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脾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了脾丸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了脾丸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了脾丸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石燕子1枚(燒紅,醋淬7次),舶上硫黃1兩,白丁香7錢,丁香7錢(凈),木香5錢,使君子(去殼)1兩,陳皮5錢。
【制法】上用三棱1兩;用巴豆5錢凈炒京三棱,巴豆焦黃為度,去巴豆不用。同前藥為細(xì)末,醋煮大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
【功能主治】和脾胃,寬胸膈,消痰逆,止嘔吐,進(jìn)益美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用,隨意湯送下;小兒如黍米大,每服100丸,見黑糞為效。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五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了脾丸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yán)重的可導(dǎo)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建脾丸。
【處方】鐘乳粉 赤石脂(煅)各45克 枯礬 干姜(炮)蓯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 桂心 澤瀉 桑寄生 遠(yuǎn)志(去心,炒)人參 柏子仁 當(dāng)歸 酸石榴皮 龍骨(煅)天雄(炮,去皮、臍)牡蠣粉 白頭翁(去苗)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鐘乳粉1兩半,赤石脂(煅)1兩半,枯礬1兩,干姜(炮)1兩,蓯蓉(酒浸)1兩,石斛(酒浸)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澤瀉1兩,桑寄生1兩,遠(yuǎn)志(去心,炒)1兩,人參1兩,柏子仁1兩,當(dāng)歸1兩,酸石榴皮1兩,龍骨(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牡蠣粉1兩,白頭翁(去苗)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一
【處方】鐘乳粉3兩,赤石脂2兩,好曲2兩,大麥糵2兩,當(dāng)歸2兩,黃連2兩,人參2兩,細(xì)辛2兩,龍骨2兩,干姜2兩,茯苓2兩,石斛2兩,桂心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1日3次,弱者飲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建脾丸建中州之氣以祛冷積之滯,即于溫脾湯中除去大黃,加鐘乳、石脂、龍骨、椒、辛助參、附、姜、桂以固下脫,曲、糵、黃連以除陳氣,當(dāng)歸以和營血,石斛以清胃氣,茯苓以通氣化,并合黃連、石斛以化石藥之悍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芩2兩,大麥糵2兩,陳皮2兩,石斛2兩,當(dāng)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1日3次,稍稍加之。
【注意】忌豬肉、冷水、生蔥、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姜制炒)1兩,半夏(姜制)1兩,白術(shù)(炒)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半兩,橘紅半兩,胡椒半兩,姜黃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皮半兩,蓽澄茄半兩,木香半兩,益智仁3分,人參(去蘆)3分,硫黃(金液丹代之)7錢半,溫姜(煨)7錢半,附子1只(9錢重,炮,去皮臍),丁香2錢(不見火),肉豆蔻3錢(面裹)。
【制法】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脾胃虛冷,嘔逆惡心,臍腹撮痛,冷痃反胃,惡聞食氣,停寒積飲,飲食不化,臟寒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服用建脾丸來進(jìn)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補(bǔ)脾丸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對補(bǔ)脾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但是如何用補(bǔ)脾丸來治愈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jié)合養(yǎng)生。
【別名】縮脾丸(《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處方】白術(shù)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煨)川厚樸(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各30克 蓽茇(炒)神曲(炒)麥芽(炒)附子(炮,去皮、臍)各1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祛寒,澀腸止瀉。主脾陽虛弱,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白術(shù)(去蘆)300克(分四份:一肉蔻,二五味子,三故紙,四吳茱萸各60克拌炒,去四味,只用白術(shù))蓮肉(去心,炒)人參各30克 甘草 白芍(炒)各15克 木香(煨)12克 山藥(炒)陳皮各21克 干姜(炒)9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主腸胃虛寒,滑泄不禁,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時用淡姜湯送下。
【摘錄】《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茯苓1兩,炙粉草1兩,白芍(酒炒)1兩,黃耆(蜜炙)1兩,陳皮1兩,當(dāng)歸身1兩,山藥1兩,蓮肉1兩,神曲5錢,肉桂2錢5分。
【制法】上為末,荷葉水煮粳米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脾虛。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處方】白術(shù)半兩,白芍藥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飯為丸。
【功能主治】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
【處方】破故紙3兩(用薏苡仁炒,去苡仁不用),白茯苓2兩5錢,肉果4兩(紙包,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上為末,加大棗半斤、生姜半斤,砂鍋內(nèi)煮熟,用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清晨棗湯送下。
【注意】忌生冷、魚腥、房事。
【摘錄】《證治寶鑒》卷八
【處方】白術(shù)半斤,蒼術(shù)3兩,茯苓3兩,陳皮3兩。
【制法】粥為丸。
【功能主治】傷食。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dāng)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日3次。稍稍加之。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處方】肉豆蔻(炮,去殼,為末)1枚,龍骨(燒,研)1錢,乳香(研)1錢,蕪荑仁(炒,研)1錢,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軟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冷痢,或下青白,或下瘀黑,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丁香1兩,人參(去蘆頭)1兩,胡椒1兩,木香1兩,茴香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神曲(炒)3分,大麥糵(炒)3分,木瓜3分,甘草(炒)3分,白術(shù)3分,烏梅肉(炒)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1丸。
