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腳蓼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鴨腳蓼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藥鴨腳蓼,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鴨腳蓼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鴨爪風(fēng)、水桐油、水木瓜、鵝掌風(fēng)、蜀葵蓼、掌葉蓼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鴨腳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密被星狀毛及長硬毛,下部節(jié)間短。單葉互生;葉片寬卵圓形,長6-13cm,寬7-16cm,掌狀3-7深裂,上面疏被長硬毛及星狀毛,下面密生星狀毛,葉脈上生長硬毛,基部截形或心形,沿葉柄下沿成狹翅;下部葉柄長3-6cm,上部葉柄較短,被星狀毛及長硬毛;托葉鞘膜質(zhì),斜短筒狀,先端有長尖,密被星狀毛及稀疏的長硬毛?;ㄐ驗轭^狀的總狀花序;總花梗有星狀毛及長硬毛;苞片披針形,被長硬毛;花被淡紅色,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下部合生,子房上位,卵形,有3棱。瘦果三角狀卵形,有3棱,無光澤。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丘陵、水邊陰濕處。
【性味】苦;微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主痢疾;癰瘡腫毒;疥癬;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鴨腳蓼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紹,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的使用方法進行認識。
相關(guān)閱讀
鴨腳艾的簡介
鴨腳艾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原形態(tài)白苞蒿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別名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癆草、鴨腳菜、甜菜子、劉寄奴[廣西]、野勒菜、雞甜菜、甜艾、土鰍菜、劉寄奴、秦州庵子、雞鴨腳艾、大力王、白花蒿、野芹菜、白花艾、白米蒿、土三七、紅姨媽菜。
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有柄或假托葉;葉片廣卵形或長卵形,長5.5-12.5cm,寬4.5-8.5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狀全裂,裂片3-5枚,變化大,卵形、長卵形、倒卵形或橢圓表,基部與側(cè)邊中部裂片最大,長2-8cm,寬1-3cm,先端漸尖、長尖或鈍尖,邊緣細裂齒或全緣;葉柄長2-5cm;上部葉與苞葉略小,羽狀深裂或全裂。
頭狀花序卵圓形,無柄,基部無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數(shù)枚或10余枚,密集成穗狀圓錐花叢;總苞鐘狀卵形;總苞片3-4層,半膜質(zhì)或膜質(zhì);花雜性,外層雌花3-6朵,長約2mm;中央兩性花,4-10朵,長2.5mm,均有管狀;雄蕊5;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橢圓形,長約1.5mm。花、果期8-11月。
鴨腳艾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理氣化濕。主治血瘀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作用:
1、治肺熱咳嗽:生雞甜菜二兩,薄荷二錢,水豆腐四兩,白糖二兩。燉服。
2、治跌打積瘀:鮮鴨腳菜半斤,鮮水澤蘭四兩。共搗爛,用酒炒熱,取汁二兩服;渣敷患處。
3、治跌打黑腫:生鴨腳菜二兩,生韭菜一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
4、治大小便出血:鴨腳菜、旱蓮草、狗肝菜各二兩,車前草一兩。搗爛,加二流米水三兩取汁,沖白糖服,每日服一次,連服兩三日。
5、治閉經(jīng)或經(jīng)前腹痛;鮮鴨腳艾一至二兩。酒水煎,調(diào)紅糖服。
6、治產(chǎn)后積瘀腹痛或伴有寒熱、肢節(jié)酸痛:鴨腳艾一兩。水煎,調(diào)紅糖服。
7、治白帶:鮮鴨腳艾一至二兩。水煎服。
8、治陰疽腫痛:鮮鴨腳艾二至三兩,酒水煎服;渣搗爛外敷。
鴨腳艾的市場信息
1、鴨腳艾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鴨腳艾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鴨腳艾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或鮮用。根,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中藥材是很常見的,而且中藥材的種類還比較多,在功效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選擇之前,需要進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鴨腳羅傘這種藥材嗎?
