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葉榕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掌葉榕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對于掌葉榕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掌葉榕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掌葉榕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粗葉榕、佛掌榕、大葉牛奶子
【來源】??崎艑僦参? 掌葉榕 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Vahl)Migo [F. hirta Vahl],以 根 和 花序托 (俗稱果)入藥。秋季采花序托;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YS630.Com
【性味】甘、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祛瘀。用于風濕骨痛,閉經,產后瘀血腹痛,白帶,睪丸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1~2兩,水煎或兌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掌葉榕已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雀榕葉,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雀榕葉在調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漆娘舅,漆舅、白來葉(《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浦参? 筆管榕 的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筆管榕,又名:雀榕、筆管樹、大葉榕樹、山榕。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堤岸。分布臺灣、福建、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①《福建民間草藥》:"解熱行氣,除濕消疹。"
【附方】①治漆瘡:鮮雀榕葉一握。煎湯待溫,洗滌。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文章介紹的雀榕葉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雀榕葉等一些中藥材來調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琴葉榕的簡介
琴葉榕,又名:琴葉橡皮樹,拉丁文名:Ficus pandurata Hance,??啤㈤艑僦参?因葉先端膨大呈提琴形狀而得名,是??崎艑俪>G喬木。琴葉榕高可達12米,莖干直立,極少分枝,葉片密集生長,葉片厚革質、深綠色、具光澤、葉脈凹陷、節(jié)間較短。琴葉榕具較高的觀賞價值,是理想的大廳內觀葉植物。產廣東、海南、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生于山地,曠野或灌叢林下。越南也有分布。云南種子植物名錄根據Forrest 8354的記錄,顯然系誤定。
琴葉榕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1.1、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1.2、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主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癤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1.3、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 60g。外用:適量。搗敷。
2、臨床應用
2.1、治黃疸:琴葉榕根二兩,馬藍二兩。水煎服。
2.2、治瘧疾: 琴葉榕根一兩至一兩五錢,切片,酒炒,水煎二次,于瘧發(fā)前四小時與二小時各服一次。
2.3、治乳癰: 鮮琴葉榕根二兩,水煎去渣,用甜酒兌服。外用鮮琴葉榕葉搗敷患處。(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2.4、治腰背酸痛: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穿山龍干根五錢。酒水煎服。
2.5、治痛經: 琴葉榕干根一兩,益母草五錢,艾葉二錢。水煎服。
2.6、治跌打損傷: 琴葉榕干根一至二兩,酒水煎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琴葉榕的市場信息
1、琴葉榕的價格
琴葉榕的價格約1.0-1.5元/50克。
2、琴葉榕的選購方法
藥材基源:為??浦参锴偃~榕的根、葉。株型高大,挺拔瀟灑,葉片奇特,葉先端膨大呈提琴形狀,琴葉榕具較高的觀賞價值,是理想的大廳內觀葉植物,也可用于裝飾會場或辦公室,是當今國內外較為流行的庭園樹、行道樹、盆栽樹, 對空氣污染及塵埃抵抗力很強。
3、琴葉榕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斜葉榕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镄比~榕的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5-20m。全株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粗短,長6-15mm;托葉卵狀披針形,略彎曲,長約7mm;葉片革質,變異很大,通常兩側不對稱,斜菱狀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7cm,寬3-6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一邊稍闊,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波狀角;葉背略粗糙,有微小的瘤狀突起體,基出脈3條,側脈5-7對,網脈在背面稍明顯。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腋生,扁球形或球狀梨形,直徑5-8mm,成熟時黃色,頂部有臍狀突起,下端聚狹成柄,長5-10mm,微被柔毛;基部有少數(shù)苞片;雄花、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內壁,雄花生于近口部,花被片4-6;雄蕊1,花絲短,有退化雌蕊;癭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子房近球形,花柱側生;雌花著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內,花被片4,子房斜卵形,略具乳頭狀突起,花柱側生。瘦果。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山地林中或曠地、水旁。
【性狀】性狀鑒別 樹皮呈半卷筒狀,長短不等,厚1-2mm。外表面灰棕色,具縱皺紋,皮孔橫向,栓皮易脫落露出鮮黃色皮部;內表面白色,具細密縱皺紋。質稍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感冒;高熱驚厥;泄瀉;痢疾;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斜葉榕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變葉榕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shù)氖秤米內~榕,由于很多的人對于變葉榕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金不換
【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镒內~榕的根。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小枝節(jié)間短,節(jié)上有環(huán)狀突起的托葉遺痕。葉互生;葉柄長6-10mm;托葉長三角形,長約8mm;葉片薄革質,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4-12cm,寬1.5-4cm,先瑞鈍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線微背卷;基脈3條,側脈6-10對,與中脈見成直角展出。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生于葉腋,球形,直徑10-12mm,紅色,有小瘤體,頂端苞片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卵狀三角形,基部合生;總花梗長4-8mm;雄花、癭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雄花散生內壁,花被片3-4;雄蕊2-3,花藥長于花絲;癭花花被片5-6,舟狀,花柱側生;雌花著生于另一株花序托內,花被片3-4。成熟隱花果(榕果)紅色,內有卵形瘦果,花柱側生?;ㄆ?-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及疏林中。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0.8-2cm。表面深棕色,有橫向皮孔,栓皮易脫落,露出淡紅棕色的皮部。質硬,斷面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棕色,具細密同心環(huán)紋。氣微,味淡。
