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腸病
腸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阿米巴腸病”,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概述】
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ihstolytica Schaudinn,1930),主要寄生于結腸內,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結腸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蟲綱中最重要的致病種類,在一定條件下,并可擴延至肝、肺、腦、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潰瘍和膿腫。
【診斷】
對阿米巴病的診斷,除根據(jù)患者的主訴、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作為診斷依據(jù)外,重要的是病原學診斷,糞便中檢查到阿米巴病原體為唯一可靠的診斷依據(jù)。通常以查到大滋 養(yǎng)體者作業(yè)現(xiàn)癥患者,而查到小滋養(yǎng)體或包囊者只作為感染者。
㈠臨床表現(xiàn):在作診斷時,或腸阿米巴病不應忽視,因阿米巴病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該病起病較慢,中毒癥狀較輕,容易反復發(fā)作,腸道癥狀或痢疾樣腹瀉輕重不等,故對腸道紊亂或痢疾樣腹瀉而病因尚未明確,或經磺胺藥、抗生素治療無效應疑為本病。
㈡病原學檢查:
1.糞便檢查:
⑴活滋養(yǎng)體檢查法:常用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檢查活動的滋養(yǎng)體。急性痢疾患者的膿血便或阿米巴炎病人的稀便,要求容器干凈,糞樣新鮮、送檢越快、越好,寒冷季節(jié)還要注意運送和檢查時的保溫。檢查時取一潔凈的載玻片,滴加生理鹽水1滴,再以竹簽沾取少量糞親,涂在生理鹽水中,加蓋玻片,然后置于顯微鏡下檢查。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糞便為醬紅色粘液樣,有特殊的腥臭味。鏡檢可見粘液中含較多粘集成團的紅細胞和較少的白細胞,有時可見夏科一雷登氏結晶(CharcotLeyden crystals)和活動的滋養(yǎng)體。這些特點可與細菌性痢疾的糞便相區(qū)別。
⑵包囊檢查法:臨床上常用碘液涂片法,該法簡便易行。取一潔凈的載玻片,滴加碘液1滴,再以竹簽沾取少量糞樣,在碘液中涂成薄片加蓋玻片,然后置于顯微鏡下檢查,鑒別細胞核的特征和數(shù)目。
2.阿米巴培養(yǎng):已有多種改良的人工培養(yǎng)基,常用的如洛克氏液、雞蛋、血清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血清鹽水培養(yǎng)基,瓊脂蛋白胨雙相培養(yǎng)基等。但技術操作復雜,需一定設備,且阿米巴人工培養(yǎng)在多數(shù)亞急性或慢性病例陽性率不高,似不宜作阿米巴診斷的常規(guī)檢查。
3.組織檢查:通過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直接觀察粘膜潰瘍,并作組織活檢或刮拭物涂片,檢出率最高。據(jù)報道乙狀結腸、直腸有病變的病例約占有癥狀患者的2/3,因此,凡情況允許的可疑患者都應爭取作結腸鏡檢,刮拭物涂片或取活組織檢查。滋養(yǎng)體的取材必須在潰瘍的邊緣,鉗取后以局部稍見出血為宜。膿腔穿刺液檢查除注意性特征外,應取材于膿腔壁部,較易發(fā)策滋養(yǎng)體。
㈢免疫診斷:近年來國內外陸續(xù)報告了多種血清學診斷方法,其中以間接血凝(IHA)、間接熒光抗體(IFAT)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研究較多,但敏感性對各型病例不同。IHA的敏感較高,對腸阿米巴病的陽性率達98%,腸外阿米巴病的陽性率達95%,而無癥狀的帶蟲者僅10%~40%,IFA敏感度稍遜于IHA。EALSA敏感性強,特異性高,有發(fā)展前途。補體結合試驗對診斷外阿米巴亦有圈套意義,其陽性率可達80%以上。其他如明膠彌散沉淀素試驗、皮內試驗等均有輔助診斷的價值。近年來,已有報道應用敏感的免疫學技術在糞便及膿液中檢測阿米巴特異性抗原獲得成功。特別是抗阿米巴雜音瘤單克隆抗體的應用為免疫學技術探測宿主排泄物中病原物質了可靠、靈敏和抗干擾的示蹤式具。
