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參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牛尾參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認(rèn)為,牛尾參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牛尾參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rèn)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粘山藥、粘狗苕、粘芋、黃藥、黏粘粘
【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毛膠薯蕷的塊莖。
【原形態(tài)】毛膠薯蕷 纏繞藤本。塊莖圓柱形,垂直生長,新鮮時斷面富粘滯性。莖右旋,有毛。單葉互生;葉柄短于葉片;葉片卵狀心臟形,先端尾狀,上面光滑或具曲柔毛,下面密被白色曲柔毛或近乎無毛。花雌雄異株。雄花棕紅色,常4-8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若干小聚傘花序按一定間隔形成約長10cm的穗狀花序;花冠有棕紅色斑點,外面有毛;雄蕊6,著生在花被筒上;花藥內(nèi)向,長超過花絲。雌花序穗狀,長約5cm。蒴果反曲,常2-6枚集生在短果軸上,密生曲柔毛,有時近無毛;蒴果翅薄長約20mm,寬4-6mm;種子扁平,著生于果實每室的基部,上方具斧頭狀的寬翅?;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叢中或林緣濕地。
【性味】甘;微辛;平
【歸經(jīng)】脾;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去濕;補肺益腎。主脾虛食少;泄瀉;腎虛遺精;消渴;肺勞咳嗽;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牛尾參,我們知道牛尾參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牛尾參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牛尾菜的簡介
別名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結(jié)、馬尾伸筋、七層樓、金剛豆藤、草菝葜、馬尾伸根、過江蕨、老龍須、大伸筋草、千層塔、鯉魚須、山豇豆、背梁骨、搖邊竹、白須公、軟葉菝葜。
為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長1-2米,中空,有少量髓,干后凹癟并具槽。葉比上種厚,形狀變化較大,長7-15厘米,寬2.5-11厘米,下面綠色,無毛;葉柄長7-20毫米,通常在中部以下有卷須。傘形花序總花梗較纖細(xì),長3-5(-10)厘米;小苞片長1-2毫米,在花期一般不落;雌花比雄花略小,不具或具鉆形退化雄蕊。漿果直徑7-9毫米?;ㄆ?-7月,果期10月。
除內(nèi)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寧夏以及四川、云南高山地區(qū)外,全國都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山溝或山坡草叢中。也分布于朝鮮、日本和菲律賓。
牛尾菜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補氣活血,舒筋通絡(luò)。治氣虛浮腫,筋骨疼痛,偏癱,頭暈頭痛,咳嗽吐血,骨結(jié)核,白帶。《江西草藥》:祛風(fēng)散瘀。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顿F州草藥》:清熱止咳,補虛益損?!蛾兾髦胁菟帯?祛風(fēng)濕,活血通絡(luò),消炎鎮(zhèn)痛。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筋骨疼痛,高血壓所致之偏癱,骨髓炎,骨結(jié)核?!冻S弥胁菟巻畏津灧竭x編》:治白帶過多,淋巴結(jié)炎。《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氣通絡(luò)。
作用:
1、治氣虛浮腫:牛尾菜、毛蠟燭、地洋參各三錢,水高粱根二錢,葵花稈心一錢。綠豆為引,燉肉吃。
2、治關(guān)節(jié)痛:牛尾菜五錢,路邊荊一兩,老鼠刺一兩,豨薟草五錢。水煎服。
3、治腎虛咳嗽:牛尾菜、餓螞蟥根、大火草根、土枸杞根各三錢,撲地棕根一錢。蒸雞吃。
4、治咳血:牛尾菜、大山羊、巖百合、觀音草各三錢,一朵云二錢。煨水服。
5、治頭痛頭暈:牛尾萊二兩,娃兒藤根五錢,雞蛋二個。水煎,服湯食蛋。
牛尾菜的市場信息
1、牛尾菜的價格
尚不明確。
2、牛尾菜的選購方法
根莖呈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橫走,有分枝,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每節(jié)具凹陷的莖痕或短而堅硬的殘基。
根著生于根莖一側(cè),圓柱狀,細(xì)長而扭曲,長20-30cm,直徑約2mm,少數(shù)有細(xì)小支根;表面灰黃色至淺褐色,具細(xì)縱紋和橫裂紋,皮部常橫裂露出木部。
