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庵心腎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古庵心腎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jìn)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古庵心腎丸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熟地3兩,生芐(俱懷慶者,酒浸,竹刀切)3兩,山藥3兩,茯神(去木)3兩,山茱萸肉(酒浸,去核)1兩,枸杞子(甘州者,酒洗)1兩,龜版(去裙,醋炙)1兩,牛膝(去蘆)1兩,鹿茸(火去毛,醋炙)1兩,當(dāng)歸(去蘆、酒洗)1兩5錢,澤瀉(去毛)1兩5錢,黃柏(炒褐色)1兩5錢,辰砂(為衣)1兩,黃連(去毛,酒洗)1兩,生甘草半兩,牡丹皮(去心)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補血生精,寧神降火。主腎水虧乏,心火上炎,發(fā)白無子及驚悸怔忡,遺精盜汗,目暗耳鳴,腰痛足痿。
【用法用量】方中丹皮用量原缺,據(jù)《醫(yī)學(xué)入門》補。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中藥方劑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來越好的前景,療效的提高,副作用的進(jìn)一步減少都昭示著其正確性。我們相信類似于古庵心腎丸等中藥方劑在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研究下一定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相關(guān)閱讀
有人想知道桂心庵(艸閭)子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桂心庵(艸閭)子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別名】庵(艸閭)子丸
【處方】桂(去粗皮)1兩,芎藭1兩,土瓜根1兩,桑耳(微炒)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大黃(銼,炒)1兩,庵(艸閭)子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1分,熟干地黃(切,炒)2兩,甘草(炙,銼)3分,赤芍藥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月水不通,臍下(疒丂)痛,身體黃瘦,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漸加至30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桂心庵(艸閭)子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護(hù)心丸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護(hù)心丸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牛黃1錢,血竭4錢,辰砂(水飛,為衣),木耳灰1兩,乳香1兩5錢,沒藥1兩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湯火之患,毒氣攻心及瘀血上沖,昏暈,跌打損傷危急者。
【用法用量】《外科集腋》本方用法:丸如芡實大。每服三丸,酒磨服;小兒用一丸。
【摘錄】《傷科補要》卷三
【處方】乳香、沒藥、番木鱉、無名異、當(dāng)歸、蘇木、白頭地龍(去土)、陳麻灰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金瘡內(nèi)傷。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酒或湯送下。不可多行動。
【摘錄】《接骨入骱全書》
【處方】乳香、沒藥、蜜陀僧(煅)、自然銅(醋淬)2次、地龍(焙)、木鱉子(去殼)、川椒各等分。
【制法】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減輕杖痛,免血攻心。主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送下。未杖時預(yù)服。
【摘錄】《仙拈集》卷四
以上是關(guān)于護(hù)心丸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ψo(hù)心丸有一定的認(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用它。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補心丸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補心丸的藥效有哪些吧。
【別名】補心丹(《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五)。
【處方】麥冬75克 遠(yuǎn)志(甘草湯煮)石菖蒲 香附子(童便浸)60克 天冬 栝樓根 白術(shù) 貝母 熟地 茯神 地骨皮各45克 人參 川歸 牛膝黃耆各30克 木通24克
【制法】俱為細(xì)末,大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心氣不足,驚恐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用酒或圓眼湯吞服50~70丸。
【摘錄】《赤水玄珠》卷十
【處方】當(dāng)歸1兩5錢,川芎5錢,粉草1兩,生地1兩,遠(yuǎn)志1兩,棗仁1兩5錢,人參1兩5錢,柏子仁1兩5錢,辰砂5錢,琥珀5錢,茯神8錢,南星5錢,半夏5錢,石菖蒲1兩。
【制法】上為末,蒸粉為丸,如綠豆大,金箔、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眼痛不已,日久無光。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燈心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三
