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綿馬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歐綿馬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歐綿馬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歐綿馬的幾個方面。
【別名】貫眾、鱗毛蕨
【來源】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歐洲鱗毛蕨的根莖。
【原形態(tài)】植株高60-100cm。根莖粗壯,直立或斜生,堅硬,連同葉柄基部密被灰褐色、闊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5-30cm,上部的鱗片狹披針形;葉片厚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長40-70cm,寬20-30cm,短漸尖,羽片兩面及葉軸被黑褐色、披針形膜質(zhì)鱗片,二回羽狀全裂或深裂;羽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寬2-4cm,深裂至葉軸;裂片密集,純頭,全緣或有鋸齒;下部的羽片為二回羽狀;小羽片稍延長;葉脈分叉。孢子囊群大,背生于中脈兩側(cè)排成1-3行;囊群蓋圓腎形,凹部較深。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化學(xué)成份】根莖含副綿馬素(paraaspidin),白綿馬素(albaspidin),綿馬酸(filixic acid),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即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BB,低綿馬素(desaspidin)BB,綿馬酚(aspidinol),十三烷(tridecane),十四烷(tetradecane),十五烷(pentadecane),十六烷(hexadecane),1-十七烯(1-heptadecene),2,6-二正丁烷基對甲苯酚(2,6-di-n-butyl-p-cresol),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角鯊烯(squalene)。
【藥理作用】1.驅(qū)蟲作用:歐綿馬能使絳蟲蟲體麻痹,脫離腸壁而顯驅(qū)蟲效果,作為對絳蟲及十二指腸鉤蟲驅(qū)除藥歷史悠久。其有效成分綿馬酸鎂鹽比粗提取物油樹脂的驅(qū)蟲效果強5-7倍,毒性也增大2倍。
【性味】苦;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qū)蟲;利水消腫。主感冒發(fā)熱;乙腦;痄腮;麻疹;崩漏;腸寄生蟲??;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2-4g。
【注意】本品有毒,宜慎用。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歐綿馬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yīng)該在充分了解了歐綿馬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綿三七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綿三七進行一番了解。
【別名】雞心矮陀陀、球根毛瓣花
【來源】豆科毛瓣花屬植物 綿三七 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 [E. tuberosum (Buch.-Ham.)Wang et Tang],以 塊根 入藥。秋季采,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甘、苦、澀,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理氣止痛。用于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胃腹疼痛,腹瀉,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服,或干粉0.5~1錢吞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干根研粉,蜂蜜調(diào)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綿三七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綿三七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綿藤,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條、落霜紅、來阿片[苗語]
【來源】衛(wèi)矛科 綿藤 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 根、葉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瘀消腫,止血生肌。主治跌打紅腫,刀傷。
【用法用量】適量煮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草藥》
以上就是對綿藤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綿藤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綿參在我們的生活中綿參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綿參是什么?
【英文名】Wallich Eriophyton
【別名】綿毛參、毛藥草、光桿瓊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綿參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綿毛,高10-20cm。根肥厚,圓柱形。莖直立,下部常生于石塊堆中,呈白色、肉質(zhì),無毛,葉為苞片狀,白色無毛。莖上部葉大,兩兩交互對生,吉片鞭形或圓形,長寬約3-4cm,頂端葉較小,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在中部以上具圓齒狀鋸齒,兩面密被綿毛;葉柄短或近于無柄。輪傘花序6花,無花梗;小苞片刺狀,長達1.2cm,密被綿毛;花萼寬鐘形,長約15mm,隱藏于葉叢中,外面密被綿毛,內(nèi)面在萼齒先端及邊緣被綿毛,其余部分無毛,齒5,三角形,近等大,長約7mm;花冠淡紫或粉紅色,長2.2-2.8cm,上唇大,盔狀,向下彎曲覆蓋下唇,外面密被綿毛,下唇小,3裂,中裂片略大,先端微缺;雄蕊4,前對較長,先端突起,花絲有柔毛,后對藥絲基部增厚;柱頭2裂;花盤平頂。小堅果倒卵圓狀三棱形,長約3mm,黃褐色?;ㄆ?-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700-5300m的高山強度風(fēng)化的亂石塊堆中。
