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薯蕷納氣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薯蕷納氣湯是什么嗎?關于薯蕷納氣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生山藥30克 大熟地15克 萸肉15克(去凈核)柿霜餅12克(沖服)生杭芍12克 牛蒡子6克(炒,搗)蘇子(炒,搗)6克 甘草6克(蜜炙)生龍骨15克(搗細)
【功能主治】滋腎補肝,養(yǎng)陰定喘。治腎陰虛不納氣,喘逆痰鳴,口燥咽干,舌質紅,脈細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備注】方中山藥補腎兼能補肺,且有收斂之功,治陰虛氣喘之功最弘;配以地黃、萸肉滋腎補肝,納氣定喘;龍骨潛陽鎮(zhèn)逆;芍藥、甘草甘酸化陰,合之柿霜之涼潤多液,均為養(yǎng)陰之妙品;蘇子,牛蒡子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氣轉而下行,即能引藥力速于下達。配合成方,共奏滋腎補肝,養(yǎng)陰定喘之功。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服用薯蕷納氣湯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開心薯蕷腎氣丸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開心薯蕷腎氣丸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肉蓯蓉1兩,山茱萸1兩,干地黃6分,遠志6分,蛇床子5分,五味子6分,防風6分,茯苓6分,牛膝6分,菟絲子6分,杜仲6分,薯蕷6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中補髓,填虛養(yǎng)志,開心安臟,止淚明目,寬胃養(yǎng)陰陽,除風去冷。主丈夫五勞七傷,髓極不耐寒,眠即腫脹,心滿雷鳴;不欲飲食,雖食心下停淡不能消;春夏手足煩熱,秋冬兩腳凌冷;多忘。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20丸,日2夜1。若煩心,即停減之,只服10丸為度。服藥5日,玉莖熾熱;10夜,通體滑澤;15夜,顏色澤,手足熱;20夜雄力欲盛;25夜,經(jīng)脈充滿;30夜,熱氣朗徹,面色如花,手紋如絲而心開,記事不忘,獨寢不寒。年40以下1劑即足;50以上2劑即足。婦人斷續(xù)者,服1劑,50得子。
【注意】忌大辛、醋。
【摘錄】《醫(yī)心方》卷十三引《范汪方》
沒有想到吧,開心薯蕷腎氣丸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薯蕷丸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別名】大山蕷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處方】薯蕷90克 當歸 桂枝 曲 干地黃 豆黃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參21克 芎藭 芍藥 白術 麥門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膠21克 干姜9克 白蘞6克 防風18克 大棗100枚(為膏)
【制法】上藥二十一味,研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補氣養(yǎng)血,疏風散邪。治虛勞氣血俱虛,陰陽失調,外兼風邪,頭暈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氣短,不思飲食,骨節(jié)酸痛,微有寒熱。
【用法用量】每次1丸,空腹時用酒送下。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以上就是對薯蕷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當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最好可以咨詢一下相關的醫(yī)生。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大薯蕷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薯蕷37.5克 大黃45克 前胡23克 茯苓15克 人參15克 杏仁23克(熬,、去皮,尖)當歸75克 桔梗15克 防風15克 黃芩60克 麥門冬60克 甘草37.5克(炙加15克)五味子30克 干地黃75克 棗100枚 芍藥30克 石膏30克(研)澤瀉60克 阿膠30克(炙)白術15克。干姜30克 桂心30克 干漆23克 黃耆37.5克
【制法】上二十四味,搗末過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男子五勞七傷,早晚氣喘,內冷身重,骨節(jié)煩疼,腰背僵痛引腹內,身體羸瘦,不能飲食;婦人絕孕,疝瘕諸病。(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酒送下,一日二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處方】薯蕷5分,大黃6分,前胡3分,茯苓2分,人參2分,杏仁3分(熬,去皮尖),當歸10分,桔梗2分,防風2分,黃芩8分,麥門冬8分,甘草5分(炙,加2分),五味子4分,干地黃10分,棗100個,芍藥4分,石青4分(研),澤瀉8分,阿膠4分(炙),白術2分,干姜4分,桂心4分,干漆3分,黃耆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肥白,補虛益氣。主男于五勞七傷,晨夜氣喘急,內冷身重,骨節(jié)煩疼,腰背強痛引腹內,羸瘦不得飲食。婦人絕孕疝瘕諸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1日2次。