【別名】空殼桐、有勒鴨腳、刺鴨腳木、七加皮、掌葉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羅傘的根、樹皮或葉。
【原形態(tài)】灌木或喬木,高3-20cm。樹皮灰棕色,小枝具皮刺,幼枝密被紅銹色絨毛。掌狀復(fù)葉;葉柄長至70m,無毛或上端殘留有紅銹色絨毛;小葉5-9,小葉柄長2-9cm;小葉片薄革質(zhì),橢圓形至寬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15-35cm,寬6-15cm,先端漸尖,基部通常楔形至圓形,幼時兩面均疏生紅銹色星狀絨毛,不久毛脫落變幾無毛;邊緣全緣或疏生細鋸齒;側(cè)脈7-9對,明顯,網(wǎng)脈不甚明顯。傘形花序聚生在莖頂,組成下垂的大型圓錐花序,長達40cm,或更長,主軸及分枝有紅銹色絨毛,后毛漸脫落;傘形花序直徑2-3cm,有花20-40朵;總花梗長2-5cm,花后延長;萼簡短,長約1mm,有紅銹色絨毛,邊緣有5個尖齒;花瓣5,白色,長圓形,初被紅銹色絨毛,后毛脫落變無毛;雄蕊5,長約2mm;子房2室,花盤隆起,半下位,花柱合生成柱狀。漿果闊扁球形或半球形,直徑7-9mm,熟時紫黑色,宿存花柱長1-2mm,果梗長1.2-1.5cm?;ㄆ?-8月,果期翌年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數(shù)百米至2400m的森林中。
【性味】味精微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散瘀止痛。主感冒發(fā)熱;咳嗽;風(fēng)濕痹痛;腰肌勞損;脘腹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爛,酒炒熱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鴨腳羅傘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鴨腳羅傘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鴨腳羅傘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鴨腳羅傘的重要性。
鴨腳木葉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xué)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F(xiàn)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鴨腳木葉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 鵝掌柴 的 葉 ,夏、秋采取。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鴨腳木皮"條。
【性味】①《嶺南采藥錄》:"味澀,性平。"
【功能主治】止痛,接骨,止血,消腫。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腫痛,骨折,刀傷,燒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為丸。外用:搗汁涂或酒炒敷。
【附方】①治跌打腫痛:鴨腳木葉三斤,掃把枝葉一斤。曬干研末,米湯調(diào)為丸。每丸一錢,酒化內(nèi)服或外涂,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丸。(《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有關(guān)鴨腳木葉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鴨腳木葉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刺蓼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刺蓼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刺蓼。
【別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鉆、貓舌草、紅火老鴉酸草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 刺蓼 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土?xí)窀伞?/p>
【性味】酸、微辛,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利濕止癢。用于濕疹,黃水瘡,疔瘡,癰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不作內(nèi)服,外用煎水外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刺蓼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刺蓼的藥材。我們在食用刺蓼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鴨腳茶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高腳落山箕、山落茄、雨傘子、九節(jié)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中華野海棠的全株或葉。
【原形態(tài)】灌木,高60-100cm。莖圓形,小枝略四棱形,幼時被星狀毛,后漸無毛或被疏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5-20mm;葉片堅紙質(zhì),披針形至卵形或橢圓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楔形或極鈍,近全緣或具疏淺鋸齒,幼時兩面被星狀毛,后漸無毛;基脈5出,背面隆起,側(cè)脈及細脈均不明顯。聚傘花序頂生,有花5-20朵;苞片早落,花梗長5-8mm,多少被微柔毛;花4數(shù),花萼鐘狀漏斗形,長約6mm,具4棱,有時多少被星狀毛,裂片極淺,圓齒狀;花瓣粉紅色至紫色,長圓形,先端急尖,1側(cè)偏斜,長約1cm,寬約6mm;雄蕊4長4短,長者長約1.6cm,花藥披針形,藥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長約1cm,花藥基部具小瘤,藥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狀球形,先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具4棱,先端平截,萼片直徑約7m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陰濕的路邊、溝旁草叢中或巖石積土上。
