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yùn)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yùn)動。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我們該怎么進(jìn)行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紅馬蹄草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紅馬蹄草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紅馬蹄草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別名】馬蹄肺筋草、接骨草、接骨丹[四川]、鬧魚草[云南]、金錢薄荷[浙江]、大駁骨草[廣東]
【來源】為傘形科石胡荽屬植物 紅石胡荽 Hy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H. javanica Thunb. var. chinensis Dunn]的 全草 。四季可采,曬干備用。
【性味】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感冒,咳嗽,吐血,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痔瘡。
【用法用量】0.3~1兩。外用新鮮全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四川中藥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馬蹄草,我們知道紅馬蹄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野馬蹄草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野馬蹄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直立席草
【來源】莎草科 螢藺 Scirpus juncoides Roxb. [S. erectus poir.],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河北、山東向南至廣東、廣西及西南各省區(qū)。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水。主治肺癆咳血,風(fēng)火牙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2~4兩,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西中草藥》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野馬蹄草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野馬蹄草的好處了??梢娨榜R蹄草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中藥紅車軸草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紅車軸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別名】紅三葉草、三葉草、紅菽草、紅花苜蓿、紅花草翹搖
【來源】豆科 紅車軸草 Trifolium pratense L.,以 花序 及 帶花枝葉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華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
【化學(xué)成份】 葉 含有車軸花素(pratol,C 16 H 12 O 4 )及葡萄糖甙。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喘,鎮(zhèn)痙。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中國藥植圖鑒》
通過上面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紅車軸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紅母雞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紅母雞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dāng)?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紅母雞草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來源】為豆科植物 大葉山螞蝗 的 莖葉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大葉山螞蝗,又名:恒河山綠豆。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臺灣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含液體生物堿約0.05%,從中分離出N,N-二甲基色胺及其Nb氧化物、下箴刺桐堿、大麥芽堿、N-甲基酪胺、β-苯乙胺等。又含γ-羥基棕櫚酸內(nèi)酯0.03%,醚溶性樹脂2.1%、有機(jī)酸、還元糖、揮發(fā)油等。
【藥理作用】10%葉浸劑對家兔有利尿作用,灰分無效
【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止血,止痛,消瘀散腫。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紅母雞草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紅梗草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紅梗草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紅梗草的功效等。
【別名】澤蘭、紅稈草、紅升麻、黃力花、接骨草、大澤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異葉澤蘭的全草.
【原形態(tài)】異葉澤蘭 多年生草本,高1-2m。莖直立,圓柱形,被長毛,上部有散生的細(xì)紅色斑紋,基部淡褐色或紫色。葉對生,有時上部葉互生;葉片3全裂,少有淺裂或半裂,但花序下的葉不裂,裂片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兩面被柔毛及腺點,但上面的毛少而稀呈綠色,下面灰白色毛密而呈淡白色,邊緣有粗鋸齒,具短柄;中裂片較大,長4-9cm,寬1.5-3.5cm,側(cè)生裂片較短上,葉柄較短,長約1cm;花序下的葉更小,不裂,卵形或披針形,無柄或有短柄。頭狀花序在莖頂或分枝頂端排成傘房或復(fù)傘房花序;總苞片先端圓鈍。瘦果有腺點;冠毛與花冠等長?;ㄆ?-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地灌木林緣或林下,以及山坡草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直徑2-7mm,下部木千周,灰棕色,上部嫩莖灰淡綠色,被白色短毛;質(zhì)脆,易斷。葉多皺縮破碎,完整展平后呈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圓鋸齒,暗綠色或灰綠色,兩面有黃色腺點有短白毛。微臭,味稍苦。