【性狀】性狀鑒別 全株皺縮,形似綿球狀。根圓錐形,長4-6cm,黑褐色或棕黑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黃白色。莖呈方柱形,有節(jié)。葉對生,莖下部葉鱗片狀,中上部葉必集,葉片卵圓形,長寬3-4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上部邊緣有鋸齒,兩面被折色綿毛,網(wǎng)脈粗糙明顯。輪傘花序隱藏在葉叢中;花冠二唇形,淡紫色至粉紅色或淡黃色。氣微,味淡。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主流行性感冒;肺炎;肺膿腫;肺結(jié)核;肝炎;痢疾;癰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或根: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全草治肺炎、痢疾、水草中毒、食物中毒。供食用,有滋補、調(diào)氣血、催乳及提中氣之效。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綿參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綿參,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歐當(dāng)歸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歐當(dāng)歸簡單的介紹一下。
【英文名】Root of Garden Lovage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桿物歐當(dāng)歸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5m。全株有香氣;根肥大,有支根。莖光滑無毛,有縱溝紋,紫紅色,中空?;~和莖下中葉二至三國順羽狀分裂,有長柄,葉柄基部膨大成長圓形、帶紫紅色的葉鞘;莖上部葉通常僅一回羽狀分裂;莖生葉葉柄較短,最上部的葉多簡化成先端3裂的小葉片;葉緣下部全緣,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復(fù)傘形花序徑約12cm,傘輻12-20;總苞片7-11,小總苞片8-12,均為寬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反曲,邊緣白色,膜質(zhì);小傘形序近圓球形;萼齒不明顯;花黃綠以,花瓣基部有短爪。分生果橢圓形,背部稍扁壓,長5-7cm,寬3-4cm,側(cè)棱和背棱呈闊翅狀,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北及遼寧、陜西、新疆、山東、灌輸、河南等地有栽培。
【化學(xué)成份】含多種揮發(fā)油成分,主要為藁本內(nèi)酯(ligusti-lide)[1-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香茅醛(citronellal)[1]。還含亞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4],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傘形花內(nèi)酯(umbelliferone),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nèi)酯(bergapten)[5],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當(dāng)歸二內(nèi)酯(ange-olide)[6],洋川芎內(nèi)酯(senkyunolide)[7],蕓香甙(rutin),山柰酚-3-O-蕓香甙(kaempferol-3-O-rutoside),異槲皮素(isoqrercetin),紫去英甙(adtragalin)[8],阿魏酸(ferulic acid),苯甲酸(benzon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腺嘌呤(adenine),蔗糖(sucrose)。薄層色譜表明尚有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煙酸(nico-tinicacid)和氨基酸等[9]。此外,本品尚含5種新的藁本內(nèi)酯二聚體( ligustilidedimer)[6]。
【藥理作用】根的水浸膏及揮發(fā)油具抑制子宮節(jié)律性收縮,對抗乙酰膽鹼對子宮和腸道平滑肌的痙攣作用。無水乙醇提取物有雌激素樣作用。
【性味】味辛;微甘;性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主經(jīng)閉;痛經(jīng);頭暈;頭痛;肢麻;水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治療閉經(jīng)、月經(jīng)澀少和痛經(jīng)均有一定療效。同時對頭暈、頭疼、四肢麻木、失眠、大便干燥等癥狀也有顯著療效。
【摘錄】《中華本草》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歐當(dāng)歸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歐李,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英文名】Semen pruni Humilis
【別名】山梅子、小李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歐李 prunus humilis Bunge的 種子 。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干燥。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1~1.5m。樹皮灰褐色,小枝被柔毛。葉互生,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5~5cm,寬1~2cm,先端尖,邊緣有淺細鋸齒,下面沿主脈散生短柔毛;托葉線形,早落?;ㄅc葉同時開放,單生或2朵并生,花梗有稀疏短柔毛;萼片5,花后反折;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雄蕊多數(shù);心皮1。核果近球形,直徑約1.5cm,熟時鮮紅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坡或砂丘邊。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
【性狀】種子卵形,長5~8mm,直徑3~5mm。表面黃白色或淺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尖端一側(cè)有線形種臍,圓端中央有深色合點,自合點處向上具多條縱向維管束脈紋。種皮薄,子葉乳白色,富油性。味微苦。
【化學(xué)成份】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脂肪油、皂甙等。
【功能主治】同郁李仁
【摘錄】《*辭典》
有關(guān)歐李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歐李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jǐn)慎。
紅綿藤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紅綿藤的幾個方面。
【來源】薔薇科 紅綿藤 Rubus rufo-lanatus H. T. Chang,以 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治內(nèi)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干葉研粉和煎劑入藥均可。
【備注】制劑“止血靈注射液”適用于各種外科手術(shù)及外傷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婦科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統(tǒng)出血及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中草藥通訊》4:41,1972
紅綿藤是一種已經(jīng)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guān)于它的記載,可見紅綿藤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