【注意】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摘錄】《外臺》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處方】薯蕷8分,人參8分,澤瀉8分,附子8分,黃芩10分,天門冬10分,當歸10分,桔梗4分,干姜4分,桂心4分,干地黃10分,白術3分,芍藥3分,白蘞3分,石膏3分,前胡3分,干漆2分,杏仁2分,阿膠2分,五味子16分,大豆卷5分,甘草20分,大棗100枚,大黃6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虛損傷絕,頭目眩,骨節(jié)煩痛,飲食微少,羸瘦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5丸,酒送下,1日3次。漸增至10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大薯蕷丸則于《金匱》薯蕷丸中之相同者一十五味,又以前胡易柴胡,大冬易麥冬。彼治房勞不足風氣百疾,故用川芎、防風、茯苓、神曲;此治虛損絕傷,內有干血,故用大黃、附子、干漆,石膏、芩、澤、五味。其力較《金匱》倍,用棗膏者,以和干漆之峻利也。
【摘錄】《千金》卷十九
上文主要介紹了大薯蕷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馬腸薯蕷。
【別名】三葉薯、野山薯
【來源】藥材基源:為薯蕷科植物馬腸薯蕷的塊莖。
【原形態(tài)】馬腸喜蕷 纏繞草質藤本。根莖橫生,長圓柱形,不規(guī)則分枝,表皮黑褐色,粗糙,有時表皮塊狀剝離。莖左旋,有縱長條紋,常微帶紫色,光滑無毛。葉互生,常有3種類型:一是全株單葉,葉片心形或三角狀卵形;二是莖基部為單葉,中部以上為3-5中裂至全裂;再是全為3全裂至3小葉,被針形,長5-16cm,寬1.5-5cm,先端驟凸,基部較狹而圓鈍,外側小葉基部稍偏斜,斜卵形?;ù菩郛愔辍P刍ㄐ蛩霠罨蚩偁?,腋生,有時分枝,雄花單生或2-4朵簇生;花被紫色,先端6裂,開花時平展;雄蕊6,花藥3大3小,開花時花藥常聚生成瓶狀。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蒴果三棱形,基部較狹,每棱翅狀,近半圓形,成熟后深棕色,有光澤;種子每室2枚,著生于每室中軸的中部,周圍有白色或帶棕紅色的薄翅?;ㄆ?-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疏灌叢或路旁巖石縫中。
【性味】苦;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散血;消腫。主癰瘡;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馬腸薯蕷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馬腸薯蕷的食用也要根據(jù)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無比薯蕷丸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無比薯蕷丸。
【別名】無比山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處方】薯蕷60克 蓯蓉120克 五味子180克 菟絲子 杜仲各90克,牛膝 澤瀉 干地黃 山茱萸 茯神(一作茯苓)巴戟天 赤石脂各30克
【制法】上十二味,研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陽益精,補腎固攝。治腎氣虛憊,頭暈目眩,耳鳴腰酸,冷痹骨痛,四肢不溫,或煩熱有時,遺精盜汗,尿頻遺屎,或帶下清冷,舌質淡,脈虛冷。
【用法用量】空腹時以酒送服20~30丸。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醋、蒜等陳臭之物。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對于無比薯蕷丸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用過或者聽說過寬氣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寬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縮砂香附湯(《世醫(yī)得效方》卷三)。
【處方】香附子180克(砂盆內打令凈潔,焙干)烏藥60克(去心取肉,用真天臺者)縮砂仁30克 甘草37.5克(炒)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理氣調中。治肝脾氣滯,心腹刺痛,大便秘緒。
【用法用量】每服6克,濃煎橘皮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柴胡 烏藥 秦艽 甘草 酒蒸大黃各3克 白芍30克 茯苓6克 當歸9克 天麻 防風各0.9克 天花粉6克
【功能主治】理氣疏肝,瀉火熄風。治體強嗜酒,偶因發(fā)怒,致成口眼歪斜,其脈洪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二
【處方】白礬、蔥。
【功能主治】腸出2-3寸,經(jīng)日不收者。
【用法用量】上藥煎湯洗軟腸頭,打噴嚏2-3次;用白礬、五倍子末干涂,急打噴嚏;用白絹作兜兜定,再用蜣螂糞及艾燒熏。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惠眼觀證》
【別名】縮砂香附湯
【處方】香附子6兩(新砂盆內打令凈,焙干稱),烏藥2兩(去心,取肉稱,用真天臺者),縮砂仁1兩,甘草1兩1分(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利三焦,順臟腑。調中快氣。主三焦氣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心腹刺痛;小兒噫宿腐氣,心膨(月真)滿,或時冷痛。
【用法用量】縮砂香附湯(《得效》卷三)。《得效》本方用法。為末,每服一錢,用紫蘇葉三片,鹽少許,沸湯調下。
【摘錄】《百一》卷六
