔥白貼心窩
組成:蔥白7根、胡椒、梔子各7粒。
用法:后2味細研,與蔥白搗爛,貼心窩,外覆蓋紗布,24小時除下,有青黑色為見效。
主治:小兒驚風。
全蝎蜈蚣末
組成:全蝎3克,蜈蚣3克。
用法:上藥炒枯研細末,每次0.6克,每日兩次,用薄荷6克煎湯送服。
主治:治急驚風。
水煎魚腥草
組成:魚腥草、黃荊條各30克,鉤藤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用。
主治: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水煎睡蓮根
組成:睡蓮根9克。
用法:水煎服,日分2次服下。
主治:治小兒慢驚風。
小兒驚風的急救
無論什么原因引起,未到醫(yī)院前,都應盡快地控制驚厥,因為驚厥會引起腦組織損傷。
使病兒在平板床上側(cè)臥,以免氣道阻塞,防止任何刺激。如有窒息,立即口對口鼻呼吸。
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傷舌。可用針刺或手導引人中、內(nèi)關(guān)等穴。
發(fā)熱時用冰塊或冷水毛巾敷頭和前額。
抽風時切忌喂食物,以免嗆入呼吸道。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幾種能夠有效治療小兒驚風的偏方以及幾種小兒驚風的急救措施,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及了解。如果你還在為小兒驚風而煩惱的時候,就請及時使用一些方法進行治療哦!以上的偏方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治療。
小兒急驚風癥狀為身體發(fā)熱,手足驚惕,牙關(guān)緊閉,兩手握拳,或兩手抽搐,眼睛轉(zhuǎn)動僵硬,喉中痰鳴,聲如拽鋸,不省人事等。遇上小兒驚風不要慌張,以下偏方可治療小兒驚風。
1.桃仁梔子面治小兒驚風
材料:桃仁25克,梔子20克,白面粉30克。
制作:桃仁洗凈、搗泥,梔子洗凈、研末;將桃仁泥、梔子末與面粉混合,加入雞蛋清,調(diào)勻。
用法:均勻涂于兩足心,用紗布包扎固定。
適用范圍:主治急驚風。
2.木芙蓉治療驚風
材料:鮮木芙蓉花10克,綠茶1克,蜂蜜25克。
制作:木芙蓉花洗凈,加適量水,煮沸5分鐘后加入綠茶和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劑。分3次溫服。
適用范圍:用于小兒驚風。
3.菖蒲生姜汁治小兒驚風
材料:菖蒲、老生姜各適量。
制作:將菖蒲、生姜洗凈,一起搗爛,取汁。
用法:隔湯溫熱灌服。
適用范圍:小兒急驚風。
這里還為大家介紹一個急救方法:當患兒抽搐大作時,由大人口含生油,用手掩兒雙目,當面噴一口,隨手用干布抹去油,然后給兒童小便半茶杯飲下,抽搐即止。
【概述】
驚風又稱驚厥,民間亦稱抽風。是一個證候,以肢體抽搐、兩目上視和意識不清為其特征,在任何季節(jié)、許多疾病中都可發(fā)生,一般以1~5歲嬰幼兒多見,年齡越小,發(fā)病率越高。臨床上分為急驚與慢驚兩種,急驚來勢兇急,處理不當可使腦組織和面部機體缺氧,遺留后遺癥狀,嚴重的可引起窒息,發(fā)生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因此要及時治療。慢驚風多因急驚失治或突受驚嚇,或久痢久瀉、大病后正氣虧損,津血耗傷,筋脈失于滋養(yǎng)而致。
驚風可受多種原因引起。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小兒中樞神經(jīng)發(fā)育不完善,每當高熱或炎癥刺激時容易發(fā)生驚風。祖國醫(yī)學認為外感時邪,內(nèi)蘊痰熱,及大病久病之后,脾虛肝旺、肝腎陰虧為其主要發(fā)病因素。臨床上急驚風者,高熱往往39℃以上,面紅唇赤,氣急鼻扇,煩躁不安,啼無淚涕,繼而出現(xiàn)神志昏迷.兩目上視,牙關(guān)緊閉,脊背強直,四肢抽搐、顫動等癥狀;慢驚風者面色蒼白,嗜睡無神,兩手握拳,抽搐無力,時作時休,有時在睡眠之中突然痙攣,四肢厥冷。
按摩能疏風清熱,開竅豁痰,平肝熄風,安神鎮(zhèn)驚治療急驚風;還能溫中健脾,溫陽逐寒,育陰潛陽,柔肝熄風治療慢驚風。
【按摩療法】
1.開竅
(1)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人中穴5次或醒后即止。
(2)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O.1寸,左右共十穴,圖16-2)5次或醒后即止。
(3)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威靈穴5次或醒后即止。
(4)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小天心5次或醒后即止。
(5)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老龍5次或醒后即止。
(6)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端正5次或醒后即止。
2.止抽搐
(1)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百蟲1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肩井穴10次;再用拇指甲掐山根5次。
(3)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端提拿鉤拔委中穴10次。
(4)取俯臥位,用拇、示(食)指提拿承山穴10次。
3.解痙攣
(1)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風池、肩井、承山穴各10次。
(2)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天柱骨,至皮下有輕度淤血為度。
