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毛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毛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牛毛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球柱草,一年生草本,高5-25cm。有須根。稈叢生。葉紙質(zhì),線形,長2-10cm,寬0.4-0.8mm,背面葉脈間疏生微柔毛;葉鞘邊緣具長柔毛狀白緣毛。苞片2-3,細線形,長0.5-2cm,背面有微柔毛;長側(cè)枝聚傘花序頭狀,有密聚的無柄小穗3至數(shù)個;小穗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5mm,寬1-1.5mm,有花7-13;鱗片膜質(zhì),近寬卵形,長1.5-2cm,寬l-1.5cm,棕色或黃綠色,背面有龍骨狀突起,有脈1條,頂端有外彎的短尖頭;雄蕊1,花藥線狀長圓形,先端鈍尖,雌蕊柱頭3。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長約0.8mm,寬0.5-0.6mm,淡綠色,表面有方形網(wǎng)紋,先端截形或微凹?;?、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500m的海邊沙地、河灘沙地。田邊、山坡草叢中。
【化學(xué)成份】含黃酮類(flavonoid)。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主嘔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牛毛草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牛毛草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擴展閱讀
大家知道白毛草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白毛草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伏地蜈蚣草(《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來源】為紫草科植物 紫筒草 的 全草 。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根細,稍帶紫紅色,生數(shù)莖。莖直立,枝鋪散,全株密生開展的白毛。葉互生,無柄,長圓狀披針形乃至廣線形,長2~3.5厘米,寬3~4毫米,先端鈍。總狀花序生于莖頂,較長,有苞葉;萼片5,披針狀線形,基部合生;花冠淺紅紫色或藍紫色,外面有毛,花筒細長,長約7毫米,裂片短而鈍,卵圓形,略張開。小堅果卵狀三棱形,先端尖,長約2毫米,有短柄,表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狀微凸起。花期4~6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沙漠地區(qū)的固定沙地、山坡、沙質(zhì)地。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陜西等地。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治小關(guān)節(jié)疼痛。
【附方】治小關(guān)節(jié)疼痛:白毛草三錢,煮水內(nèi)服,長期服用或加桑椹三錢同煮,效果更好。也可制成散劑服用。
【摘錄】《*辭典》
對于白毛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對于豬毛草,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豬毛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豬毛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善雞尾草、小鳳尾草(《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鳳尾蕨科植物 狹葉鳳尾蕨 的 根 或 莖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狀莖短。葉柄叢生,細瘦有棱,長3~6厘米,稻稈色至褐棕色。葉二型,不生孢子的葉柄較短,葉廣三角形,長7~15厘米,寬6~9厘米,2回羽狀分裂,頂片由小羽片3枚組成,側(cè)羽片2~3對,基部羽片有短柄,2~3回分叉,中部羽片1回分叉或不分叉,上部羽片常不分叉,裂片線形,長4~6厘米,寬1~2毫米,邊緣除先端有銳鋸齒外,均全緣,紙質(zhì),光滑無毛,葉軸赤色;著生孢子囊的葉柄較長,亦2回羽狀分裂。孢子囊群看生于葉緣,連續(xù)不中斷,但不及裂片之先端。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石隙中。分布貴州、四川、廣西、湖北、陜西及甘肅南部。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散毒。治犬咬傷、湯火傷、刀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忌內(nèi)服。
【附方】①治狂犬咬傷:割雞尾草根莖,加酒捶絨外包;另用善雞尾草、化稿樹皮、楊梅樹皮,干者各二錢。煎水日洗三次。
【摘錄】《*辭典》
了解了豬毛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識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過程中運用科學(xué)的方法,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牛毛七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牛毛七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曲尾蘚科植物 山毛蘚 的 全草 。全年采收,陰干用。
【原形態(tài)】密集成叢,暗綠帶黃棕色,高4~10厘米。莖直立,纖細,又狀分枝,多目次年生殖苞下茁生新枝,形成分層的墊狀;密披紅棕色暇根。葉密生,干時卷縮,濕時傾立,狹長披針形,全緣,內(nèi)卷;中肋單一,細長,先端突出葉尖。雌雄同株。蒴柄黃色,干時直立,濕時彎曲。孢蒴圓卵形,具短臺部,具深色縱紋8條。蒴蓋圓盤狀,具長喙。蒴帽兜形。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背陰的巖壁、巖穴或石隙中。分布云南、四川、陜西等地。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清熱,安神定志,祛風(fēng)除濕,止血鎮(zhèn)痛。治骨蒸潮熱,神經(jīng)衰弱,風(fēng)濕疼痛,癲狂,外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5錢。外用:研末撒。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
