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shù)附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guān)注的話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術(shù)附湯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術(shù)附湯的方劑。
【處方】甘草(炒)二兩,白術(shù)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薄切片)一兩半。
【炮制】上搗白術(shù),甘草為粗末,入附子令勻。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zhuǎn)惻,不嘔不渴,大便堅(jiān)硬,小便自利。及風(fēng)虛頭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藥暖肌補(bǔ)中,助陽氣,止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個(gè)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術(shù)12克 附子(炮,去皮、臍)4.5克 甘草(炙)6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濕。脈細(xì),自汗,體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附子半個(gè)(炮)白術(shù)0.3克 干姜6克(炮)甘草3克(炙)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兒臟腑虛寒,泄瀉洞利,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溫服。手足暖,止后服。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九
總得來說術(shù)附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yàn)椴捎玫氖羌兲烊坏闹兴幉闹瞥?,副作用很小,是一個(gè)很好的選擇。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yàn)閷θ梭w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加味術(shù)附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人參、白術(shù)(炒)、茯苓、甘草(炙)、肉果(煨)、附子(炮)(1方加木香)。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吐瀉身涼,或因臟寒洞泄。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部全錄》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編》
【處方】白術(shù)(去蘆)1兩,甘草(炒)1兩,附子(炮)1兩半,赤茯苓1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中濕,脈沉而微緩,腹(月真)脹,倦怠,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而煩,或一身重著,久則浮腫喘滿,昏不知人,挾風(fēng)頭暈嘔噦,兼寒則攣拳掣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加生姜7片,大棗2枚煎,日3次。才見身痹又3服,當(dāng)如冒狀,勿怪,蓋術(shù)、附并行皮中逐水氣故爾。
【摘錄】《得效》卷二
【處方】附子1兩,白術(shù)1兩,肉豆蔻1個(gè),木香5錢,甘草5錢。
【功能主治】溫寒燥濕,行氣健脾。主小兒吐瀉后脾虛,變成慢驚,身弓發(fā)直,吐乳貪睡,汗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六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xí)慣可能會導(dǎo)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gè)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術(shù)附丸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制,炙)茯苓(去皮)干姜(洗,炮)白術(shù)(炒)各120克 半夏60克(酒泡七次)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45克
【制法】前五味,并銼骰子塊,入大青州好棗180克,砂缽內(nèi)水浸沒一指許,煮水盡,取棗子去皮、核,用粗布絞取肉,再入附子、甘草一并焙干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脾胃,消痰飲。治痰飲。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shí)用白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術(shù)附丸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shí)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shí)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果附湯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果附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功能主治】氣虛瘧疾,寒多熱少,或單寒者。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1盞,加生姜7片,大棗1個(gè),煎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袖珍》卷一引《濟(jì)生》
【處方】附子、草果、良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氣心痛。
【用法用量】以酒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六
