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苞薔薇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鄙钪薪?jīng)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碩苞薔薇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碩苞薔薇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碩苞薔薇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圓刺菱、毛刺頭、猴柿刺、野毛栗
【來源】薔薇科薔薇屬植物 碩苞薔薇 Rosa bracteata Wendl.,以 根 、 花 和 果實 入藥。夏季摘花,秋季挖根采果,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根:苦,溫。
【功能主治】根:益氣,健脾,固澀。用于盜汗,久瀉,脫肛,遺精,白帶。
【用法用量】根、果1~2兩,花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碩苞薔薇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碩苞薔薇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擴展閱讀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Bāo Qinɡ Wēi Gēn
【英文名】Root of Macartney Rose
【別名】猴局根、金柿根、大紅袍、毛刺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碩苞薔薇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bracteaea Wend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碩苞薔薇 常綠灌木,高2-5m。莖蔓生或平臥,莖枝有彎曲皮刺;小枝有柔毛,并混生針刺和腺毛。羽狀復葉;小葉5-9,連葉柄長5-9cm;托葉大部分離生,呈篦具狀深裂,邊緣有腺毛;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2.5cm,寬0.6-1.4cm,先端鈍或帶突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圓齒,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葉脈有柔毛。花兩性;單生或2-3朵集生,直徑5-7cm,花梗長不到1cm,基部有大而細裂的苞片數(shù)枚;邊緣有不規(guī)則缺刻狀鋸齒,外面密被柔毛;萼裂片5,開展,三角卵形,密被黃褐色柔毛和腺毛,花瓣5,倒心形,白色,先端微凹;雄蕊多數(shù)。果球形,直徑2-3.5cm,橙紅色,密被黃褐色柔毛;萼裂片宿存。果梗短,密被柔毛?;ㄆ?-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300m的溪邊、路旁和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苦、澀;溫
【歸經(jīng)】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益脾補腎,斂肺澀腸,止汗,活血調經(jīng),祛風濕,散結解毒。主腰膝酸軟,水腫,腳氣,遺精,盜汗,陰挺,久瀉,脫肛,咳嗽氣喘,胃脘痛,疝氣,風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帶下,瘰疬,腸癰,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化氣消疝,澀精益陰。
2.《浙江中藥資源名錄》:祛風活血,通經(jīng)補腎。
3.《閩東本草》:治腰脊無力,四肢酸軟,遺精,疝氣。
【摘錄】《中華本草》
地薔薇的作用有哪些?地薔薇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地薔薇。
【別名】直立地薔薇、茵陳狼牙
【來源】薔薇科 地薔薇 Chamaerhodos erecta (L.) Bunge,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陜西、新疆。
【性味】苦、微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主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
【用法用量】全草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上面介紹了地薔薇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地薔薇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薔薇根這種藥材。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多花薔薇 的 根 。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凈曬干。
【化學成份】根含委陵菜酸。根皮含鞣質23.3%。鮮葉含維生素C_61.6毫克%。
【性味】苦澀,涼。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活血,解毒。治肺癰,消渴,痢疾,關節(jié)炎,癱瘓,吐、衄、便血,尿頻,遺尿,月經(jīng)不調,跌打損傷,瘡癤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4錢。外用:搗敷或煎湯含漱。
【附方】①治關節(jié)炎,半身癱瘓,月經(jīng)不調,小便失禁,白帶,口腔糜爛:野薔薇根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中藥薔薇根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薔薇露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薔薇露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薔薇露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阿刺吉(《群芳譜》),薔薇花露(《新本草備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多花薔薇花的蒸餾液 。
【功能主治】①《群芳譜》:"能療人心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溫服,1~2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群芳譜》:薔薇露,出大食、占城、爪哇、回回國。今人多取其花浸水以代露, 或采茉莉為之。試法以琉璃瓶盛之,翻搖數(shù)四,其泡周上下者為真。
相信一開始對薔薇露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掌握了薔薇露的相關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果薔薇的簡介
小果薔薇攀援灌木,高2-5米;小枝圓柱形,無毛或稍有柔毛,有鉤狀皮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稀長圓披針形,長2.5-6厘米,寬8- 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緊貼或尖銳細鋸齒,兩面均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顏色較淡,中脈突起,沿脈有稀疏長柔毛;小葉柄和葉軸無毛或有柔毛,有稀疏皮刺和腺毛;托葉膜質,離生,線形,早落?;ǘ喽涑蓮蛡惴炕ㄐ?花直徑2-2.5厘米,花梗長約1.5 厘米,幼時密被長柔毛,老時逐漸脫落近于無毛;萼片卵形,先端漸尖,常有羽狀裂片,外面近無毛,稀有刺毛,內(nèi)面被稀疏白色絨毛,沿邊緣較密;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凹,基部楔形;花柱離生,稍伸出花托口外,與雄蕊近等長,密被白色柔毛。果球形,直徑4-7毫米,紅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花期5-6月,果期7-11月。產(chǎn)中國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區(qū)。多生于向陽山坡、路旁、溪邊或丘陵地,海拔250-1300米。
小果薔薇的功效與作用
化學成份:根皮含鞣質約57.3%,其它,尚含有機酸、皂甙、樹脂、糖類、淀粉、蛋白質、無機鹽等。
根、嫩葉治療月經(jīng)不調,子宮脫垂,痔瘡,脫肛,外傷出血;果實治療不孕癥《滇省志》。
根(小金櫻)、果實(小金櫻子):苦、辛、澀,溫。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止血解毒,補脾固澀。用于風濕關節(jié)病,跌打損傷,陰挺,脫肛。
花(白殘花):苦、澀,寒。清熱化濕,順氣和胃。
葉:苦,平。解毒消腫。外用于癰瘡腫毒,燒、燙傷。
小果薔薇的嫩枝葉,牛、羊采食,老化后不食。粗蛋白質、粗脂肪含量較高,氨基酸總量也較高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較高,對羊和牛有一定的飼用價值。其他用途固土保水、綠化美化、蜜源,花可提取芳香油。根人藥祛風除濕,小兒夜尿、止咳化痰、解毒消腫。
小果薔薇的市場信息
1、小果薔薇的價格
暫無報價
2、小果薔薇的選購方法
藤狀灌木,長約5米,莖枝具硬鉤狀刺,小枝較細。小葉3~7片,寬卵形至橢圓形,長1.5~5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內(nèi)彎的細尖鋸齒,無毛;葉柄和葉軸散生鉤狀皮刺?;üiL1厘米余,被柔毛;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邊緣羽裂;花冠白色,形似薔薇而小,直徑約2.5厘米,花瓣5,倒卵狀矩圓形,凹頭;雄蕊多數(shù),外長內(nèi)短;雌蕊心皮多數(shù),花柱伸出萼筒,被白毛柔毛。薔薇果近球形,肉質,直徑約5毫米,熟后紅色。
3、小果薔薇的保存方法
洗凈切碎曬干。放于通風、干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