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梗菜[圖]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dú)獠豢商潱火B(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弊杂腥祟愇拿饕詠?,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biāo),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山梗菜[圖]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山梗菜[圖]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山梗菜[圖]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半邊蓮[東北]、大種半邊蓮
【來源】為桔??粕焦2藢僦参? 山梗菜 Lobelia sessilifolia Lamb.和 線萼山梗菜 L. melliana Wimm,以 根、葉 或 帶花全草 入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1. 山梗菜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折斷有白色乳汁,根狀莖細(xì)長,斜升,有多數(shù)須根。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寬披針形或披針形,莖下部葉較寬大,向上漸窄小,葉緣有淺鉅齒。8~9月開藍(lán)紫色花,單生于葉液;萼長圓形,先端有5個三角形裂片;花冠略成二唇形,上唇二裂幾至基部,下唇三裂較淺;雄蕊5個,聚藥;子房下位,柱頭2深裂。蒴果長圓形,具棱,頂端有三角狀線形宿萼。
【化學(xué)成份】山梗菜全草含山梗菜堿(lobeline,C 22 H 27 O 2 N)。
【藥理作用】山梗菜堿對呼吸中樞具有選擇性興奮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一方面是通過頸動脈球反射地引起呼吸興奮。呼吸中樞仰制時,此種興奮作用更為明顯。此外還有祛痰作用。
【性味】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于支氣管炎,肝硬化腹水,水腫;外用治毒蛇咬傷,蜂螫,癰腫疔瘡。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備注】同屬植物 大種半邊蓮 LOBElia davidi Fr-anch.與前種近似,但植株較矮在1米以下,葉披針形,邊緣有細(xì)鋸齒;花萼較花冠約1/2。分布于西南,東到江西。個別地區(qū)也做山梗菜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救荒本草》
山梗菜[圖]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山梗菜的藥用價值
山梗菜的作用:山梗菜能利水,消腫,解毒,山梗菜治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山梗菜的功效與作用。用于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山梗菜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喘;肝硬腹水;朋腫;癰疽疔毒;蛇犬傷;蜂髯。
山梗菜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搗汁飲。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
山梗菜的副作用
孕婦忌服。
山梗菜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山梗菜的醫(yī)學(xué)附方
1、山梗菜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山梗菜、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nèi)覆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2、山梗菜治由血防846或鏈霉素引起的眩暈等:山梗菜一兩,配墨旱蓮、白芷、車前草、女貞子、紫花地丁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3、山梗菜治毒蛇咬傷:㈠山梗菜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㈡鮮山梗菜一、二兩,搗爛絞汁,加甜酒一兩調(diào)服,服后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并用搗爛的鮮山梗菜敷于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山梗菜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腎炎水腫:山梗菜一至二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5、山梗菜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山梗菜適量,加食鹽數(shù)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6、山梗菜治急性中耳炎:山梗菜擂爛絞汁,和酒少許滴耳。(嶺南草藥志)
7、山梗菜治乳腺炎:鮮山梗菜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8、山梗菜治盲腸炎:山梗菜八兩,加雙料酒適量,搗爛水煎,一日五次分服,渣再和入米酒少許,外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9、山梗菜治無名腫毒:山梗菜葉搗爛加酒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10、山梗菜治痢疾:生山梗菜二兩,水煎和黃糖服。(嶺南草藥志)
