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枝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櫨枝葉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黃櫨枝葉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黃櫨枝葉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 黃櫨 的 枝葉 。
【化學(xué)成份】葉含鞣質(zhì)達(dá)33%。鞣質(zhì)中有沒食子酸、沒食子酸四糖、三沒食子酰葡萄糖、三甲基沒食子酰葡萄糖、黃酮類、飛燕草素3-半乳糖甙、越橘花青甙、矮牽牛素-3-葡萄糖甙、矢車菊素單葡萄糖甙、飛燕草素單葡萄糖甙、芍藥素單葡萄糖甙等。又含揮發(fā)油。
【藥理作用】從黃櫨的葉中所獲得的總黃酮甙制劑,口服80~160毫克/公斤有抗炎作用,對大鼠、小鼠的甲醛性腳爪浮腫有抑制細(xì)胞增生的作用,并增加毛細(xì)血管的抵抗力,對雞蛋白性水腫無效。此外因含鞣質(zhì)故有收斂、抗菌作用,可外用治創(chuàng)傷;亦可內(nèi)服以治胃腸炎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濕熱。治黃疸,水、火燙傷,漆瘡。
【附方】①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黃櫨三錢。水煎服。Ys630.com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河北中藥手冊》
以上就是對黃櫨枝葉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jìn)行,而且黃櫨枝葉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擴(kuò)展閱讀
很多人都知道,黃櫨根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黃櫨根的神奇的功效遠(yuǎn)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xì)的講述一下黃櫨根的功效。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 毛葉黃櫨 的 根 。全年可采,去凈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毛葉黃櫨,又名:巖棕樹、卷子樹。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梁灌叢中。分布陜西、河南、湖北、浙江、甘肅、四川等地。
【性味】味澀,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毒,活血散瘀。治皮膚瘙癢癥,跌打損傷,骨折,虛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黃櫨根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櫨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黃櫨1斤(銼),鹽2兩。
【功能主治】漆瘡。
【用法用量】上2味,以水1斗,煮取5升,去滓,洗之,1日3-5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四
【處方】黃櫨木3斤(銼碎),白礬2兩(為末)。
【功能主治】腳氣。
【用法用量】上2味,先將黃櫨木以水2斗煎10余沸,去滓,入白礬末攪,轉(zhuǎn)用瓦甕子一口,可容4斗5升者,以闊3寸板子橫著甕底,將煎得湯乘熱傾入甕中,于密室內(nèi)坐,腳踏甕中橫木上,蘸頻以湯從(骨干)面淋之,甕外以糠火微溫,得汗甚為度,其湯只離腳面2-3寸。若蘸了,以綿衣裹兩腳,勿令風(fēng)吹,其殘湯隔日溫過,一依前法用,如得汗甚,心中悶極,即取紅雪末2錢匕,以冷漿水調(diào)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黃櫨湯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dá)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榧枝葉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guān)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榧枝葉進(jìn)行更多的解讀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豆杉科植物榧樹的枝葉。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高達(dá)25m,胸徑55cm,樹皮淡灰黃色、深灰色或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近對生或輪生,一年生小枝綠色,二至三年生小枝黃綠色、淡褐色或暗綠黃色,稀淡褐色。葉條形,通常直,長1.1-2.5cm,寬2.5-4cm,先端凸尖或具刺狀短尖頭,基部圓,上面光綠色,中脈不明顯,有2條稍明顯的縱槽,下面淡綠色,氣孔帶與中脈帶近等寬,綠色邊帶與孔帶等寬或稍寬。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基部各有2對交叉對生的苞片及外側(cè)的一小苞片,胚珠直立,單生于假種皮上。種子橢圓形、卵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5cm,徑1.5-2.5cm,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先端有小凸尖頭,胚乳微皺。花期4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溫暖濕潤的黃壤、紅壤及黃褐壤土,混生于森林中。
【化學(xué)成份】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羥基去氫松香醇(6-hydroxydehydroabietinol)和香榧酯(torreyagrandate)。 枝含抗腫瘤黃酮類化合物:香榧黃酮(torreyflavone)及香榧黃酮甙(torreyaflavonoside)。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主風(fēng)濕瘡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湯浸洗。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榧枝葉的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藥榧枝葉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對榧枝葉等中藥多做點了解。
棠梨枝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棠梨枝葉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棠梨 的 枝葉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棠梨"條。
【性味】①《救荒本草》:"味微苦。"
【功能主治】《綱目》:"治霍亂吐瀉不止,轉(zhuǎn)筋腹痛。"
【附方】①治霍亂吐利不止,兼轉(zhuǎn)筋:棠梨枝一握,木瓜二兩。上藥細(xì)銼和勻,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圣惠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經(jīng)過上文對于棠梨枝葉的介紹,我們對于棠梨枝葉有了詳細(xì)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棠梨枝葉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牛耳楓枝葉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牛耳楓枝葉,牛耳楓枝葉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牛耳楓枝葉。
