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花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楤木花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楤木花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楤木花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ralia, Chinese Aralia Bark and Root-bark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花。
【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xì)刺。葉為2-3回羽狀復(fù)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dá)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時5-11,基部有1對小時,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xì)鋸齒,側(cè)脈7-10對,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zhì),長3-4mm,均被黃褐色絨毛;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直徑約3mm;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紫黑色,直徑約4mm,具5棱,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化學(xué)成份】1.參見楤木白皮條。莖皮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合歡酸(echinocystic acid)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七葉內(nèi)酯二甲醚(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藥理作用】抗炎作用:齊墩果酸40mg/kg腹腔注射,對醋酸及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毒性】毒性:楤木總甙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724mg/kg,1/32-1/2 LD50的劑量對小鼠微核試驗無影響,1/45-1/5 LD50的劑量對小鼠顯性致死性試驗無影響,0.0016mg/ml-16mg/ml Ames 試驗無致突變作用。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附方】①治關(guān)節(jié)風(fēng)氣痛: 楤木根白皮五錢。加水一碗,黃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劑,連服數(shù)天,痛止后再服三天。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②治腎炎水腫: 楤木根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日服二次。
【各家論述】1.《本草拾遺》:取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盞,當(dāng)下水。如病已困,取根搗碎,坐,其取(取其)氣,水自下。又能爛人牙齒,齒有蟲者,取片子許大,納孔中,當(dāng)自爛落。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guān)于楤木花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楤木花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接骨木花的簡介
接骨木花屬于忍冬科,是 帶有麝香葡萄優(yōu)雅甜香味的小黃花,是歐洲常見的高大林蔭街樹所生長的花朵。接骨木可以制成花草茶的部分,是每年六、七月所開的黃白色花。
接骨木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活血,止痛。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腰痛,水腫,風(fēng)癢,癮疹,產(chǎn)后血暈,跌打腫痛,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
《唐本草》:“主折傷,續(xù)筋骨,除風(fēng)癢、齲齒。可為浴湯?!?/p>
《千金翼方》:“打傷痕血及產(chǎn)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p>
汪連仕《采藥書》:“行血敗毒,洗一切瘡疥、鬼箭風(fēng)?!?/p>
《百草鏡》:“治跌撲癰腫?!?/p>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鎮(zhèn)痛藥。治手足偏風(fēng)及風(fēng)濕腰痛,骨間諸痛,四肢寒痛,腳腫。又跌傷骨痛、風(fēng)疹、汗疹等為浴湯料?!?/p>
接骨木花的功效
1、緩解感冒。接骨木花對于風(fēng)寒、感冒、喉嚨痛、鼻塞等流行性感冒的問題都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很多家長都會用接骨木花泡茶加紅糖讓孩子喝下去,幫助孩子緩解身體不適。接骨木花還有“萬靈藥”的美譽,傳說它能夠?qū)⒉∧Ыo驅(qū)除呢。
2、護膚美容。很多護膚美容品都會借助接骨木花的成分,來起到美容保養(yǎng)的效果。用接骨木花和水一塊蒸臉,能夠讓皮膚更加白皙、細(xì)膩,幫助維持美麗的容貌。
3、減輕口腔病。比如出現(xiàn)了牙齦炎、口臭、口氣大的問題,就可以直接拿接骨木花泡的水來漱口,解決口腔上的異味、不適。
4、消炎。接骨木花具備消炎的效果,它也能夠預(yù)防花粉過敏,緩解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問題。
接骨木花的市場信息
1、接骨木花的價格
每千克50元左右。
2、接骨木花的選購方法
薄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6m。老枝有皮孔,賄民淡黃棕色。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dá)5對,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lán)色的突起;側(cè)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1.2-7cm,先端尖,漸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shù)枚腺齒,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cm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氣。
3、接骨木花的保存方法
4~5月采收整個花序,加熱后花即脫落,除去雜質(zhì),曬干。請置于室內(nèi)陰涼干燥處。
水紅木花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水紅木花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水紅木花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忍科植物水紅木的花。
【原形態(tài)】水紅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8m。幼枝被微毛,老枝紅褐色,變無毛,疏生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3.5cm;葉革質(zhì),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cm,寬3-5cm,粗壯枝上的葉較薄較大,長達(dá)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薄較大,長達(dá)17-24cm,寬10cm,先端漸尖至急漸尖,基部狹窄至寬楔形,全緣或在中、上部常具少數(shù)不整齊疏齒,上面暗綠色,下面灰綠色,疏被紅色或黃色微小腺點,近基部兩側(cè)有1至數(shù)個腺體,側(cè)脈3-5對,弧形;革質(zhì)。聚傘花序花形式,直徑4-10cm,被微毛至僅有微小腺點;總梗長1-6cm,第1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通常著生于第3級輻射枝上;萼筒長約1.5mm,具細(xì)小腺點,萼齒極?。换ü诎咨蛴屑t暈,鐘狀,長4-6mm,裂片5,圓卵形,長約1mm,先紅后紫黑;核卵圓形,扁,有1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水紅木花的描述,可見水紅木花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水紅木花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yīng)的疾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紅楤木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棘莖楤木