【處方】酸棗仁(炒,去殼)、沉香(不見火)、薏苡仁(炒)、乳香(別研)、柏子仁(炒)、鹿茸(酥炙)、車前子(炒)、當(dāng)歸(去蘆,酒浸)、五味子(去枝)、人參(去蘆)、覆盆子(炒)、防風(fēng)(去蘆)、穿心巴戟(去心)、枸杞子、菟絲子(淘凈,酒浸,研成餅)、白茯苓(去皮)、肉蓯蓉(去皴皮,酒浸)、熟干地黃(洗)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生養(yǎng)氣血,補不足,瀉有余,滋潤精血,養(yǎng)固其元,使邪氣無侵,令營衛(wèi)堅守。主男子婦人,童男童女,憂愁思慮,食飽恚怒,耗傷心氣,精神不守,酒后行房,百脈離經(jīng),營衛(wèi)失調(diào),臟腑遂生疾?。宏庩柌蛔?,則寒熱往來;氣血虛耗,皮毛枯槁;心氣不足,怔忡冒亂,夢寐驚惶;腎不足,則乏力失精,小便淋瀝;肝氣不足,目昏疲倦,四肢煩疼;肺不足,則秘利不常,痰嗽喘急;脾不足,則面黃腹急,飲食無味。并治鼻衄,沙石淋及婦人產(chǎn)后蓐勞,平日惡露,肌瘦骨蒸,久無子息,或妊月未足,多致?lián)p墮,諸虛不足,日久淹延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蓮心湯送下,1日2次;鹽湯飯飲亦得。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朱砂2錢5分,瓜蔞5錢,黃連3錢,歸身尾3錢5分。
【制法】上為末,豬心血為丸服。
【功能主治】補心。主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紫石英(煅,研)1兩,熟地黃(洗)1兩,菖蒲1兩,茯神(去木)1兩,當(dāng)歸(去蘆)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黃耆(去蘆)1兩,遠(yuǎn)志(去心,炒)1兩,川芎1兩,桂心(不見火)1兩,龍齒1兩,人參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憂愁思慮過度,心血耗散,故多驚恐,遺精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用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五引《濟(jì)生》
【處方】黃耆1兩,茯神1兩,人參1兩,遠(yuǎn)志1兩,熟地8錢,柏仁5錢,棗仁5分,五味5分,朱砂2錢5分。
【制法】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常慣怔忡。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八
【處方】當(dāng)歸身1兩,生地黃1兩,熟地黃1兩,茯神1兩,人參1兩5錢,麥冬1兩5錢,棗仁8錢,柏子仁8錢,炙甘草4錢,五味子1兩2錢,蓮子1兩2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心氣大虛,驚悸,言語顛倒。
【用法用量】每服100余丸,芎歸湯送下。得臥即安。
【摘錄】《竹林女科》卷三
【處方】黃耆(蜜炙)2錢,棗仁2錢,遠(yuǎn)志(去木,甘草湯泡,焙)2錢,茯苓2錢,生地5錢,人參1錢,菖蒲7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大棗為丸,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產(chǎn)傷氣血,心氣大虧,心神驚悸不寧,時見鬼神,言語顛倒。
【用法用量】用芎歸湯送下,得臥即安。
【摘錄】《大生要旨》
【處方】當(dāng)歸1兩,防風(fēng)1兩,芎?1兩,附子1兩,芍藥1兩,甘草1兩,蜀椒1兩,干姜1兩,細(xì)辛1兩,桂心1兩,半夏1兩,厚樸1兩,大黃1兩,豬苓1兩,茯苓(1方用茯神)2兩,遠(yuǎn)志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虛,善恐怖如魘狀;及女人產(chǎn)后余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5丸,酒送下,日3次。不知,加至10丸。冷極加熱藥。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恐怖雖屬心腎之虛,然如魘狀,乃虛陽鼓激痰涎涌塞心包,而成正虛邪實之象。虛能受熱,故用姜、附;實能受寒,故用大黃;獨倍用遠(yuǎn)志引領(lǐng)諸藥,歸就心包,以建補虛逐實之功。諸臟安和,則君主泰然,又何必專用補心之藥乎。
【摘錄】《千金》卷十三
【處方】川歸身1兩5錢,川芎1兩,粉甘草1兩5錢,生地黃1兩5錢,遠(yuǎn)志(去心)2兩5錢,酸棗仁3兩,柏子仁3兩,人參1兩,辰砂5錢(另研),金箔20片,麝香1錢,琥珀3錢,茯神7錢,膽南星5錢,半夏5錢,石菖蒲6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心虛手振。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津唾咽下,或姜湯送下。
【摘錄】方出《醫(yī)學(xué)正傳》卷三,名見《東醫(yī)寶鑒》卷一
通過上文對補心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xué)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當(dāng)今社會人們就業(yè)十分的困難,很多人的壓力也會與之俱增,隨著人們的工作量逐漸變大,有時會讓心臟出現(xiàn)超負(fù)荷的情況。心寶丸顧名思義主要是針對心臟類的疾病,心寶丸對于心肌缺血、心絞痛等病癥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心寶丸還有一些其他的功效與作用,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地談一談心寶丸的功效與作用。
1心寶丸的功效
既然有那么多心臟不好的患者選擇服用心寶丸,那么他一定是有獨特的有效的功效的,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選擇中藥而不是西藥,就是應(yīng)為中藥有溫補的作用,同樣的這么多心臟患者選擇心寶丸也是因為心寶丸的主要功效中有一點就是可以溫補心腎,對于人體來說心臟是一個發(fā)動機(jī),而腎是排毒的機(jī)構(gòu),所以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2心寶丸的作用
大家選擇心寶丸,如果說對于心臟方面的疾病沒有一點作用的話就不會獲得那么多患者的信任了,所以心寶丸的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對于心臟和腎都有作用,一般心腎陽虛的人都可以服用心寶丸,而且對于那些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都有比較好的作用,還有很多缺血性心臟病會引起心絞痛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所以那么多的心臟患者選擇心寶丸一定是有道理的,心寶丸的功效與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才能得到那么多患者的青睞和信任。
