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紅丸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備急紅丸子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季節(jié)的交替容易引發(fā)一些疾病,讓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藥方劑有益健康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方劑備急紅丸子。
【處方】沉香1分,硇砂(別研)1分,使君子1分,蓽澄茄1分,蓬莪術1分,荊三棱1分(炮,醋浸過),朱砂1分,木香1分,檳榔(大者)1個,肉豆蔻(大者)1個,母丁香(大者),巴豆20個(肥好者,生用,去皮不去油),牽牛子1兩。
【制法】上為細末。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消積滯,化酒食。主小腸氣及一切心腹氣痛,酒食積氣。
【用法用量】每服2丸,茴香酒下,加至5-7丸。微利1行,疼痛立止。
【摘錄】《傳家秘寶》卷中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備急紅丸子是由中藥材經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備急紅丸子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yS630.Com相關推薦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備急丹這種方劑。
【處方】錦紋新大黃30克
【制法】上藥杵羅為末,用頭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產后惡血沖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塊,跌打損傷,瘀血不下。
【用法用量】用溫醋湯100毫升化5丸服之。須臾血下即愈。
【摘錄】《博濟方》卷四
【別名】千金備急丹
【處方】錦紋新大黃1兩。
【制法】上為末,用釅醋半斤,同熬成膏,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后惡血沖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塊;及馬墜內損者。
【用法用量】千金備急丹(《準繩·類方》卷五)。
【摘錄】《博濟》卷四
【處方】青黛3兩,芒消2兩,白僵蠶1兩,甘草4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臘月牛膽有黃者,盛藥其中,陰49日,多時為妙。
【功能主治】咽喉腫疼。
【用法用量】腮腫喉閉,用皂角子研碎,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內。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六
上文介紹了備急丹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備急丹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方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方劑備急丸!
【處方】大黃150克 干姜60克 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
【制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主忽然心腹脹滿急痛,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取得四五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飲之即止。
【摘錄】《醫(yī)心方》卷六引《拯要方》
【處方】干姜(炮)1兩,大黃(炮)1兩,巴豆(去皮心,炒干,別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與巴豆和勻,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霍亂卒暴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橘皮湯下。得利為效,痛止勿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煨大黃、巴霜、葛根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飲送下。壯盛小兒或用1丸半,以大便快利為度。
【摘錄】《幼科釋謎》卷六
【處方】延胡索3錢,木香1錢5分,五靈脂1錢5分,沉香1錢,巴霜7分。
【制法】上為末,蜜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中寒脾弱,復傷生冷,肉食不能腐熟,停滯腸胃,心腹絞結為痛,大便塞結不通,精神素旺者。
【用法用量】10丸起,5丸止,空心生姜湯吞服。
【摘錄】《活人方》卷三
【處方】真茅術(去皮尖)6分,母丁香6分,雄黃6分,朱砂(各凈末)6分,蟾酥6分。
【制法】將蟾酥火酒開化,共研成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解毒鎮(zhèn)痛。主痧肚痛。各種痧癥,心腹暴痛,憎寒壯熱,斑痧內悶,溫毒瘴癘,毒氣內侵。
【用法用量】每用1粒,置舌尖上。藥化痛止,重者2服。
【注意】忌食辣物。
【摘錄】《惠直堂方》卷二
【處方】木香2錢半,大黃5錢,牽牛末5錢。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糊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痘后多食,胃弱不能勝谷,食蒸發(fā)搐,潮熱,大便酸臭,秘泄不調,或嘔吐腹痛;痘后余毒已解,大便未通,燥屎作痛者;疹毒目胞腫而右頰有青筋,發(fā)熱頭額腹肚最甚,或兼嘔吐腹疼,傷食之熱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前山楂煎湯送下。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處方】大黃1兩,巴豆10個(去殼,另研),干白姜1兩(2味凈,去皮及石灰,為細末)。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大便結,心腹百病,氣虛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丸,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三六引《經驗秘方》
【處方】大黃5兩,干姜2兩,巴豆3兩(去心,熬),芒消3兩。
【制法】以蜜為丸。
【功能主治】忽然心腹脹滿,急痛氣絕,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丸,平曉飲下,不利更加1-2丸。取得4-5度利,利如不止,取醋飲止之。
【摘錄】《醫(yī)心方》卷六引《極要方》
【處方】地龍數(shù)條(5月5日?。?。
【制法】上用竹刀分中截作兩段,看地龍?zhí)眉闭?,慢者各另一處研爛,用朱砂末同研,和勻得所,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用法用量】急驚用急跳者,慢驚用慢跳者,用金錢薄荷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馀》卷二十二引《應驗方》
備急丸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談到養(yǎng)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興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興趣的,尤其是現(xiàn)代人對食品的追求越來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還要吃出功效,為此,很多專家不斷的學習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劑出來,其中,備急散對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的介紹。