【性狀】性狀鑒別:全株多皺縮,長60-100cm,無毛。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1.8cm,紅棕色,表皮有縱皺紋。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展開后呈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略斜歪,長7.8-11.2cm,寬3.2-6.6cm,邊緣呈淺波狀,少有細鋸齒,主脈3-5條,葉柄長5-20mm,葉柄端膨大。聚傘花序頂生,有時排成圓錐狀花序;萼筒近鐘形,裂片4,寬而短;花瓣4,近橢圓形,紫褐色。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發(fā)表。主感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身。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鴨腳茶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鴨腳茶的好處了。可見鴨腳茶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大馬蓼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大馬蓼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大馬蓼的記載,大馬蓼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蓼草、旱苗蓼、白辣蓼
【來源】蓼科蓼屬植物 酸模葉蓼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以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于腸炎,痢疾;外用治濕疹,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馬蓼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很多人對中藥馬蓼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大蓼、墨記草、春蓼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桃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40-80cm。主根彎曲。莖上部直立,單一或分枝。葉互生;有短柄,有硬刺毛;葉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上面常有褐色斑點,背面綠色,長4-10cm,寬0.5-2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主脈及葉緣有硬刺毛;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上部明顯,緊緊抱莖,長1-2.2cm,有稀疏伏柔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花多數(shù),集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梗微有腺;花密生,長1.5-5cm,通常直立,苞漏斗狀,紫紅色,先端斜形,疏生睫毛,花被粉紅色或白色,通常5深裂,覆瓦狀排列;雄蕊7或8,6枚能育;花柱2,稀3。瘦果廣卵形,黑褐色,有光澤,包于宿存的花被內(nèi)。花、果期6-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岸水濕地。
【化學(xué)成份】桃葉蓼地上部分含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纈草酸(valeric acid),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還有沒食子酚型鞣質(zhì)(pyrogallic tannin),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另外還含有香精油(essential oil)和皂甙等。其葉中含有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oside)。其種子含5,7-二羥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coide),山柰酚 3-半乳糖甙(kaempferol 3-galacte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辛;苦;性溫
【歸經(jīng)】肺;脾;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汗除濕;消食;殺蟲。主風(fēng)寒感冒;風(fēng)寒濕痹;傷食泄瀉及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附方】《綱目》:“凡物大者,皆以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北酒芬蚯o葉高大,故名馬蓼、大蓼。又云:“每葉中間有黑跡,如墨點記,故方士呼為墨記草?!?/p>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馬蓼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馬蓼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馬蓼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馬蓼的重要性。
不知道大家對蓼實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蓼實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蓼子(《補缺肘后方》),水蓼子(《東醫(yī)寶鑒》)。
【來源】為蓼科植物 水蓼 的 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水蓼"條。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足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利水,破瘀散結(jié)。治吐瀉腹痛,癥積痞脹,水氣浮腫,癰腫瘡瘍,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研末或絞汁。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調(diào)涂。
【注意】①《藥性論》:"蓼實,多食吐水,擁氣損陽。"
【附方】①治交接勞復(fù),陰卵腫,或縮入腹,腹中絞痛,或便絕:蓼子一大把。水按取汁,飲一升。干者濃取汁服之。(《補缺肘后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1.《別錄》:蓼實,生雷澤川澤。
通過對于蓼實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不知道大家對鴨腳木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鴨腳木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鴨腳板、鴨腳皮、鵝掌柴、五指通、傘托樹