11、山梗菜治喉蛾:鮮山梗菜如雞蛋大一團(tuán),放在瓷碗內(nèi),加好燒酒三兩,同擂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12、山梗菜治濕熱泄瀉:山梗菜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13、山梗菜治時行赤眼或起星翳:㈠鮮山梗菜,洗凈,揉碎作一小丸,塞入鼻腔,患左眼塞右鼻,患右眼塞左鼻。三、四小時換一次。㈡鮮山梗菜適量,搗爛,敷眼皮上,用紗布蓋護(hù),一日換藥兩次。(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山姜[圖]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山姜[圖]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食用山姜[圖]呢,食用山姜[圖]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山姜[圖]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箭桿風(fēng)、九姜連、九龍盤、雞爪蓮[江西婺源]
【來源】為姜科山姜屬植物 山姜 Alpinia japonica Miq.,以 根狀莖 入藥。四季均可采挖,洗凈曬干。(果實為建砂仁,參閱砂仁附注項下)
【原形態(tài)】多年生常綠草本,高40~60厘米。根狀莖分枝,多節(jié),幼嫩部分紅色,生細(xì)長而稀少的須根。莖直立,叢生。葉互生,常排為二列,長橢圓形或快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5~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密生茸毛。5~6月間開花,總狀花序頂生于有葉的莖頂,密生銹色茸毛,長10~15厘米,物大苞片;花白色稍帶紅條紋,物小苞片;花萼圓筒狀,長1厘米,紅色,表面密生毛。種子多數(shù)。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陰濕出。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湖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通絡(luò),理氣止痛。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用法用量】1~3錢。
【附方】1.風(fēng)濕痹痛;山姜根、鉤藤全草、鋪地、蜈蚣、桑枝各5錢,白酒1斤,浸泡5天,每天服藥0.5~1兩,每日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
以上講述了山姜[圖]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山麥冬[圖]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山麥冬[圖]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英文名】RADIX LIRIOpES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 湖北麥冬 Liriope spicata (Thunb.)Lour. var. prolifera Y.T.Ma或 短葶山麥冬 Liriope muscari (Decne.)Baily 的干燥 塊根 。夏初采挖,洗凈,反復(fù)暴曬、堆置,至近干,除去須根,干燥。
【性狀】湖北麥冬:呈紡錘形,兩端略尖,長1.2~3cm,直徑0.4~0.7cm。表面淡黃色至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縱皺紋。質(zhì)柔韌,干后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至棕黃色,角質(zhì)樣,中柱細(xì)小。氣微,味甜,嚼之發(fā)黏。
【鑒別】(1)本品橫切面:湖北麥冬 表皮為1列薄壁細(xì)胞。根被為1列細(xì)胞。皮層寬廣,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27~60μm;內(nèi)皮層細(xì)胞壁增厚,木化,有通道細(xì)胞,外側(cè)為1~2列石細(xì)胞,其內(nèi)壁及側(cè)壁增厚,紋孔細(xì)密。中柱甚小,韌皮部束7~15個,各位于木質(zhì)部束的星角間,木質(zhì)部束內(nèi)側(cè)的木化細(xì)胞連結(jié)成環(huán)層。髓小,薄壁細(xì)胞類圓。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jīng)】歸心、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9~15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山麥冬[圖],我們知道山麥冬[圖]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山莓[圖]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山莓[圖]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廣東]、刺葫蘆、吊桿泡、薅秧泡、黃莓、大麥泡、豬母泡、高腳泡
【來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 山莓 Rubus corchorifolius L. F.,以根和葉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自春至秋可采葉,洗凈,切碎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小灌木,高1~2米。莖直立,具基出枝條;小枝紅棕色,僅幼時被有柔毛,老則脫落,散生稍彎皮刺。單葉互生,具長柄,有時較葉片長,與中脈均有小鉤刺;托葉貼生葉柄上;葉片卵形,長3~9厘米,寬2~5毫米,不裂或3淺裂,有不整齊重鋸齒,先端尖,基部淺心形或平截,基脈3條,兩面被毛。春季小枝上開花,1或數(shù)朵聚生于葉的對面;花梗長不及1厘米,疏被柔毛;萼片卵狀披針形,端尖,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冠白色,直徑約3厘米;花瓣5,長橢圓形,端尖;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生于一隆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徑約1.2厘米,鮮紅色。
【生境分布】生于陽坡草地、溪邊、灌叢以及村落附近。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和陜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含酚性成分及皂甙。
【性味】根:苦、澀,平;葉:苦,涼。