有關(guān)果附湯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yàn)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姜附湯。
【處方】附子(炮.三錢) 干姜(炮.五錢)
【功能主治】治中寒,四肢厥冷強(qiáng)直,失音,口噤吐沫。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八分,不拘時(shí)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干姜一兩,附子(生.去皮.臍.細(xì)切)一枚。
【炮制】右合勻。
【功能主治】治傷寒已經(jīng)轉(zhuǎn)下,又曾發(fā)汗,內(nèi)外俱虛,邪氣未解,表證不見,身無大熱,晝?nèi)諢┰?,不得眠睡,夜即安靜,不嘔不渴,脈候沉微者,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語,或卒然暈悶,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白豆蔻半兩(去殼),附子1個(gè)(7錢,炮),縮砂仁3錢,白姜1兩(炮),甘草半兩。
【功能主治】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不進(jìn),或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煎8分,空心服。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四
【處方】生姜8兩,附子4兩(生用,4破)。
【功能主治】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fēng)。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姜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專,乃干姜附子湯之變法。彼取溫中,故用干姜,此取滌痰,故用姜汁,兩不移易之定法。
【摘錄】《千金》卷十八
【處方】干姜3兩,附子3分,甘草1兩。
【功能主治】陰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強(qiáng)直厥冷,語音不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處方】干姜(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甘草(炙)1兩,桂(去粗皮)1兩,當(dāng)歸(酒浸,切,焙)1兩,白術(shù)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1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
【處方】黑附子(生,去皮臍)。
【功能主治】瘴毒陰候,發(fā)熱或寒,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逆,或汗出惡風(fēng)。
【用法用量】每個(gè)分作4份,每份用水1盞半,入炮黃耆、干姜2錢,切作片子同煎至8分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滓再煎。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wèi)生方》
【處方】生姜半兩,艾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生地黃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脈痔有蟲,時(shí)或癢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早、晚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二
【處方】干姜5錢,熟附子3錢。
【功能主治】中寒口噤,四肢強(qiáng)直,失音不語,忽然暈倒,口吐涎沫,狀如暗風(fēng),手足厥冷,或復(fù)煩躁;兼陰癥傷寒,大便利而發(fā)熱;及中脘虛寒,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作2次服?;驊]此方太燥,即以附子理中湯相繼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二
【處方】白附子2錢,老生姜2錢(切細(xì))。
【功能主治】痘正出時(shí),調(diào)護(hù)不慎而為風(fēng)邪所襲,眼直視,牙關(guān)緊者。
【用法用量】濃煎,灌下1-2酒杯。出微汗即愈。
【摘錄】《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處方】白術(shù)1兩,茯苓5錢,附子1錢,人參5錢,甘草1錢,干姜1錢。
【功能主治】冬月傷寒,4-5日后,腹痛,小便不利,手足沉重而疼,或咳,或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一
【處方】杜仲、干姜(炮)、附子(炮)。
【功能主治】腰臍寒痛,腰間如冰,得熱則減,得寒則增,脈必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處方】白術(shù)(凈炒)3錢,附子(制)3錢,干姜(炒)1錢5分,良姜1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暴瀉不止,或大汗大喘,手足厥冷,氣少不欲言語。
【用法用量】水煎,候溫急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三
【別名】參術(shù)姜附湯
【處方】人參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5錢,白術(shù)5錢。