㈣診斷性治療:如臨床上高度懷疑而經上述檢查仍不能確診時,可給予足量吐根堿注射或口服安痢平、滅滴靈等治療,如效果明顯,亦可初步作出診斷。
【治療措施】
㈠一般治療: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輸液。根據(jù)病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慢性患者應加強營養(yǎng),以增強體質。
㈡病原治療:
1.甲硝咪唑或稱滅滴靈(metronidazole):對阿米巴滋養(yǎng)體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且較安全,適用于腸內腸外各型的阿米巴病,為目前抗阿米巴病的首選藥物。劑量為400~800mg,口服,1日3次連服5~10日;兒童為每日每公斤體重50mg,分3次服,連續(xù)7日。服藥期偶有惡心、腹痛、頭昏、心慌,不需特殊處理。妊娠3個月以內及哺乳婦忌用。療效達100%。
2.甲硝磺酰咪唑(tinidazole):是硝基咪唑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劑量為1日2g;兒童為每日每公斤體重50mg,清晨1次服,連服3~5日。偶有納差、腹部不適、便秘、腹瀉、惡心、瘙癢等。療效與滅滴相似或更佳。
3.吐根堿:對組織內滋養(yǎng)體有有高的殺滅作用,但對腸腔內阿米巴無效。本藥控制急性癥狀極有效,但根治率低,需要與鹵化喹啉類藥物等合量用藥。劑量按每日每公斤1mg計,成人每日不超過60mg,一般每次30mg,1日2次,深部皮下或肌肉注射,連用6日。
本藥毒性較大,治療過程中應臥床休息,每次注射前應測血壓及脈搏,注意心律及血壓下降。毒性反應有嘔吐,腹瀉、腹絞痛、無力、肌痛、心動過速、低血壓、心前壓痛、心電圖異常,偶有心律失常。幼兒、孕婦,有心血管及腎臟病者禁用。如需重復治療,至少隔6周。
4.鹵化喹啉類:主要作用于腸腔內而不是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對輕型、排包囊者有效,對重型或慢性患者常與吐根堿或滅滴靈聯(lián)合應用。
碘仿,0.5g,1日3次,口服,連服10日,亦可加用1%碘仿溶液100~150ml作保留灌腸。主要副作用為腹瀉,偶有惡心、嘔吐和腹部不適。對碘過敏和有甲狀腺病者忌用。
5.其他:安特酰胺,口服,0.5g,1日3次,連續(xù)10日;巴龍霉素,每日每公斤體重15~20mg,分次口服,5~7日;安痢平,口服,0.1g,1日3次,連服10日。以上3藥都作用于腸腔內阿米巴。
6.中草藥:鴉膽子,取仁15~20粒,裝膠囊內口服,1日3次,連續(xù)7日;大蒜,1日6g,分次生吃,連續(xù)10日;白頭翁,15~20g制成煎劑,分3次服,連續(xù)10日。
以上各種藥物除滅滴靈外,往往需要2種或2種以上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方能獲得較好效果。
㈢并發(fā)癥的治療:在積極有效的滅滴靈工吐根堿治療下,一切腸道并發(fā)癥可得到緩解。暴發(fā)型患者有細菌混合感染,應加用抗生素。大量腸出血可輸血。腸穿孔、腹膜炎等必須手術治療者,應在滅滴靈和抗生素治療下進行。
腸阿米巴病若及時治療預后良好。如并發(fā)腸出血、腸穿孔和彌漫性腹膜炎以及有肝、肺、腦部轉移性膿腫者,則預后較差。治療后糞檢原蟲應持續(xù)半年左右,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可能的復發(fā)。
【病原學】
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形態(tài)變化可分為滋養(yǎng)體期、包囊前期和包囊期。而滋養(yǎng)體期又分為大小二型,大型滋養(yǎng)體大,主要生活在腸壁組織里;小型滋養(yǎng)體小,生活在腸腔內,營共棲生活,能形成包囊。所以前者又稱組織型大滋養(yǎng)體(簡稱大滋養(yǎng)體),后者又稱共棲成囊型小滋養(yǎng)體(簡稱小滋養(yǎng)體)。
㈠光學顯微鏡觀察:
1.滋養(yǎng)體:
⑴大滋養(yǎng)體:寄生在組織中,是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型?;顒拥拇笞甜B(yǎng)體體積變化較大,直徑12~60m,15~30m為常見。其蟲體分內質和外質,外質透明,約占全體1/3,內質較濃密,呈顆粒狀。運動時外質伸出,常形成單一的偽足,作定向移動即阿米巴運動。先是外質伸出舌狀或指狀偽足,隨即內質流入偽足,使整個蟲體向著偽足伸出的方向移動,在內質中常見被其吞噬的紅細胞。以鐵蘇木素染色后,可見一個圓形細胞核,呈泡狀,大小為4~9m,平均5.3m,核膜內緣一層大小均勻、排列整齊的染色質粒,核的正中具有一個圓形細小的核仁,也可略偏位,核仁與核膜間有時可見到網狀的核纖維。
