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jī),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jìn)行了解,那么對于掌葉蓼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p>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縱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長1-2cm,脈紋顯著,被伏毛,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直徑6-12cm,有5-9個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個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葉脈及葉緣有伏毛。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線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花、果期夏秋季。YS630.cO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濕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多分枝,棕紅色至紫紅色,表面有縱棱線紋,被短柔毛,斷面中空。葉多皺曲,展平后葉片掌狀,5-9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有明顯脈紋,膜質(zhì),有伏毛。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有明顯脈紋。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點(diǎn)狀花紋。氣微,味微澀。
【性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主吐血;衄血;崩漏;赤??;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粉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掌葉蓼。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掌葉半夏的簡介
掌葉半夏,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類似半夏,但較大,徑約4厘米。葉柄纖細(xì)柔弱,淡綠色,長45-65厘米;葉片掌狀分裂,小葉9-11片。
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柄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佛焰苞淡綠色,披針形,下部筒狀,長圓形,先端銳尖,長8-14厘米。
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端,雄蕊密集成圓筒狀,長約6毫米,有香蕉香氣;雌花著生在花序下部,貼生于苞片上,長約1.5厘米;花序先端附屬物線狀,長約9厘米,稍彎曲。漿果卵圓形,綠色,長4-5毫米,徑2-3毫米,內(nèi)含種子1粒?;ㄆ?-7月。
掌葉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苦、辛。有毒。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作用:燥濕化痰、祛風(fēng)止痙、散結(jié)消腫。
臨床應(yīng)用:一般炮制后用,用量3-9克,煎湯內(nèi)服。用治頑痰咳嗽、風(fēng)痰眩量、中風(fēng)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fēng)、破傷風(fēn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diào)敷患處,用治癰腫、蛇蟲咬作傷。
作用:
1、治寒痰咳嗽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天南星(洗)、半夏(洗)各一兩官桂一兩(去粗皮)。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2、治熱痰咳嗽其脈洪而面赤煩熱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天南星(湯洗)一兩半夏(湯洗)一兩黃芩一兩。上為細(xì)末姜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3、治氣痰咳嗽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浙寒熱悲愁不樂:天南星(湯洗)、半夏(洗)各一兩橘皮(去白)二兩。上為細(xì)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九人參生姜湯下食后。
4、治一切痰嗽日夜不得眠臥:天南星(去臍、皮)、白礬、甘草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上為粗散用慢火于銀石器內(nèi)炒令紫色放冷研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臨臥時身體都入鋪臥內(nèi)用齏汁七分溫湯三分暖令稍熱調(diào)前藥末服之。
5、治癰疽瘡腫:天南星二兩赤小豆三兩白及四兩。上三味各為細(xì)末和勻冷水調(diào)攤上四面腫處用絹壓之。
6、治癰疽腫結(jié)通用能散能潰:天南星(上等大者)一兩草烏頭、白芷各半兩木鱉子仁一個(研)。上為細(xì)末分兩次法醋入蜜調(diào)敷紗貼之。
7、治乳赤腫、欲作癰者:天南星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涂自散。才作便用之。
8、治小兒泄瀉虛脫致虛風(fēng)生名慢脾風(fēng)及服冷藥過多者:天南星、生附子各一錢全蝎三個。上銼散作一劑水一大盞生姜七片煎至半盞去滓逐旋溫服不拘時。
9、瘰疬南星、半夏等分為末米醋或雞子清調(diào)敷。
10、治頭面及皮膚生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軟或硬不疼不癢不可輒用針灸生天南星一枚(洗切。如無生者以干者為末)滴醋研細(xì)如膏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將膏攤貼紙上如瘤大貼之覺癢即易日三五上。
掌葉半夏的市場信息
1、掌葉半夏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掌葉半夏的選購方法
扁平球形,扁平而不規(guī)則,由主塊莖及多個附著的小塊莖組成,類如虎類腳掌(故名虎掌),高1-1.2厘米,直徑1.5-5厘米。表面淡黃色至淡棕色,每一塊莖中心均有一莖痕,周圍有麻點(diǎn)狀須根痕。質(zhì)堅(jiān)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舌刺喉。
3、掌葉半夏的保存方法
6-7月挖取塊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放入筐內(nèi),浸于水中,攪拌搓去外皮后,曬干或烘干,干后再用硫黃熏之,使顏色變白。
對于掌葉榕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掌葉榕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掌葉榕的相關(guān)知識吧。
【別名】粗葉榕、佛掌榕、大葉牛奶子