【功能主治】瘡瘍,真氣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于補(bǔ)托,以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用法用量】參術(shù)姜附湯(《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摘錄】《外科樞要》卷四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干姜(炮)3分,葛根3分,甘草(銼,炙)3分,桂(去粗皮)3分,芍藥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焙)1兩半。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傷寒巨陽中風(fēng),項(xiàng)背強(qiáng),嗇嗇惡寒,汗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取汗,未汗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有關(guān)姜附湯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姜附湯的價(jià)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shí)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鹿附湯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鹿附湯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鹿茸5錢,附子3錢,草果1錢,菟絲子3錢,茯苓5錢。
【功能主治】寒濕,濕久不治,伏足少陰,舌白身痛,足跗浮腫。
【用法用量】上用水5杯,煮取2杯,1日2次,滓再煮1杯服。
【各家論述】濕伏少陰,故以鹿茸補(bǔ)督脈之陽。督脈根于少陰,所謂八脈麗于肝腎也;督脈總督諸陽,此陽一升,則諸陽聽令。附子補(bǔ)腎中真陽,通行十二經(jīng),佐之以菟絲,憑空行氣而升發(fā)少陰,則身痛可休。獨(dú)以一味草果,溫太陰獨(dú)勝之寒以醒脾陽,則地氣上蒸天氣之白苔可除;且草果,子也,凡子皆達(dá)下焦。以茯苓各談滲,佐附子開膀胱,小便得利,而跗腫可愈矣。
【摘錄】《溫病條辨》卷三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鹿附湯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shí)多關(guān)注一下鹿附湯。
桂附湯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jià)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桂附湯的功效有哪些嗎?吃桂附湯的注意事項(xiàng)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肉桂3克 附子9克 黃柏1.5克(為引用)知母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婦人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熱服。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四
【處方】黃柏(為引用)5分,知母5分,肉桂1錢,附子3錢。
【功能主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陽氣虛極,大寒之證,帶久不止,下流白滑如涕。
【用法用量】方中黃柏,《衛(wèi)生家寶》作“黃芩”。
【各家論述】《玉機(jī)微義》:此補(bǔ)陽氣極虛,用黃柏等為引用,又升降陰陽藥也。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處方】大附子2錢,肉桂2錢,川芎5錢,白芍1錢5分,生地1錢5分,當(dāng)歸1錢5分,木瓜1錢5分。
【功能主治】血受寒而脊痛筋攣急。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摘錄】《玉案》卷五
【處方】官桂1錢,大附子1錢,防風(fēng)1錢,黃芩1錢,川芎1錢,防己1錢,甘草1錢,玄參1錢。
【功能主治】柔痓。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熟,熱服。
【摘錄】《玉案》卷二
【處方】交趾桂1兩(去粗皮),綿附子1枚(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汗不止,及體虛失血。陽虛血弱。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2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食前溫服。
【摘錄】《得效》卷八
【處方】附子(生,去皮臍)1兩,桂心1兩,干姜(炮)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茯苓1兩,桃仁(去皮尖,面炒)1兩。
【功能主治】少陰傷風(fēng),胸滿,心煩,咽喉痛,自汗,腰疼連胻骨酸痛,嘔吐涎沫,頭痛,其脈沉弦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3盞,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三因》卷四
【處方】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人參1兩,茯神(去木)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細(xì)辛(去苗葉)1兩,萆薢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赤芍藥1兩,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1兩,羌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fēng)偏枯,手足不隨,或冷或痹。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同煎7分,去滓溫服,空腹、食前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別名】柏子仁飲、柏子仁散、補(bǔ)白茯苓散
【處方】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當(dāng)歸(切,炒)半兩,檳榔半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防風(fēng)(去叉)3分,柏子仁(研)3分,細(xì)辛(去苗葉)3分,白術(shù)3分,芎藭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
【制法】除柏子仁,銼如麻豆大,拌勻。
