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葉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羽葉丁香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羽葉丁香是一種藥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我們可以適當?shù)氖秤糜鹑~丁香,由于很多的人對于羽葉丁香還不是太了解,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山沉香(《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羽葉丁香 的 根 或 枝干 。全年采挖,以秋末為好。挖取樹根,除凈外皮,曬干。yS630.CoM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可達3~4米。樹皮灰褐色。羽狀復葉;小葉7~11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有短柄,先端圓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圓錐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紅褐色,長不足1厘米。
【生境分布】生于高山灌木叢中。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降氣,溫中,暖腎。
【附方】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錢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錢。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的羽葉丁香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羽葉丁香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來調理了。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羽葉山螞蝗,下面我們就來對羽葉山螞蝗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英文名】Oldham podocarpium
【別名】羽葉山綠豆。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羽葉山螞蝗的全株。
【原形態(tài)】羽葉長柄山螞蝗 小灌木,高1-1.5m。枝條有棱,近無毛。葉柄長約6cm;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可達25cm;小葉5-7,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疏生短柔毛。圓錐花序頂生,疏松,花序軸密被黃色短柔毛;花萼鐘狀,長約2.5mm,萼齒三角形;花冠粉紅色,長約7mm;雄蕊10,單體;子房有柄。莢果長2-3cm,有2個莢節(jié),莢節(jié)半菱形,長約1cm,寬約5mm;果柄長6-8mm。花期8-9,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溝邊、林中或林緣。
【性狀】性狀鑒別 小枝圓柱形,直徑約3mm,微具棱角,光滑。完整的羽狀復葉,小葉5-7,披針形或矩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長4-10cm,寬1.3-4cm,表面枯綠色;葉柄長6cm。有時可見莢果,長約3cm,背縫線裂至腹縫線,節(jié)2,半菱形。氣微。
【性味】味微苦;辛;性涼
【歸經(jīng)】肺;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解毒。主溫病發(fā)熱;風濕骨痛;咳嗽;咯血;瘡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或根有祛風活血、利尿殺蟲的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羽葉山螞蝗的一些基本常識,羽葉山螞蝗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羽葉山螞蝗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復羽葉欒樹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復羽葉欒樹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復羽葉欒樹的功效等。
【別名】花楸樹、泡花樹(《中國樹木分類學》),燈籠花,馬鞍樹(《貴州草藥》)。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 復羽葉欒樹 的 根 , 根皮 或 花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暗灰色;小枝灰色,有短柔毛并有皮孔密生。2回羽狀復葉,對生,厚紙質,總葉軸圓筒形,密生絹狀灰色短柔毛;小葉9~15,長橢圓狀卵形,長4.5~7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下面主脈上有灰色絨毛;小葉柄短,長約2~3毫米。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厘米;花黃色。蒴果卵形,長約4厘米,寬3厘米,先端圓形,有突尖頭,3瓣裂。種子圓形,黑色。
【生境分布】生山地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止咳,殺蟲。
【附方】①治風熱咳嗽:復羽葉欒樹根或花五錢,煨水服,一日三次。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復羽葉欒樹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對于細葉小羽蘚,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細葉小羽蘚。
【別名】尖葉小羽蘚、青苔、樹毛衣、綠青苔
【來源】藥材基源:為羽蘚科植物細葉小羽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小形,植株纖細,綠色或黃綠色。匍匐莖長3-8cm,具不規(guī)則一回或二回羽狀分枝,莖上生許多各種形狀的鱗毛。莖葉闊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具狹長尖端,葉基部具2折皺,邊緣平展或內卷,全緣或有細鋸齒;中肋明顯,至葉尖消失;枝葉較小,卵圓形,葉細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六角形,每個細胞先端具一透明的疣狀突起。孢蒴長橢圓形,淡黃色,水平列;蒴柄由枝部的葉腋處伸出,直立,長1.5-3cm,紅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陰濕的土坡上、樹干基部或墻腳廢棄的磚瓦上。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急性扁桃體炎;乳腺炎;丹毒;癤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產(chǎn)后感染;蟲咬高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15g。
