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白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中藥的本質(zhì)就是治標(biāo)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白苣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白苣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生菜(《千金·食治》),石苣(《綱目》),千層剝(《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菊科植物 萵苣 的栽培種- 白苣 的 莖 、 葉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萵苣"條。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能主治】治熱毒,瘡腫,口渴。
【注意】《四聲本草》:"患冷氣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損人,產(chǎn)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腸痛。"
【附方】治魚臍瘡,其頭白似腫,痛不可忍者:先以針刺瘡上及四畔作孔,搗白苣取汁,滴著瘡孔中,如無,以干白苣末用敷。(《千金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1.《千金.食治》。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白苣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白苣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guān)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ys630.COm精選閱讀
尖舌苣苔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尖舌苣苔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尖舌苣苔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歪冠苦苣苔、大脖子藥、半邊臉
【來源】苦苣苔科 尖舌苣苔 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ume,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臺灣、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微咸,平。
【功能主治】軟堅。主治甲狀腺腫大。
【用法用量】泡酒服,并外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雖然尖舌苣苔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半蒴苣苔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半蒴苣苔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dāng)?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山白菜、天目降龍草、石花菜、尿桶草、石花、牛蹄草、牛舌頭、白觀音扇、石塔青、降龍草、石杓麥、烏梗子、巖茄子、巖莧菜、牛耳朵菜、螞拐菜、大螞拐菜、麻腳桿、巖萵苣、石萵苣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半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莖具4-8節(jié),不分枝,肉質(zhì),散生紫斑,無毛或疏生短毛。葉對生;葉柄長1-7cm,具翅,基部合生成船形;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5-17cm,具翅,基部合生在船形;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7cm,寬2.2-9.2cm,先端包尖或漸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波狀淺鈍齒。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具3-10余花;花序梗長1-17cm;總苞球形,直徑1-2.5cm,先端具尖頭,淡綠色;花萼長約1.4cm,萼片5,長圓狀披針形,干時膜質(zhì);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長約4cm,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nèi)面基部具1毛環(huán),上唇2淺裂,下唇3淺裂;能育雄蕊2,分生,藥室先端連著,退化雄蕊3,??;子房近條形,比花柱短。蒴果呈牛角形,稍彎,長1.5-2.5cm,基部寬3-4mm?;ㄆ?-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2100m的山谷林下或溝邊陰濕處。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黃疸;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鮮品絞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半蒴苣苔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藥的種類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時,都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比如旋蒴苣苔[圖],所以在選擇之前,需要對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旋蒴苣苔[圖]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嗎?
【別名】牛耳散血草、散血草[陜西]
【來源】苦苣苔科 旋蒴苣苔 Boea clarkeana Hemsl.,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浙江、湖北、四川、云南。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止血,散血,消腫。外用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干品研粉撒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旋蒴苣苔[圖],旋蒴苣苔[圖]有著怎樣的功效。旋蒴苣苔[圖]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長瓣馬鈴苣苔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長瓣馬鈴苣苔的相關(guān)。
【英文名】all-grass of Auriculate oreocharis
【別名】巖白菜、巖桐草、皺皮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長瓣馬鈴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長瓣馬鈴苣苔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具柄,柄長2-4cm,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2-8.5cm,寬1-5cm,先端微尖或鈍,基部圓形或稍心形,邊緣具鈍齒至近全緣,上面被貼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絹狀綿毛至近無毛,側(cè)脈7-9對,在下面隆起,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聚傘花序2次分枝,2-5條,每花序具4-11花;花序梗長6-12cm;苞片,長圓狀披針形,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花梗長約1cm;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長圓狀披針形,外面被絹關(guān)綿毛,內(nèi)面近無毛;花冠細筒狀,藍紫色,外被短柔毛,筒長1.2-1.5cm,與檐部等長或稍長,喉部縊縮,近基部稍膨大,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片近相等,近狹長圓形,長7-10mm,寬約3mm;能育雄蕊4,分生;花盤環(huán)狀;雌蕊無毛;子房線狀長圓形,長7-10mm,花柱長2-3mm,柱頭1,盤狀。蒴果倒披針形,長約4.5cm?;ㄆ?-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溝邊及林下潮濕巖石上。