【功能主治】肝著,肝氣虛寒,邪著胸中,實(shí)塞不快,氣血留滯,胸上欲蹈之者。疹筋,肝虛生寒,脈數(shù)筋急,腹脅妨悶,筋見于外。兩脅下滿,不得太息,四肢厥逆,心腹痛。
【用法用量】柏子仁飲(原書卷四十二)、柏子仁散(《宣明論》卷二)、補(bǔ)白茯苓散(《普濟(jì)方》卷十四)。
【注意】忌生冷、油膩。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
【處方】桂(去粗皮)1分,附子(去皮臍,生用)半兩,丁香半分,吳茱萸(湯淘3遍,焙干,炒)半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陰毒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1兩半,芍藥1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先煎掠去沫,焙)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傷寒,頭目四肢疼痛,惡寒,干嘔。傷寒8-9日,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吐,脈浮虛而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以熱粥投之,取汗。
【注意】避風(fēng)。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桂枝1兩,附子3錢,青皮4錢,甘草4錢,柴胡4錢。
【功能主治】厥陰癥,口吐涎沫,小腹痛,不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加生姜3片,作3次服。
【摘錄】《玉案》卷二
通過以上介紹,對桂附湯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桂附湯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shí)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說到沉附湯,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gè)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二錢半) 干姜(炮.二錢半) 沉香(一錢二分) 白術(shù)(一錢二分) 炙甘草(八分)
【功能主治】治虛寒無陽,胃弱干嘔。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30克 沉香(銼)15克
【功能主治】主上盛下虛,氣不升降,陰陽不和,胸膈痞滿,飲食不進(jìn),肢節(jié)痛倦。
【用法用量】上藥哎咀,分作三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別名】五味沉附湯
【處方】熟附子(炮)半兩,干姜半兩,沉香1分,白術(shù)1分,甘草1錢半。
【功能主治】上盛下虛,痞隔氣急;虛寒無陽,胃弱干嘔。
【用法用量】五味沉附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八四引《如宜方》
【處方】附子9錢(炮,去皮臍,細(xì)切),沉香(細(xì)銼,不見火)2錢,人參(去蘆)2錢。
【功能主治】下虛上盛,氣不升降,陰陽不分,胸膈滿悶,飲食不進(jìn),虛熱上沖,肢體倦痛;腫病退而復(fù)作,中下二焦,升降失職,寒結(jié)水凝,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和作1服。水2盞,加生姜10片,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冷,隨意服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附子(生)1錢,沉香半錢,辣桂半錢,蓽澄茄半錢,甘草(炙)半錢,香附1錢(炒)。
【制法】上銼一劑。
【功能主治】腎虛無陽,小腸氣痛,頭額、小腹、外腎時(shí)冷,及濕癥;氣急不能眠臥。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水煎,空心服。
【摘錄】《直指》卷十八
【處方】沉香、丁香、木香、黑附子(炮)、白附子(焙)、全蝎(焙)、藿香、天麻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慢脾風(fēng),厥冷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炙甘草、生姜煎湯調(diào)下。
【摘錄】《直指小兒》卷二
看了上文對沉附湯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中藥方劑丁附湯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丁附湯營養(yǎng)豐富,含有很多醫(yī)藥成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jià)值。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干姜(炮)青皮 陳皮 丁香 附子
【功能主治】主中脘停寒,食物人口即吐,飲食暮熱者。
【用法用量】上藥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shí)稍熱服。
【摘錄】《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處方】大附子(生或炮,去皮臍)。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小兒吐瀉虛脫,成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大盞,加生姜5片,丁香5粒,煎5分,量大小予之。
【摘錄】《得效》卷十一
【處方】治中湯加丁香、附子。
【功能主治】寒嘔,中脘停寒,飲食喜辛熱,物入口即吐出。
【注意】須冷服。蓋遇冷則相入,庶不吐出。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丁附湯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丁附湯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決定。
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dāng),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jià)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椒附湯。
