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黃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芎黃散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你知道芎黃散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芎黃散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川芎 大黃 黃芩 何首烏各15克 當歸 黃連 香白芷各10克
【制法】上為細末,搗爛。
【功能主治】化毒排膿,生肌止疼。治疽瘡。
【用法用量】用豬蹄湯煎藥數(shù)沸,去滓,過濾,洗患處。
【摘錄】《衛(wèi)濟寶書》卷下
【處方】白牽牛(炒)大黃(煨)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臨臥用砂糖水調(diào)下;睛疼者,用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wèi)生家寶》
通過以上介紹,對芎黃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芎黃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擴展閱讀
香芎散,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香附子(炒,去皮)180克 川芎 香白芷 甘草(炙)各60克 藿香葉120克 石膏(研如粉)9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傷風,鼻塞頭痛,及時行瘟疫。
【用法用量】每服5克,熱茶調(diào)下,不計時候。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川芎 香附子(炒)石膏(水飛)白芷 甘草 薄荷各3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偏正頭風。
【用法用量】每服6克,溫酒或茶清調(diào)下。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通過上面對香芎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芎芷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川芎 白芷 荊芥穗 軟石膏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風邪上壅,頭脹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沸湯調(diào)下。
【摘錄】《仁齋直指》卷十九
【別名】芷芎散(《世醫(yī)得效方》卷十)。
【處方】白芷 石菖蒲各3克 陳皮 蒼術(shù)(米泔水浸,曬,炒)細辛 紫蘇 木通各2.4克 川芎3克 肉桂1.8克 半夏2.1克 甘草(炙)1.8克 厚樸(姜炒)2.1克
【制法】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邪,耳鳴耳聾,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蔥白2根,水煎,食后及臨臥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芎芷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冰黃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一斤。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卻暑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冰片2.4克 人中白 黃柏 蒲黃各3克 薄荷葉 黃連各4.5克 甘草 青黛 硼砂 樸消各1.5克 枯礬少許
【制法】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口舌喉內(nèi)結(jié)毒;兼治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吹、外敷俱可。
【備注】本方方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引作"冰王散"。
【摘錄】《尤氏喉科秘書》
【別名】止痛散
【處方】牙消3錢,硼砂3錢,明雄黃2錢,冰片1分5厘,麝香5厘。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止痛散(《瘍醫(yī)大全》卷十六)。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爐甘石、冰片、輕粉、乳香、孩兒茶、血竭、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以香油調(diào)敷。
【注意】忌諸般發(fā)毒、動風、辛熱之物。
【摘錄】《走馬疳急方》
【處方】上消1兩,大黃(細末)1錢。
【功能主治】赤流丹毒。
【用法用量】2味相合,新汲水調(diào)攪勻,用雞羽蘸藥時時涂掃,勿令干。可用1小篦刀子疏去流頭赤暈惡血毒汁,次以冰黃散涂之。
【摘錄】《小兒病源》卷一
以上就是對冰黃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黃礬散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黃礬散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礬15克 烏賊魚骨7.5克 黃連7.5克(去須)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一日換三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白礬半兩,青礬(燒令汁盡)半兩,白狗糞灰半兩,莽草半兩,雄黃(細研)半兩,石膽(細研)1分,莨菪子(炒令黑)1分,干地龍(微炒)1分,人糞灰1分,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急疳蝕齒齦,唇口壞爛腫痛。
【用法用量】先以鹽漿水漱口2-3度,于上點之,日3次。有涎勿咽。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大黃1兩,明礬5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砒信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3-4錢,冷水調(diào)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黃礬1兩,干姜1兩,葛勒蔓1兩。
【制法】上為散,熔黃蠟和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疳(匿蟲),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以薄綿裹納下部中,日3次。
【摘錄】《普濟方》二一三
【處方】黃礬(甘鍋燒通赤研入)1兩,生干地黃(焙)半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干蝦蟆頭2枚(炙焦)。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齒齦宣露,及骨槽風,小兒急疳,齦肉腫爛。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匕,干貼。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1-2服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黃礬(燒研)1分,麝香(研)1錢,干蛤殼(燒灰,研)1分,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和勻。
【功能主治】疳(匿蟲),齒根宣露。