【摘錄】《中華本草》
由以上對細葉小羽蘚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細葉小羽蘚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說起毛野丁香葉,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毛野丁香葉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毛野丁香葉的功效。
【別名】石楠葉[云南昆明]
【來源】茜草科 毛野丁香葉 Leptodermis pilosa (Franch.)Diels,以 葉 入藥。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頭痛,風濕關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通過對毛野丁香葉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毛野丁香葉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丁香葉是一種藥物,在很多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功能,最常見的例如歸脾、補腎助陽等。丁香葉屬于藥材,在使用的時候有很多禁忌之處,我們得知道丁香葉的功效和禁忌,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其發(fā)揮功效,同時防止對我們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丁香葉的功效與禁忌有哪些?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丁香葉的功效
降逆止嘔
中醫(yī)認為丁香葉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的作用,它可暖脾胃而行氣滯,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以及婦女寒性痛經(jīng)等均有良好的療效。用丁香葉內服或制成稠膏外敷臍部,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癥狀。
暖胃養(yǎng)胃
丁香葉味辛性溫,入脾、胃、肺、腎經(jīng),具有暖胃養(yǎng)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吐瀉、食少等癥,對于寒凝胃腑引起的冷痛、隱痛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消炎殺菌
丁香葉中含有丁香油成分對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丁香葉也可作外用,對于體癬及足癬等真菌感染也有很好的療效。
除口臭
丁香是古代用來去除口臭的良藥,丁香葉的芳香之氣可以壓制口中的臭氣,口臭的產(chǎn)生原因有很多,有一部分的口臭是由于胃熱和積食引起,而反復發(fā)作的口臭,也有可能是由于胃寒所導致,這類口臭可以通過服用丁香葉來緩解。
丁香葉的禁忌
不適宜喝丁香茶的人主要有以下癥狀:
1、首先是胃熱、胃火旺的人群以及由胃熱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
2、其次熱性病及陰虛內熱者忌用;
3、再次根據(jù)《本草綱目》中記載,丁香作為一種中藥材可以治病并且促進身體健康,但建議熱病患者以及陰虛內熱體質的患者不要將丁香泡水喝,避免內熱加重不利于健康。
4、另外腎陰虛朋友以及由內熱引起晚上容易出汗朋友也不建議飲用.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羽萼,那么羽萼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野山茶、馬垮皮、黑羊巴巴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科植物羽萼木的葉或全株。
【原形態(tài)】羽萼木,灌木,高1-3m。多分枝。莖、枝密被綿毛。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柄長0.8-2.5cm,密被絨毛;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7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小圓齒狀鋸齒,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絨毛。圓錐花序頂生,由穗狀花序組成,通常長10-15cm,密被絨毛或綿狀絨毛,穗狀花序長4-7cm,其下承以總苞狀苞片,小苞片線形,長約1mm,花白色,長約2mm,雄花和兩性花異株;雌花;花萼鐘形,長約1.5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細小,冠筒幾與花萼等長或略超出,外面被微柔秘,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略大;雄蕊4,不發(fā)育內藏子房4裂,先端具柔毛,花柱伸出長達花冠1倍,柱頭2裂。兩性花:花萼微小,長約0.6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長約3mm,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卵狀長圓形形,雄蕊4,發(fā)育,前對稍長,伸出;子房4裂,花柱略伸出,柱頭2裂。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mm,黃褐色,先端具柔毛。花期1-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熱帶地區(qū)的稀樹林或灌木叢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解毒止癢。主鼻衄;咳血;外傷出血;皮炎;癬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羽萼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羽萼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羽萼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大羽蘚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英文名】cymbifolium Thuidium