【性味】味甘;苦;性微溫
【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除濕行水。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癥瘕;腹痛;產(chǎn)后惡露不行;小便淋漓;水腫;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紅梗草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大家知道紅接骨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紅接骨草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矮腳甘松、石上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耳草長蒴苦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耳草長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具長根狀莖。葉均基生;無柄或具柄,柄扁,長達(dá)2cm,寬3-6mm;葉片干時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長6.5-10cm,寬0.9-2.4cm。常鐮刀狀彎曲,兩端漸狹,邊緣全緣,兩面密被伏貼灰黃色絨毛,側(cè)脈3-4條?;ㄐ?-3條,每花序有多花;花序梗棖13-18cm;苞片對生,狹橢圓形,長約4mm,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1.5mm,外面被極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內(nèi)面被極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紅色,內(nèi)面有紫紅色斑紋,外面被短柔毛,花冠下部細(xì)管狀,長約7mm,冠檐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枚發(fā)育,花絲基部具柔毛,退化雄蕊2;花盤杯狀;子房長約6mm,密被短柔毛,花柱長約3mm,被短柔毛,柱頭2裂。蒴果線形,長2-3cm,寬約2mm,密被短柔毛。種子小,橢圓形,平滑?;ㄆ?-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160m的石灰?guī)r山陰處石上或陡崖上。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止痛。主跌打損傷;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擦。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紅接骨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馬蹄草的主要產(chǎn)地為西湖,是一種常見的藥材。同時在早期也是我國的一種較為珍貴的水生內(nèi)食品之一。馬蹄草可以直接用來食用也可以用做藥材。通常用于治療發(fā)痧,跌傷,扭傷等的疾病。那么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馬蹄草食療效果。
? 【植物形態(tài)】薄葉驢蹄草 多年生草本,高45~60厘米。根莖短,叢生白色須根。莖直立或斜上,中空?;~叢生,腎圓形或卵狀圓心臟形,長4.5~6厘米,寬6~10厘米,基部深心形;葉緣具鈍齒或齒牙狀;葉柄長24~36厘米;莖生葉疏生,1~3片,形小,具短柄或幾無柄;葉質(zhì)柔軟,掌狀脈萌面均稍隆起.花1~3朵,頂生,花梗長4~6厘米;花被通常5瓣,卵狀橢圓形,長13毫米左右,亮黃色;雄蕊多數(shù),黃色,花絲短;心皮5~8,狹長。蓇葖果無柄,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左右,頂端具短嘴;種子多數(shù)?;ㄆ?~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水溝邊、雜林草叢等潮濕處。分布我國東北地區(qū)及陜西、浙江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
治發(fā)痧,跌傷,扭傷。
馬蹄草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拌酒糟,烘熱外敷;或煎水洗。
馬蹄草的選方
①治發(fā)痧:馬蹄草四至五錢,加檻木、醉魚草、大葉烏梢(豆科胡枝子)、仙鶴草各三至四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②治跌傷、扭傷:鮮馬蹄草根、蛇葡萄根。搗爛,拌酒糟,烘熱歌傷處。
馬蹄草食療效果
馬蹄草不僅味道清香,營養(yǎng)也很豐富。它的嫩莖,嫩芽,卷葉周圍都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含有較高的膠質(zhì)和其他成分。據(jù)測定,每100克鮮馬蹄草含蛋白質(zhì)900毫克,糖分230毫克以及較多的維生素C和少量鐵質(zhì)。若以馬蹄草與鯽魚一起調(diào)羹,除味道鮮美外,還有消氣止嘔,治熱疽,除瘡毒等作用。
? ?通過上述對于馬蹄草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馬蹄草食療效果的祥細(xì)介紹。相信多數(shù)人對于馬蹄草的作用和功效果以及食療效果已有了進(jìn)一步的了解。平時對于有出現(xiàn)發(fā)痧,跌傷,扭傷情況時,不妨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食用馬蹄草來進(jìn)行治療。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yán)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qiáng)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diào)理身體各個機(jī)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guān)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紅田烏草這種藥材。
【別名】紅節(jié)節(jié)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 紅蓮子草 的 全草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柔弱草本。莖紅色,基部常匍匐,多分枝。葉具柄,對生,葉片矩圓狀倒卵形至匙形,長2~4.5厘米,先端短尖或鈍,綠色帶紅紫色。頭狀花序腋生,無柄,單生,卵狀或近球形:微有毛。
【生境分布】生于濕地或栽培。
【性味】甘微酸,涼,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積逐瘀。
【附方】①治吐血、咯血、下血及內(nèi)傷出血:鮮紅田烏草一兩至一兩半,搗爛絞汁調(diào)童便服。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紅田烏草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