【處方】盆消120克 紫河車 青黛各15克 蒲黃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蠶9克(炒)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入消研勻。
【功能主治】主咽喉腫痛生瘡,涎堵水米難下。
【用法用量】每次1.5克,吹入咽喉中。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芫青21枚,斑蝥(并去頭足,米炒)21枚,金星石1錢,銀星石(并研)1錢,柳絮礬2錢,狼毒1錢,青黛半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蚰蜒百蟲入耳。
【用法用量】每用1字,水少許調和,入耳立出。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百草霜2兩,荊芥穗2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沖任血氣不實,虛弱心忪,頭眩,臍腹(疒丂)疼,血海虛冷,漏下赤白及月水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須臾更1服。
【摘錄】《雞峰》卷十六
【處方】五倍子末1兩,先春茶末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諸般骨鯁,致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抄1錢,溫湯半盞調化,少與咽下,不拘時候。依此法服餌,不過3-5次即效。如骨出或刺破處血來多者,硼砂末6錢,水煎消毒飲調服。血止痛住,腫退食進。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白礬1兩,草茶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解中藥毒。主中藥毒,煩躁,吐血,口內如針刺。
【用法用量】此藥入口味甘而不覺苦者,是中毒也。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處方】大黃2兩,桂心4分,巴豆1分(去皮,熬,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卒中惡,心痛脹滿,欲吐短氣。
【用法用量】取1錢匕,以湯7合和服。當吐下即愈。
【摘錄】《外臺》卷三十一引《崔氏方》
【處方】鶴虱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蛔蟲,心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肥豬肉汁調下。其蟲便出。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看了上文對備急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備急經健脾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備急經健脾丸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備急經健脾丸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厚樸1斤(去皮,切),棗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
【制法】上先入鍋內猛火炒勻,攪,候紫焦傾出,為粗末。每藥末1斤,入良姜4兩,干姜4兩(炮裂)、神曲4兩,同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胃,增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十五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備急經健脾丸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xiàn)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養(yǎng)。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三物備急丸。
【別名】大黃備急丸(《醫(yī)學人門》卷七)
【處方】大黃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制法】上藥各須精新,先將大黃、干美研末,再研巴豆,與上末和勻共搗為散;或煉蜜為丸,瓷器密貯。
【功能主治】攻逐寒積。治寒實冷積內停,心腹卒暴脹痛,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大豆許 3~4丸,溫開水送下。或藥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愈;如未愈,更與3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須折齒灌之。
【備注】方用巴豆辛熱峻下,開通閉塞;干姜辛熱,溫中暖脾;大黃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熱之毒,一以協(xié)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黃之寒,得巴豆、干美之熱,則其性大減。故三藥配用,共奏攻逐寒積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下
三物備急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斷紅丸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側柏葉(微炒黃)川續(xù)斷(酒浸)鹿茸(燎去毛,醋煮)附子(炮,去皮、臍)黃耆(去蘆)阿膠(銼,蛤粉炒成珠)當歸(去蘆,酒浸)各30克 白礬(枯)15克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腸風、痔疾已久,臟腑虛寒,便血不止,面色萎黃,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處方】側柏葉(炒香)川續(xù)斷(酒炒)各9克 鹿茸1具(酥炙)
【制法】上三味,為細末。醋煮阿膠為丸。
【功能主治】主虛寒便下血,延久不止,面色淡暗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烏梅湯、人參湯、米飲湯任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大黃(煨過)3錢,桃仁3錢(去皮尖),當歸半兩,檳榔半兩,皂角仁5錢,黃柏5錢,荊齊穗5錢,枳殼5錢,猬皮1兩(炙),黃連1兩,秦艽1兩,槐角子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下血,獨在胃與大腸出。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白湯送下。
【摘錄】方出《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名見《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卷四
【別名】剪紅丸
【處方】側柏葉1兩(微炒黃),川續(xù)斷1兩(酒浸),鹿茸1兩(燎去毛,酒煮),附子1兩(炮,去皮臍),黃耆1兩(去蘆),阿膠1兩(銼,蛤粉炒成珠子),當歸1兩(去蘆,酒浸),白礬(枯)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主腸虛,臟腑久虛而腸風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黃,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剪紅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摘錄】《濟生》卷八
關于斷紅丸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