⑵小滋養(yǎng)體:小滋養(yǎng)體生活在腸腔中,以腸道細菌和腸內容物為營養(yǎng),不吞噬紅細胞,在生理鹽水涂片中體積較小,直徑12~30m,其大小與大滋養(yǎng)體不易區(qū)別,內外質分界不明,食物泡中含有細菌。經鐵蘇木素染色,細胞核的結構與大滋養(yǎng)體相同。
2.包囊前期:它是小滋養(yǎng)體形成包囊的過渡階段。此期體積變小,活動停止,新陳代謝降低,細胞質的內含物經消化或排出而消失。細胞核略有變化,核膜內緣的染色質顆粒較聚集,核仁稍變大,有時位稍偏。整個蟲體呈圓形。
3.包囊:圓球形,直徑5~20m,囊壁厚約0.5cm,透明,折光性強,不被伊紅著色。在低倍鏡下,只是圓形的透明體,看不清內部結構。在高倍鏡下,隱約可見擬染色體(chromatoid bodies)與反光的圓形核。當用碘染色時,整個包囊呈淡棕色,比較清晰,核數(shù)1~4個,偶見8個。在單核或雙核包囊中,可見染色棕色的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以及透明的棍棒狀擬染色體(可能是多聚核蛋白體)。當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成熟4核包囊時,擬染色體和糖原泡逐漸消失。鐵蘇木素染色后,糖原泡在染色過程中被溶解成空泡,擬染色體更清晰,呈棍棒狀,兩端鈍圓。
㈡電鏡下觀察:
1.滋養(yǎng)體
⑴細胞表面結構:通過掃描電鏡觀察,Mccaul等(1977)首先發(fā)現(xiàn)滋養(yǎng)體表面有2~3m長的微絲偽足(microfilopoodia)。Lushbaugh等(1979)報告,活的滋養(yǎng)體表面呈波浪形,具有細的皺紋,間有不規(guī)則的突出小梁,還有明顯的葉狀偽足(lobopodia)以及較長的絲狀偽足(filopodia),其數(shù)不定。透射電鏡觀察,這種絲狀偽足長度自數(shù)m至30m以上,直徑達0.1m,其表面有單位膜結構,由質膜的延伸構成。以上兩人選我述微絲偽足和絲狀偽足似為同物。
透射電鏡觀察,滋養(yǎng)體的質膜是典型的單位膜,兩層較薄的電子致密層(每層厚35~40
Ys630.com相關知識
阿米巴腸病是由于溶組織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結腸內,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結腸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蟲綱中最重要的致病種類,在一定條件下,并可擴延至肝、肺、腦、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潰瘍和膿腫。
偏方一
方藥:石榴皮 15克,苦參30克,黃柏 15克,黃苓10克,五倍子 10克。日1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痢,治阿米巴痢疾,瀉下膿血。
偏方二
方藥:川木瓜,川牛膝各50克,浸泡于500克白酒中。一用后便可飲用。每晚睡前服1次,劑量以患者的酒量而定。
功效:行氣止痛,軟堅散結,治腹部手術后伴發(fā)腸黏連癥,腹痛時作。
治療患者及攜帶包囊者,飲水須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孳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yè)的排包囊及慢性患者,平時注意飯前便后洗手等個人衛(wèi)生。
中醫(yī)藥治療
(1)濕熱阻滯:腹痛、腹瀉,下痢膿血,黏液.呈暗紅色果醬樣,腐敗惡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除濕,行氣活血。
方藥:白芍12克、當歸10克、木香10克、檳榔10克、連翹10克、黃連10克、生大黃8克、肉桂3克、生甘草6克、鴉膽子5克。
(2)疫毒蘊腸:下痢鮮紫膿血或血水,腹痛劇烈,或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化濁。
方藥:白頭翁1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秦皮10克、鴉膽子5克、黃芩10克、金銀花12克、地榆10克、牡丹皮10、血竭3克。
中成藥:神犀丹。
