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香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魚香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對于魚香草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魚香草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留蘭香(《四川中藥志》),土薄荷(《重慶草藥》),血香菜、狗肉香、圓葉留蘭香(《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圓葉薄荷 的 莖葉 或 嫩枝頭 。6月采。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0~70厘米,全株疏被短毛。地下根莖蔓延。莖四枝形,細長,直立或斜生,略分枝。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葉片長可達3~10厘米,邊緣具鋸齒,兩面均疏被短毛,基部近于心臟形或鈍形;無柄或近于無柄。穗狀花序頂生,小花在花軸上輪狀排列,序長可達5~10匝米;花萼5齒,被有短毛;花冠4裂,白色或淡紅色;雄蕊4,花絲伸出花冠;子房4裂。小堅果卵球形,表面光滑?;ㄆ?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野,亦有栽培者。
【化學(xué)成份】含揮發(fā)油,內(nèi)含L-葛縷酮、胡薄荷酮、新異胡薄荷醇、二氫葛縷醇、圓葉薄荷酮、檀萜烯。
【性味】《重慶草藥》:"味辛,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散風(fēng)熱,消腫毒。治傷風(fēng)感冒,胃氣痛,鼻衄,目赤,疔瘡熱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鮮品0.5~1兩)。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涂。
【附方】治胃氣痛:魚香草二兩,茴香(全草)一兩,魚鰍串半斤。煎水服。(《重慶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分類草藥性》。
以上就是對魚香草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神香草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神香草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神香草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硬尖神香草,半灌木,高30-60cm。莖基部粗大,木質(zhì),常扭曲,有不規(guī)則剝醫(yī)治的皮層,自基部帚狀分枝,幼莖基部帶紫,四棱形,無毛。葉線形,長1.5-4.5cm,寬2-4mm,先端錐尖,基部漸狹,無柄兩面無毛。穗狀花序多花,生于莖頂,長3-8cm,由輪傘花序組成,輪傘花序組成,輪傘花序通常10花,常偏向于一側(cè)呈半輪傘狀;苞片及小苞片線形;花萼管狀,喉部稍增大,外面在脈上及萼齒上被微柔毛,散布黃色腺點,萼齒5,長三角狀披針形,先端具錐狀尖頭;花冠紫色,長約12mm,外面被微柔毛及黃色腺點,冠筒略下彎,向上漸擴大,上唇直伸,先端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凹陷,側(cè)裂片寬卵形;雄蕊4,前對較長,后對較短,均起出花冠,花藥2室,室極叉開;花柱近于或稍伸出雄蕊,先端2淺裂;花盤平頂;子房先端具腺點。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mm,寬約0.7mm,褐色,先端圓,具腺點,基部具一白良?;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礫石及石質(zhì)山地干旱草地上。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發(fā)情;化痰止咳。主感冒發(fā)熱;痰熱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神香草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
靈香草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靈香草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靈香草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零陵草、廣零陵香、驅(qū)蛔蟲草、滿山香、熏衣草
【來源】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 靈香草 Lysimachia foenum-graecum Hance以 地上全草 入藥。春夏秋均可采集,陰干備用或鮮用。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行氣,止痛,驅(qū)蛔。用于感冒頭痛,牙痛,咽喉腫痛,胸滿腹脹,蛔蟲病。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古代藥用零陵香經(jīng)考證除唇形科羅勒屬植物外,尚包括報春花科植物靈香草,因《本草圖經(jīng)》所附"蒙州零陵香"圖的形態(tài)與本品相似?!吨参锩麑崍D考》所載"排草"的產(chǎn)地及附圖形態(tài)亦似本品。零陵香的古代文獻資料,參見唇形科"羅勒"條。
上面就是靈香草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靈香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蘭香草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蘭香草有一些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別名】山薄荷、蕕、獨腳球、藍花草、酒藥草、金石香、石上香、齒瓣蘭香草
