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里有血紅蛋白
【www.cndadi.net - 足浴里養(yǎng)生有什么內(nèi)容】
尿液當中在做相關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血紅蛋白的話就是異常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進一步的采取相關的檢查處理,從而才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尿液當中含有的血紅蛋白指數(shù)的,這樣就可以進行相對應的治療,從根本上面治療的話就可以防止自己的病情在日后的生活中再次出現(xiàn)復發(fā)的情況。
血紅蛋白的生理性變異和病理性變異大致上與紅細胞是相同的。但在各種貧血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減少不一定呈平行關系。
1.生理性增加
新生兒、高原居民等。
2.病理性增加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原因?qū)е碌拿撍?、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3.減少
各種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大量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chǎn)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等)、白血病、產(chǎn)后、化療、鉤蟲病等。
血紅蛋白參考值因性別和年齡不同而略有差異,參考范圍如下:
1.男
120~165g/L(12.0~16.5g/dl)
2.女
110~150g/L(11.0~15.0g/dl)
3.嬰兒
160~220g/L(16.0~22.0g/dl)
4.兒童
110~160g/L(11.0~16.0g/dl)
兒童的血紅蛋白量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
一般說來,持續(xù)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臨床可據(jù)此作療效觀察。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腎小球病變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腎單位廢損,使蛋白濾出減少,尿蛋白檢查反而減少或消失,這并不代表腎臟病變的減輕。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
腎臟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數(shù)為良性,當其疾病治愈后,蛋白尿也就隨之消失。
[熱性蛋白尿] 感冒等疾病引起發(fā)燒至攝氏三十八度以上時就會出現(xiàn)蛋白尿。
[起立性蛋白尿] 年輕人脊椎向前彎屈壓迫到腎臟血管時就會有蛋白尿的情形。如果不治療,在三十歲前后也會自動消失。
擴展閱讀
血紅蛋白的指數(shù)其實對于每個人的身體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要是自己血紅蛋白出現(xiàn)問題的話就說明自己的血管都發(fā)生一些疾病的,那么當自己在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血紅蛋白呈現(xiàn)出來87的話也不要過于緊張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兒童會普遍都低于成年人的。
血紅蛋白參考值因性別和年齡不同而略有差異,參考范圍如下:
1.男
120~165g/L(12.0~16.5g/dl)
2.女
110~150g/L(11.0~15.0g/dl)
3.嬰兒
160~220g/L(16.0~22.0g/dl)
4.兒童
110~160g/L(11.0~16.0g/dl)
兒童的血紅蛋白量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
血紅蛋白的生理性變異和病理性變異大致上與紅細胞是相同的。但在各種貧血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減少不一定呈平行關系。
1.生理性增加
新生兒、高原居民等。
2.病理性增加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原因?qū)е碌拿撍?、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等。
3.減少
各種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大量失血(如外傷大出血、手術大出血、產(chǎn)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潰瘍所致的慢性失血等)、白血病、產(chǎn)后、化療、鉤蟲病等。
血紅蛋白英文縮寫為HGB或Hb。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nèi)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zhì),是使血液呈紅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組成,其珠蛋白部分是由兩對不同的珠蛋白鏈(α鏈和β鏈)組成的四聚體。現(xiàn)在多統(tǒng)一采用國際單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有血紅蛋白多少克為準。血紅蛋白與紅細胞的使用價值近似,血紅蛋白的升高和降低可參考紅細胞升高與降低的臨床意義。
紅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結合而成的。珠蛋白的生物合成與一般蛋白質(zhì)相同。血紅素是鐵卟啉化合物,是血紅蛋白的輔基,也是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等的輔基。參與血紅蛋白合成的血紅素主要在骨髓的幼期紅細胞和網(wǎng)織紅細胞中合成。
我們都知道人體內(nèi)是由血紅蛋白的,血紅蛋白的存在對于人體來說也是特別重要的,如果人體出現(xiàn)血紅蛋白異常的現(xiàn)象,會使人得很多種疾病,很多人在查詢血紅蛋白的時候都會選擇用驗血的方法,因為血紅蛋白的組成是亞鐵血紅素和珠蛋白,那么血紅蛋白的結構是什么呢?