【來源】交讓木科植物 牛耳楓 的 枝葉 ,秋后采。
【性味】《陸川本草》:"甘,溫,有微毒。"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驅(qū)風(fēng),止痛,消腫。治風(fēng)濕骨痛,浮腫。"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治蛇傷或骨折:牛耳楓鮮葉搗爛敷。(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牛耳楓枝葉,我們知道牛耳楓枝葉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白簕枝葉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白簕枝葉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白簕枝葉的功效與作用進(jìn)行認(rèn)識。
【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別名】白茨葉、白勒遠(yuǎn)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葉。
【原形態(tài)】攀援狀灌木,高1-7m。枝細(xì)弱鋪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黃色、疏生向下的針刺,刺先端鉤曲,基部扁平。葉互生,有3小葉,稀4-5;葉柄長2-6cm,有刺或無刺;小葉柄長2-8mm;葉片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稀倒卵形,中央一片最大,長4-10cm,寬36.5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脈上疏生剛毛,下面無毛,邊緣有細(xì)鋸齒或疏鈍齒,側(cè)脈5-6對。傘形花序3-10,稀多至20個組成頂生的傘形花序或圓錐花序,直徑1.5-3.5cm;總花梗長2-7mm,無毛;萼筒邊緣有5小齒;花黃綠色,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約2mm,開花時反曲;雄蕊5,花絲長約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直徑約5mm,成熟果黑色?;ㄆ?-11月,果期9-12月。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除濕斂瘡。主感冒發(fā)熱;咳嗽胸痛;痢疾;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刀傷;癰瘡疔癤;口瘡;濕疹;疥瘡;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或開水泡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白簕枝葉的功效與作用詳細(xì)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jìn)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野梨枝葉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jī)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野梨枝葉進(jìn)行一番了解。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豆梨 的 枝葉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鹿梨"條。
【化學(xué)成份】葉含熊果酚甙、異槲皮甙、綠原酸、異綠原酸、大波斯菊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以及3,4-二羥基芐醇4-葡萄糖甙的咖啡酸、原兒茶酸、對羥基苯甲酸、香莢蘭酸的酯。葉中尚檢出原兒茶酸3-葡萄糖甙。
【功能主治】江西《草藥手冊》:"治吐瀉不止,轉(zhuǎn)筋腹痛,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辭典》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野梨枝葉的功效與作用了吧?野梨枝葉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判斷,這點希望大家注意。
粗榧枝葉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粗榧枝葉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葉。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15m。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葉條形,排成2列,長2-5cm,寬約3mm,上部漸窄,先端漸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圓形,質(zhì)地較厚,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較綠色邊帶寬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頭狀,徑約6mm,總梗長約3mm;雄球花卵圓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雌球花頭狀,通常2-5個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種子2-5,生于總梗的上端,卵圓形、橢圓狀卵圓形或近球形,長1.8-2.5cm,先端中央有尖頭。花期3-4月,種子10-11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西至甘肅、陜西、河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枝葉含三尖杉堿(cephalotaxine),Ⅱ-羥基三尖杉堿(Ⅱ-hydroxycephaltaxine),橋氧三尖杉堿(drupacine),去甲基三尖杉酮堿(demethylcephalotaxinone),C-3-表臺灣三尖杉堿(C-3-epiwilsonine),臺灣三尖杉堿(wilsonine)。樹皮含海南粗榧內(nèi)酯(hainanolide),異粗榧堿(isoharringtonine),高粗榧堿(homoharringtonine)。此外,還含粗榧堿(harringtonine),脫氧粗榧堿(deoxyharringtonine)。
【藥理作用】從粗榧枝葉中分離的三尖杉堿、高粗榧堿、異粗榧堿的藥理作用海南粗榧的總生物堿制劑對急性及慢性粒細(xì)胞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病有一定療效。
【性味】苦;澀;性寒
【功能主治】抗癌。主白血?。粣盒粤馨土?/p>
【用法用量】一般提取其生物堿制成注射劑使用,具體用法用量1.治療白血病 用中華粗榧總生物堿每日50-100mg肌注,個別用至200mg.治療慢性粒細(xì)胞白血病11例,結(jié)果完全緩解者3例,部分緩解Ⅰ級、Ⅱ級各2例,未緩解4例。還發(fā)現(xiàn)本品對慢粒急變亦有較好療效,用治急性淋巴細(xì)胞白血病10例,大部分系與環(huán)磷酰胺、6-巰基嘌呤、激素等聯(lián)合用藥,除1例外均達(dá)不同程度緩解,其中完全緩解6例。觀察急性粒細(xì)胞白病4例。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5例。
【注意】本品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yīng),少數(shù)病人可發(fā)生心臟毒性反應(yīng)。
【附方】本品植物形態(tài)及果實均與榧子相似,但木理較榧子粗糙,故名粗榧。其種子亦有代榧子食用,而稱土香榧。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粗榧枝葉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jìn)行,而且粗榧枝葉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