(3)熱毒熾盛:大便膿血,惡臭難聞、腹痛、腹中結塊,疼痛拒按,寒戰(zhàn)高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排膿。
方藥:金銀花1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木香10克、梔于10克、甘草6克、蚤休10 克、敗醬草12克、薏苡仁10克。
中成藥:紫血丹。
(4)虛寒下痢:久痢不愈,痢下稀薄,帶有白凍,黏液腐臭,或滑脫不禁,或腹部隱痛,食少納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收澀固脫。
方藥:人參6克、白術10克、訶于6克、罌粟殼6克、肉桂3克、當歸10克、自芍10克、木香10克、肉豆蔻10克、炮姜6克、生甘草6克、石榴皮10克、神曲10克。
中成藥:四神丸。
[預防與調養(yǎng)]
對患有本病的患者應隔離,對其衣物及用品嚴格消毒。大力消滅蒼蠅和蟑螂,加強糞便及水源的管理,避免本病的傳染與流行。
腸梗塞這種疾病主要的因為腸胃的廢棄物沒有排放出來引起的腸胃堵塞,這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營養(yǎng)物質無法吸收以及消化功能紊亂的,這種情況沒有及時的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的。對于腸梗塞是一種嚴重的腸道疾病,會導致腸胃的壓力增大的,建議大家應該要了解腸梗塞的治療方法。
腸梗阻疾病如果不能夠積極治療的話,也是可以導致患者死亡的。所以對于腸梗阻疾病,及時而積極的治療是康復的關鍵。但是不管引發(fā)腸梗阻是何種原因促成,只要導致了腸梗阻疾病,都會表現(xiàn)出其最最主要的特點,也就是在患者腸道里面的內容物在通過腸道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阻礙,甚至是腸道內容物不能夠正常地通過腸道。腸梗阻在腹部疾病當中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病。
腸梗阻疾病是機械性的,這種原因引起腸梗阻很有可能是粘連或者是因為壓迫所引起的。因為當患者腸道出現(xiàn)了粘連之后會使得患者的腸道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折疊扭轉,這樣一來,腸梗阻情況就勢必要發(fā)生了。這種腸道粘連可以是先天性的粘連,同時也可以是因為腹部手術而導致的腸道粘連,這一點需要多加注意。
腸道本身的原因也是有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腸梗阻的,比如說一些人在患有腸炎這種疾病之后,就去做了吻合手術,這樣就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的腸道狹窄,又或者是導致患者的腸套疊,這樣一來就使得腸梗阻這個疾病的發(fā)病幾率有所大大提高。
腸梗阻疾病的發(fā)病原因也可以是動力性的,也就是人們常常所說的麻痹性的腸梗阻,這種腸梗阻最容易發(fā)生在一些比較大型的腹部手術之后,因為患者在術后很可能就發(fā)生腹膜炎又或者是腹部之處的其他損傷,這樣一來就會使得患者的腸道代謝發(fā)生紊亂,從而引起患者體內發(fā)生麻痹性腸梗阻。在平時多做一些適當?shù)母共堪茨Φ幕顒樱枰⒁獾氖?,剛吃飽的時候千萬不能做按摩腹部的動作。
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檢查,但是這并不稀奇,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一下我們身體的狀態(tài),以及身體需要一個怎么樣的檢查結果,比如很多人腸胃不舒服,時不時的會有腹瀉,腹脹,以及大便秘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要到醫(yī)院去做檢查,通常需要做的就是腸鏡檢查,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雖然不會有太大的痛苦,但是患者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什么樣的人需要做腸鏡
操作技巧
單人操作由于協(xié)調性好、更便于一些特殊手法的運用,使檢查效果更好,在不同的腸段進鏡方法上有以下幾種技巧:
1、
直乙結腸、乙降結腸移行部:通過不斷旋鏡循腔及拉直鏡身,使降乙以下腸管基本套在30cm的鏡身上。旋鏡的目的是視腸腔變化將腸腔的走向轉至視野的上方或下方,再作上下鈕調節(jié)(有時需調節(jié)左右鈕)暴露腸腔進鏡。反復回拉結合搖鏡、抖鏡可以使鏡身取直,把過長的、游離的乙狀結腸套疊在鏡身上,為下一步順利進鏡打下基礎。2、
