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備急丸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備急丸!
【處方】大黃150克 干姜60克 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主忽然心腹脹滿急痛,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飲之即止。
【摘錄】《醫(yī)心方》卷六引《拯要方》
【處方】干姜(炮)1兩,大黃(炮)1兩,巴豆(去皮心,炒干,別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與巴豆和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卒暴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橘皮湯下。得利為效,痛止勿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煨大黃、巴霜、葛根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飲送下。壯盛小兒或用1丸半,以大便快利為度。
【摘錄】《幼科釋謎》卷六
【處方】延胡索3錢,木香1錢5分,五靈脂1錢5分,沉香1錢,巴霜7分。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中寒脾弱,復傷生冷,肉食不能腐熟,停滯腸胃,心腹絞結(jié)為痛,大便塞結(jié)不通,精神素旺者。
【用法用量】10丸起,5丸止,空心生姜湯吞服。
【摘錄】《活人方》卷三
【處方】真茅術(去皮尖)6分,母丁香6分,雄黃6分,朱砂(各凈末)6分,蟾酥6分。
【制法】將蟾酥火酒開化,共研成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解毒鎮(zhèn)痛。主痧肚痛。各種痧癥,心腹暴痛,憎寒壯熱,斑痧內(nèi)悶,溫毒瘴癘,毒氣內(nèi)侵。
【用法用量】每用1粒,置舌尖上。藥化痛止,重者2服。
【注意】忌食辣物。
【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處方】木香2錢半,大黃5錢,牽牛末5錢。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糊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痘后多食,胃弱不能勝谷,食蒸發(fā)搐,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diào),或嘔吐腹痛;痘后余毒已解,大便未通,燥屎作痛者;疹毒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發(fā)熱頭額腹肚最甚,或兼嘔吐腹疼,傷食之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前山楂煎湯送下。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大黃1兩,巴豆10個(去殼,另研),干白姜1兩(2味凈,去皮及石灰,為細末)。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大便結(jié),心腹百病,氣虛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丸,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六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大黃5兩,干姜2兩,巴豆3兩(去心,熬),芒消3兩。
【制法】以蜜為丸。
【功能主治】忽然心腹脹滿,急痛氣絕,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丸,平曉飲下,不利更加1-2丸。取得4-5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飲止之。
【摘錄】《醫(yī)心方》卷六引《極要方》
【處方】地龍數(shù)條(5月5日?。?/p>
【制法】上用竹刀分中截作兩段,看地龍?zhí)眉闭撸吒髁硪惶幯袪€,用朱砂末同研,和勻得所,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用法用量】急驚用急跳者,慢驚用慢跳者,用金錢薄荷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馀》卷二十二引《應驗方》
備急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三物備急丸。
【別名】大黃備急丸(《醫(yī)學人門》卷七)
【處方】大黃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制法】上藥各須精新,先將大黃、干美研末,再研巴豆,與上末和勻共搗為散;或煉蜜為丸,瓷器密貯。
【功能主治】攻逐寒積。治寒實冷積內(nèi)停,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大豆許 3~4丸,溫開水送下。或藥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愈;如未愈,更與3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須折齒灌之。
【備注】方用巴豆辛熱峻下,開通閉塞;干姜辛熱,溫中暖脾;大黃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熱之毒,一以協(xié)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黃之寒,得巴豆、干美之熱,則其性大減。故三藥配用,共奏攻逐寒積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下
三物備急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備急丹這種方劑。
【處方】錦紋新大黃30克
【制法】上藥杵羅為末,用頭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產(chǎn)后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跌打損傷,瘀血不下。
【用法用量】用溫醋湯100毫升化5丸服之。須臾血下即愈。
【摘錄】《博濟方》卷四
【別名】千金備急丹
【處方】錦紋新大黃1兩。
【制法】上為末,用釅醋半斤,同熬成膏,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惡血沖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塊;及馬墜內(nèi)損者。
【用法用量】千金備急丹(《準繩·類方》卷五)。
【摘錄】《博濟》卷四
【處方】青黛3兩,芒消2兩,白僵蠶1兩,甘草4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臘月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陰49日,多時為妙。
【功能主治】咽喉腫疼。
【用法用量】腮腫喉閉,用皂角子研碎,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內(nèi)。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六
上文介紹了備急丹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備急丹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備急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盆消120克 紫河車 青黛各15克 蒲黃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蠶9克(炒)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入消研勻。
【功能主治】主咽喉腫痛生瘡,涎堵水米難下。