每一血紅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亞鐵血紅素組成,珠蛋白約占96%,血紅素占4%
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nèi)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zhì)。
人體內(nèi)的血紅蛋白由四個亞基構成,分別為兩個α亞基和兩個β亞基,在與人體環(huán)境相似的電解質(zhì)溶液中血紅蛋白的四個亞基可以自動組裝成α2β2的形態(tài)。
血紅蛋白的每個亞基由一條肽鏈和一個血紅素分子構成,肽鏈在生理條件下會盤繞折疊成球形,把血紅素分子抱在里面,這條肽鏈盤繞成的球形結構又被稱為珠蛋白。血紅素分子是一個具有卟啉結構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個吡咯環(huán)上的氮原子與一個亞鐵離子配位結合,珠蛋白肽鏈中第8位的一個組氨酸殘基中的吲哚側鏈上的氮原子從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與亞鐵離子配位結合,當血紅蛋白不與氧結合的時候,有一個水分子從卟啉環(huán)下方與亞鐵離子配位結合,而當血紅蛋白載氧的時候,就由氧分子頂替水的位置。
1 結構 :血紅蛋白(Hb)是由兩對珠蛋白肽鏈和 4 個亞鐵血紅素構成。珠蛋白 4條肽鏈(α、β鏈);亞鐵血紅素:原卟啉、鐵。 2 特點 :(1)正常情況下,99%Hb為還原Hb(HbA),1%為高鐵Hb(HbF)。(2)只有Fe2+狀態(tài)的Hb才能與氧結合,稱為氧和血紅蛋白。(3)在人體生長不同時期,Hb的種類與比例不同。出生后3個月,HbA95%,而HbF降至1%以下。(4)血紅蛋白合成受激素(紅細胞生成素、雄激素)調(diào)節(jié)。(5)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64458。(6)降解產(chǎn)物為珠蛋白、血紅素。
其實現(xiàn)在體檢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要是自己體檢出現(xiàn)問題的話還可以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一些治療的,不會出現(xiàn)比較大的情況,那么人們在做完糖化血紅蛋白檢查以后若是發(fā)現(xiàn)不是很正常的話就要進行進一步檢查,只有這樣才可以明確出現(xiàn)這種檢查結果的原因,從而進行治療的。
1.正常值
HbA1c采用親和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正常值為4%~6%。
2.影響因素
(1)參考值隨年齡增大有一定增加。
(2)高脂血癥標本可使結果偏高。
(3)實驗室溫度、試劑的離子強度、pH可對測定結果有一定影響。
1. HbAlc不受每天血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或食物影響。
2.患有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病人,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應以空腹和餐后血糖為準。
3. 標準的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為4%~6%。治療初期,每3個月監(jiān)測1次,達標后可以每6個月監(jiān)測1次。
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療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評價血糖總體控制、發(fā)現(xiàn)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指導治療方案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總體控制情況的指標。
2.若糖化血紅蛋白9%說明患者持續(xù)存在高血糖,會發(fā)生糖尿病腎病、動脈硬化、白內(nèi)障等并發(fā)癥,同時也是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一個高危因素。
3.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可用于指導調(diào)整治療方案。
4.糖化血紅蛋白對判斷糖尿病的不同階段有一定的意義。
5.腦血管急癥等應激狀態(tài)下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紅蛋白卻不增高。妊娠糖尿病僅測血糖是不夠的,要控制糖化血紅蛋白,可避免巨大胎兒、死胎、畸胎、子癇前期更有意義。
很多人在生活當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這些對身體來說都特別的重要,不僅僅有紅細胞和白細胞,身體當中還有糖化血紅蛋白,但是這個表現(xiàn)有不同的類型,也有不同的功能,在檢查的過程當中也表示著有不同結果,所以在這項檢查的過程當中不同的表現(xiàn)代表了什么?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nèi)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chǎn)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可以穩(wěn)定可靠地反映出檢測前120天內(nèi)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影響。
因此,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推出了新版的亞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確規(guī)定糖化血紅蛋白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監(jiān)控"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
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還要根據(jù)血糖結果具體分析,下面舉幾個例子:
1、張大爺糖尿病5年了,對糖尿病不可謂不重視,自己買了個血糖儀經(jīng)常測血糖,監(jiān)測血糖結果都顯示空腹血糖都在6-7mmol/L之間。日子一天天過去,一月前在某糖尿病刊物上讀到"糖尿病患者每三個月都要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因此,上周就來我們科抽血查了,結果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8.5%,很高。馬上我又給他測了一下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有13.8mmol/L。因此,我們就幫張大爺分析,他平時僅僅查空腹血糖,而不查餐后,監(jiān)測血糖不夠全面。目前,研究證據(jù)表明,糖化血紅蛋白小于7.3%時,餐后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影響較大;當在7.3%-8.4%時,空腹和餐后血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功效差不多;當大于8.5%時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