【來源】桑科榕屬植物 掌葉榕 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Vahl)Migo [F. hirta Vahl],以 根 和 花序托 (俗稱果)入藥。秋季采花序托;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活血祛瘀。用于風(fēng)濕骨痛,閉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腹痛,白帶,睪丸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1~2兩,水煎或兌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掌葉榕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了吧?其實(shí)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辣蓼的簡介
辣蓼,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別名瓊柳草(《貴州中醫(yī)驗(yàn)方秘方》),蓼子草(《貴州民間方藥集》),斑蕉草(《中國藥植圖鑒》),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馬蓼、辣椒草(《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分布于我國南北各省區(qū)。具有祛風(fēng)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腸炎,腹瀉,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癥的治療;外用于毒蛇咬傷,皮膚濕疹。
辣蓼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含甙類及鞣質(zhì)。
2、功效作用
治痢疾,便血,胃痛,瘧疾,跌打腫痛。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含漱。
3、臨床應(yīng)用
3.1、《貴州民間方藥集》:根:治痢疾。
3.2、《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煩渴,小兒痢疾,蛇犬咬傷。
3.3、《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去風(fēng)濕,通關(guān)竅,散瘀,解毒。殺蟲,止血。
3.4、治大腸下血:辣柳草一兩,同豬肉燉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貴州中醫(yī)驗(yàn)方秘方》)。
3.5、治痢疾:辣蓼根八錢,水煎,糖調(diào)服。(江西《草藥手冊》)。
3.6、治胃氣痛,痧氣腹脹痛:鮮辣蓼枝頭嫩葉三錢,搗爛,加冷開水一大盅,擂汁服。
3.7、治瘧疾:辣蓼葉、桃樹葉等分。研細(xì)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錢,溫開水送下。
3.8、治牙痛:鮮辣蓼四兩,水煎,頻頻含漱。
3.9、治扁桃腺炎:辣蓼莖葉適量,搗汁加溫開水含漱。(江西《草藥手冊》)。
3.10、治關(guān)節(jié)炎:辣蓼葉適量,開水泡片刻后搓揉痛處。(江西《草藥手冊》)。
辣蓼的市場信息
1、辣蓼的價格
辣蓼的價格約為4.8元/千克。
2、辣蓼的選購方法
莖圓柱形,有分枝,長30-70cm;表面灰棕色或棕紅色,有細(xì)棱線,節(jié)膨大;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中空。葉互生,有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長5-10cm,寬0.7-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綠色,兩面有棕黑色斑點(diǎn)及細(xì)小腺點(diǎn);托葉鞘筒狀,長0.8-1.1cm,紫褐色,緣毛長1-3mm??偁钏霠罨ㄐ蜷L4-10cm,花簇稀疏間斷;花被淡綠色,5裂,密被腺點(diǎn)。氣微,味辛、辣。
3、辣蓼的保存方法
辣蓼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刺蓼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刺蓼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刺蓼。
【別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鉆、貓舌草、紅火老鴉酸草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 刺蓼 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土?xí)窀伞?/p>
【性味】酸、微辛,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利濕止癢。用于濕疹,黃水瘡,疔瘡,癰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不作內(nèi)服,外用煎水外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刺蓼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刺蓼的藥材。我們在食用刺蓼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中藥鴨腳蓼,因?yàn)槠渥饔煤凸πВ诂F(xiàn)實(shí)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鴨腳蓼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鴨爪風(fēng)、水桐油、水木瓜、鵝掌風(fēng)、蜀葵蓼、掌葉蓼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鴨腳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密被星狀毛及長硬毛,下部節(jié)間短。單葉互生;葉片寬卵圓形,長6-13cm,寬7-16cm,掌狀3-7深裂,上面疏被長硬毛及星狀毛,下面密生星狀毛,葉脈上生長硬毛,基部截形或心形,沿葉柄下沿成狹翅;下部葉柄長3-6cm,上部葉柄較短,被星狀毛及長硬毛;托葉鞘膜質(zhì),斜短筒狀,先端有長尖,密被星狀毛及稀疏的長硬毛。花序?yàn)轭^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有星狀毛及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被長硬毛;花被淡紅色,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下部合生,子房上位,卵形,有3棱。瘦果三角狀卵形,有3棱,無光澤?;ü?-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丘陵、水邊陰濕處。
【性味】苦;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主痢疾;癰瘡腫毒;疥癬;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鴨腳蓼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紹,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的使用方法進(jìn)行認(rèn)識。