【功能主治】中焦不和,脾胃虛弱,心腹冷痛,泄利不時,不思飲食,嘔吐痰逆,面色痿黃,肌肉消瘦,怠惰嗜臥,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厚樸(去皮)1兩(生姜1兩,同杵令爛,焙干),白術(shù)1兩,石脂1兩,肉豆蔻1兩,麥糵半兩,蓽茇半兩,訶子半兩,附子半兩,神曲半兩,干姜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體重羸瘦,腹中脹急,飲食不化,遇寒則極,脈弦而遲,此脾胃素弱,為風(fēng)冷則谷不化而水勝,久久不止,成虛勞。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飲送下。未知,加至50丸。
【摘錄】《雞峰》卷十四
【處方】白術(shù)1兩,赤石脂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川厚樸1兩(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兩,蓽茇(炒)半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景岳全書》引作“縮脾丸”。
【摘錄】《百一》卷六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補(bǔ)脾丸了吧。補(bǔ)脾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我們都知道裨脾丸對于我們的健康來講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但是很多人對于裨脾丸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藥物,那么下面我們一起詳細(xì)了解下這個問題。
【別名】建脾丸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苓2兩,大麥糵2兩,陳面(炒)2兩,石斛2兩,當(dāng)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搗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稍稍加之。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上面介紹了裨脾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養(yǎng)脾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養(yǎng)脾丸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大麥芽(炒)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各500克 干姜(炮)砂仁(去皮)各1a00克 白術(shù)250克 甘草(銼、爁)75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養(yǎng)胃進(jìn)食,治脾胃虛冷,心腹絞痛,胸膈滿悶,脅肋虛脹,嘔吐惡心,噫氣吞酸,泄瀉腸鳴,米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人參 白術(shù)(土炒)當(dāng)歸 川芎各9克 青皮(醋炒)木香(煨)黃連(姜炙)陳皮各6克 神曲(炒)山楂 縮砂仁 麥芽(炒)各3克
【制法】上藥研細(xì)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脾消積。治驚瀉。因氣弱受驚,夜臥不安,晝則驚惕,糞稠若膠,色青如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陳倉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二
沒有想到吧,養(yǎng)脾丸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發(fā)揚(yáng)光大,繼承下去。
啟脾丸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啟脾丸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啟脾丸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人參100g 白術(shù)(炒)100g 茯苓100g 甘草50g 陳皮50g 山藥100g 蓮子(炒)100g 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 麥芽(炒)50g 澤瀉50g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規(guī)格】每丸重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人參 白術(shù) 青皮(湯洗,去瓤)神曲(炒)麥芽(炒)陳皮(湯洗,去瓤)厚樸(去粗皮,銼,姜制一宿,炒)縮砂仁 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炒)4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泄瀉,不進(jìn)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時細(xì)嚼,用米飲湯送下。
【摘錄】《百一選方》卷二
【處方】人參(去蘆)白術(shù)(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藥 蓮肉各30克 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陳皮 澤瀉各15克
【制法】上各為細(xì)末,荷葉煮湯,以炊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消食和中。治小兒傷食,嘔吐泄瀉,腹脹腹痛,小兒疳積,面黃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70~90丸,食后用米飲送下。
【摘錄】《增補(bǔ)內(nèi)經(jīng)拾遺方論》卷一引《經(jīng)驗良方》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啟脾丸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著現(xiàn)在應(yīng)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脾積丸這種方劑。
【處方】蓬莪術(shù)90克 京三棱60克 良姜15克(上三藥用米醋600毫升,于瓷瓶內(nèi)煮干,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30克 南木香15克 不蛀皂角3大錠(燒存性)百草霜
【制法】上藥為末。用川巴豆15克,去殼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和得所,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秘結(jié)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加至10丸,用橘皮湯送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十五
上面介紹了脾積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人類身體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使得身體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需要時刻的關(guān)注身體的變化,當(dāng)出現(xiàn)不適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做診斷和治療。大建脾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大建脾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處方】肉桂(去粗皮)1兩,厚樸(去粗皮,細(xì)銼,用生姜1兩研爛,同淹1宿,炒令香熟)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肉豆蔻(面裹煨熟)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丁香半兩,胡椒半兩,木香半兩,萆茇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麥糵(炒)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白豆蔻半兩,訶子(煨,去核)2錢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1兩作10丸。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養(yǎng)氣,和胃健脾。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臟腑虛滑,飲食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xì)嚼,溫米飲送下,食前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最后提醒下大建脾丸雖是一個治療疾病的好選擇,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果可以的放話,選擇日常多注意飲食,因為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才是擁有健康身體的根本。