旋轉式進鏡:當腸腔在視野內且無明顯轉向時,不要直接向前送鏡,而采用旋轉式進鏡。這里所講的旋轉式進鏡不同于前面所說的旋鏡,方法是右手握住鏡身,不斷小幅度沿鏡身縱軸左右旋轉鏡身同時進鏡,作者將這種進鏡方法總結為旋轉式進鏡。其優(yōu)點是可以將手部力量準確傳遞到內鏡前端,防止鏡身在體內成弓狀彎曲,從而避免拉長游離腸管引起異常疼痛,預防袢曲形成;還能減輕右手進鏡的力量,更輕松地完成操作。原理猶如持針灸針穿刺皮膚:直接進針需用力,且很易使針彎曲,如輕輕旋轉則容易保持直線進入。此法簡單、實用,特別適合在通過降、乙狀結腸時使用。3、
結腸脾曲:如脾曲過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銳角,僅可見屈曲的皺襞遮蓋住整個腸腔,此時盲目滑鏡可引起病人疼痛,腸壁損傷,甚至造成穿孔??筛挠覀扰P位循腔進鏡,或通過旋鏡將皺襞轉至視野的下方,將內鏡前端送至皺襞處,左手將大旋鈕向下旋轉,鏡端壓住皺襞,同時鉤拉、稍許退鏡,使脾曲鈍角化,暴露腸腔順勢進鏡,同時左手回復角度鈕。腸鏡過肝曲困難時,亦可采用此法。4、
升結腸:當內鏡前端剛過肝曲,常常是升結腸腸腔暴露充分,但進鏡困難,甚至不進反退。多因為手部力量不能傳遞到內鏡前端,腸鏡在橫結腸內呈弓狀下垂。此時應先行退鏡拉直鏡身,請助手按壓患者臍部,并用力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以抵御結腸的下垂,再行進鏡可獲成功。檢查注意事項
1、
檢查前一天禁止吸煙。2、
要有成人親友陪伴,術前取下假牙,女士去妝。(胃鏡)3、
檢查前兩天進食容易消化飲食半流質如稀飯,禁食含粗纖維類食物。4、
檢查前一天米湯、牛奶、豆?jié){等流質飲食,檢查當天禁食。5、
檢查后24小時內禁食辛辣食物,12小時內不能飲酒。6、
檢查后24小時內不得駕駛機動車輛、進行機械操作和從事高空作業(yè)。【概述】
腸梨形鞭毛蟲病(giardiasis),是由梨形鞭毛蟲 (Giardia lamblia)所致的腹瀉、消瘦、營養(yǎng)吸收不良性疾病,遍及世界各地,溫暖潮濕地區(qū)尤為普遍,全世界感染率1%~30%,兒童感染率更高,達50%~70%,在我國分布亦甚廣泛,多數(shù)是散在發(fā)病,但在特殊情況下,常因旅游而感染賈第蟲病造成暴發(fā)流行,故有旅游者腹瀉之稱。
【治療措施】
1.滅滴靈(metronidazole,甲硝達唑)小兒劑量每日15mg/kg ,分3次口服,10d為1療程,休息7d后可重復治療。
2.甲硝磺酰咪唑(tinidazole,fasigyn)劑量成人2g,1 次頓服,治愈率達88.8%,用藥兩次治療者治愈率接近100%,副作用少。
3.硝基嗎咪唑(nimorazole)成人劑量每次250mg,每日2次,5d為1療程,兒童劑量酌減。
【病原學】
梨形鞭毛蟲為單細胞原蟲、發(fā)育過程簡單,包括滋養(yǎng)體和包囊兩個生活期:①滋養(yǎng)體:大小約9.5~21m5~15m,形似中間切開的半個梨子,前端鈍圓,尾尖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形成吸盤,緊昆吸附在腸粘膜上,內側有兩個胞核,體有4對鞭毛,運動靈活。②包囊:橢圓形,大小約8~12m7~10m,成熟包囊含有4個核偏于一端,有厚囊壁。在外界環(huán)境中具有很強的保護能力,一般消毒措施不易殺滅。帶囊者是主要傳染源,一個帶囊者,一晝夜可排出包囊9億之多,通過糞便污染食物和水源,造成傳播,各年齡組均可受染,而以兒童低蛋白血癥,與其它免疫功能不全者受染機會更多。
【臨床表現(xiàn)】
感染后潛伏期約12~15d,有的不出現(xiàn)癥狀,有癥狀者多以腹瀉和吸收不良為主要再現(xiàn),急性期典型癥狀是暴發(fā)性水瀉、惡臭便量較多,腹脹、腹痛、肙氣、嘔吐、糞便中肉眼看不見膿血,但鏡檢可找到膿細胞,紅細胞及滋養(yǎng)體或包囊一般急性期歷時3~4d,但也有的病例遷延不愈,持續(xù)數(shù)月或反復發(fā)作,以致吸收障礙,明顯消瘦。
【輔助檢查】
(1)糞便檢查 急性期,直接涂片檢查,容易找到滋養(yǎng)體或包囊,如找不到病原,最好隔日送檢1次,共3次,比連續(xù)3d,每日送檢陽性率高。
(2)免疫診斷
①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賈第蟲病敏感性高特異性強,IgG抗體的陽性率為71.1%~98.9%,具有快速、客觀、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