質(zhì)韌,斷面中央有黃色木心。氣微,味微苦、澀。以根多而長、質(zhì)韌者為佳。
3、牛尾菜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采挖,洗凈,晾干。
牛尾獨活的作用有哪些?牛尾獨活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牛尾獨活。
【英文名】root of Hemsley cowparsnip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短毛獨活、獨活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m。全株被柔毛。根圓錐形,粗大,有分枝,灰共同色至灰棕色。莖直立,有棱槽,上部分枝開展,?;~葉柄長10-30cm;葉片輪廓寬卵形,三出式分裂,裂片5-7,寬卵形至近圓形,不規(guī)則的3-5裂,長5-16cm,寬7-14cm,裂片邊緣具粗大的尖銳鋸齒;莖上部葉形與基生葉相同,有顯著擴展的葉鞘。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和側(cè)生,花序梗長4-15cm;總苞片5,線狀披針形;傘輻12-35,不等長;小總苞片5-10,披針形;萼齒不顯著;花瓣白色,二型;花柱基短圓錐形,花柱叉開。分生果長圓狀倒卵形,先端凹陷,背部扁平,長6-9mm,寬5-7mm,有稀疏柔毛或近光滑,級棱和中棱線狀突起,側(cè)棱寬闊,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棒形,長度為分生果長度的1/2?;ㄆ?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山坡、林下、溝旁、林緣或草甸子。生于山坡、陰濕的灌叢、林下。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涼爽濕潤氣候。宜在海拔較高,氣溫較低,溫度較大的山區(qū)栽培,在低暖平壩、丘陵亦可生長,但難越夏。以土層深厚、肥活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栽種較好,不宜在瘠薄、粘重的土地上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1)短毛獨活 根長圓錐形,長30-80cm;根莖近圓柱形,稍喜大,直徑1-3cm,頂端有殘留和棕黃色葉鞘,周圍有密集而粗糙的五狀葉痕及環(huán)紋,表面灰黃色至棕色。根多分支或單一,稍彎曲,直徑可達(dá)2cm,表面灰白以、淺灰棕色或灰棕色,有時上端有密集的細(xì)環(huán)紋,中下部具不規(guī)則皺縮溝紋,質(zhì)堅韌,折斷面不平整,皮部黃白色,略顯粉性,散在深黃色油點,有裂隙,可郵棕色環(huán)(形成層),內(nèi)心淡黃色,顯菊花紋理。香氣特異,味微苦麻。
【化學(xué)成份】根含呋喃香豆精類:白芷素(angelicin)、佛手柑內(nèi)酯(bergapten)、異香檸檬內(nèi)酯、茴芹素 (pimpinellin )、異茴芹素、花椒毒素(xanthotoxin)。
【性味】味辛;苦;微溫
【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勝濕止痛。主感冒;頭痛;牙痛;風(fēng)寒濕痹;腰膝疼痛;鶴膝風(fēng);癰瘍溫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搗敷。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辛苦,性微溫,有祛風(fēng)止痛的功能。用于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痛及癰腫。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牛尾獨活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牛尾獨活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不知道大家對紅牛尾七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xì)分析一下紅牛尾七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小大黃、小黃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牛尾七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粗壯草本,高達(dá)3m。根木質(zhì),粗壯肥厚,長圓錐形,較粗硬,斷面紫色。莖直立,暗紫色或紫色。葉互生;基生葉有長柄;葉片闊卵狀心形,長約10.5cm,寬約9.5cm,上面赤紅色,邊緣略波狀,背面有毛。圓錐花序頂生,排列緊密,夏末秋初開白色小花。瘦果有三棱,沿棱生翅。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高寒山區(qū)坡地林下。
