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孔的鑒別
孔令謙女性養(yǎng)生。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蜂巢孔的鑒別》,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蜂巢孔指鹿茸鋸口中心的髓質部小孔,因似蜂巢而得稱。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約有40多種,分布在我國的有19種。
梅花鹿、馬鹿是我國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產于吉林、遼寧;馬鹿主產于黑龍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qū)。
東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質量最優(yōu);東北馬鹿采收的叫東馬茸,品質較優(yōu);西北所產的叫西馬茸,品質較次。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梅花鹿、馬鹿在生下后8-10月齡的雄性小鹿,額部開始突起,形成長茸基礎,2足歲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為佳。
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
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
擴展閱讀
蜂巢就是蜜蜂住的地方,我們都知道蜜蜂會產蜂蜜,采集蜂蜜就需要蜂巢?,F在有專門的養(yǎng)蜂人,他們會有專門的工具來幫助蜜蜂建筑蜂巢以便于之后采集蜂蜜。與此相比,野生的蜂巢長長長在懸崖峭壁或者很高的樹上,采摘野生蜂巢顯得更為珍貴。野生蜂巢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呢?
野蜂巢主要由巢脾構成,它是野生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處所。大家都知道野蜂蜜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但你知道嗎,野蜂蜜居住的野蜂巢也具有頗高的營養(yǎng)價值。野蜂巢含大量的蜂蠟、樹脂、鐵、鈣、蛋白質等營養(yǎng)元素,因此常食對人的身體極有好處。那么,野蜂巢該如何食用呢?野蜂巢的又有哪些作用?
野蜂巢蜂巢是蜜蜂棲息、繁育后代和貯備飼料的場所,由若干巢脾構成。蜂產品中所稱的“蜂巢”就是指巢脾。巢脾是由若干六角形筒狀的蜂房(也稱巢房)組成,是工蜂用自己腹部蠟腺分泌的蠟筑造起來的蠟質狀結構。蜜蜂將采集來的花蜜、花粉、水、鹽和加工釀制的蜜粉飼料貯存在蜂巢中,供繁育生存。
野蜂巢的作用與功效
野蜂巢藥用價值也很高,老舊野蜂巢具有治療肝炎、鼻炎和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療效。研究表明,野蜂巢制劑有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野蜂巢浸液既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滅活作用,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普通變形桿菌等都有很強的抑制力;對煙曲霉、黃曲霉、茄鐮菌、明串珠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野蜂巢的吃法
1、直接食用
無需用溫水沖泡,即開即食,用原始的吃法,直接咀嚼服用,每次半個火柴盒大小,咀嚼5分鐘后吐出蠟渣。打開包裝后,將貯存有蜂蜜的巢脾一塊放入口中咀嚼,直到將蜂蜜全部吃完,吐出巢脾即可。有鼻炎的朋友經常咀嚼蜂巢蜜,可以緩解鼻炎癥狀。
2、沖服
將野蜂巢洗凈,以水煎湯去渣,用適量的蜜沖服,日二次,可治小兒麻疹、余熱不退兼咳嗽。
3、加水文火煮沸
取野巢脾1張,加水1000g文火煮沸40分鐘,涼后去除蜂蠟,余液備用。日服2次,每次35g。適用于胃炎患者。
貝殼又稱介殼。系軟體動物所特有的無生命性質的結構,有保護作用,為外套膜的分泌物所形成。
貝殼的數量、形狀和結構變異極大,有的種類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種類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
有的種類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種類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如烏賊、槍烏賊);有的種類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
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層為黑褐色的角質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素構成。
中層為棱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棱柱狀的方解石構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
指白術根莖頂端下陷的圓盤狀莖基或芽痕,與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較大瘤狀突起形成的云朵狀,稱云頭?;蛞蛐瓮缫?,又稱如意頭。
白術多年生草本,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白術是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具有悠久的生產栽培和應用歷史,原名術,包括蒼術在內?!稜栄拧返裙偶杏杏涊d。藥用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五十二病方》載,以術等二味藥煮水二斗成湯,藥浴法治療,對炙瘍有治療作用。清康熙年間由浙江于潛引入江西,十八世紀中葉傳入湖南。
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據杭州藥材試驗場觀察白術在氣溫30℃以下時,植株生點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如氣溫升至30℃以上時生長受到抑制,而地下部的生長以26-28℃為最適宜。白術較能耐寒,在北京能安全越冬。白術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在苗期適當澆水。
如此時干旱,幼苗生長遲緩,但高溫高濕季節(jié),應注意排水,否則容易發(fā)生病害。生長后期,根狀莖迅速膨大,這時需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干燥對根狀莖膨大有影響。白術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酸性的黏壤土、微堿性的沙質壤土都能生長,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鹽堿地種植。育苗地最好選用坡度小于15~20度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以較瘠薄的地為好,過肥的地白術苗枝葉過于柔嫩,抗病力減弱。
白術不能連作,種過之地須隔5~10年才能再種,其前作以禾本科為佳,因禾本科作物無白絹病感染(小麥、玉米、谷子)。不能與花生、元參、白菜、煙草、油菜、附子、地黃、番茄、蘿卜、白芍、地黃等作物輪作。
隨著市面上黨參的越來越多,也就伴隨著好多劣品出現。那么如何鑒別黨參的好壞呢?今天來給大家說說。
黨參的鑒別
①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cm~35cm,直徑0.4cm~2cm.
② 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習稱獅子盤頭、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
③ 根頭下有致密的環(huán)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huán)狀橫紋少或無,④ 全體有縱皺紋及散在的橫長皮孔,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
⑤ 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質部淡黃色。
⑥ 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素花黨參直徑可達2.5cm,根頭下致密的環(huán)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
川黨參長可達45cm,有明顯的縱溝,頂端有較稀的橫紋,大條者亦有獅子盤頭但莖痕較少;小條者根頭部小于正身,稱泥鰍頭。質柔而實,斷面裂隙較少。
均以條粗壯、質柔潤、氣味濃、嚼之無渣者為佳。
心材指莖木類藥材中木材的中央顏色較深,質地較致密且重的部分。在生長過程中蓄積了較多的揮發(fā)油、樹脂、鞣質或色素等物質。
莖單生或2-3條叢生,直立,高30-70厘米,木質化,近圓柱狀或微具4棱,稍端有色無柄腺體,通常下部僅具少數葉痕,中部和上部葉近均勻排列。
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2.5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極狹內卷,上面深綠色,干時變?yōu)樯詈稚?,下面淡綠色,有細小的無柄腺體,側脈5-7對,在下面隆起,網脈兩面均漸狹成鉆形,內面密生無柄腺體。
花冠黃色,長8-11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寬約2.5-3.5毫米,先端微鈍。
花絲下部連合成淺環(huán)并與花冠基部合生,分離部分極短,不明顯;花藥長7-8毫米。頂孔開裂;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 (16-16.5 12-13.5微米),外壁表面具細皺紋;花柱纖細,長6-8毫米。蒴果球形,白色,脆殼質,直徑約7毫米,不開裂?;ㄆ?-7月;果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