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黃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鄙钪校煌挲g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shí)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柏黃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只要一提到柏黃散,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芩4克 當(dāng)歸 柏葉 蒲黃各3克 生姜1.5克 艾葉1克 生地黃18克 伏龍肝6克
【制法】上藥嘆咀。
【功能主治】治婦人經(jīng)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黃芩1兩2錢半,當(dāng)歸1兩,柏葉1兩,蒲黃1兩,生姜5錢,艾葉2錢半,生地黃6兩,伏龍肝2兩7錢。
【功能主治】經(jīng)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2升,煎取8合,分為2服。
【摘錄】《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黃芩1兩2錢半,側(cè)柏葉1兩,蒲黃1兩,伏龍肝1兩。
【功能主治】經(jīng)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2升,煎取8合,分為2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四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柏黃散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柏黃散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對于柏葉散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柏葉散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柏葉45克(微炙)續(xù)斷45克 芎藭45克 禹余糧75克(燒,醋淬七遍)艾葉30克(微炒)阿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30克 牡蠣30克(燒為粉)地榆30克(銼)生干地黃30克(銼)當(dāng)歸45克(銼,微炒)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黃)龜甲45克(涂酥,炙令黃)鱉甲45克(涂酥,炙令黃)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yuǎn)近。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時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處方】柏葉 麻黃(去根節(jié))山梔子(去皮)枳殼(去瓤,銼,麩炒)羌活(去蘆)羊肝石 白蒺藜(炒,去角)升麻 子芩(去皮)防風(fēng) 牛蒡子(隔紙炒)荊芥穗 茺蔚子 大黃(濕紙裹,甑上蒸)各15克 苦參30克 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癘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6克,溫水調(diào)下,一日七八次。
【摘錄】《普濟(jì)本事方》卷三引《龐老方》
【處方】石柏末4.5克 輕粉3克 雄黃3克 青黛6克 滑石3克 寒水石(煅)6克 銀朱4.5克辰砂15克 鉛粉6克 側(cè)柏葉末3克
【制法】共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天皰瘡。
【用法用量】絲瓜葉汁調(diào)涂。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側(cè)柏葉(蒸干)1兩,人參1兩(焙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吐血下血,其證因內(nèi)損,或因酒食勞損,或心肺脈破,血?dú)馔?,血如涌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p>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飛羅面2錢,新汲水調(diào)如稀糊,啜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處方】柏葉(焙)1兩,蒲黃1兩,木香半兩,烏魚骨(去甲,炙)半兩,棕皮半兩,當(dāng)歸(洗,切,焙)半兩,婦人油發(fā)(與棕皮2味燒灰)半兩,阿膠(炙燥)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吐血后,胸中痞,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用糯米粥飲入地黃汁少許,暖令溫調(diào)下,不拘時候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九
【處方】柏葉3兩,大黃1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臟毒,脈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調(diào)下。
【各家論述】熱蘊(yùn)于中,不能輸化,而有傷臟氣,故下血紫黑,乃為臟毒焉。柏葉芳香,力能醒脾開胃,專主涼血止血;黃芩苦寒,性善寬腸清肺,專解膈熱移熱;大黃蕩滌蘊(yùn)熱,以解熱毒。使毒化熱解,則臟氣清和,而血室完固,安有下血紫黑為臟毒之患乎?此解毒之劑,為臟毒下血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五
【處方】柏葉2兩,地榆1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血痢,小腸結(jié)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二
【處方】側(cè)柏葉4兩,何首烏2兩,地骨皮2兩,白芷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榮養(yǎng)髭須。主
【用法用量】每用半兩,入生姜10片,水1大碗,煎5-7沸,去滓,淋洗髭須,臨睡用。
【摘錄】《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柏葉不拘多少(瓦上焙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血崩不止;憂恚吐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調(diào)下。
【摘錄】《產(chǎn)寶諸方》
【處方】柏葉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枳殼(去瓤,銼,麩炒)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羊肝石半兩,白蒺藜(炒去角)半兩,升麻半兩,子芩(去皮)半兩,防風(fēng)(去釵股)半兩,牛蒡子(隔紙炒)半兩,荊芥穗半兩,茺蔚子半兩,大黃(濕紙裹,甑上蒸)半兩,苦參1兩,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癘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水調(diào)下,1日7-8服。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柏葉氣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陰,麻黃氣味辛溫而散,入足太陽;山梔子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少陰;枳殼氣味苦寒,入脾;羌活氣味辛溫,能行水,入足太陽;羊肝石氣味淡平,入足少陽、厥陰,能解藥毒;白蒺藜?xì)馕陡市翜兀胱阖赎?,能明目;升麻氣味苦辛微溫而散,入足陽明;子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防風(fēng)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牛蒡子氣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陰;荊芥氣味辛溫,入足厥陰;茺蔚子氣味辛甘微溫,入手足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手足陽明;苦參氣味苦寒,入手足少陰;烏蛇氣味甘平,善能治風(fēng),入足少陽、厥陰。此治癘風(fēng)之方也。血分中熱氣阻痹脈絡(luò),不主流行,必成疥癬,久則延為癘風(fēng)。故用涼血藥兼以疏風(fēng)。古人有云:治風(fēng)先治血,血行風(fēng)自滅也。