【功能主治】根:活血,止血,祛風(fēng)利濕。用于吐血,便血,腸炎、痢疾,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葉:消腫解毒。外用治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根0.5~1兩;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山莓[圖]有了一定的了解,山莓[圖]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山莨菪[圖]不僅可以很好的補(bǔ)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jī)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山莨菪[圖]進(jìn)行一番了解。
【別名】唐古特東莨菪、藏茄、樟柳怪、唐傳那保
【來源】為茄科東莨菪屬植物 山莨菪 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 根 入藥。秋、冬采集,洗凈去外皮,切片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米。根肥大,長圓錐形,黃褐色。莖直立,多數(shù)叢生,稍有毛或無毛。單葉互生;葉柄粗壯;葉片長方卵形至窄橢圓形,長8~21厘米,寬4~13厘米,全緣,微波或有疏淺齒。夏季開花,花單生于葉腋,花梗粗壯,先端微彎;花萼廣鐘形,徑約3.5厘米,先端有5個稍不整齊淺裂片,脈網(wǎng)明顯;花冠鐘形,與萼略等長,紫紅棕色,先端有5個淺圓裂片;雄蕊5,著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長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長大,柱頭大,圓頭狀。蒴果包圍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壯,木質(zhì),徑達(dá)2毫米,宿萼長方鐘形,長約7厘米,徑約5厘米,先端有5個淺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脈網(wǎng)明顯,蓋裂,蓋部1室,下部2室。種子多數(shù),棕褐色,扁圓形。
【生境分布】生長于高山疏林草叢中,分布于甘肅,青海等省。
【栽培】喜涼爽環(huán)境,耐嚴(yán)寒,忌水浸,宜選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栽種。種子繁殖,冬季上凍前或春季解凍后按行距1.5尺開溝條播,覆土1寸左右,每畝用種量2~3尺。出苗后,當(dāng)苗高2~3寸時間苗,株距1尺。生長期間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如發(fā)現(xiàn)蚜蟲和紅蜘蛛為害,可用1605、六六六或樂果乳劑噴殺。
【化學(xué)成份】根與全草含多種托品類生物堿;莨菪堿、東莨菪堿、紅古豆堿、山莨菪堿[6(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堿等。
【藥理作用】1.山莨菪堿對大白鼠條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又具有對抗由于注射震顫素引起小白鼠的全身震顫;較大劑量的山莨菪堿對不麻醉貓的腦電活動有明顯影響,腦電圖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高幅慢波,海馬回節(jié)侓消失,腦電驚醒反應(yīng)亦不存在。一般對動物行為無明顯影響,部分動物較給藥前更安靜,甚至瞌睡。
【毒性】 山莨菪 中毒時可見:口渴,咽喉灼熱,吞咽困難,皮膚干熱潮紅,瞳孔散大,視物模糊,興奮,煩躁不安,說胡話,脈搏速等癥狀,甚至發(fā)生痙攣,呼吸中樞麻痹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錳酸鉀3.6g溶于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給予催吐劑(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將毒物全部吐出之前進(jìn)行);導(dǎo)瀉;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飲糖水或經(jīng)脈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蕓香堿0.01克,半小時一次,至口腔轉(zhuǎn)濕潤為止。對癥治療:有煩躁或痙攣可用鎮(zhèn)靜劑(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樞抑制時可用呼吸興奮劑并飽暖;必要時給氧或人工呼吸。
【性味】苦、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鎮(zhèn)痛解痙,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神經(jīng)功能癥,膽道蛔蟲癥,膽結(jié)石,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2分;外用適量,研粉撒傷口或開水調(diào)敷患處。
【注意】有大毒。忌酸冷,豆類。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就是對山莨菪[圖]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xì)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山扁豆[圖]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山扁豆[圖]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yuǎn),很多久遠(yuǎn)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山扁豆[圖]的記載,山扁豆[圖]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假牛甘、細(xì)杠木、水皂角、黃瓜香、雞毛箭
【來源】為豆科決明屬植物 含羞草決明 Cassia mimosoides L.,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30~45厘米。莖細(xì)瘦,多分枝,被短柔毛。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4~10厘米,葉柄基短;托葉2片,卵狀披針形;小葉25~60對,鐮狀條形,長約3~4(~8)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斜尖。夏季于葉液開花,單生或數(shù)朵排成短總狀花序;花梗纖細(xì),長約5毫米;萼片5,披針形;花瓣5,黃色,略長于萼,約7毫米,除頂端1片為寬倒卵形外,余均為倒卵形;雄蕊10,5長5短,相間而生。莢果扁平微彎,稍似扁豆,因而得名,長2.5~6厘米,先端短斜尖,基部長楔形,有時被短柔毛;內(nèi)有種子約20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叢、田野、路旁以及林下等處。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廣東和云南等省區(qū)。