藥品說明
主要成份:洋金花、人參、鹿茸、肉桂、附子、三七、冰片、麝香、蟾酥。
藥理作用: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增加冠脈血流量,加強心肌收縮作用。本方具有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及烏頭堿誘發(fā)大白鼠心搏停止用量。改善心功能,服用本品15~30分鐘后,胸悶改善,皮膚潮紅,口干。1小時后心電圖缺血型ST—T段開始改善,8~12小時達(dá)高峰,24小時回復(fù)到原來水平。服藥第3天心功能明顯改善,服藥5~7天療效達(dá)到高峰。
適應(yīng)癥:慢性心功能不全,心絞痛,心肌缺血,心動過緩,心血管內(nèi)科
不良反應(yīng):尚不明確
禁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陰虛內(nèi)熱、肝陽上亢、痰火內(nèi)盛者以及孕婦、青光眼患者忌服。
運動員慎用。
豉心丸以幾種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藥食同源的純天然中醫(yī)配方,經(jīng)現(xiàn)代先進(jìn)工藝技術(shù)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們來看一看 豉心丸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處方】香豉5合(熬令色變),常山2兩,大黃3分,附子2分(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當(dāng)勿食,比至發(fā)來,令服30丸,瘧不止,亦可至40丸,瘧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聽之;若腹中實,欲下亦無妨,常有驗。
【注意】忌生蔥、生菜。
【摘錄】《古今錄驗》引楊孔思方(見《外臺》卷五)
【處方】豉心1兩(炒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恒山1兩(銼),川升麻1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實瘧,寒熱,心膈煩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7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二
【處方】鼓(微炒)1合,大黃(生用)1兩半,常山3分,升麻半兩,附子(小者,炮裂,去皮臍)1枚。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瘧。
【用法用量】每服7丸,發(fā)前米飲送下,吐后更干咽7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豉心2兩,黃連(去須)3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風(fēng)目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處方】豉心1合,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恒山1兩,川升麻1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余毒不散,寒熱往來,變成瘧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十四
豉心丸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有人想知道桂心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桂心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熟地黃3兩,干漆5錢(炒),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尸九蟲。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飲送下。
【摘錄】《上清紫庭追勞仙方》
【處方】桂(去粗皮)1兩,當(dāng)歸(銼,焙)1兩,赤白芍(炒)1兩,延胡索(炒)1兩,芎藭1兩,生干地黃(炒)1兩,硇砂半兩,芫花根1斤(冬日采,洗,銼碎),米醋5斤。
【制法】上先以醋煮芫花根3分減2,去根,入硇砂慢火煎,又減半,下諸藥末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諸氣及產(chǎn)后氣病。
【用法用量】產(chǎn)后血運煩悶,童便煎赤馬通,磨下1丸;產(chǎn)后血敗,腰腳腫痛,生姜、童便磨下;血氣沖心痛,薄荷汁、熱酒磨下;血氣腹脹及痛,生地黃汁同熱酒磨下;平常血氣,蔥、酒磨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痛不可忍。小兒飲雜果,腹脹氣急。
【用法用量】《衛(wèi)生總微》本方用法: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熟水送下,未愈再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桂(去粗皮)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上銼細(xì),掘地作坑子,用炭火燒赤,吹去灰,以釅醋1茶盞,并藥投于坑子中,急以瓷碗熱蓋,土培,勻令漏氣,待冷即取出,焙干,入后藥。干姜(炮)1兩,草豆蔻(去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香1兩,阿魏(研)1分,檳榔(煨,銼)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半兩,樸消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脅助痛,腹冷,或食冷物不消,或塊聚不轉(zhuǎn),心肋脹悶刺痛,霍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初服急行200-300步,又服20丸,掣兩腳各20-30下,貼膝便坐,氣即散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桂(去粗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赤石脂3分,黃連(去須,炒)1兩,麥芽(炒)半兩,陳曲(炒)半兩,石斛(去根)半兩,干姜(炮)