【來源】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 鵝掌柴 Schefflera octophyyla (Lour.)Harms,以 根皮、根 和 葉 入藥。全年可采,根、根皮洗凈,切片曬干備用。葉鮮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癢,消腫散瘀。根皮: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葉:外用治過敏性皮炎,濕疹。
【用法用量】根皮0.5~1兩;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備注】(1)據(jù)報道用鴨腳木樹皮半斤,搗爛煎湯服后,再服植物油1~2兩,可解木薯及斷腸草(鉤吻)中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對于鴨腳木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zhǔn)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竹節(jié)蓼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竹節(jié)蓼,竹節(jié)蓼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竹節(jié)蓼。
【別名】扁竹蓼、飛天蜈蚣、百足草、蜈蚣竹、雞爪蜈蚣
【來源】蓼科 竹節(jié)蓼 Homalocladium platycladum (F. Muell.)Bail.,以 莖、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腫止痛。主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及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鮮品1~2兩。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西中藥志》
竹節(jié)蓼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水蓼的簡介
水蓼(學(xué)名是polygonum hydropiper),別名為水蓼、辣蓼、薔、虞蓼、薔蓼、薔虞、澤蓼、辛菜、蓼芽菜,是一種蓼科植物,也稱辣蓼。水蓼用于行滯化濕;散瘀止血;祛風(fēng)止癢;解毒。主治濕滯內(nèi)阻;脘悶腹痛;泄瀉;痢疾;小兒疳積;崩漏;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便血;外傷出血;皮膚瘙癢;濕疹;風(fēng)疹;足癬;癰腫;毒蛇咬傷。生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水蓼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水蓼全草含水蓼二醛,異水蓼二醛,密葉辛木素,水蓼酮,水蓼素-7-甲醚,水蓼素,槲皮素,槲皮甙,槲皮黃甙,金絲桃甙,順/反阿魏酸,順/反芥子酸,香草酸,丁香酸,草木犀酸,順/反對香豆酸,對羥基苯甲酸,龍膽酸,順/反咖啡酸,原兒茶酸,沒食子酸,對羥基苯乙酸,綠原酸,水楊酸。
2、功效作用
化濕,行滯,祛風(fēng),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zhuǎn)筋,泄瀉,痢疾,風(fēng)濕,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搗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別錄):寥葉,歸舌,除大小腸邪氣,利中益志。
3.2、《唐本草》:主被蛇傷,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悶;水煮漬腳捋之,消腳氣腫。
3.3、《本草拾遺》:蓼葉,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亂傳筋,多取煮湯及熱捋腳;葉搗敷狐刺瘡;亦主小兒頭瘡。
3.4、《綱目》:殺蟲。
3.5、《本草求原》:洗濕熱癍癩,擦癬。
3.6、治干霍亂不吐利,四肢煩,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擇切)各二兩。上二味,以水五盞,煎取三盞,去滓,分溫三服。(《圣濟總錄》水蓼飲)。
3.7、治風(fēng)寒太熱:水蓼、淡竹葉、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藥志》)。
3.8、治水瀉:紅辣蓼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3.9、治痢疾,腸炎:水辣蓼全草二兩,水煎服,連服三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10、治小兒疳積: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錢,麥芽四錢。水煎,早晚飯前二次分服,連服數(shù)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水蓼的市場信息
1、水蓼的價格
水蓼的價格約為0.5元/50克。
2、水蓼的選購方法
干燥全草,莖紅褐色至紅紫色,有淺縱皺,節(jié)部膨大;質(zhì)堅而脆,斷面稍呈纖維性,皮部菲薄,淺磚紅色,本部白色,中空。葉片干枯,灰綠或黃棕色,多皺縮破碎;托葉鞘狀,棕黃色,常破裂。有時帶花序,花多數(shù)脫落,花蕾米粒狀。味辛辣。
3、水蓼的保存方法
水蓼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谷蓼。
【別名】水珠草(《植物學(xué)大辭典》)。
【來源】為柳葉菜科植物 露珠草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莖直立,光滑,節(jié)間的基部略膨大。葉對生,卵狀披針形,長6~8厘米,寬2.5~4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細齒;柄長2~3.5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有細梗;萼管卵狀圓形,裂片2,披針形,紫紅色;花瓣白色,2枚,倒卵形,先端2裂,較萼裂為短;雄蕊2,外伸;子房下位,2室,花柱細弱,外伸,柱頭頭狀。果實堅果狀,倒卵狀球形,具4縱溝,外被鉤狀毛;果柄長為果實的1.5~2倍,通常下垂。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林下。分布江蘇、浙江、安徽、四川、河南、山東、河北以及東北等地。
【功能主治】和胃氣,止脘腹疼痛,利小便,通月經(jīng)。(河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谷蓼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