2、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由于自身胰島功能的缺失,導致雖然使用外源性的胰島素,但是血糖波動很大,甚至經(jīng)常發(fā)生低血糖,繼而又發(fā)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紅蛋白完全有可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在這種情況下,糖化血紅蛋白的數(shù)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變化了。
3、糖化血紅蛋白還受紅細胞的影響,在合并影響紅細胞質(zhì)和量的疾病(如腎臟疾病、溶血性貧血等)時,所測得的糖化血紅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因此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如能同時測定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斷病情,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
當空腹血糖超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時,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與采血時緊張、勞累、晚餐進食過多、治療不當、急性并發(fā)癥等有關,需要調(diào)整治療方案。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監(jiān)測糖化血紅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為8.2%,這表明以往的治療方案已不能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調(diào)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甚至達到正常標準,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療對癥。
總之,普及糖尿病知識,更新治療理念,監(jiān)測并保持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島素等藥物治療,對于控制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尤為重要。目前臨床提倡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治療方法:盡早藥物治療、盡早聯(lián)合治療。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到目標或治療方案調(diào)整后,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達到目標后也應每年至少檢查2次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控制情況的關系可以總結如下: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強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結構及運動,并在醫(yī)生指導下調(diào)整治療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fā)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nèi)障等并發(fā)癥,并有可能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癥。
人的身體當中分布了很多的元素,這些元素有不同的參考標準,在正常的水平線范圍之內(nèi)是正常的,非正常的水平線范圍之內(nèi),對身體的影響性很大,首先糖化血紅蛋白這個并不算是太嚴重,而是屬于偏高的狀態(tài),患者的血糖比較差的,需要及時的控制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10嚴重嗎
糖化血紅蛋白一般的指標參考范圍是在4%到6%之間,如果糖化血紅蛋白是10的話,標志著患者近三個月血糖控制情況是非常差的。
糖化血紅蛋白反應了近三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情況,如果說這個數(shù)值是10%,那么患者估計近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數(shù)大約在十五到十六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患者,如果說餐前的空腹血糖在七個或八個的話,餐后血糖有可能達到二十多個。
所以說這個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只能說患者近期,也就是近三個月血糖控制比較差,至于說它的嚴重程度,還需要結合其他的一些檢查結果,比如說要對該患者進行一些并發(fā)癥的檢查,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僅僅看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結果,只能推測近期的血糖控制情況,而不能單純靠這個數(shù)值來判斷病情是不是嚴重。
研究歷史
糖化血紅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譜法首次從其它類型的血紅蛋白中分離出來,并于1968年被分類為一種糖蛋白。1969年,人們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數(shù)量增加。1975年研究者們得到了生成糖化血紅蛋白的反應式。
自從1968年第一次描述了在糖尿病患者中發(fā)現(xiàn)的異常血紅蛋白以來,關于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糖化產(chǎn)物的術語,已經(jīng)變化幾次。自從1986年,IUpAC-IUB(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已經(jīng)推薦使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名稱,即非酶促的血紅蛋白的糖基化。另一方面,更高級的術語糖基化血紅蛋白經(jīng)常地用于日常語言和現(xiàn)在的出版物里。
根據(jù)每個糖化位點和反應參與物,總的糖化血紅蛋白分成若干個亞組分。
天然(非糖化)血紅蛋白是A0(2α、2β鏈)。亞組分(HbA1a1 , HbA1a2 , HbA1b和HbA1c)因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的游離氨基與不同碳水化合物糖基化而形成。這些亞組分總稱為HbA1。除了血紅蛋白β鏈的N末端纈氨酸外,血紅蛋白分子內(nèi)其他游離氨基也參與糖基化(α鏈N末端纈氨酸、賴氨酸ε-氨基)。
相對于HbA1,所有β-鏈N末端和其他游離氨基糖基化的血紅蛋白被稱作總糖化血紅蛋白。除基本的成人血紅蛋白AO外,在健康人里發(fā)現(xiàn)少量的胎兒血紅蛋白HbF(2α、2γ鏈)和血紅蛋白A2(2α、2δ鏈)。纈氨酸在δ鏈N末端,以類似的方式糖基化,例如,通過與葡萄糖的共價鍵形成HbA2c。親和層析測定的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總糖化血紅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