【處方】川椒(去目)、干姜(生用)、附子(去皮臍,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驟然腹痛注下,或滑腸頻并,多有冷沫。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椒附丸”(見《魏氏家藏方》)。
【摘錄】《百一》卷六
【處方】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桂(去粗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麻黃(去節(jié),煎去沫,焙)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石膏(碎)1兩,人參1兩半,芍藥1兩半,當(dāng)歸(切,焙)2兩,芎?2兩,干姜(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手足偏枯,筋脈馳緩,疼痛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姜3片,棗1枚(擘),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200粒,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粳米半盞,干姜(炮)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12枚,甘草(炙,銼)1兩。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不可忍,汗出悶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生姜半分(切),棗2枚(擘破),煎至1盞,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椒附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椒附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椒附湯的時(shí)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椒附湯的藥效 。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參附湯。
【處方】人參 附子(炮,去皮、臍)青黛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主腎消,飲水無度,腿膝瘦細(xì),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葉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日二夜一。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別名】轉(zhuǎn)厥安產(chǎn)湯(《葉氏女科診治秘方》卷三。
【處方】人參15克 附子(炮,去皮、臍)30克
【制法】上藥哎咀。
【藥理作用】1.參附注射液對動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hù)作用 《中草藥》1982(3):27,參附注射液能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能顯著對抗由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大鼠心電圖第二期ST段的下移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2.對動物冠脈流量等的影響,及對心律失常的治療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2(6):32,實(shí)驗(yàn)結(jié)果表明參附注射液可明顯增加離體兔心的冠脈流量,使離體兔耳和大鼠后肢灌流量增加,能顯著延長小鼠常壓耐缺氧時(shí)間,對烏頭堿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種快速心律失常有顯著治療作用。。
【功能主治】回陽,益氣,救脫。主元?dú)獯筇?,陽氣暴脫,汗出粘冷,四肢不溫,呼吸微弱,或上氣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臍腹疼痛,面色蒼白,脈微欲絕?,F(xiàn)用于心力衰竭見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以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時(shí)溫服。
【備注】方中人參甘溫大補(bǔ)元?dú)?;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二藥相配,共奏回陽周脫之功?!夺t(yī)方論"刪補(bǔ)名醫(yī)方論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人參 綿附(炮,去皮、臍)肉豆蔻(微火煨裂)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主下痢鮮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狀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棗2枚同煎,空腹時(shí)服。
【摘錄】《世醫(yī)得效方》卷六
【處方】人參2-3錢,當(dāng)歸(酒浸)2-3錢,肉桂8分或1錢,黃耆(蜜炙)1錢5分,白術(shù)(土炒)1錢5分,熟地2錢,制附子4分或6分,炙草4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類似中風(fēng),痙痓及語澀,口噤不語,筋攣瘈疭。
【摘錄】《胎產(chǎn)心法》卷下
【別名】附參湯、轉(zhuǎn)厥安產(chǎn)湯
【處方】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