【來源】為馬鞭草科蘭香草屬植物 蘭香草 Caryopteris incana (Thunb.)Miq.,以 全草 或 根 入藥。全草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陰干,切段。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疏風(fēng)解表,祛痰止咳,散淤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氣管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胃腸炎,跌打腫痛,產(chǎn)后淤血腹痛;外用治毒蛇咬傷,濕疹,皮膚搔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蘭香草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蘭香草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唇香草,下面我們就來對唇香草的相關(guān)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小葉薄荷、山薄荷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唇香草的全株。
【原形態(tài)】唇香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有強裂的薄荷香氣。根木質(zhì)。莖由基部叢生,具四棱,表面帶紫色,有短柔毛。葉對生;此短柄;葉片長圓形或?qū)捙樞?,全緣,長0.5-2cm,寬0.3-1cm,有腺點。輪傘花序頂生,集成頭狀;萼筒長5-7mm;花冠唇形,長10-12mm,被短柔毛。藍紫色。小堅果長卵形。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潮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莖呈方柱形,長10-35cm,直徑2-3mm,表面黃綠色,多帶紫紅色,通常被有毛茸;斷面淡黃綠色,中央有小孔隙。葉對生,多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廣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長0.5-2cm,寬0.3-1cm,葉面微灰綠色,有明顯的腺點;葉柄短,輪傘花序頂生,球形;花多憶脫落,花萼筒狀。長5-7mm,花冠唇形,淡紫紅色或粉紅色,長10-12mm,外被短柔毛。間有小堅果,長卵形。氣芳香,味辛涼,微苦。
【化學(xué)成份】地上部分含黃酮:森犀草素(luteolin),蒙朧花甙(linarin),7-甲基蘇打基亭(7-methylsudachitin),白楊素-7-O-蕓香糖甙(chrysin-7-O-rutinoside)及咖啡酸(caffeic acid),4-羥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4-hydroxy-3,5-dimethoxybenzoate)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香葉木甙(diosmin)。
【性味】油辛;性涼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利水清熱。主心悸;失眠;水腫;感冒發(fā)熱;目赤腫痛;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18g;或開水沖泡代茶。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賦予唇香草神奇的功效,經(jīng)過上面內(nèi)容的介紹,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增長閱歷的同時,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藿香草屬于常見的植物,因為氣味芳香,所以有這個名字,具有開胃止吐,緩解因為暑熱導(dǎo)致的中暑,惡心嘔吐的癥狀,藿香草不僅僅只有這些,其中的好處和功效,還有很多是不為人知的,這些需要我們?nèi)ゴ蠖鄶?shù)的做好了相關(guān)的了解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去知道關(guān)于藿香草中的作用。
藿香的功效
【性味】 味辛;性微溫
【歸經(jīng)】 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正是由于藿香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fā)表解暑的功效卓著,因此是中醫(yī)治療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必不可少之要藥,而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軟膠囊、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等系列中成藥在藥店俏銷的真正原因,源于藿香醒脾理濕的卓著療效。
芳香化濕,用于濕阻中焦證。
本品為芳化濕濁的要藥。若濕濁內(nèi)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shù)、厚樸、半夏等配伍,如不換金正氣散。
解暑發(fā)表,用于暑濕證及濕溫初起。
藿香性溫而不燥,化濕又能發(fā)表。對暑月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生冷而致惡寒發(fā)熱、頭痛脘痞、嘔惡泄瀉者,可與紫蘇、半夏、厚樸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濕溫初起,濕熱并重者,每與清熱祛濕的滑石、黃芩、茵陳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止嘔,用于嘔吐。
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的嘔吐最為適宜。常與半夏配伍;偏于寒濕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術(shù)等。
【典籍記錄其功效】
①《別錄》:"療風(fēng)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②《本草圖經(jīng)》:"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③《珍珠囊》:"補衛(wèi)氣,益胃氣,進飲食,又治吐逆霍亂。"
④《湯液本草》:"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
