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觀音灸的功效與作用,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觀音灸,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麝香、西丁各等分。
【功能主治】六淫所侵,頭腦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藥烊化,嵌銅錢孔內,逢痛處灸之。
【摘錄】《銀海指南》卷三
【處方】硫黃1兩,全蝎1錢(水泡1宿),蟬酥2分,礬紅土5分,火消1錢,飛黃丹1錢,潮腦5分。
【制法】上為細末,先將硫黃化開,再入諸藥,候溫又入麝香3分,攪勻,攤在青石上半錢厚。
【功能主治】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用時只1米粒,先將飯箸尋穴痛處,點上,用粗香頭燃著,后用青布1塊包中指蘸水揉患處。
【摘錄】《良朋匯集》卷三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觀音灸是由中藥材經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觀音灸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ys630.coM延伸閱讀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代醫(yī)學研究證實,觀音丸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血竭2錢,熊膽(研)2錢,人參半兩,蛇蛻(皂角水洗,新瓦倍)半兩,木賊1兩(去節(jié),童便浸,曬),蒼術1兩(童便浸2宿,曬),威靈仙1兩,鷹爪黃連1兩(去須),地骨皮1兩(洗,曬),蔓荊子1兩,茺蔚子1兩,車前子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羌活1兩,蟬蛻1兩(洗,曬),石決明(煅,存半生)1兩,蠶蛻紙20幅(炒焦)。
【制法】上為細末,用羯羊肝1具,去筋膜,慢火煮至半生熟,帶血性和藥同搗,以粟米粉用肝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內外障失明,或欲結青光內障,或赤脈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溫米泔送下或石菖蒲煎湯送下,食后常服。
【摘錄】《直指》卷二十
【處方】圓白半夏10枚(生),烏梅肉10枚,母丁香10枚,川巴豆(不去油)10枚。
【制法】上為末,姜、面糊為丸,如麻子大,上下以厚紙蓋貼,有油再易紙。
【功能主治】暑毒,瘴毒。
【用法用量】《醫(yī)碥》有常山,無母丁香。
【摘錄】《直指》卷十二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觀音丸的作用與功效已經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相信很多人對于觀音串都不熟悉,這是一種對于人體有著一定的功效的食物,如果正確的使用了觀音串的話,是能夠達到補血氣、祛濕氣、散淤血的作用,可以治療急慢性肝炎、跌打損傷等疾病。當然,觀音串配合其他的食材制作出來的食物,還適合于產婦在月子期間吃,可以滋補身體,促進女性產后康復。
一、觀音串簡介
實為為遠志科植物黃花倒水蓮的根或莖、葉。生于林中山谷或溪邊的多年生常綠灌木植物,味甘微苦,具有補血氣,強壯,祛濕,散瘀。
二、觀音串功效作用
治虛弱虛腫,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疼,跌打損傷.壯筋骨之功效,在民間女子"坐月子"常用本植物熬湯當茶飲或與家禽一起煲湯食用,平常也可與家禽、肉類等煲湯,其色明味香。"觀音串豬龍骨湯"更是人們喜愛的滋補食膳。取本品一小包或半包,分別與豬排、豬龍骨、家禽等各種肉類配合、配酌量的水,放少許食鹽(依個人喜好)用電燜鍋或其它盛器燉60分鐘或可更長時間,即可餐用,味道絕佳。
【藥性】味苦、微苦,性平。
【功能與主治】補虛健脾,散瘀通絡。主治勞倦乏力,子宮脫垂,小兒疳積,脾虛水腫,帶下清稀,風濕痹痛,腰馮,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克。外用:適量,搗敷。
三、觀音串的食用方法
觀音串:產后第二天可用,做法與生化湯劑一樣,水煮適當加米酒水,比例可3:1或2:1,每日一包,分2次飲用,也可與生化湯同喝。50克觀音串+8碗水,煎回4-5碗左右,倒進保溫瓶,口渴即飲用;生化湯:產后第3天開始,袋泡茶免煮泡茶,或酌加黃酒同煎。每日1劑,分2次服。連續(xù)服用5~7劑即可(解剖產連服2周)。一包生化湯劑+2-3碗水,煎回1碗,倒進保溫瓶,分2次飲用;杜仲粉:用觀音串水送服,一天15克,分2-3次服用;連服一周。
如作止渴用每次服用時間間隔大約4小時左右;杜仲粉+觀音串燉湯:一個人分量燉湯用法:
1、排骨或瘦肉250克+杜仲粉25克+觀音串50克 猛火煮滾后再小火燉2小時,份2次食用;
2、一天2次,連食7日。
觀音蓮的簡介
觀音蓮 Sempervivum tectorum 景天科長生草屬多肉植物,也叫做長生草、觀音座蓮、佛座蓮。原產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山區(qū),屬于高山多肉植物。現在各地都很普及,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堪稱普貨之王。觀音蓮肉如其名,葉片蓮座狀環(huán)生,如蓮座一般的外形,葉片扁平細長,前端急尖,葉緣有小絨毛,充分光照下,葉尖和葉緣形成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紅色。種植觀音蓮時,盡量避免在有兒童的家庭種植,養(yǎng)護時也要注意,一定要防止兒童和不知情者誤食或通過其他渠道攝入,一旦被誤食,輕則舌喉腫脹,上吐下瀉,重則窒息,心臟麻痹。如誤食中毒,需立即服蛋清、面糊、大量飲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
觀音蓮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觀音蓮全草含稀子蕨內酯(mukagolactone),稀子蕨素(monachosorin)A、B、C。
2、功效作用
觀音蓮可祛風除濕;止痛。主治風濕骨痛;跌打傷痛;疝氣痛 。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3、臨床應用