【栽培】喜溫暖或涼爽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砂質(zhì)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種子繁殖,早春直播、點播或條播,覆土5~6分。稍鎮(zhèn)壓后澆水,如溫度15~18℃,10天左右出苗。苗出齊后應(yīng)行間苗,并注意松土和除草。7~8月可施肥一次,主要施用氮肥和磷肥。
【化學(xué)成份】果實含大黃素等蒽醌類衍生物。
【藥理作用】全草有瀉下作用。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腎炎水腫,口渴,咳嗽痰多,習(xí)慣性便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3~6錢,水煎服,亦可代茶飲用。
【附方】毒蛇咬傷;(1)內(nèi)服;山扁豆(全草)、瓜子金(全草)、金牛遠(yuǎn)志(全草)卵葉娃兒滕根、無患子、烏桕根各5錢,六棱菊(全草)3錢,以上均干品,切碎,在1市斤米酒中浸20天。成人每次2湯匙,每隔1小時服1次,每日3~4次。兒童酌減。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救荒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山扁豆[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qiáng)自身抵抗力。
山藿香[圖]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山藿香[圖]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山藿香[圖]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山藿香[圖]吧。
【別名】血見愁、血芙蓉(《生草藥性備要》),野石蠶、野薄荷、仁沙草、苦藥菜、假紫蘇(《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皺面草、方枝苦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肺形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山藿香 的 全草 。7~8月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四棱,下部臥地生根.上部直立,有分枝,禿凈袁嫩枝被疏毛。單葉對生;葉片卵形或矩圓形,長3~6厘米,寬1.5~3厘米,紙質(zhì),先端短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粗鈍齒,基部楔形;上面綠色,禿凈,主脈上具短毛;下面淺綠色,脈上有疏毛,老則漸次脫落,具腺點;葉柄長1.7~3厘米。腋生及頂生的疏散分枝總狀花序,長2.5~5厘米;花柄有短毛;苞片披針形;萼鐘狀,宿存,5裂,上唇2裂較大,下唇3裂,前端均尖,表面有粘質(zhì)長毛及腺點,結(jié)果時較為膨大;花冠談紅色;雄蕊4,突出,花藥2室,卵圓形;雌蕊1,柱頭2裂。小堅果4枚,圓形,徑約1毫米,黃褐色,表面有微細(xì)皺紋?;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田邊、路邊及草叢中。分布廣西、廣東、云南、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酚類、氨基酸、有機(jī)酸、糖。
【性味】辛,涼。
【功能主治】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吐血,腸風(fēng)下血,跌打損傷,癰腫,痔瘡,流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附方】①治跌打:山藿香,九層塔、透骨消、黑心姜,煎服。(《廣東中藥》Ⅱ)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峨嵋藥植》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山藿香[圖],原來山藿香[圖]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山小橘[圖]。
【別名】山柑橘、野沙柑、酒餅?zāi)綶廣東]
【來源】為蕓香科山小橘屬植物 山小橘 Glycosmis citrifolia (Willd.)Lindl.,以 根、葉 和 果實 入藥。夏季采葉,鮮用或陰干。根全年可挖,洗凈切片,曬干或陰干。深秋摘果,用開水燙過再曬干。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約4米。幼枝及芽被銹色毛。葉互生,有柄;單葉及羽狀復(fù)葉雜見,小葉3,少為2,對生或互生,小葉片窄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或急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有透明腺點。夏、秋開白色小花,組成腋生小形密花圓錐花序,花序軸薄被銹色小毛,花近無梗,花5數(shù),萼極小,長不及1毫米,花瓣卵狀矩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10個,花盤肥厚。小漿果肉質(zhì),近球形,常略偏斜,直徑約7毫米,淡紅色或較深,略通明。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丘陵及村邊。分布于廣西、廣東等省區(qū)。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理氣消積,散瘀消腫。用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積腹痛,疝痛;外用治跌打淤血腫痛。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備注】同屬植物 酒餅葉 Glycosmis pentaphylla的花蕾和嫩葉含山小橘甙(glycosmin,C 22 H 26 O 10 ),水解生成水楊醇(salicylalcohol),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及一分子葡萄糖。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通過對于山小橘[圖]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大葉山桂[圖]是中藥的一種,在某些疾病上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幫助,而且這類藥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廣泛,對大葉山桂[圖]選擇的時候,需要對大葉山桂[圖]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jìn)行認(rèn)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大山桂、三條筋、膠桂、鴨母桂、土肉桂