【來源】五加科 紅楤木 Aralia echinocaulis Hand.-Mazz.,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性味】微苦,溫。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祛風(fēng)行氣,清熱解毒。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骨髓炎,癰疽,風(fēng)濕痹痛,骨痛。
【用法用量】0.5~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楤木,紅楤木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紅楤木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湖北楤木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湖北楤木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刺包頭、飛天蜈蚣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
【原形態(tài)】湖北楤木 灌木或喬木,高達(dá)12m。小枝密生黃棕色絨毛,有刺。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深棕色,先端離生部分披針形;葉軸和羽片軸密生絨毛;羽片對生,有小葉9,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往紙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3cm,寬3-6cm,先端長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脈上必生細(xì)糙毛,下面密生黃棕以絨毛,邊緣有鋸齒,齒有刺尖,側(cè)脈約8對。圓錐花序頂生,長25-35cm,分枝2-5個,指狀排列;傘形花序在二級分枝上單個頂生,或另有1-2個側(cè)生分辯率形花序,有花10-20朵;苞片披針形,宿存,小苞片線形;萼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尖齒;藥瓣5,白以,卵狀三角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離生,反曲。果實球形,直徑約4mm,黑色,有5棱?;ㄆ?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m的北向山坡上。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利水消腫。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酒炒敷。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湖北楤木的功效與作用,湖北楤木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讲ň墭B木的身影,那么波緣楤木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
【別名】紅刺腦包、頂天刺、龍牙楤木、三百棒、紫紅傘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波緣楤木的根。
【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喬木,高2.5-7m。樹皮赤褐色,小枝有短而粗的刺。葉互生;葉柄無毛,疏生少數(shù)短刺;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部分為錐形;葉大,二回羽狀復(fù)葉,長達(dá)80cm,每羽片有小葉5-15,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5-6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狀,基部圓形,側(cè)生小葉基部歪斜,上面學(xué)綠色,下面灰白色,兩面均無毛,邊緣有波狀齒;側(cè)脈7-9對。由多數(shù)傘形花序組成大形圓錐花序,分枝長達(dá)55cm;總花梗有棕色糠屑狀粗毛;小苞片長圓形,長約2mm;花萼無毛,長約1.5mm,邊緣有5小齒;花白色,花瓣5,長圓形開花時反曲;子房5室,花柱5,離生。核果球形,漿果狀,熟時黑色,有5棱,直徑約3mm?;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中密林或山谷疏林下。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祛風(fēng)除濕。主跌打損傷;骨折;痞塊;經(jīng)閉;痛經(jīng);勞傷疼痛;風(fēng)濕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活血通經(jīng)、行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及婦女閉經(jīng)痛經(jīng)。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波緣楤木的描述,可見波緣楤木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波緣楤木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yīng)的疾病。
刺葉楤木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xué)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現(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刺葉楤木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
【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
【原形態(tài)】灌木,高2-3m。小枝疏生多數(shù)長短不等的刺,刺扁,長1-10mm,基部膨大。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部分錐形,有纖毛;葉大,長40-70cm,二回羽狀復(fù)葉;羽片長20-30cm,有小葉5-9,小片薄紙質(zhì)或近膜質(zhì),長圓狀卵形或狀橢圓形,長7-12cm,寬3-6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有時略歪斜,上面脈上疏生小刺和刺毛,下面甚密,邊緣有鋸齒;側(cè)脈5-7對。傘形花序有多花,直徑約2.5cm;總花梗長1-6cm,有刺和剛毛;小花梗8-15mm,密生刺毛;苞片長圓形,長3-6mm,無毛;萼筒邊緣有5小齒,三角形;花淡綠白色,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約1.5mm;雄蕊5,花絲細(xì)長,子房5室,花柱5,分離。核果卵球形漿果狀,黑褐色,有5棱,長約5mm,花柱宿存?;ㄆ?-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或林緣陽光充足處。
【化學(xué)成份】根中含楤木皂甙(araloside)H、J、A,楤木皂甙A甲酯(araloside A methyl ester),竹節(jié)人參皂甙(chikuset-susaponin)Ib、IV[1].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血。主風(fēng)濕骨痛;頭昏頭痛;跌打損傷;骨折;吐血;崩漏;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木草綱要》:根:有駁骨,解毒的功能。用于頭昏、頭痛、吐血、血崩、風(fēng)濕、跌打。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刺葉楤木的詳細(xì)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刺葉楤木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楤葉懸鉤子。
【英文名】Raspberry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楤葉懸鉤子的葉或花。
【原形態(tài)】楤葉懸鉤子 灌木,高約3m。莖上小刺散生,莖、葉有腺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3-5枚,圓心形,先端稅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長約11cm;托葉條形??偁罨ㄐ颍斏换ㄗ霞t色;萼片外面有毛,萼片長橢圓狀三角形;花瓣5,花瓣有細(xì)齒狀邊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中。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燥濕止癢。主瘡癤腫毒,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葉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臺灣藥用植物志》:葉與攀枝花、葉搗爛,外敷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分析了楤葉懸鉤子,知道楤葉懸鉤子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龍牙楤木葉[圖]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英文名】Aralia elata(Miq.)Seem.