3.1、《峨嵋藥植》:治刀傷。
3.2、《廣西藥植名錄》:葉:治跌打,下水,治疝氣。
3.3、《廣西植物名錄》:全株:清熱祛濕,活血散瘀。治跌打。
4、科學研究
觀音蓮肉如其名,葉片蓮座狀環(huán)生,如蓮座一般的外形,葉片扁平細長,前端急尖,葉緣有小絨毛,充分光照下,葉尖和葉緣形成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紅色。
觀音蓮的市場信息
1、觀音蓮的價格
觀音蓮的價格約10-15元/盤。
2、觀音蓮的選購方法
性狀鑒別 根莖圓柱形,粗短。表面棕色,橫斷面可見黃白色維管束。葉柄長25-40cm,直徑約3.5mm,禾稈色,草質,密被銹色的腺狀毛;葉片三角狀長圓形,長25-40cm,寬18-30cm,四回羽狀細裂,膜質,褐綠色;葉軸及羽軸有銹色腺毛,葉軸中部以上常有1-3枚珠芽腋生于羽片基部。孢子囊群圓而小,近頂生于小脈上。氣微,味微澀。
3、觀音蓮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觀音茶。
【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毛銀露梅的葉。
【原形態(tài)】白毛銀露梅,灌木,高0.3-2m。樹生縱向剝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通常具小葉2對,偶為3小葉,上面1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軸匯合;葉柄被疏柔毛;托葉膜質,被毛或幾無毛;小葉片橢圓形、倒久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5-1.2cm,寬0.4-0.8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殂,全緣,兩面綠色,上面或多或少伏生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或絹毛?;▋尚?;頂生單花或數花;花梗細長,被疏柔毛;花直徑1.5-2.5cm,萼片5,卵形;副萼片5,披針形、卵形,先端圓鈍;花柱近基生。瘦果,表面被毛?;?、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3400m的干旱山坡、溝谷、巖石坡、灌叢及雜木林中。
【性味】味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暑;和胃;調經;止帶。主暑熱眩暈;胃氣不和;飲食停滯;月經不調;帶下不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經過上文對于觀音茶的介紹,我們對于觀音茶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觀音茶的特質,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觀音露,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甘草1斤,威靈仙1斤。
【功能主治】大麻風壞爛,并一切風痹疼痛。
【用法用量】水2擔,將藥煎5-6滾,傾入大缸內,令病人用小凳坐其中,周圍用席圍定熏浸,待水溫方洗,令渾身汗透淋漓,共洗3日,藥味盡止。浴后大避風寒。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小蛤蟆骨、皮消4兩。
【制法】小蛤蟆骨獨裝酒瓶內,入皮消,埋陰處49日取出,其藥化為水。
【功能主治】諸般惡毒瘡疽。
【用法用量】方中小蛤蟆骨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
【處方】蝌蚪70個,滴乳香2錢,凈沒藥2錢(研細末),蟾酥末2分,寸香1分,芒消7錢。
【制法】上藥共裝入瓶罐內,以黃蠟封口,理土內7天,其藥自化為清水,連瓶收藏。
【功能主治】癰疽,發(fā)背,對口毒瘡。
【用法用量】臨用時將筆蘸藥水涂患處。
【摘錄】《經驗各種秘方輯要》引楊季明方
通過本文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了解了觀音露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觀音莧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觀音莧能正確科學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別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實圖考》),水三七(《昆明藥植調查報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慶草藥》),紅番莧、紅毛番、紅莧菜、紅菜、當歸菜、紅玉菜(《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觀音莧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長6~9厘米,寬1.5~3厘米,厚而柔軟,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耳狀,邊緣有不整齊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紫紅色;葉柄短,紫紅色,上部葉幾無柄。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數個排列成疏散的圓錐狀或傘房狀花序;花序柄細長,2歧分枝;苞片1列,線形;全部管狀花,黃色。瘦果具線條,冠毛豐富?;ㄆ谙募尽?/p>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濕地,或栽培于菜圃。分布福建、臺灣、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中草藥》:"微甘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治痛經,血崩,咳血,創(chuàng)傷出血,潰瘍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附方】①治病經:紅番莧鮮葉二至四兩,用酒炒制三至七次后,開水沖燉,飯前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重慶草藥》