大馬蓼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大馬蓼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大馬蓼的記載,大馬蓼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蓼草、旱苗蓼、白辣蓼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 酸模葉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以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于腸炎,痢疾;外用治濕疹,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馬蓼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shí)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很多人對中藥馬蓼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大蓼、墨記草、春蓼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桃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彎曲。莖上部直立,單一或分枝。葉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上面常有褐色斑點(diǎn),背面綠色,長4-10cm,寬0.5-2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主脈及葉緣有硬刺毛;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上部明顯,緊緊抱莖,長1-2.2cm,有稀疏伏柔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花多數(shù),集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梗微有腺;花密生,長1.5-5cm,通常直立,苞漏斗狀,紫紅色,先端斜形,疏生睫毛,花被粉紅色或白色,通常5深裂,覆瓦狀排列;雄蕊7或8,6枚能育;花柱2,稀3。瘦果廣卵形,黑褐色,有光澤,包于宿存的花被內(nèi)?;?、果期6-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岸水濕地。
【化學(xué)成份】桃葉蓼地上部分含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纈草酸(valeric 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還有沒食子酚型鞣質(zhì)(pyrogallic tannin),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另外還含有香精油(essential oil)和皂甙等。其葉中含有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其種子含5,7-二羥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coide),山柰酚 3-半乳糖甙(kaempferol 3-galacte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辛;苦;性溫
【歸經(jīng)】肺;脾;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汗除濕;消食;殺蟲。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寒濕痹;傷食泄瀉及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附方】《綱目》:“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北酒芬蚯o葉高大,故名馬蓼、大蓼。又云:“每葉中間有黑跡,如墨點(diǎn)記,故方士呼為墨記草?!?/p>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馬蓼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馬蓼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馬蓼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馬蓼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對蓼實(shí)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xì)分析一下蓼實(shí)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蓼子(《補(bǔ)缺肘后方》),水蓼子(《東醫(yī)寶鑒》)。
【來源】為蓼科植物 水蓼 的 果實(shí)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水蓼"條。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足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利水,破瘀散結(jié)。治吐瀉腹痛,癥積痞脹,水氣浮腫,癰腫瘡瘍,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研末或絞汁。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調(diào)涂。
【注意】①《藥性論》:"蓼實(shí),多食吐水,擁氣損陽。"
【附方】①治交接勞復(fù),陰卵腫,或縮入腹,腹中絞痛,或便絕:蓼子一大把。水按取汁,飲一升。干者濃取汁服之。(《補(bǔ)缺肘后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別錄》:蓼實(shí),生雷澤川澤。
通過對于蓼實(shí)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竹節(jié)蓼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竹節(jié)蓼,竹節(jié)蓼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竹節(jié)蓼。
【別名】扁竹蓼、飛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雞爪蜈蚣
【來源】蓼科 竹節(jié)蓼 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F. Muell.)Bail.,以 莖、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腫止痛。主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及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鮮品1~2兩。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西中藥志》
竹節(jié)蓼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shí)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