【性味】味微苦;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浸酒擦。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溫。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能。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痛。腰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暑發(fā)痧、催乳、癤腫及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常處于疲勞的情況,變葉榕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行了解,那么對于掌葉蓼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zhí)熳?/p>
【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約1m。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有縱肋,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長1-2cm,脈紋顯著,被伏毛,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直徑6-12cm,有5-9個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個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凹下,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葉脈及葉緣有伏毛。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苞片線形,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三棱,淡褐色,有點狀花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濕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多分枝,棕紅色至紫紅色,表面有縱棱線紋,被短柔毛,斷面中空。葉多皺曲,展平后葉片掌狀,5-9掌狀深裂,裂片近菱形,基部2裂片較小,近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深凹,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有明顯脈紋,膜質,有伏毛。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有明顯脈紋。瘦果卵形,有3棱,淡褐色,有點狀花紋。氣微,味微澀。
【性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主吐血;衄血;崩漏;赤??;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干葉研粉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中藥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掌葉蓼。
掌葉半夏的簡介
掌葉半夏,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類似半夏,但較大,徑約4厘米。葉柄纖細柔弱,淡綠色,長45-65厘米;葉片掌狀分裂,小葉9-11片。
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柄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佛焰苞淡綠色,披針形,下部筒狀,長圓形,先端銳尖,長8-14厘米。
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端,雄蕊密集成圓筒狀,長約6毫米,有香蕉香氣;雌花著生在花序下部,貼生于苞片上,長約1.5厘米;花序先端附屬物線狀,長約9厘米,稍彎曲。漿果卵圓形,綠色,長4-5毫米,徑2-3毫米,內含種子1粒?;ㄆ?-7月。
掌葉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辛。有毒。歸肺經、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
臨床應用:一般炮制后用,用量3-9克,煎湯內服。用治頑痰咳嗽、風痰眩量、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醋或酒調敷患處,用治癰腫、蛇蟲咬作傷。
作用:
1、治寒痰咳嗽脈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天南星(洗)、半夏(洗)各一兩官桂一兩(去粗皮)。上為細末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2、治熱痰咳嗽其脈洪而面赤煩熱心痛唇口干燥多喜笑:天南星(湯洗)一兩半夏(湯洗)一兩黃芩一兩。上為細末姜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湯下食后。
3、治氣痰咳嗽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浙寒熱悲愁不樂:天南星(湯洗)、半夏(洗)各一兩橘皮(去白)二兩。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九人參生姜湯下食后。
4、治一切痰嗽日夜不得眠臥:天南星(去臍、皮)、白礬、甘草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上為粗散用慢火于銀石器內炒令紫色放冷研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身體都入鋪臥內用齏汁七分溫湯三分暖令稍熱調前藥末服之。
5、治癰疽瘡腫:天南星二兩赤小豆三兩白及四兩。上三味各為細末和勻冷水調攤上四面腫處用絹壓之。
6、治癰疽腫結通用能散能潰:天南星(上等大者)一兩草烏頭、白芷各半兩木鱉子仁一個(研)。上為細末分兩次法醋入蜜調敷紗貼之。
7、治乳赤腫、欲作癰者:天南星為細末生姜自然汁調涂自散。才作便用之。
8、治小兒泄瀉虛脫致虛風生名慢脾風及服冷藥過多者:天南星、生附子各一錢全蝎三個。上銼散作一劑水一大盞生姜七片煎至半盞去滓逐旋溫服不拘時。
9、瘰疬南星、半夏等分為末米醋或雞子清調敷。
10、治頭面及皮膚生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軟或硬不疼不癢不可輒用針灸生天南星一枚(洗切。如無生者以干者為末)滴醋研細如膏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將膏攤貼紙上如瘤大貼之覺癢即易日三五上。
掌葉半夏的市場信息
1、掌葉半夏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掌葉半夏的選購方法
扁平球形,扁平而不規(guī)則,由主塊莖及多個附著的小塊莖組成,類如虎類腳掌(故名虎掌),高1-1.2厘米,直徑1.5-5厘米。表面淡黃色至淡棕色,每一塊莖中心均有一莖痕,周圍有麻點狀須根痕。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辛,味麻舌刺喉。
3、掌葉半夏的保存方法
6-7月挖取塊莖,洗凈泥土,除去須根,放入筐內,浸于水中,攪拌搓去外皮后,曬干或烘干,干后再用硫黃熏之,使顏色變白。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石榕也是被經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石榕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大葉榕藤、石壁風、牛奶樹、白背風、石難風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芒毛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芒毛苣苔 附生小灌木。莖長約90cm,分枝多,枝條對生,老枝方柱形,灰棕色或灰白色。葉對生;葉柄長2-6mm;葉片薄紙質:長圓形、橢圓形或狹倒披針形,長4.5-9cm,寬1.7-3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脈纖細,不太明顯。聚傘花序生于莖頂部葉腋,有1-3朵花;總苞片和小苞片小而圓鈍;花梗長約10mm;花萼長5mm,5深裂,裂片寬卵形;花冠紫色,長約1.6cm,上唇3裂,裂片狹卵形;能育雄蕊4,伸出,花盤環(huán)狀;雌蕊線形,長1.6-2cm。蒴果線形,長6.5-9.8cm。種子狹長圓形,長約0.6cm。蒴果線形,長6.5-9.8cm。種子狹長圓形,長約0.6mm,兩端具毛?;ㄆ?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300m的山谷林中樹上或溪邊石上。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寧心;養(yǎng)肝;止咳;止痛。主神經衰弱,慢性肝炎;咳嗽;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全草15-30g;或浸酒。外用:葉適量,搗青。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詳細介紹,我們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藥石榕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