②間接血凝(IHA)試驗: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操做簡便,快速,不需要復雜設備和特殊試劑,是診斷賈第蟲病比較好的方法,陽性率達73.4%,缺點是該試驗特異性與重復性尚不理想。
③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T):陽性率比IHA高,達66%~97%,有癥狀者IFAT陽性率比無癥狀者,在診斷賈第蟲病方面有很強的特異性,無假陽性反應。
④對流免疫電泳(CIE)試驗:是檢測賈第蟲病患者糞內抗原的有效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簡便、不需要大型儀器設備特殊試劑等優(yōu)點,其特異性較強,但其敏感性較ELISA與IFAT法為低。
阿米巴痢疾是一種急性的全身感染的疾病,阿米巴痢疾的病因也有很多種,它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阿米巴痢疾的重要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病因
阿米巴的致病是蟲體和宿主相互作用,并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侵襲力主要表現(xiàn)在對宿主組織的溶解性破壞作用。
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yǎng)體,侵襲腸壁引起阿米巴病,常見的部位在盲腸,其次為直腸、乙狀結腸和闌尾,橫結腸和降結腸少見,有時可累及大腸全部或一部分回腸。
診斷
對阿米巴病的診斷,除根據(jù)患者的主訴、病史和臨床表現(xiàn)作為診斷依據(jù)外,重要的是病原學診斷,糞便中檢查到阿米巴病原體為惟一可靠的診斷依據(jù)。通常以查到大滋養(yǎng)體者作為現(xiàn)癥患者,而查到小滋養(yǎng)體或包囊者只作為感染者。
阿米巴痢疾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腸胃濕熱,兼血分熱毒,濕熱毒邪結聚。
〖治法〗清熱祛濕,解毒止痢。
〖方名〗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30克,黃連9克,黃柏9克,秦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文亮方。
預防
治療患者及攜帶包囊者,飲水須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孳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yè)的排包囊及慢性患者,平時注意飯前便后洗手等個人衛(wèi)生。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治療阿米巴痢疾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中醫(yī)治療阿米巴痢疾的方劑很多,我們也要根據(jù)自身的癥狀選擇合適的方法。以上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相信會幫到大家。
孩子肚子痛不容小覷,要及時注意。因為很有可能是肚子里的蛔蟲在作怪。今日要和大家說的這個兒科疾病就是腸蛔蟲型蛔蟲病。有關于腸蛔蟲型蛔蟲病的病癥,還有腸蛔蟲型蛔蟲病的治療,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癥狀
臍腹疼痛、時作時止,胃脘嘈雜,不思飲食,或嗜異食,便下蛔蟲,面色黃滯,嚴重者腹部可捫及條索狀物,形體消瘦,肚腹脹大,舌淡紅,苔薄白或膩,脈弦。
治則治法
驅蛔殺蟲,調理脾胃。
中成藥
化蟲丸:每袋6g。飯前或臨睡前用溫開水或糖水送服。每服6~9g,每日1~2次。3歲以下小兒酌減。使君子丸:小蜜丸:每30粒3g;水丸:每袋18g。小蜜丸:每服劑量:1歲1g,2歲1.5g,3歲2g,溫開水送服。水丸:每服6~9g,每日1次,空腹砂糖水送服,服藥4小時后方可進食,勿食過飽。
方藥
使君子散(《醫(yī)宗金鑒》)加減。使君子、蕪荑、苦楝皮、檳榔、甘草。加減:腹痛明顯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腹脹滿,大便干者,加大黃、玄明粉;嘔吐者,加竹茹、生姜。
小兒蛔蟲病的防治
一、治療
1、驅蟲治療
甲苯咪唑是治療蛔蟲病的首選藥物之一,為廣譜驅蟲藥,能殺滅蛔蟲、蟯蟲、鉤蟲、鞭蟲等。副作用小,偶見胃腸不適、腹瀉、嘔吐、頭痛、頭昏、皮疹、發(fā)熱等。亦可用復方甲苯咪唑。