(3)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4.清熱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cè)端清心經(jīng)、清肝經(jīng)、清腎經(jīng)、清肺經(jīng)各100次,推三關(guān)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退六腑各100次。
(2)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指腹端揉內(nèi)勞宮、二扇門、一窩風、膊陽池各1分鐘。
5.慢驚風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拇指甲掐人中、十宣、斛肘、甘載、五指節(jié)、皮罷等穴各5次。
(2)取坐位,用拇指橈側(cè)端補脾經(jīng)、補腎經(jīng)各150次,清肝經(jīng)100次,推三關(guān)100次;再用中指指端揉小天心、二人上馬各100次。
(3)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5分鐘,重點在中脘、氣海、關(guān)元穴;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2分鐘。
(4)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自上而下捏脊5遍;再用禪推法推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穴各2分鐘。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驚風草。
【別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
【來源】毛茛科白蓬草屬植物 驚風草 Thalictrum esquirolii Levl. et Van.的 全草 。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定驚,消積。用于小兒肺炎,小兒驚風,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2~3錢,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云南中草藥》
以上就是對驚風草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驚風草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驚風草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小孩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的健康問題家長一定要多關(guān)注。目前治療兒科疾病的藥物特別多,因此在選擇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謹慎選擇。采用八寶驚風散進行兒科病的治療效果是非常有保障的,這是臨床中總結(jié)的數(shù)據(jù)。如果家長對于八寶驚風散還有疑問的話,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八寶驚風散
商品名稱:八寶驚風散
拼音全碼:BaBaoJingFengSan
【主要成份】天麻、天竺黃、全蝎、鉤藤、人工牛黃、麝香、梔子、金礞石(煅)、珍珠、沉香、冰片、防風等19味。
【性 狀】本品為黃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苦。
【適應癥/功能主治】祛風化痰,退熱鎮(zhèn)驚。用于小兒驚風,發(fā)燒咳嗽,嘔吐痰涎。
【規(guī)格型號】0.26g*5瓶
【用法用量】口服,小兒一次0.52g(2瓶),一日3次。周歲以內(nèi)遵醫(yī)囑酌減。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嬰孩宜戒食生冷油膩燥熱食物。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封防潮。
【包 裝】塑料瓶,每盒5瓶。
【有 效 期】24 月
【執(zhí)行標準】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二十冊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5020005
【生產(chǎn)企業(yè)】福建省泉州恒達制藥有限公司
通過上邊的介紹,現(xiàn)在您是不是覺得選擇八寶驚風散治療孩子的疾病是一件很明智的選擇呢?其實,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驗證,八寶驚風散對于兒科疾病的治療非常有保證,家長朋友們可以給孩子放心服用,相信您的孩子在服用八寶驚風散之后也會盡快恢復健康,更加活潑可愛!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小兒驚風散的制作方法。
【處方】全蝎130g 僵蠶(炒)224g 雄黃40g 朱砂60g 甘草60g
【性狀】為橘黃色或棕黃色的粉末;氣特異,味甜、咸。
【炮制】以上五味,雄黃、朱砂分別水飛成極細粉;其余全蝎等三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鎮(zhèn)驚熄風。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神昏。
【用法用量】口服,周歲小兒一次1.5g,一日2次;周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規(guī)格】每袋裝1.5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小兒驚風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