【用法用量】每次1.5克,吹入咽喉中。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芫青21枚,斑蝥(并去頭足,米炒)21枚,金星石1錢,銀星石(并研)1錢,柳絮礬2錢,狼毒1錢,青黛半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蚰蜒百蟲入耳。
【用法用量】每用1字,水少許調(diào)和,入耳立出。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百草霜2兩,荊芥穗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沖任血氣不實,虛弱心忪,頭眩,臍腹(疒丂)疼,血海虛冷,漏下赤白及月水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diào)下;須臾更1服。
【摘錄】《雞峰》卷十六
【處方】五倍子末1兩,先春茶末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諸般骨鯁,致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抄1錢,溫湯半盞調(diào)化,少與咽下,不拘時候。依此法服餌,不過3-5次即效。如骨出或刺破處血來多者,硼砂末6錢,水煎消毒飲調(diào)服。血止痛住,腫退食進。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白礬1兩,草茶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解中藥毒。主中藥毒,煩躁,吐血,口內(nèi)如針刺。
【用法用量】此藥入口味甘而不覺苦者,是中毒也。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大黃2兩,桂心4分,巴豆1分(去皮,熬,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卒中惡,心痛脹滿,欲吐短氣。
【用法用量】取1錢匕,以湯7合和服。當吐下即愈。
【摘錄】《外臺》卷三十一引《崔氏方》
【處方】鶴虱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蛔蟲,心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肥豬肉汁調(diào)下。其蟲便出。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看了上文對備急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備急紅丸子。
【處方】沉香1分,硇砂(別研)1分,使君子1分,蓽澄茄1分,蓬莪術1分,荊三棱1分(炮,醋浸過),朱砂1分,木香1分,檳榔(大者)1個,肉豆蔻(大者)1個,母丁香(大者),巴豆20個(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牽牛子1兩。
【制法】上為細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消積滯,化酒食。主小腸氣及一切心腹氣痛,酒食積氣。
【用法用量】每服2丸,茴香酒下,加至5-7丸。微利1行,疼痛立止。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備急紅丸子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備急紅丸子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三物備急丸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三物備急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三物備急丸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三物備急丸。
【分類】瀉下劑-溫下。
組成
大黃一兩 干姜一兩 巴豆一兩,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用法
先搗大黃、干姜為末,研巴豆納中,合治一千杵,用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貯之,勿令泄。用時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瘥;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功效
攻逐寒積。
方解
本方治證由飲食不節(jié),冷食積滯,阻結(jié)胃腸,或暴飲暴食之后,又復感寒邪,以致氣機不行,甚則氣機逆亂所為。此時非用大辛大熱之品,不能開結(jié)散寒,非用急攻峻下之品,不能祛其積滯。方中巴豆辛熱峻下,推蕩臟腑,開通閉塞,為君藥。
干姜性味辛溫,溫中兼能散結(jié),助巴豆辛熱峻下,攻逐腸胃冷積,為臣藥。大黃性味苦寒瀉下,蕩滌胃腸積滯,推陳致新,且能監(jiān)制巴豆辛熱之毒,為佐使藥。三藥合用,力猛效捷,為溫下之峻劑。服后便通積去,寒消陽復,則諸證可愈。正如《八法效方舉隅》所說:本方取干姜以益其溫,大黃以益其瀉,巴豆既已暴悍,干姜、大黃愈助長其勢焰,便可靡陰不消,靡堅不破。
方中巴豆大辛大熱,毒性較大,對胃腸的刺激極強,須根據(jù)病情的輕重,適當掌握用量。服后若瀉下過多,可服冷粥止之;若不下或下之過少,可服熱粥助瀉,若仍下之不快,病情不減,可適當加量。本方藥峻力猛,以備暴急寒實之證應用,《醫(yī)方集解》說:三藥峻厲,非急莫施,故曰備急。
方歌
三物備急巴豆研,干姜大黃不需煎, 猝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救先。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三物備急丸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三物備急丸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方劑就是治病的藥方。中藥方劑涵蓋了人體各個系統(tǒng)的調(diào)理,并對其有顯著地療效。急痛煎就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方劑,你了解它的功效嗎?
【處方】陳皮 香附 吳萸 良姜 石菖蒲各等分
【功能主治】理氣暖胃,散寒止痛。治真急心疼。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80毫升,碗內(nèi)先滴香油3~5滴,將藥沖入,乘熱服。
【摘錄】《仙拈集)卷二
【處方】陳皮、香附、吳萸、良姜、石菖蒲各等分。
【功能主治】真急心疼。
【用法用量】水1碗,煎7分,碗內(nèi)先滴香油3-5點,將藥淋熱服。
【摘錄】《仙拈集》卷二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急痛煎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急支糖漿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急支糖漿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魚腥草、金蕎麥、四季青、麻黃、紫菀、前胡、枳殼、甘草
【性狀】本品為棕黑色的黏稠液體;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魚腥草、枳殼加水蒸餾,收集蒸餾液;藥渣與其余金蕎麥等六味加水煎煮兩次,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取適量蔗糖,加水煮沸,濾過,與上述蒸餾液、濃縮液合并,加入適量的甜葉菊苷及防腐劑,加水至規(guī)定量,混勻,分裝,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小兒酌減。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介紹了急支糖漿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急支糖漿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