【性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舒筋活血;止血。主咽喉腫痛;痄腮;便秘;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紅牛尾七的詳細(xì)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紅牛尾七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見過白云山白云山又被稱作為小柴胡,所以小柴胡顆粒里面最有效的一種藥品成分就是白云參,其實他的字本效果和人生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叫法不同產(chǎn)地不同,外形不同罷了,也是,我國家內(nèi)非常稀有名貴的一種藥材,那么白云山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小柴胡顆粒的作用
小柴胡顆粒有疏肝和胃功效,民間常用于解酒
小柴胡湯出自東漢醫(yī)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具有扶正祛邪,和解平衡的功能,從古至今都用于傷寒證的抗感冒、流感及變異流感,是治療感冒的千古名方。20世紀(jì)80年代,白云山光華制藥廠以小柴胡湯為基礎(chǔ),全國首家研發(fā)出小柴胡顆粒,并獨家傳承了東漢醫(yī)圣張仲景瀕臨失傳的“去滓再煎”工藝,從而使小柴胡千年傳奇功效得以再現(xiàn)。
“市場上各品牌小柴胡眾多,但同名不同效,其中白云山小柴胡顆粒受青睞,全國銷售額近3億?!庇袑<艺f道,白云山小柴胡顆粒選取天然道地北柴胡為原料,與張仲景《傷寒論》中小柴胡湯中所選用的北柴胡一脈相承,療效顯著,再加上‘白云山’大品牌背書,所以白云山小柴胡顆粒一直是市場的領(lǐng)導(dǎo)品牌。
另一方面,小柴胡湯作為治療感冒的名方,廣為世人所知。專家表示:“小柴胡具有”疏肝和胃“功能,民間不少人把小柴胡顆粒巧用于解酒,而且效果明顯?!?/p>
小柴胡解酒:疏肝和胃,提升酒力,緩解醉酒癥狀
1、解酒先疏肝,平衡機體保健康
酒喝多了,酒精過量會導(dǎo)致身體肝氣不疏,脾胃不和,三焦不暢,人體會產(chǎn)生頭暈、頭痛,神志不清,食欲不振、胸脅苦滿、嘔吐等癥狀。因此,酒后僅僅消除醉酒表面不舒服癥狀是不夠的,要做到既解酒又護肝胃,大限度地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危害,才是好的方法。
相關(guān)研究表明,小柴胡顆粒的“疏肝”作用,能幫助肝臟分解酒精,把毒素疏導(dǎo)排出,縮短毒素在體內(nèi)的停留時間,減少肝臟負(fù)擔(dān)。如小柴胡顆粒中的柴胡、黃苓能疏肝解肝毒,幫助肝臟分解酒精,并對肝臟進(jìn)行保護。而柴胡、生姜還獨具發(fā)汗功能,使身體血液循環(huán)加快,代謝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使部份酒精直接從汗腺排出,減少肝臟的分解壓力,達(dá)到保肝護肝的作用。
2、和胃止嘔吐, 迅速減緩酒后癥狀
小柴胡中的和胃功效,主要由小柴胡中的的黨參、半夏、生姜由來體現(xiàn),用于胃氣上逆、惡心嘔吐,保護胃粘膜,控制嘔吐反應(yīng)?!侗静輳男隆匪d“黨參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現(xiàn)代研究具有調(diào)整胃腸功能紊亂、對喝酒后的嘔吐有抑制作用,減少酒精對胃刺激和對胃黏膜的損傷功能。而生姜有“嘔家圣藥”之譽,有效成分為姜烯,具有保護胃黏膜細(xì)胞的作用,是治療鹽酸、酒精性潰瘍的有效藥物,民間用喝生姜汁解酒、防暈車,有明顯的效果。
老山參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常見的,一般情況下,老山參生長的地方是遠(yuǎn)離人間的,而且是肚子生長的,不僅會對抗嚴(yán)寒酷暑,而且還吸收天氣之間的靈氣,因此老山參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很多人費盡心機都想擁有老山參,那老山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介紹老山參的功效與作用。
野山參的功效強大,具有大補元氣,強化人體器官功能。生津止渴,生精壯陽。生血補血,養(yǎng)顏美容。美容養(yǎng)顏是令很多女性朋友對其心動的主要原因,如果平時操勞過度,導(dǎo)致精神不振,吃點野山參能醒神開竅、寧神異智,如果覺得智力很緊張,沒有什么比野山參更能幫到你的了,吃了它能提高大腦思維能力、增強記憶力,或許在某一天你會因此創(chuàng)造出很多腦洞大開的作品呢。
上了年紀(jì)的人可以多吃點野山參,能抗疲勞,抗衰老,抗嚴(yán)寒,抗高溫,抗癌防病。想要青春常駐也不是夢,野山參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機能,令人保持健康與美貌。
野山參十分名貴,食用價值極高,雖然一條上千元甚至更高,但是能滋補養(yǎng)生很多人都愿意購買。買回來之后熬湯、泡水是比較常見的,但實際上如果要吃人參,需要從參須開始食用為好。野山參十分滋補,因此不可以一次吃太多,不能不可操之過急,為了達(dá)到某些功效而過量服食,這樣反而不好。而且人參不同部位,其藥效功力也不盡相同。