【摘錄】《本事》卷三
【處方】柏葉3分,阿膠半兩,當(dāng)歸半兩,熟地黃半兩,赤芍半兩,牡蠣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腹內(nèi)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錢,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柏葉(炙黃)2兩,芎?1兩,芍藥1兩,白芷1兩,干姜(炮)1兩,牡丹(去心)1兩,當(dāng)歸(焙)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柏葉1兩半(微炙),續(xù)斷1兩半,芎?1兩半,禹余糧2兩半(燒,醋淬7遍),艾葉1兩(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1兩,牡蠣1兩(燒為粉),地榆1兩(銼),生干地黃1兩(銼),當(dāng)歸1兩半(銼,微炒),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龜甲1兩半(涂酥炙令黃),鱉甲1兩半(涂酥炙令黃)。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元?dú)馓撊?,崩中漏下,面色萎黃,消瘦乏力,腹中疼痛,不思飲食,亦治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柏葉1兩(微炙),牛角(角思)2兩(燒灰),芎?半兩,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黃耆1兩(銼),白芍藥3分,龍骨1兩,白術(shù)3分,丹參3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五色,四肢黃瘦,心煩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用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柏葉2兩(微炙),黃芩2兩,車前子2兩,甘草2兩(炙微赤,銼),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心神煩熱,口干,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地黃半兩,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柏葉1兩,黃芩1兩,桂心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甘草半兩(銼,生用),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損,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2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頻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青柏葉1兩,生干地黃1兩,阿膠1分(搗碎,炒令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盞半,煎至1盞,去滓,別攪馬通汁1合,相和,更煎1-2沸,分溫3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一
【處方】寒食收柏葉(燒灰)1斤,露蜂窠半兩(微炙),蜣螂5個(燒灰),密陀僧半兩,膩粉1錢,石灰1錢。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一切久惡瘡不愈。
【用法用量】方中石灰用量原缺,據(jù)《普濟(jì)方》補(bǔ)。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側(cè)柏葉3分,芍藥3分,艾3分,熟干地黃(焙)1兩,禹余糧(醋淬)1兩,麒麟竭1兩,當(dāng)歸(銼,焙)3分,牛角(角思)(炙)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研勻。
【功能主治】婦人傷中血下兼帶,或白或赤,臍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生姜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側(cè)柏葉(炒黃,為末)5錢,蚯蚓糞(韭菜田內(nèi)者佳)5錢,黃柏5錢,大黃5錢,赤豆3錢,輕粉3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癢或作痛,延及遍身。
【用法用量】《金鑒》有雄黃,或用香油調(diào)搽,主治纏腰火丹。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柏葉散的做法大家都學(xué)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柏仁散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柏仁散的功效有哪些嗎?吃柏仁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防風(fēng)45克 柏子仁 白及各3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囟開不合。
【用法用量】用乳汁調(diào)涂囟門上,每日一次。十日知,二十日愈。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補(bǔ)。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防風(fēng)1兩半,柏子仁1兩,白及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囟開不合。
【用法用量】以乳和,敷囪上,每日1次。10日知,20日愈。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上文是關(guān)于柏仁散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biāo)準(zhǔn)。
現(xiàn)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jìn)行,應(yīng)該先對藥物進(jìn)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柏連散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胡粉(炒)大柏(炙)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面上熱毒惡瘡。
【用法用量】面脂調(diào)敷,豬脂亦可。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十
【處方】生黃柏、生地黃各等分,白檳榔減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心脾有熱,舌上生瘡。