⑤《本草述》:"散寒濕、暑濕、郁熱、濕熱。治外感寒邪,內(nèi)傷飲食,或飲食傷冷濕滯,山嵐瘴氣,不伏水土,寒熱作瘧等癥。"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濕除風(fēng),清熱止渴。治嘔吐霍亂,瘧,痢,瘡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錦香草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錦香草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白毛虎舌氈、老虎耳、石用、大虎耳草、山霸王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錦香草的全草或根。
【原形態(tài)】草本,高10-15cm。莖直立或匍匐,逐節(jié)生很,近肉質(zhì),密被長粗毛,四棱形,通常不分枝。葉對生;葉柄長1.5-9cm,密被長粗毛;葉片紙質(zhì),廣卵形、廣橢圓形或圓形,先端廣急尖至近圓形,基部心形,長6-16cm,寬4.5-14cm,兩面綠色或有時背面紫紅色,表面被疏糙伏毛狀長粗毛,背面僅基出脈及側(cè)脈被平展的長粗毛;基出脈7-9,表面脈平整,背面脈隆起。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4-17cm,被長粗毛,稀幾無毛;苞片倒卵形或近側(cè)披針形,被粗毛,通常僅有4枚,長約1cm,或更長;花梗與花萼均被糠秕;花萼漏斗狀四棱形,裂片廣卵形;花瓣粉紅色至紫色,上部略偏斜,先端急尖;雄蕊4,近等長,花藥基部具小瘤或不明顯,藥隔下延呈短距;子房杯形,先端具冠。蒴果,先端冠4裂,伸出宿存萼,宿存萼具8縱肋,果梗伸長,被糠秕?;ㄆ?-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陰濕地或水溝旁。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濕。主熱毒血痢;濕熱帶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熱崩漏;腸熱痔血;小兒陰囊腫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錦香草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新香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新地生、石上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云南長蒴苦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云南長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莖上升或直立,不分枝,被極短的毛。葉對生,2對,通常聚生于莖頂部;葉柄長23-12cm;葉片稍斜,卵形,長5-16.5cm,寬3-10.5cm,先端鈍,基部淺心形,稍偏斜,邊緣有淺鈍齒,上面綠色,被短毛,下面幾無毛,側(cè)脈每邊7-9條。聚傘花序傘房狀,1-3條生于上部葉腋,長達18cm;花序梗長13cm;苞片對生,圓狀卵形,長達1.6cm,邊緣具小齒;花萼鐘狀,長約5mm,花萼鐘狀,長約5mm,疏被短毛,5淺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約1mm,先端具硬尖頭;花冠紫紅色,長約3cm,外面疏被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冠筒細,基部寬約4mm,喉部寬達8mm,冠桅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圓狀卵形;雄蕊2,花藥連著,著生于冠筒上部,花絲扁平,退化雄蕊2;花盤杯狀,具圓齒;子房線形,長約2cm,花柱短,長約4mm,柱頭頭狀。蒴果線形,長3-4.8cm,花柱短,長約4mm,柱頭頭狀。蒴果線形,長3-4.8cm,寬約2mm?;ㄆ?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600m的山地石子。
【性味】味辛;性涼;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宣肺止咳。主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瘡癤;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加酒燉。外用:適量,研末,用水、酒各半調(diào)青;或鮮品搗敷。
【注意】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慎?!兑退幹尽罚?服藥期間忌食豆類。"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新香草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新香草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新香草對身體進行調(diào)理和改善。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云香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蕓香草、臭草、石灰草、山茅草、諸葛草
【來源】為喬木科香茅屬植物 云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 (Nees)A. Camus的 全草 。宜9月開花前采收,此時云香油含量較高,割取全草曬干。鮮草出油率較高。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稈叢生,較細弱,直立無毛,高40~110厘米。葉鞘無毛,內(nèi)面淺紅色,葉舌鈍圓,葉長25厘米以上,無毛,有白粉。9~10月開花,假圓錐花序,稀疏,狹窄,有柄小穗無芒,無柄小穗基部有短毛。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風(fēng)利濕。用于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神經(jīng)痛,腸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云香草,我們也了解了中藥云香草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云香草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云香草用于養(yǎng)生。