寬氣湯的做法大家都學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用過或者聽說過化氣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化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沉香、胡椒,各一兩;木香、縮砂(去殼)、桂心(去粗皮),各二兩;丁香皮、干姜(炮)、蓬莪茂(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麩炒)、陳皮(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偏脹膨滿。又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化氣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處方】沉香 胡椒各30克 木香 縮砂仁(去殼)桂心(去粗皮)各60克 丁香皮 干姜(炮)蓬莪術(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麩炒)陳皮(去瓤,麩炒)甘草(炙)各12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胸脯噎悶,腹部脹滿,及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生姜、紫蘇、鹽湯調下;婦人淡醋湯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陳皮、青皮、三棱、蓬術、厚樸、蒼術、香附、神曲、麥芽各等分。
【功能主治】氣裹飲食,胃口刺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四
【處方】三棱、蓬術、青皮、陳皮、麥芽、神曲、香附、烏藥、生姜、枳殼、厚樸、甘草、(一方加牽牛、半夏、益智仁)。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兼能順氣消癖。主婦女胃氣不調而停經(jīng),貌本壯實、飲食減少者。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處方】砂仁、香附、廣皮、蘇梗、川芎、枳殼。
【功能主治】妊娠腹痛,胎氣不安。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別名】化氣散、木香化氣湯
【處方】沉香1兩,胡椒1兩,木香2兩,縮砂(去殼)2兩,桂心(去粗皮)2兩,丁香皮4兩,干姜(炮)4兩,蓬莪術(煨)4兩,茴香(炒)4兩,青皮(去白,麩炒)4兩,陳皮(去瓤,麩炒)4兩,甘草(炙)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偏脹膨滿;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息積,癖于腹脅之下,偏脹膨滿,不妨飲食,諸藥不能取轉。
【用法用量】化氣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三)、木香化氣湯(《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摘錄】《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化氣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歸氣湯。
【處方】沉香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白姜(炮)1兩,川楝子肉(炒)1兩,肉桂1兩,凈陳皮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附子2個(6錢者,炮),砂仁1兩,益智仁(炒)1兩,胡蘆巴(炒)1兩,白術1兩,舶上茴香(炒)1兩,肉豆蔻(煨)1兩。
【功能主治】氣不升降,胸膈痞滿,心腹刺痛,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歸氣散”。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二引《簡易方》
【處方】麥冬3兩,北五味3錢,熟地3兩,白術2兩。
【功能主治】久嗽傷肺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四
上面介紹了歸氣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均氣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均氣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均氣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白術(米泔浸,細銼,焙干,微炒)2兩,天臺烏藥(細銼,微炒)2兩,人參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白芷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表里未解,榮衛(wèi)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年高榮衛(wèi)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婦人產(chǎn)后勞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在通過上文對均氣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舉氣湯這種方劑。
【處方】當歸 川芎 橘皮 人參 白術各3克 甘草1.5克 熟地黃 半夏各2.5克 白芍2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轉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服后探吐,再服再吐。
【摘錄】《杏苑生春》卷八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橘皮1錢,人參1錢,白術1錢,甘草4分,熟地黃8分,半夏8分,白芍藥7分。
【功能主治】妊娠轉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服后拍探喉中,吐出藥水,少頃再飲再吐。
【摘錄】《杏苑》卷八
舉氣湯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