為什么要從參須開始呢?因為其功效較弱,在開始吃的 兩三天,先吃用參須,讓身體漸漸適應(yīng),之后在接接著再吃支干,順序是從下往上吃,分三段清燉吃,最后吃上面的老根。因此通常吃完一支人參,大約需要10—12天左右,一般一般每日量為1克左右。這樣人體才可以慢慢適應(yīng)和有效吸收。滋補的人參如果不按上面的步驟食用,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如果要燉人參的話,也有講究。首先把人參放進(jìn)有蓋的蓋碗中,外面隔水慢慢地?zé)?。燉人參不能讓它出氣,人參里面有揮發(fā)油,是有效成分,所以不能像普通草藥一樣煎煎吃。人參吃起來有些苦,可以稍許放一點桂圓,或者放點冰糖。
紅果參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dāng)?shù)氖秤眉t果參,由于很多的人對于紅果參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蜘蛛果、山荸薺薺
【來源】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長葉輪鐘草的根。
【原形態(tài)】長葉輪鐘草 多年生直立或蔓性草本,莖高可達(dá)3m。根胡蘿卜狀。通常全株無毛,中空,分枝多而長,平展或下垂。葉對生,偶有3枚輪生的,且短柄;葉片卵形,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6-15cm,寬1-5cm,先端漸尖,邊緣具細(xì)鋸齒?;ㄍǔ味洌斏鸵干换ü;蚧ㄐ蚬iL1-10cm;花梗中上部或在藥基部有一對絲狀小苞片;花萼僅貼生在子房下部,裂片通常5枚,相互間遠(yuǎn)離,絲狀或條形,邊緣分枝狀細(xì)長齒;花冠白色或淡紅色,管狀鐘形,長約1cm,5-6裂至中部,裂片卵形三角形;雄蕊5-6枚 ,花絲與花藥等長,長絲基部寬而成片狀,邊緣具長毛;花柱有或無毛,柱頭(4-)5-6裂,子房(4-)5-6室。漿果球狀(4-)5-6室,熟時紫黑色,直徑5-10mm。種子極多數(shù),呈多角體?;ㄆ?-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中、灌叢中以及草地中。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被虛益氣;被痰止痛。主勞倦氣虛乏力;跌打損傷;腸絞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酒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紅果參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紅果參的好處了??梢娂t果參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jìn)行認(rèn)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石參。
【別名】石豇豆、巖參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紫花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紫花苣苔 半灌木。莖高20-10cm,四棱形,被短毛。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較大的葉柄長約5cm,較小的葉柄長約5mm,被短柔毛;葉片膜質(zhì),長橢圓形或狹卵形,長4-19cm,被短柔毛;葉片膜質(zhì),長橢圓形或狹卵形,長4-19cm,寬1.8-19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偏斜,邊緣小鈍齒或小牙齒,上面被粗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葉脈較密集。聚傘花序在莖上部腋生;花序梗長2-10cm,被短柔毛,有2-10花;苞片小,線狀披針形;花梗長1-1.5cm;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相等,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黃色或淡黃色,長3-3.8cm,外面疏被腺狀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具紫色斑紋,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對,花藥成對連著;子房長圓形,無毛,柱頭2。蒴果狹長形,長6-12cm。種子小,兩端各具1條長約1mm的毛狀附屬物。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50-2600m的潮濕林中樹上或山坡巖石上。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濕熱瀉痢;肺熱咳喘;跌打腫痛;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石參的功效與作用的一些介紹,石參對人體的疾病有著很好的幫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情況對癥用藥,避免胡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