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人參半兩,附子(炮裂,支皮臍)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龍骨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飧泄不止,飲食不消,腹內(nèi)雷鳴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米飲亦得,日飧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桂(去粗皮)5分,吳茱萸(湯洗,焙干,炒)3兩,白薇1分,干姜(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3分,芎藭1兩,防葵半兩,白芷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疝,胸脅支滿,食飲不化,臍 (疒丂)痛。嘔逆,風(fēng)痙,臍強急,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溫酒送下。
【注意】忌生蔥、豬肉、冷水。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桂(去粗皮)1兩,旱蓮子草1兩,香白芷1兩,菊花1兩,旋覆花1兩,巨勝子1兩,蓽澄茄1兩,牛膝(酒浸,去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髭發(fā)枯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
【處方】桂心1兩半,人參1兩半,熟地5兩,茯神1兩半(去木),柏仁3兩(炒),遠(yuǎn)志1兩半,辰砂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驚悸,脈虛弦細(xì)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酒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產(chǎn)后血氣虛寒,心陽虧損,而心氣不振,心神失養(yǎng),故驚悸不安焉。桂心補火以振心陽,人參扶元以補心氣,熟地補血滋心明,茯神滲濕安神志,遠(yuǎn)志通腎交心,柏仁養(yǎng)心寧神,朱砂鎮(zhèn)墜心氣以安神也。蜜丸酒下,使血氣內(nèi)充,則虛寒自散,而心陽振發(fā),心氣自雄,安有驚悸不已之患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桂(去粗皮)1兩,細(xì)辛(去苗蘆)1兩,白芷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芎藭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寒,內(nèi)外合邪,清涕多,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八
【處方】桂心1兩,不蛀皂莢5挺(去黑皮,涂酥炙黃焦,去子),栝樓1枚(全者,炙令干),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喉中呀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六○
【處方】桂心1兩,川椒3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銼),當(dāng)歸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氣咳逆,腹中堅痞,往來寒熱,令人羸瘦,不能飲食,或時下痢,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桂心半兩,石膏1兩(細(xì)研,水飛過),人參半兩(去蘆頭),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半夏1兩(湯浸7遍去滑),干姜1兩(炮裂,銼),巴豆20枚(水煮1日,去皮心,炒令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研巴豆令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心腹留飲,宿食不化,腹脹氣悶,痰逆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處方】桂心1分,黃耆半兩(銼),礜石(煉了者)1分,獨活半兩,芎藭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烏喙半兩(炮,去皮臍),川椒100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虎脛骨半兩(涂醋,炙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螻蛄瘺,疼痛出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桂心3分,夜明砂3分(微炒),砒霜1分,斑蝥1分(糯米拌,炒黃,去翅足),硇砂3分(細(xì)研),甘草3分(炙微赤,銼),皂莢1分(去黑皮,涂酥,炙令黃,去子)。
【制法】上為末,用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久不通,四肢狀如枯木,上氣咳嗽,背膊煩悶,涕唾稠粘,少食多睡。
【用法用量】每服3丸,于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桂(去粗皮)1兩,赤石脂半兩,干姜(炮)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3分,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日午、夜臥用醋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桂心2兩,干姜2兩(炮裂,銼),丹參3兩,杜仲3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牛膝3兩(去苗),續(xù)斷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種腰痛并冷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桂心半兩,白石英2兩半,麥門冬2兩半,枳實2兩半,白鮮皮2兩半,貝母2兩半,茯神2兩半,檳榔仁2兩半,天門冬2兩半,車前子1兩,人參1兩半,前胡1兩半,橘皮1兩半,白薇1兩半,杏仁1兩半,郁李仁3兩,桃仁5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氣熱發(fā),氣上沖不得息,欲死不得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1日2次,以竹葉飲送下。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虛邪實,故用桂心、石英、人參、茯神、天麥二冬固本滋津;前、杏、橘、貝、白薇、白鮮皮疏肺泄氣;檳榔、車前、郁李、桃仁分調(diào)血氣而順下之。更以竹葉飲子清潤諸味,但加生姜之辛散而下前丸,上下開泄其氣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八三