【別名】刺老鴉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 遼東楤木 的 嫩葉及芽 。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1.5-6m。小枝疏生多數(shù)細(xì)刺,刺長1-3mm,基部肝大;幼枝上常有細(xì)長直刺,長達(dá)1.5cm。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長40-80cm;葉柄長20-40cm;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分離部分線形,長約3mm,邊緣有毛;羽片有小葉7-11,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2.5-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稀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傘形花序直徑1-1.5cm;總花梗長0.8-4cm,花梗長約7mm,均密生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膜質(zhì);花黃白色;萼無毛,長約1.5mm先端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與萼等長,卵狀三角形,花時反曲;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圓球形,漿果狀,黑色,直徑4mm,有5棱?;ㄆ?-8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份】干燥葉中含齊果墩果酸-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granosyl-28-O-β-D-rhamn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齊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鼠李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木糖甙(hederagenin-3-O-α-L-xylopyanoside],齊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鼠李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木糖甙(oleanol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28-O-β-D-glucopgranosyl(1→6)-β-D-xyl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3) gluc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鼠李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5-去羥基槲皮素-3-吡喃鼠李糖甙[5-dehydroxyquercetin-3-rhamnopyranoside],5-去羥基山柰酚-3-吡喃鼠李糖甙[5-dehy-droxykampferol-3-rhamnopyranoside],矢車菊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半乳糖甙[cyanidin-3-O-β-D-xyl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
【藥理作用】遼東楤木葉中提得總?cè)圃磉办o脈注射10mg/kg于貓或家兔時,可使血壓下降20% ,持續(xù)15分鐘,降壓作用不被阿托品所對抗,皮下注射1.25-5mg/kg于小鼠,可顯著降低水合氯醛、巴比妥鈉等對動物的麻醉作用。15mg/kg總?cè)圃磉皩Υ笫筮€具有明顯降血糖、降血中β-脂蛋白的作用,但對膽固醇水平則無影響。
【性味】味微苦;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主濕熱泄瀉;痢疾;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適量,作菜食。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龍牙楤木葉[圖]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龍牙楤木葉[圖]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龍牙楤木果[圖]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龍牙楤木果[圖]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英文名】Aralia elata (Miq .)Seem.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 遼東楤木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1.5-6m。小枝疏生多數(shù)細(xì)刺,刺長1-3mm,基部肝大;幼枝上常有細(xì)長直刺,長達(dá)1.5cm。葉為二至三回羽狀復(fù)葉,長40-80cm;葉柄長20-40cm;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分離部分線形,長約3mm,邊緣有毛;羽片有小葉7-11,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2.5-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心形,稀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傘形花序直徑1-1.5cm;總花梗長0.8-4cm,花梗長約7mm,均密生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膜質(zhì);花黃白色;萼無毛,長約1.5mm先端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與萼等長,卵狀三角形,花時反曲;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圓球形,漿果狀,黑色,直徑4mm,有5棱?;ㄆ?-8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下乳。主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龍牙楤木果[圖]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龍牙楤木果[圖]。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接骨木花的藥用價值
接骨木薄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6m。老枝有皮孔,賄民淡黃棕色。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dá)5對,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lán)色的突起;側(cè)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1.2-7cm,先端尖,漸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shù)枚腺齒,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cm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氣?;ㄅc葉同出,圓錐聚傘花序頂生,長5-11cm,寬4-14cm;具總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開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狀,長約1mm,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時帶粉紅色,開后白色或淡黃色,花冠輻狀,裂片5,長約2mm;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花藥黃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頭3裂。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3-5mm,黑紫色或紅色;分核2-3顆,卵形至橢圓形,長2.5-3.5mm,略有皺紋?;ㄆ?-5月,果期9-10月。