以上講述了觀音莧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觀音散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人參一兩,茯苓一錢半,神曲(炒)二錢,石蓮肉(炒.去心)一分,綿白芷、木香(炮)、白扁豆(去皮.炙焦黃.去火毒)、甘草(炙),各一錢。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泠,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久則漸漸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水一小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術1分,人參1分,甘草1分(炙),干葛(出粉)1分,藿香葉1分,白扁豆3錢(炒),茯苓3錢,罌粟子3錢(炒),綿黃耆1分(炙),木香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理脾胃。主小兒脾胃不利,氣弱昏倦多困,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用生姜、棗子、紫蘇煎湯調下,不拘時候,每日3次。
【摘錄】《集驗方"洪氏集驗方
【處方】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半兩,冬瓜子半兩,天南星1兩(炮裂,入地坑內去火毒用)。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氣弱,嘔吐下利,昏困不省。
【用法用量】每服2錢,淡漿水7分,白扁豆5粒捶碎,同煎至3分,去滓,乳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處方】木香1塊(方1寸),黃連半兩。
【制法】上藥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黃連,只薄切木香,焙干為末,分三服。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痢。
【用法用量】第1服橘皮湯下,第2服陳米飲下,第3服甘草湯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處方】辰砂(成塊者)、乳香、人參、滑石(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難產。
【用法用量】臨產每服4錢,雞子清1個,生姜汁半合,無灰酒1盞,同調熱下。
【摘錄】《產寶諸方》
【處方】扁豆(炒)、白術(煨)、茯苓、人參(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腸虛而胃氣上逆,以致吐利。
【用法用量】空心米飲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處方】全蝎(去毒,炒)10個,天麻2錢5分(煨),防風2錢5分,白芷2錢5分,黃耆2錢5分,甘草2錢5分,白茯苓2錢5分,人參2錢,扁豆(姜汁炒)1錢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慢驚風。
【用法用量】棗湯調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二
【處方】人參、白術、白茯苓、陳皮、扁豆、蓮肉、藿葉、薏苡仁、丁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身冷吐乳。
【用法用量】每服1錢,木瓜蘇鹽湯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四
【處方】人參2錢半,白術2錢半(紙裹,煨),扁豆(炒)2錢半,白茯苓半兩,冬瓜子仁半兩,酸棗仁半兩(去皮,蚌粉炒),甘草(炙)半兩,藿香2錢半,枳殼(去瓤)2錢半,紫蘇葉少許,木香半兩(不見火),石蓮肉半兩(去心),嫩黃耆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或胃氣不和,脾困,下瀉過多,不思飲食,乳食不化,精神昏慢,四肢困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烏梅湯、冬瓜子仁湯或陳米湯調皆可。
【摘錄】《得效》卷十一
以上就是關于觀音散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觀音散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灸香附這個名詞光用眼睛看的話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當然一般的普通人可能是真不知道甚至還會以為可能沒見過.但是這個對于醫(yī)者來說那可是是經常見到的東西.如果解釋的清楚一點那么肯定也會有很多的人會明白.因為灸香附是一種中藥藥材,而且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中醫(yī)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西醫(yī)所能比擬的.中醫(yī)講究的是治本,而西醫(yī)講究的是哪痛治哪!中醫(yī)比起西醫(yī)來要詳細的多.不過不管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它們都各自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也很好的將這兩種醫(yī)學結合在一起.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別錄》:"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須眉."
《唐本草》:"大下氣,除胸腹中熱."
《醫(yī)學啟源》:"快氣."
李杲:"治一切氣,并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消食下氣."
《湯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郁,寬中,消食,止嘔吐."
《綱目》:"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跗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后百病."