【處方】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土瓜根半兩,黃芩半兩,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利,憂郁,心下支滿,血氣上攻,心腹疼痛,不得睡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桂心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甘草1分(炙微赤,銼),干姜1分(炮裂,銼),百合1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羊棗大。
【功能主治】咳嗽,咽喉干燥,語無聲音。
【用法用量】以綿裹1丸,徐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桂心半兩,沒藥半兩,檳榔半兩,干漆3分(搗碎,炒令黃燥煙出),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藥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延胡索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京三棱1兩(微煨,銼),牡丹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木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時寒熱,四肢羸瘦煩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桂心1兩(為末),芫花1兩(為末),香墨2挺(為末),木香1兩(為末)。
【制法】上藥以釅醋2升,先煎芫花為膏,次入木香并墨、桂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氣沖心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熱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桂心3分,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檳榔3分,木香半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當(dāng)歸3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氣急痛,木思飲食,肌體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桂心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1兩,訶黎勒皮1兩,木香1兩,昆布(洗去咸味)1兩,琥珀(細(xì)研)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白術(shù)1兩,干木瓜(去瓤)1兩,沉香1兩,雞舌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氣,咽喉不利,難下飲食,胸背俱悶,或時嘔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湯送下?;蛲枞鐝椬哟?,綿裹1丸,不問早晚,含化咽津亦得。
【摘錄】《圣惠》卷五十
【處方】桂心1兩,訶黎勒皮1兩,白術(shù)1兩,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橘皮2分(湯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干姜3分(炮裂,銼),防葵3分,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木香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氣,不能食,腹中痛,時嗽,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姜、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桂心2兩,烏頭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卒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漸加之。
【注意】忌生蔥、豬肉。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
【處方】桂心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丹參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牛膝1兩(去苗),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續(xù)斷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損,腰腳冷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桂心丸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說起庵 (艸閭),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庵 (艸閭)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xì)的了解一下庵 (艸閭)的功效。
【英文名】all-grass of keiske Wormwood
【別名】庵(艸閭)草、庵 (艸閭)篙、淹 (艸閭)、覆(艸閭)、臭篙、庵蒿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庵(艸閭)的全草。