作用:祛風(fēng)利濕;活血;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痛風(fēng);大骨節(jié)病;急慢性腎炎;風(fēng)疹;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用于骨折,跌打損傷,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痛風(fēng),大骨節(jié)病,急、慢性腎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或研末撒。
接骨木花的副作用
孕婦忌服。
《品匯精要》:多服令人吐。
接骨木花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接骨木花的醫(yī)學(xué)記載
《唐本草》:主折傷,續(xù)筋骨,除風(fēng)癢、齲齒??蔀樵?/p>
《千金翼方》:打傷痕血及產(chǎn)婦惡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汪連仕《采藥書》:行血敗毒,洗一切瘡疥、鬼箭風(fēng)。
《百草鏡》:治跌撲癰腫。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鎮(zhèn)痛藥。治手足偏風(fēng)及風(fēng)濕腰痛,骨間諸痛,四肢寒痛,腳腫。又跌傷骨痛、風(fēng)疹、汗疹等為浴湯料。
接骨木花的附方
治打損接骨:接骨木半兩,好乳香半錢,赤芍藥、川當(dāng)歸、川芎、自然銅各一兩。上為末,用黃蠟四兩溶入前藥末,攪勻,候溫軟,眾手丸如大龍眼。如打傷筋骨及閃枘疼痛不堪忍者,用藥一丸,好舊無灰酒一盞浸藥,候藥漬失開,承熱呷之,痛絕便止。(《續(xù)本事方》)
治腎炎水腫:接骨木三至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創(chuàng)傷出血:接骨木研粉,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漆瘡:接骨木莖葉四兩,煎湯待涼洗患處。(《山西中草藥》)⑤產(chǎn)后血暈。用接骨木碎塊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Bō Yun Sǒnɡ M
【英文名】root of Undulateleaf Aralia, Undulate Aralia
【別名】紅刺腦包、頂天刺、龍牙楤木、三百棒、紫紅傘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波緣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undulata Hand.- Maz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雜質(zhì)、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喬木,高2.5-7m。樹皮赤褐色,小枝有短而粗的刺。葉互生;葉柄無毛,疏生少數(shù)短刺;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部分為錐形;葉大,二回羽狀復(fù)葉,長達(dá)80cm,每羽片有小葉5-15,基部有1對小葉,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5-6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狀,基部圓形,側(cè)生小葉基部歪斜,上面學(xué)綠色,下面灰白色,兩面均無毛,邊緣有波狀齒;側(cè)脈7-9對。由多數(shù)傘形花序組成大形圓錐花序,分枝長達(dá)55cm;總花梗有棕色糠屑狀粗毛;小苞片長圓形,長約2mm;花萼無毛,長約1.5mm,邊緣有5小齒;花白色,花瓣5,長圓形開花時反曲;子房5室,花柱5,離生。核果球形,漿果狀,熟時黑色,有5棱,直徑約3mm?;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中密林或山谷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翻譯片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經(jīng)止痛;祛風(fēng)除濕。主跌打損傷;骨折;痞塊;經(jīng)閉;痛經(jīng);勞傷疼痛;風(fēng)濕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活血通經(jīng)、行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損傷及婦女閉經(jīng)痛經(jīng)。
【摘錄】《中華本草》
蔥,既是人們四季常食的調(diào)味品,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應(yīng)時蔬菜。據(jù)分析,每百克大蔥含蛋白質(zhì)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維生素A原1.6毫克,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元素。蔥作為調(diào)味品是由于它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它除能促使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增加、提高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外,還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經(jīng)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食蔥和蒜,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及補腦作用。
老年腦力勞動者,常因用腦過度而引起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時甚至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反應(yīng),如果能事先多吃點大蔥或大蒜,則有預(yù)防上述癥狀的作用。為大腦提供能量所需的葡萄糖的轉(zhuǎn)變,需要維生素B1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把大蒜和少量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chǎn)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還能發(fā)揮比維生素B1更強的作用。大蔥中則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若經(jīng)常食蔥,堆積的前列腺素A就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國外學(xué)者也證明,常食大蔥或大蒜,會使人保持大腦靈活,甚至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