上文介紹了牛毛七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牛毛七,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絲茅草又叫茅草根,是一種藥材,茅草根性寒,有清熱消炎的功效。也經(jīng)常做成涼拌毛草根這盤菜。茅草根有利尿、止血的作用,也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茅草根怎么吃,吃多少的按照自己個體的情況,不可多吃。也不能隨意搭配別的藥材,一定要遵醫(yī)囑,因為每種藥都有自己的不能搭配的藥材。
由干絲茅根揀凈雜質(zhì),洗凈,微潤,切段,曬干,簸凈碎屑制作而成。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茅根性寒,亦有消炎作用。葉多叢集基部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老時基部或破碎呈纖維狀葉舌干膜質(zhì),鈍頭,長約1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根生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圓錐花序柱狀,長5~20厘米,寬1.5~3厘米,分枝短縮密集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
絲茅草根煮水喝功效
絲茅草根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作用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根莖密生鱗片。從中醫(yī)上講,白茅根功能為清熱、利尿,對肝炎的治療作用不是很明顯,除非是肝炎患者體內(nèi)有熱,如發(fā)燒、感覺口苦等這些癥狀可能有些幫助,但一般來說用白茅根治療慢性肝炎的情況比較少。
取懷山藥、桂圓肉各15~25克,甲魚1只,用熱水燙好甲魚,洗凈切開去腸腔,然后加水適量,將甲魚及殼,連同懷山藥、桂圓肉一起隔水燉煮服用,不用加調(diào)料。此偏方滋陰補陽,對慢性肝炎中氣血不足的癥狀療效很好。茅草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等功效。茅草根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對于毛草龍,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毛草龍。
【別名】草里金釵、鎖匙筒、水仙桃、針筒草、水秧草、水燈香、水香蕉、掃鍋草、草龍、假黃車、假蕉
【來源】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水丁香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亞灌木狀草本,高0.3-1m。莖直立,稍具縱棱,幼時綠色,老時變紅色,莖上部中空,全株被柔毛。葉互生;幾無柄;葉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15cm,寬1-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密被柔毛?;▋尚?,單生于葉腋,近無梗;萼筒線形,萼片4,長卵形,長6-15mm,具3脈,宿存;花瓣4,黃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具4對明顯脈紋,長8-10mm;雄蕊8;子房下位,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綠色或淡紫色,長2-5cm,直徑約5mm,被毛,具棱間開裂;種子多數(shù),近半球形,種脊明顯?;ㄆ?-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坡溝邊、路旁、田邊、荒地、潮濕草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感冒發(fā)熱;小兒疳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高血壓;水腫;濕熱瀉??;淋痛;白濁;帶下;乳癰;疔瘡腫毒;痔瘡;燙火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或燒灰調(diào)涂;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毛草龍的功效與作用了吧?毛草龍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判斷,這點希望大家注意。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香毛草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香草仔、小香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敗醬科植物小纈草的根或全草。
【原形態(tài)】小纈草 多年生細弱小草本,高10-15(-20)cm。全株無毛。根狀莖稍呈圓柱形,斜升,有強裂得氣,頂端包有膜質(zhì)纖維狀老葉鞘?;~柄長達5cm;葉心狀寬卵形或長方狀卵形,長1-4cm,寬約1cm,全緣或大頭羽裂,頂裂片圓或橢圓形,長、寬約1cm,全緣,兩緣;莖上部葉羽狀3-7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全緣。半于形的聚傘花序頂生,直徑1-2cm;小苞片披針形,邊緣膜質(zhì);花萼肉卷,花白色或有時粉紅色;花冠細筒狀漏斗形,長5-6mm,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雄蕊3,稍伸出;雌雄蕊近等長,均伸出花冠之外;子房下位,橢圓形。瘦果先端有羽狀冠毛?;ㄆ?-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3600m的山溝或潮濕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生多數(shù)細根,根直徑不足1mm,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3-5全裂,頂端葉片較大,先端微凹,全緣,側(cè)裂片較小,疏離;葉片薄而脆。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棕黃色。瘦果長圓形,扁平。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主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fēng)濕痹痛;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g。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香毛草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