【用法用量】以暖漿水漱口后,用藥貼齒根上。有涎即吐出,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處方】黃礬半兩,烏賊魚骨1分,黃連1分(去須)。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
【制法】納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聤耳。耳卒腫出膿。
【用法用量】綿裹1錢匕,塞耳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雖然說黃礬散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益黃散的做法。
【處方】丁香四錢(不見火),陳皮(去白)二兩,甘草、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嘔吐不止,困乏神懶,心脅膨脹,顏色青黃,懨懨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進,量大小加減與服。此藥極有神效,不可盡述。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補脾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陳皮(去白)30克 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治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黃,疳積腹大身瘦。
【用法用量】上藥為末,三歲兒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以上就是對益黃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益黃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說到黃藥散,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黃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檳榔半兩,郁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龍膽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川樸消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熱,面目赤黃,煩躁欲走,如見鬼神,譫語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雞子清調(diào)下;蜜水調(diào)下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黃藥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鼻衄,可及一斛已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新吸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十,名見《普濟方》卷一三四
【別名】黃藥膏
【處方】黃藥1兩,木香1兩,川大黃3兩(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斑豆瘡入眼。
【用法用量】黃藥膏(《圣濟總錄》卷一一○)。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黃藥。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錢,井水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吉氏家傳》
【別名】黃柏散
【處方】黃柏、白枯礬、海螵蛸、滑石、龍骨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耳珠前后生瘡,浸淫不愈者。
【用法用量】黃柏散(《幼幼集成》卷四)。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黃藥子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煎阿膠湯調(diào)下,良久以新汲水調(diào)生面1匙投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黃藥散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黃藥散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加減芎芷香蘇散,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川芎、甘草、香附子、白芷、縮砂仁、陳皮、紫蘇葉、萆薢、川獨活、荊芥穗、干木瓜、檳榔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fā)散。主初患腳氣,其病有筋一條自腳脛骨至臀及腰,因感受風濕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2枚并煎,1日服3-4次。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二引《經(jīng)驗良方》
以上就是關于加減芎芷香蘇散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訙p芎芷香蘇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黃散子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檳榔半兩,桂1兩,大黃半兩(煨),木香1兩,益智2兩,茴香1兩,郁金1兩,當歸1兩,川芎2兩,天仙藤2兩,陳皮2兩,紫蘇2兩,麥糱(炒)2兩,牽牛1兩,羌活1兩,蘿卜子2兩(淘洗,別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氣不順,胸滿喘急,傷寒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錢,木瓜、紫蘇湯調(diào)下;或傷寒時疾,用水1盞,木瓜、紫蘇、姜、棗,同煎8分,熱服。
【注意】陰證不可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三
【處方】真阿膠(炙令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前、產(chǎn)后被血沖心。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用醋湯調(diào)下阿膠丸1丸。
【摘錄】《博濟》卷四
【處方】天南星(大者)3個(杵末,以水于銚子內(nèi)煎出花味,以匙挑于紙上,攤干用),天麻1分,鬼箭1分(洗去塵土,不用莖),黑附子1分(輕炮,去皮臍),麻黃1分(去節(jié)),麝香1分,牛黃1分(并研),干蝎梢1分。
【制法】上為末,更一處細研如粉。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搐搦。
【用法用量】臨發(fā)時用槐皮煎酒,并取母兩邊乳汁,同調(diào)下1字。汗出神驗。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處方】新牛膽3兩,郁金3兩,青蛤粉3兩,豬膽3個,大黃半兩,黃連半兩,雄黃1錢。
【制法】上為末,入膽中填滿,陰干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疳眼,雀目,赤眼,氣眼。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錢,小兒半錢,食后新水調(diào)下。赤眼、氣眼、雀目,日進3服,3-5日愈;疳目,5日愈。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聚寶方》
服用黃散子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