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山香草這種藥材。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山香草 的 全草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60~90厘米。莖直立,方形,帶紫色,密被短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邊緣具粗鈍齒,下面密被短絨毛。聚傘花序集成圓錐花序式,對生于莖頂及葉腋;花萼鐘狀,外被短柔毛;花冠紫色,唇形,冠筒基部收縮。小堅果圓形。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路旁。分布貴州、浙江等地。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驅(qū)風(fēng)除濕,舒筋活絡(luò)。
【附方】①治感冒頭痛:山香草一兩。煨水服。
【摘錄】《*辭典》
了解了山香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識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過程中運用科學(xué)的方法,讓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麝香草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百里香(《上海植物名錄》)。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麝香草 的 全草 。5~6月采收。
【原形態(tài)】灌木狀常綠草本。莖堅硬直立,四棱形,高18~30厘米,多分枝。葉無柄,對生,線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2毫米,寬約4毫米,先端尖,葉緣稍反卷,全緣,基部廣楔形,上面具短茸毛,并密生腺點。枝梢疏生輪傘花序;花萼表面有短柔毛及腺點,綠色,下唇2裂成針刺狀,上唇3裂,裂片較下唇裂片為短;花冠粉紅色,比花萼稍長,上唇直立,油腺明顯,有樟腦香味;雄蕊2強,超出花冠,花藥紅色;雌蕊柱頭2裂,紅色。小堅果棕褐色。花期5~6月。
【生境分布】原產(chǎn)地中海沿岸;我國有栽培。
【化學(xué)成份】盛花期的全草含揮發(fā)油0.8~1.2%。揮發(fā)油中含百里香酚(即麝香草腦,為油中的主要成分)、香荊芥酚、對-聚傘花素、l-α-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l-腦、石竹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酯、乙酸龍腦酯、2-甲基-6-亞甲基庚二烯-2,7-醇及其乙酸酯。另有謂不同之品種其揮發(fā)油的單萜成分不同,可分別為牻牛兒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荊芥酚、百里香酚或側(cè)柏醇-4及松油醇-4。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功能主治】①《國藥的藥理學(xué)》:"鎮(zhèn)咳。尤對百日咳有效。用于急性支氣管炎,喉炎。又為皮膚刺激藥,防腐性洗滌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分析了麝香草,知道麝香草的作用和功效都是非常的廣泛,只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中藥的藥性,那么遇到疾病時我們才不會慌張。
霍香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它的全草都能夠入藥,在止嘔吐治霍亂腹痛方面都能發(fā)揮很好的作用,尤其具有祛除腸胃充氣,有消暑的效果。在預(yù)防中暑方面的作用是比較好的,有很好的調(diào)理腸胃的作用,另外還有很好的發(fā)汗解表的效果,對于發(fā)熱惡寒有明顯的治療功效。
霍香草藥的功效與作用
1、化濕脾、理氣和胃: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若濕阻中焦、脘悶納呆者,與佩蘭等同用;若濕溫初起,可配薄荷、茵陳、黃芩等同用。2、止嘔止瀉: 用于嘔吐、泄瀉等。若感受穢濁、嘔吐泄瀉之癥,可配蘇葉、半夏、厚樸、陳皮等同用;若胃寒嘔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濕熱者,可配黃蓮、竹茹;脾胃虛弱者,可配黨參、甘草;妊娠嘔吐,可配砂仁同用。3、祛暑: 用于暑濕癥。其治暑濕,不論偏寒、偏熱,都可應(yīng)用,臨床經(jīng)常與佩蘭配伍同用。4、發(fā)汗解表:用于發(fā)熱惡寒、惡寒發(fā)熱、胸脘滿悶。配伍紫蘇、陳皮。5、明目:維生素A對眼睛的發(fā)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視網(wǎng)膜視桿細胞感光物質(zhì)。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預(yù)防夜盲。6、其他功效:治鼻淵,??膳湄i膽汁等同用。營養(yǎng)價值
1.富含鐵,鐵可以促進發(fā)育;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調(diào)節(jié)組織呼吸,防止疲勞;構(gòu)成血紅素,預(yù)防和治療因缺鐵而引起的貧血;使皮膚恢復(fù)良好的血色。2.富含鈣,鈣是骨骼發(fā)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響身高;調(diào)節(jié)激素的分泌;控制炎癥和水腫;維持酸堿平衡等。3.富含碳水化合物,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增強腸道功能。4.富含維生素A,維A具有明目,輔助治療多種眼疾,增強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促進生長發(fā)育,保護胃、呼吸道黏膜的功能。適宜人群
適宜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頭痛昏重、嘔吐腹瀉者、胃腸型感冒患者、中暑、暈車、船、消化不良致腹脹、腹瀉、腹痛者、宿醉未醒者。適宜夜盲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