【來源】為樟科樟屬植物 鈍葉桂 Cinnamomum obtusifolium (roxb.) Nees,以 樹皮 入藥。四季可采,洗凈切片,陰干或曬干研粉,亦可鮮用。
【原形態(tài)】為常綠喬木,高可達(dá)15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有肉桂及樟腦香氣;枝常對生,近四棱形,節(jié)上稍肥大。葉對生,革質(zhì),葉柄帶褐色,葉片長橢圓形,長10厘米以上,可達(dá)30余厘米,寬4~7厘米,可達(dá)16厘米,先端鈍圓至微凹,基部鈍,全緣,離基三出脈明顯,期間有橫向平行細(xì)脈,上面橄欖綠色而光亮,下面淡綠色,無毛。夏季開黃綠色小花,集成圓錐花序;花被6;雄蕊9個;退化雄蕊3。果實橢圓形,橄欖綠色,頂端有小突尖,基部有淺杯狀的宿存花被,邊緣??梢?圓齒狀裂片。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密林中,箐溝邊或林谷陰濕處。我國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有分布。
【炮制】洗凈切片,陰干或曬干研粉,亦可鮮用。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止血,接骨。用于胃寒疼痛,虛寒泄瀉,風(fēng)濕骨痛,腰肌勞損,陽痿,閉經(jīng);外用治外傷出血,骨折,蛇咬傷。
【用法用量】干粉3~5分,水沖服;或3~5錢,水煎服。外用鮮樹皮適量搗爛調(diào)水敷,或研粉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大葉山桂[圖]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紹,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的使用方法進(jìn)行認(rèn)識。
山苦菜的作用有哪些?山苦菜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山苦菜。
【別名】老蛇藥、野洋煙
【來源】菊科山萵苣屬植物 毛脈山萵苣 Lactuca raddeana Maxim.,以 全草 或 根 入藥。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鎮(zhèn)痛。用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瘡瘍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錢,泡酒服;外用適量,嫩葉熬膏或根磨酒搽患處。(治蛇咬傷加大劑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草藥》
以上就是對山苦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紹,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的使用方法進(jìn)行認(rèn)識。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jìn)行了解,那么對于山尖菜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英文名】all-grass of Hastate Cacal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尖子的全草。
【原形態(tài)】山尖子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莖粗壯,上部必被腺狀短柔毛。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三角狀戟形,長10-17cm,寬13-19cm,基部截形或微心形,楔狀下延或上部有狹翅的葉柄,葉柄長4-5cm,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尖齒,上面有疏柔毛,下面毛較密,上部葉漸小,三角形或常圓形。頭狀花序多數(shù),下垂,密集成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0.4-2cm,密生腺狀短毛;總苞筒狀,長9-12mm;總苞片8個,狹長圓形或披針形,密生腺狀短毛;花13-19個,筒狀,淡白色。瘦果淡黃褐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灌叢或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粗壯,上部密生腺狀短柔毛。下部葉枯萎,上、中部葉三角狀戟形,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下延成上部有狹翅的葉柄,基生葉不抱莖,葉緣具不規(guī)則的尖齒??偘矤?;總苞片狹長圓形或披針形,密生腺狀短毛;花筒狀,淡白色。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干全草含山尖菜堿(hastacine),1-羥甲基-7-羥基吡吃力又烷(hastanecine),1-吡咯雙烷羥酸(hastanecinic acid0[1],山尖菜內(nèi)酯(cacalolide)[2]等。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解毒;利尿。主傷口化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適量,煎水洗;或搗敷衍。內(nèi)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利小便的功能。用于小便不利。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山尖菜的詳細(xì)介紹,我們知道山尖菜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guān)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