【藥理作用】參附注射液對動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hù)作用《中草藥》(1982;3:27):參附注射液(東北紅參、四川熟附片制劑)能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能顯著對抗由垂體后葉素所引起的大鼠心電圖第二期ST的下移和各種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并能明顯促進(jìn)戊巴比妥鈉麻醉大鼠的復(fù)蘇?!吨谐伤幯芯俊罚?982;6:32):參附注射液可明顯增加離體兔心的冠脈流量,使離體兔耳和大鼠后肢灌流量增加;附子注射液有較明顯的強(qiáng)心作用;參附注射液及其組成藥均能顯著延長小鼠常壓耐缺氧時(shí)間;對烏頭堿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種快速心律失常有顯著治療作用,但人參注射液效果不明顯。
【功能主治】大補(bǔ)元?dú)??;仃?、益氣,固脫。主元?dú)獯筇?,陽氣暴脫,汗出厥逆,喘促脈微。
【用法用量】附參湯(《醫(yī)統(tǒng)》卷二十二)、轉(zhuǎn)厥安產(chǎn)湯(《葉氏女科》卷三)。
【各家論述】1.《醫(yī)略六書》:附子補(bǔ)真陽之虛,人參扶元?dú)庵酰?、棗調(diào)和營衛(wèi),領(lǐng)參、附以補(bǔ)真陽之不足而衛(wèi)外為固也。水煎溫服,使真陽內(nèi)充,則衛(wèi)氣自密而津液無漏泄之虞,何致厥冷不暖,自汗不止哉?2.《金鑒》:起居不慎則傷腎,腎傷則先天氣虛矣。飲食不節(jié)則傷脾,脾傷則后天氣虛矣。補(bǔ)后天之氣無如人參,補(bǔ)先天之氣無如附子,此參附湯之所由立也。二臟虛之微甚,參附量為君主。二藥相須,用之得當(dāng),則能瞬息化氣于烏有之鄉(xiāng),頃刻生陽于命門之內(nèi),方之最神捷者也。
【臨床應(yīng)用】1.痢疾:張仲儀初得痢疾三五行,即請往診,行動如常,然得內(nèi)傷之脈,而夾少陰之邪,余診畢,即議云:此證仍宜一表一里。但表藥中多用人參,里藥中多用附子,方可無患,若用痢疾門諸藥,必危之道也。仲議以平日深信,徑取前藥不疑,然疾勢尚未著也。及日西,忽發(fā)大熱,身重如巨石,頭在枕上,兩人始能扶動,人事沉困,舉家惶亂,忙忙服完表里二劑。次早診時(shí),即能起身出房,再與參附藥二劑全安。若不辨證用藥,痢疾門中幾曾有此等治法乎?況于疾未著而早見乎!2.中風(fēng):景氏婦年近五旬,中風(fēng)已五六日,汗出不止,目直口噤,遺尿無度,或以為壞癥,脈之雖甚微,而重按尚有不疾不徐自然之勢,此即胃氣也。乃曰遺尿本屬當(dāng)時(shí)脫癥,故不治,若多日安得不尿,且坐視數(shù)日而不脫,斷非絕癥也,投以參附湯,二三劑漸蘇,重服溫補(bǔ)而愈。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jì)生續(xù)方》
【處方】人參3錢,制附子3錢,刀豆子2錢(煅存性,研為末)。
【功能主治】峻補(bǔ)脾腎,收攝真陽。主伏陰病吐利后,頭汗出,微端,呃聲連連者。
【用法用量】水3杯,煎參、附至1杯,去滓,調(diào)刀豆子末頓服。
【各家論述】補(bǔ)先天無如附子,補(bǔ)后天無如人參,此脾腎兩補(bǔ)之方也;刀豆子溫中下氣,利腸胃,益腎陽,以之佐參、附理脾和胃,納氣歸元,則頭汗自收,微喘自定,呃逆自止。用木者,蓋取急治之意耳。
【摘錄】《伏陰論》卷上
【處方】人參、綿附(炮,去皮臍)、肉豆蔻(微火煨裂)。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蠱疰痢。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大棗2個(gè)煎,食前服。
【摘錄】《得效》卷六
【處方】川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北防風(fēng)1兩,北芍藥1兩,陳皮1兩,白桂1兩,大附子1兩,黃耆1兩(鹽水炙),人參半兩,丁香半兩,益智仁半兩,白姜半兩,宿砂半兩,白豆蔻(焙)半兩,肉豆蔻(煨)半兩,北五味子半兩,南木香4錢,沉香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bǔ)氣養(yǎng)血,調(diào)和五臟,溫暖脾元,進(jìn)美飲食。主男子、婦人諸虛百損,恍惚健忘,神昏氣短,頭暈?zāi)垦?,咳嗽多痰,氣不升降,夜多盜汗,虛勞咯血,遺精白濁,腸鳴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gè),煎8分,空心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五引《醫(yī)學(xué)切問》
【處方】參耆湯加附子。
【功能主治】年老之人,虛寒遺溺者。
【摘錄】《回春》卷四
【處方】人參、附子、羌活、防風(fēng)、麻黃。
【功能主治】痘后發(fā)癇,手足麻木無汗者。
【用法用量】加蔥,水煎服。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處方】大附子1錢,人參1錢,丁香5粒。
【功能主治】元?dú)馓撁摚瑢⒊陕@。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嬰童類萃》卷上
看了上文對參附湯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黑附湯,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黑附子(炮,取末)2錢,白術(shù)1錢,南星(炮)1錢,甘草(炙)1錢,半夏1錢(湯洗7次)。
【功能主治】小兒慢脾痰盛,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小盞,加生姜3小片,大棗1個(gè),煎至一半,去滓,通口以匙挑與服。所覺手足暖,其候漸省蘇,即止之。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五
【別名】黑附子湯
【處方】附子(炮,去皮)3錢,木香1錢半,白附子1錢,甘草(炙)半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慢脾風(fēng)盛,四肢厥冷。陰氣極盛,胃氣極虛,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不開,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不收,或身冷,或身溫而四肢冷,其脈沉微。
【用法用量】每服3字,加生姜5片,煎取其半,以匙送下。若手足暖而蘇省,即止后劑。
【摘錄】《直指小兒》卷二
通過以上介紹,對黑附湯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黑附湯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吃的時(shí)候,需要適量的進(jìn)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