枸櫞酸哌嗪安全有效的抗蛔蟲和蟯蟲藥物,阻斷蟲體神經肌肉接頭沖動傳遞,使蟲體不能吸附在腸壁而隨糞便排出體外,麻痹前不興奮蟲體,適用于有并發(fā)癥的患兒。毒性低,大量時偶有惡心、嘔吐、腹痛、蕁麻疹、震顫、共濟失調等,肝腎功能不良及癲癇患兒禁用。在腸梗阻時,最好不用,以免引起蟲體騷動。
左旋咪唑為廣譜驅腸蟲藥??诜湛?,由腸道排泄,無蓄積中毒。對鉤蟲、蟯蟲也有效。副作用有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偶有白細胞計數(shù)減少、肝功損害、皮疹等,肝腎功能不良者慎用。
阿苯達挫廣譜殺蟲劑。2歲禁用。
2、并發(fā)癥的治療
膽道蛔蟲癥治療原則為解痙止痛、驅蟲、控制感染及糾正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驅蟲最好選用蟲體肌肉麻痹驅蟲藥。內科治療持久不緩解者,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蛔蟲性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腸減壓、輸液、解痙、止痛等處理,疼痛緩解后可予驅蟲治療。完全性腸梗阻時應即時手術治療。
蛔蟲性闌尾炎或腹膜炎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早手術治療。
二、預防
1、普及衛(wèi)生知識
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
2、降低人群感染率
廣泛給易感人群投藥,但蛔蟲病的感染率極高,應隔3~6月再給藥。
3、人糞便及污水處理
人糞便無害化處理后再當肥料使用,提供對污水處理的衛(wèi)生設施,才是最重要的長期預防蛔蟲病的最有效措施。
結語:我們小時候都被要求吃過打蟲藥的,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有印象。的確,小時候喜歡玩,到處跑,周圍的細菌很多,吃進肚子里的東西也未必干凈,所以很容易肚子里長蛔蟲。這個病癥需要及時治療,家長們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健康!
我們現(xiàn)在治療疾病首先想到就是去看西醫(yī),因為這么多年以來,西醫(yī)一直都是以見效快著稱。但是古人留下的中藥材,同樣也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很多疾病,而且副作用很低,只不過見效相對來說是比較緩慢的。那么問題來了,在中醫(yī)當中,所謂的腸風下血到底是指什么樣的疾病呢?
腸風下血:中醫(yī)病名。見《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腸風為便血的一種,指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其證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臨床所見多為實證,常用涼血瀉熱,息風寧血法治療。方如槐花散、阿膠丸方、玉壺丸方、玉屑丸方、木香丸方、加減四物湯等。
腸風下血丸
處方來源 《醫(yī)學正傳》卷五。
藥物組成
干柿餅(燒存性)2兩,烏梅(燒存性)2兩,油瓶箬(已酒過1年者,或2-3年者尤良,燒存性)2兩,槐花5錢(炒焦黑),百藥煎1兩(如無,以五倍子炙焦黃代之),枳殼5錢(麩炒黃色)(或加檳榔5錢)。
主治 腸風下血。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以醋湯送下。
疾病診斷
(1)指大腸久積風冷所致的便血?!短绞セ莘健肪砹骸按竽c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于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
(2)指因風邪而便純血鮮紅的病癥?!蹲C治匯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內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逼渥C便前出血如注,顏色鮮紅,肛門不腫痛,或見腹痛、腸鳴。
(3)指以濕熱為主因的下血?!峨s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郁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