香附的作用
脘腹脹痛
香附可用于肝氣郁結之胸脅及胃腹脹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脅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調經止痛
中醫(yī)認為,香附可用于肝氣郁結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配艾葉治寒凝氣滯之行經腹痛.
對子宮的作用
香附能抑制離體子宮的收縮,對子宮肌張力的弛緩作用,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鎮(zhèn)痛作用
用小鼠電盤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貴陽)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體重皮下注射,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
抗菌作用
香附塊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比如香附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對宋內氏痢疾桿菌亦有效.
麻醉作用
科學研究表明,香附有麻醉作用.
解熱作用
香附醇提取物對發(fā)熱有解熱作用.
降溫作用
實驗表明,香附可以降低直腸的體溫.
抗炎作用
對于炎癥引起的腳腫等癥狀,香附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保護支氣管
香附對支氣管痙孿有保護作用.
止嘔吐
中醫(yī)認為,香附可以止嘔吐,對于嘔吐犯惡的人,服用香附可以止嘔吐.
安神寧心
香附能夠安神,對于浮躁的心情導致的肝氣郁結,心煩意亂,香附可以穩(wěn)定情緒,安神寧心.
降壓
服用香附,可以使得血壓緩慢下降,可持續(xù)0.5~1小時.
強心
香附有強心和減慢心率作用,其強心的有效成分與生物堿、黃酮、苷類、酚類等均有關.
以上所說的都是灸香附的要用價值,灸香附不僅應用在中藥里面在一些西藥的配方里面也時常能見到灸香附的身影.有很多種類的疾病灸香附都可以起到一個治療的作用.不過是藥就有三分毒,雖然灸香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而且使用像灸香附這樣的中藥藥材一定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加減觀音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白術(炒)、白扁豆(蒸)、人參(去蘆)、白茯苓、干山藥、甘草、黃耆(蜜水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子(炒去毛)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調理脾胃。主小兒食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米湯調下。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處方】黃耆2錢5分,人參2錢5分,木香1錢,甘草(炙)1錢,石蓮(去心)1錢,扁豆(炒)1錢,茯苓1錢,白術1錢,全蝎1錢,羌活1錢,防風2錢,天麻2錢。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止吐瀉,截虛風。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上文主要介紹了加減觀音散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全蝎觀音散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全蝎觀音散的相關知識。
【別名】觀音全蝎散(《活幼口議》卷十四)。
【處方】石蓮肉(炒,去心)白扁豆(炒)人參各75克 神曲(炒)60克 全蝎 羌活 天麻(去苗)防風(去苗)木香(炮)白芷 甘草(炙)黃耆(捶扁,蜜刷炙)各30克 茯苓(去皮)4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漸漸羸瘦;或脾虛自汗,多出額上,沾粘人手。
【用法用量】嬰兒每服0.5克,二三歲1.5克,用水80毫升或150毫升,加棗子半個或1個,同煎至60毫升或100毫升,去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關于全蝎觀音散的相關知識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在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劑層出不窮,而且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全民養(yǎng)生的時代了。
中藥觀音竹,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么,觀音竹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蛇兒參、水麥冬、騎馬參、龍爪參、雙腎草、走腎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舌唇蘭的帶根全草。
【原形態(tài)】舌唇蘭,陸生植物,高50-60cm,具粗厚的纖維根。莖直立,無毛,具3-6枚葉。下部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抱莖,無毛,最大的葉長達16cm,寬達5cm,上部的葉漸成苞片狀,浙尖??偁罨ㄐ蜷L10-15cm,具10-20余朵花;花苞片狹披針形,綠色,常稍長于子房;花大,初為白色,后變?yōu)榈S色;中萼片卵形,兜狀,急尖,長7mm,側萼片反折,斜卵形,急尖,和中萼片等長;花瓣條形,先端鈍,稍短于中萼片,唇瓣條形,不分裂,肉質,長可達2cm;距絲狀,比子房長,達6cm,弧曲;子房細圓柱狀,無毛?;ㄆ?-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3500m的密林下草叢中、草坡上或溝谷陰濕處。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補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毒。主病后虛弱;肺熱咳嗽;痰喘氣壅;白帶;虛火牙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觀音竹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觀音竹,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我們人體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救苦觀音散。
【處方】桔梗、當歸、連翹、藁本、細辛、蒼術、龍膽草、羌活、黃連、知母、黃芩、黃柏、川芎、柴胡、防風、升麻、生地黃、紅花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小兒痘疹傷眼初起,睛上紅紫澀痛。
【用法用量】能吞者每服40-50丸,小者量服之。
【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通過上文對救苦觀音散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