【來源】藥材基源:為羽蘚科植物大羽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物體交織成片,鮮綠色、黃綠色。莖匍匐,一般規(guī)則二至三回羽狀分枝。鱗毛多數(shù),披針形至線形,分叉。莖葉三角狀卵圓形或闊三角形,具褶,先端延長成6-16枚細胞單列組成的長毛尖;邊緣具細齒;中肋粗壯,止于葉尖,背具刺疣;中部細胞卵菱形至長圓形,具單疣。枝葉凹,內彎,長卵形,短尖,邊具細齒。中肋達葉長度的2/3,中部細胞多角形、菱形。雌雄異株。蒴柄細長;孢蒴長卵形,彎曲;蒴蓋具斜喙;蒴帽兜形,平滑。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石表面、林地濕土面及樹干上。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心;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拔毒;生肌。主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加菜油調敷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淡,性涼。有清熱、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水火燙傷。民間一般取本品烤干,研末,加菜子油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大羽蘚的一些基本常識,大羽蘚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大羽蘚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鬼羽箭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鬼羽箭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黑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寧市藥物志》),黑骨草、羽箭(《廣東中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鬼羽箭 的 全草 。秋季采收。去凈雜質,曬至半干,收回堆放,用麻布包蓋覆,燜兩天后,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45厘米。根短小,不發(fā)達。莖纖細,中空,圓柱形,上端略呈四方形,單生咸稍分枝,被灰白色直立或伏生的短毛。葉對生,根生葉呈闊倒卵形或卵形,長約2.5~5厘米,先端鈍,全緣,兩面均被短柔毛;莖生葉疏離,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鈍,全緣或有齒,上部的葉狹小,互生;下面主脈微突出,兩面均被短毛;葉柄極短或無?;ㄗ纤{色,排列成四棱形或矩圓形的穗狀花序,長不及2.5厘米;苞片2,三角狀披針形或闊卵形,內外均被粗糙短毛;萼5裂,裂片線形,外被伏生短毛;花冠管長約為萼的2倍,喉部密生粗長毛,先端5裂;雄蕊4,內藏,花絲淺紫色,丁字藥,黑色;雌蕊1,花柱棒狀。蒴果矩圓形,扁壓,先端漸尖,萼宿存,室背開裂,內有黑色細小的種子數(shù)十枚?;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郊野的矮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產(chǎn)廣西、廣東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黑色或黑褐色,稍被白毛。莖中空;根生葉卵形或倒卵形,莖生葉線形。頂端常帶有花序或果實。氣微,味微苦。以色烏黑、梗細嫩者為佳。
【性味】①南寧市藥物志》:"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斑痧,傷寒,癲癇,皮膚風毒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
【注意】《廣西中藥志》:"體虛寒及孕婦忌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以上就是鬼羽箭的一些相關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鬼羽箭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雞翮羽不僅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理身體的各個機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雞翮羽進行一番了解。
【別名】雞翮《肘后方》),雞翮翎(《綱目》)。
【來源】為雉科動物 家雞 的 翅羽 。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雞肉"條。
【功能主治】破瘀消腫。治血閉,小便不禁,癰疽,陰腫,骨哽。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研末,1~3分。外用:燒灰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少小睡中遺尿不自覺:赤雞翅燒末,酒服三指撮,日三。(《肘后方》)
【臨床應用】治療皮膚病:用白色雞毛制成注射液-"抗敏靈",行深部肌肉注射。成人每日3次,每次2毫升;15歲以下每日1次,每次2毫升;小兒酌減。治療皮膚瘙癢癥75例,蕁麻疹14例,神經(jīng)性皮炎8例,面癬4例,濕疹4例,手癬3例,黃水瘡、桃花癬、漆過敏、過敏性紅斑各1例,結果近期治愈81例(72%),顯效20例(19%)。一般用藥2次即見瘙癢減輕,丘疹漸退。治療中未見副作用,個別病人訴局部疼痛,1~2日即消失。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雞翮羽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翠羽草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翠羽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金雞獨立草(《王安卿采藥志》),翠翎草、矮腳鳳毛(《汪連仕采藥書》),孔雀花(《粵志》).神錦花、鶴翎草、鳳尾草、開屏風毛(《綱目拾遺》),龍須、劍柏(《植物名實圖考》),藍地柏(《植物學大辭典》),綠絨草(《廣州植物志》),回生草、還魂草(《福建民間草藥》),金雞風尾草、水雞爪(《閩南民間草藥》),伸腳草,地柏葉、巖萍(《湖南藥物志》),綢緞草(《廣西藥植名錄》),龍鱗草、龍爪草、白雞爪(《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卷柏科植物 翠云草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翠云草(《群芳譜》)
【生境分布】生長于陰濕山石間。分布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安徽及西南各地。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瘀,止血。治黃疸,痢疾,水腫,風濕痹痛,咳嗽吐血,喉癰,痔漏,刀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水腫:鮮翠云草二兩。加水煎服,日服兩次。忌鹽一百天。(《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上面對翠羽草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翠羽草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翠羽草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