【原形態(tài)】庵(艸閭),多年生草本,莖高30-100cm。主根明顯,側(cè)根多數(shù);根狀莖短,有少數(shù)營養(yǎng)枝。莖直立,常叢生,具柔毛,中部以上常分枝。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倒卵形勤儉到卵狀匙形,長4-6cm,寬2-4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楔形,中部向上邊緣有疏鋸齒或淺裂齒;上面無毛或有微毛,下面色淺,稍有絹毛;上部葉長圓形,有微齒或全緣。頭狀花序多數(shù),于莖頂和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復(fù)總狀花序,長達(dá)40cm,有細(xì)長的花梗及細(xì)小的苞葉;總苞球形,寬3-3.5mm;總苞片3-4層,背面綠色,內(nèi)層邊緣寬膜質(zhì),無毛;雌花6-10朵;中間兩性,花13-18朵,均為管狀,淡黃色,兩性花花柱分枝先端為披針形突漸尖。瘦果長約2mm。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草地、灌叢及疏林下。
【性狀】性狀鑒別,莖多分枝,被柔毛。葉互生,葉片廣卵形勤儉到卵形,邊緣具缺刻狀粗齒,背面色淡,有絹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球形,花黃色。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行瘀通經(jīng);祛濕。主婦女血瘀經(jīng)閉;跌打瘀腫;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或搗汁飲。
【附方】①治諸瘀血不散,變成癰: 生庵LV蒿,搗取汁一升服之。(《廣利方》)②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庵LV五錢至一兩。水煎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1.《千金翼方》:治痰血,庵LV草汁服之;亦可散服之,日三。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對庵 (艸閭)的作用與功效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文章介紹的幾種作用與功效是比較常見的,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對生活有所幫助。
庵閭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dāng)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庵閭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guān)于庵閭的相關(guān)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別名】庵蘆(《本草經(jīng)集注》),庵閭草(《千金翼方》),庵閭蒿(《廣利方》),淹茼(《履巉巖本草》),覆閭(《綱目》),臭蒿(《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菊科植物 庵閭 的 全草 。8~9月割取全草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高30~90厘米。葉互生;基部葉有柄,葉片闊卵形,葉基楔形,邊緣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狀粗鋸齒;莖生葉幾無柄,倒卵形,上部有缺刻狀鋸齒,齒端有刺尖;愈向上葉形愈小,梢部葉披針形,2~3淺裂或不分裂;葉片質(zhì)較厚,上面綠色有細(xì)毛,下面色淡密被綿毛。小花梗生于莖上部葉腋間,集成總狀圓錐花叢;每一頭狀花序球形,直徑3~4毫米,常彎垂,總苞3~4列,外層形小,卵形,中層較大,橢圓形,均無毛,花托外圍小花雌性,中間小花兩性,均為管狀,淡黃色,兩性小花花柱分枝先端為披針形突漸尖。瘦果長約2毫米?;ㄆ?~8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原野陰濕地。分布廣東、江蘇、浙江、安徽及東北等地。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行瘀,祛濕。治婦女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或搗汁飲。
【附方】①治諸瘀血不散,變成癰:生庵閭蒿,搗取汁一升服之。(《廣利方》)
【備注】本植物的果實(庵閭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辭典》
對于庵閭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庵閭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中藥庵閭子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庵閭子,利用庵閭子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庵閭子。
【來源】為菊科植物 庵閭 的 果實 。植物形態(tài)詳"庵閭"條。冬季采收。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綱目》:"入足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行瘀,祛濕。治婦女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停瘀腹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研末入丸散或搗汁飲。
【注意】無瘀滯濕熱者慎服。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婦人夙有風(fēng)冷,留血結(jié)聚,月水不通:庵閭子一斤(升),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大麻仁二升。上藥都搗令碎,于瓷瓶內(nèi),以酒二斗,浸,密封頭。五日后,每服暖飲三合,漸加至五合,日三服。(《圣惠方》庵閭子酒)
【各家論述】《本草經(jīng)疏》:"庵閭子,行血散結(jié)之藥,婦人月事不以時至,審察未定者,不可輕用,瘀血病見之不審者勿試。"
【摘錄】《*辭典》
對于庵閭子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zhǔn)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