所有的藥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項和適用人群后,才可以進(jìn)行服用。對于中藥方劑歸脾丸來說也是一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黨參80g 白術(shù)(炒)160g 炙黃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遠(yuǎn)志(制)160g 酸棗仁(炒)80g 龍眼肉160g 當(dāng)歸160g 木香40g 大棗(去核)40g
【性狀】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微苦、辛。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25~4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黃耆1錢,龍眼肉1錢,酸棗仁1錢(炒),人參1錢,木香2分,甘草(炙)2分半。
【功能主治】思傷脾,神不歸于脾而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七
歸脾丸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歸脾丸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說起大溫脾丸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大溫脾丸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別名】溫脾丸
【處方】法曲5合,大麥糵5合,吳茱萸5合,枳實3枚(炙),干姜3兩,細(xì)辛3兩,桂心5兩,桔梗3兩,附子(炮,去皮)2兩,人參3兩,甘草(炙)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益胃,消谷進(jìn)食。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脹滿,或時寒極。脾胃虛弱,冷氣攻沖,飲食不化,心腹脹痛,嘔吐吞酸,痞噎不通,腸鳴泄利,水谷不分,面黃肌瘦,食減嗜臥。
【用法用量】溫脾丸(《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方中法曲、大麥糵、吳茱萸,《局方》均用五兩。
【注意】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大溫脾丸由于是純天然中藥材為原料,所以全面保留了藥材的精華,把一些對人體無益的成分全部清除,所以進(jìn)入人體內(nèi)時吸收快、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丁香脾積丸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處方】丁香 木香各15克 皂莢3大枚(燒存性)青橘皮(洗)30克 莪術(shù)90克 三棱60克 高良姜60克(以上同用米醋650毫升,于瓷瓶內(nèi)煮干,莪術(shù)、三棱、良姜并乘熱切碎,同焙干)巴豆(去殼)15克
【制法】上藥入百草霜3匙,同碾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主諸般食傷積聚,胸膈脹滿,脘腹膨脹,噫氣吞酸,宿食不化,腹疼翻胃,及婦人血?dú)獯掏础?/p>
【用法用量】每服5~20丸。食傷,隨物下;脾積氣,陳橘皮湯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湯送下;翻胃吐食,藿香、甘草湯送下;男子小腸氣,炒茴香酒送下;婦人血?dú)獯掏?,淡醋湯送下;嘔逆,菖蒲湯送下;小兒疳氣,使君子湯送下。更量虛實加減。如欲下,可加丸數(shù),五更初用冷茶清送下。大便三五行后,以自粥補(bǔ)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三棱(煨,去皮、毛)莪術(shù)(去皮、炒)神曲(炒)各21克 青皮 巳豆霜 小茴香(炒)陳皮各15克 丁香 木香各9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醋調(diào)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主脾積腹?jié)M,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證治準(zhǔn)繩.幼科》卷八
【處方】皂角(燒)1兩,青皮半兩,三棱2兩,莪術(shù)3錢,丁香半兩,砂仁半兩,麥芽3錢(炒),青黛1錢,巴豆37粒(去油)。
【制法】上為末,烏梅肉搗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積氣,腹肚堅脹,不進(jìn)飲食。
【用法用量】空心飯飲吞下,茶清亦可,每日3次。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二
【處方】三棱(煨去皮毛)7錢,莪術(shù)(去皮,炒)7錢,神曲(炒)7錢,青皮5錢,巴豆霜5錢,小茴香(炒)5錢,陳皮5錢,丁香3錢,木香3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宿食,痘后傷食,腹痛氣急。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八
【處方】三棱(去毛,醋浸,煨)5錢,莪術(shù)(去皮土,制)5錢,丁香5錢,木香5錢,青皮(去瓤)3錢,烏梅(燒存性)3錢,豬牙皂(燒存性)3錢,巴豆(去殼取肉)49粒。
【制法】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痘中傷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原物湯送下。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皂莢3大枚(燒存性),青橘皮(洗)1兩,莪術(shù)3兩,三棱2兩,高良姜2兩,(以上同用米醋1升,干瓷瓶內(nèi)煮干,莪術(shù)、三棱、良姜,并乘熱切碎,同焙干),巴豆(去殼)半兩。
【制法】上入百草霜3匙,同碾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小兒諸般食傷積聚,胸膈脹滿,心腹膨脹,噫氣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婦人血?dú)獯掏础?/p>
【用法用量】每服5丸、7丸至15丸,20丸止,食傷,隨物送下;脾積氣,陳橘皮湯送下;口吐酸水,淡姜湯送下;翻吐,藿香、甘草湯送下;丈夫小腸氣,炒茴香酒送下;婦人血?dú)獯掏?,淡醋湯送下;嘔逆,菖蒲湯送下;小兒疳氣,史君子湯送下。更量虛實加減。如欲宣轉(zhuǎn),可加丸數(shù),五更初,冷茶清送下。利3-5行后,以白粥補(bǔ)之。
【注意】孕婦不得服。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諸家名方)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丁香脾積丸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補(bǔ)脾神曲丸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別名】補(bǔ)脾丸
【處方】神曲1兩(炮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2兩(煨,用皮),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蓽茇1兩,丁香半兩,白豆蔻1兩(去皮),白術(shù)1兩,人參1兩(去蘆頭),蓽澄茄半兩,沉香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為末,酒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補(bǔ)脾丸(《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神巧萬全方》)。
【摘錄】《圣惠》卷五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補(bǔ)脾神曲丸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補(bǔ)脾神曲丸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yīng)該要多去認(rèn)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