【用法用量】搽患處。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二
【處方】側(cè)柏葉(焙干為末)、黃連(為末)。
【功能主治】蠱痢。大便下黑血如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者。
【用法用量】上2味,同煎為汁服之;或用熱水調(diào)2錢服亦可。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三
【處方】胡粉(炒)、黃柏(炙)、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面上有熱毒惡瘡。
【用法用量】以面脂或豬脂調(diào)敷,1日3次。
【摘錄】《得效》卷十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柏連散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冰黃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一斤。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卻暑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冰片2.4克 人中白 黃柏 蒲黃各3克 薄荷葉 黃連各4.5克 甘草 青黛 硼砂 樸消各1.5克 枯礬少許
【制法】共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主口舌喉內(nèi)結(jié)毒;兼治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吹、外敷俱可。
【備注】本方方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引作"冰王散"。
【摘錄】《尤氏喉科秘書》
【別名】止痛散
【處方】牙消3錢,硼砂3錢,明雄黃2錢,冰片1分5厘,麝香5厘。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止痛散(《瘍醫(yī)大全》卷十六)。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處方】爐甘石、冰片、輕粉、乳香、孩兒茶、血竭、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以香油調(diào)敷。
【注意】忌諸般發(fā)毒、動風(fēng)、辛熱之物。
【摘錄】《走馬疳急方》
【處方】上消1兩,大黃(細(xì)末)1錢。
【功能主治】赤流丹毒。
【用法用量】2味相合,新汲水調(diào)攪勻,用雞羽蘸藥時時涂掃,勿令干。可用1小篦刀子疏去流頭赤暈惡血毒汁,次以冰黃散涂之。
【摘錄】《小兒病源》卷一
以上就是對冰黃散配方的詳細(xì)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fèi)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黃礬散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黃礬散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礬15克 烏賊魚骨7.5克 黃連7.5克(去須)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一日換三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白礬半兩,青礬(燒令汁盡)半兩,白狗糞灰半兩,莽草半兩,雄黃(細(xì)研)半兩,石膽(細(xì)研)1分,莨菪子(炒令黑)1分,干地龍(微炒)1分,人糞灰1分,麝香1錢(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急疳蝕齒齦,唇口壞爛腫痛。
【用法用量】先以鹽漿水漱口2-3度,于上點(diǎn)之,日3次。有涎勿咽。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大黃1兩,明礬5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砒信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3-4錢,冷水調(diào)下。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四
【處方】黃礬1兩,干姜1兩,葛勒蔓1兩。
【制法】上為散,熔黃蠟和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疳(匿蟲),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以薄綿裹納下部中,日3次。
【摘錄】《普濟(jì)方》二一三
【處方】黃礬(甘鍋燒通赤研入)1兩,生干地黃(焙)半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干蝦蟆頭2枚(炙焦)。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齒齦宣露,及骨槽風(fēng),小兒急疳,齦肉腫爛。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匕,干貼。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1-2服立效。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黃礬(燒研)1分,麝香(研)1錢,干蛤殼(燒灰,研)1分,防風(fēng)(去叉)1兩,獨(dú)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和勻。
【功能主治】疳(匿蟲),齒根宣露。
【用法用量】以暖漿水漱口后,用藥貼齒根上。有涎即吐出,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九
【處方】黃礬半兩,烏賊魚骨1分,黃連1分(去須)。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
【制法】納瓶中,火燒令汁盡,細(xì)研為散。
【功能主治】聤耳。耳卒腫出膿。
【用法用量】綿裹1錢匕,塞耳中。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五
雖然說黃礬散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yàn)樯罟ぷ鲏毫Υ笤斐傻模彩巧盍?xí)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dǎo)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益黃散的做法。
【處方】丁香四錢(不見火),陳皮(去白)二兩,甘草、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嘔吐不止,困乏神懶,心脅膨脹,顏色青黃,懨懨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進(jìn),量大小加減與服。此藥極有神效,不可盡述。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補(bǔ)脾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陳皮(去白)30克 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治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黃,疳積腹大身瘦。
【用法用量】上藥為末,三歲兒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以上就是對益黃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益黃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