【性味】淡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各種出血;濕熱帶下;癰疽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1.《新華本草綱要》:味淡,性平。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能。用于各種出血、癰疽、跌打損傷等。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長瓣馬鈴苣苔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長瓣馬鈴苣苔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長瓣馬鈴苣苔來治療一些疾病。
龍藻苣是蘆薈的一個品種,功效跟蘆薈相似。說起蘆薈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有些人還在家里養(yǎng)了蘆薈植物來觀賞。很多人臉上或者皮膚上出現(xiàn)了皮膚疾病或者炎癥的時候,都會掰一塊蘆薈來擦拭,主要是蘆薈具有消炎、殺菌的功效。想要具體的了解龍藻苣的功效都有哪些,可以閱讀下面內(nèi)容。
蘆薈的作用與用途蘆薈富含煙酸、維生素B6等,是苦味的健胃輕瀉劑,有抗炎、修復(fù)胃黏膜和止痛的作用,有利于胃炎、胃潰瘍的治療,能促進潰面愈合。對于燒、燙傷,蘆薈也能有很好的抗感染、助愈合的功效。
它本身還富含鉻元素,具有胰島素樣的作用,能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的血糖代謝,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物和藥物;蘆薈富含生物素等,是美容、減肥、防治便秘的佳品。對脂肪代謝、胃腸功能、排泄系統(tǒng)都有很好的調(diào)整作用;蘆薈多糖的免疫復(fù)活作用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各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痛風(fēng)、哮喘、癌癥等,在治療過程中配合使用蘆薈可增強療效,加速機體的康復(fù)。
1、蘆薈有增強胃腸功能,增加食欲作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可以吃蘆薈,以改善胃腸功能,增強體質(zhì)。蘆薈還可以瀉下通便。中老年人易患便秘,便秘易加重心腦血管病,造成自身中毒,這時可以吃點蘆薈。蘆薈素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一般服后8-12小時即可排便。2、蘆薈含酚類、蘆薈素、蘆薈酊、有機酸等成分,對某些細菌、真菌、病毒有一定殺滅作用,對某些呼吸道、消化道炎癥有一定的的治療效果,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痢疾等病要辯證的使用,不可盲目以免造成傷害。
3、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yǎng)、滋潤、增白作用;蘆薈中含的膠質(zhì)能使皮膚、肌肉細胞收縮,能保護水分,恢復(fù)彈性,消除皺紋。蘆薈對面部痤瘡、粉刺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不論內(nèi)服、外用都有效果。4、蘆薈中的粘多糖類物質(zhì),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腫瘤、高血脂、糖尿病、乙型肝炎、腎炎、紅斑狼瘡等病,適當(dāng)吃點蘆薈大有好處。蘆薈還有抗衰老、抗過敏、強心、利尿作用,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在我國中藥深受人們的信任,當(dāng)大家在患上一些疾病或者是身體出現(xiàn)一些不舒服的情況時,都會想到吃一些中藥來緩解癥狀。中藥材有很多種,都有著不同的功效和作用,白茍是被很多人不熟悉的一種中藥材,就是芍藥的根經(jīng)過加工和干燥之后得到的,對補血以及緩解疼痛都有比較好的效果。
白茍的功效與作用
1.補血:用于治療:
(1)血虛經(jīng)行不調(diào),痛經(jīng),崩漏,伴頭昏乏力,心悸失眠。
(2)血虛肝脈失養(yǎng),肢體攣急,關(guān)節(jié)僵硬,屈伸不利。
2.斂陰柔肝:用于治療:
(1)熱病后期陰液耗傷,手足瘛疭(chi-zong),口干不渴,脈虛舌絳。
(2)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目眩頭暈,耳鳴,肢體麻木。
3.緩急止痛:用于治療:
(1)脘腹胸脅疼痛,如中焦虛寒,脘腹疼痛。
(2)肝氣不舒,脅肋疼痛。
(3)陰血虧虛,小腿抽掣疼痛。
關(guān)于白茍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 ~ 80厘 米。根肥大,通常為圓柱形或略呈紡錘形。 莖直立,光滑無毛。葉互生,具長柄,2回3出
復(fù)葉,小葉片橢圓形、披針形,長8 ~ 12厘米, 寬2?4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全 緣,葉緣具極細乳突,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 色,葉脈在下面隆起,葉基部常帶紅色。花甚 大,單生于花莖的分枝頂端,每花莖有2 ~5 朵花,花莖長9 ~ 11厘米;萼片3片,葉狀;花
瓣10瓣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紅色或 紅色;雄蕊多數(shù),花藥黃色;心皮3 ~5枚,分 離。果實3~5枚,卵形,先端鉤狀向外彎。
花期:5-7月,果期6 ~7月。
吃中藥的禁忌
影響藥物發(fā)揮的食物。
比如生冷食物、濃茶、辛辣油膩食物、蘿卜、腥膻類食物。這些類型的食物,有的會化解藥力減少療效,有的會降低吸收,更有的會產(chǎn)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遵循醫(yī)囑,做好相關(guān)忌口工作。
不宜為追求快速療效而過量或長期服用中藥。
比如決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長期服用決明子可能引起腹瀉。益脾補氣且清熱解毒的干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民間諺語“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特殊體質(zhì)人群應(yīng)謹慎服用中藥。
比如脾胃虛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藥后,有可能出現(xiàn)胃部不適以及腸鳴等癥狀。最好先從中醫(yī)師那里或者自我測試,了解自己的體質(zhì)情況。如果屬于比較典型的某種體質(zhì),則應(yīng)當(dāng)在吃中藥前了解對應(yīng)的禁忌情況。
孕婦服用中藥應(yīng)當(dāng)謹慎。
由于西藥可能會引起胎兒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婦對中成藥更加青睞。但部分中成藥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謹記的是,孕婦對清熱類、祛風(fēng)除濕類、消化導(dǎo)食類、瀉下類、理氣類、開竅類、驅(qū)蟲類、祛濕類等多種類型的重要應(yīng)當(dāng)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