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皮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樺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相信聽說過樺皮散的朋友應(yīng)該不是太多,但是樺皮散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樺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銀銚子內(nèi)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干)、荊芥穗,各二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樺皮(燒成灰),各四兩;甘草(炙)半兩。
【炮制】上件藥除杏仁外,馀藥都搗,羅為末,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又治面上風(fēng)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食后,溫酒調(diào)下,日進三服。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取出候冷)荊芥穗各60克 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樺皮(燒灰稱)各12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除杏仁外,余藥并為末,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潤燥,殺蟲解毒。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又治面上風(fēng)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溫酒調(diào)下,日進三服。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真樺皮方寸匕。ys630.cOM
【功能主治】乳癰初發(fā)、腫痛結(jié)硬欲成膿。
【用法用量】《圣濟總錄》本方用法:樺皮燒灰,酒服方寸匕。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靈苑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1碗,于銀銚于內(nèi)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干)2兩,荊芥穗2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4兩,樺皮(燒成灰)4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藥除杏仁外,余藥為末,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面上風(fēng)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溫酒調(diào)下,日3次。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局方》卷八
【處方】樺皮半兩,頭發(fā)半兩,蛇蛻半兩。
【制法】上銼細。凈器內(nèi)點火燒之,候煙盡,研細。
【功能主治】小兒斑瘡入眼,及裹黑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黑豆湯,入酒3滴調(diào)下,1日5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莊氏家傳》
【處方】樺皮手掌大1方,皂龜子7個。
【制法】上燒成灰。
【功能主治】吹奶。
【用法用量】好酒空心調(diào)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七引《海岱居士秘方》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相關(guān)閱讀
中藥西樺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西樺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來源】藥材基源:為樺木科植物西樺的葉或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16m。樹皮紅褐色;枝條暗紫褐色,有條棱,無毛;小枝密生白色柔毛和樹脂腺體。葉柄長1.5-4cm;葉片厚紙質(zh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寬2.5-5.5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寬楔形或圓形,稀微心形,邊緣具不規(guī)則重鋸齒,有內(nèi)彎的刺毛,上面無毛,下面生長柔毛,脈腋間有髯毛,有腺點;側(cè)脈10-13對,果序長圓柱形,2-5枚排成總狀,長5-10cm;總梗長5-10mm,生黃色長柔毛;果苞小,外面密被短柔毛,邊緣有纖毛,上部有3枚裂片,側(cè)裂呈耳突狀,中裂片長圓形;小堅果倒卵形,長1.5-2mm,外面疏生柔毛,膜質(zhì)翅露于果苞外,寬為果的2倍。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2100m的山坡雜木林中。
【功能主治】解毒;斂瘡。主瘡毒;潰后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西樺,我們知道西樺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西樺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華南樺,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樺木科植物華南樺的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5m。樹皮灰褐色,條裂。芽鱗邊緣具細毛。小枝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8-2.5cm;葉厚紙質(zhì),橢圓狀卵形、橢圓形或卵形,長5-12cm,寬2-6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下面沿葉脈被絲毛,網(wǎng)脈間有樹脂點或無,側(cè)脈12-14對,脈腋有簇生髯毛,中脈及側(cè)脈在上面微凹下,具重鋸齒鈍尖,每對側(cè)脈間具1-4小齒,果序單生,圓柱形,長3-5cm,果序柄長約5mm,被長粗毛;果苞3裂,長0.8-1cm,中裂片較側(cè)裂片稍長,裂片鈍圓,具須毛;小堅果倒卵形,長4-5mm,寬約2mm,果翅較窄,約為果寬的1/2?;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頂或山坡雜木林中。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主淋證;水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華南樺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華南樺。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樗皮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樗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樗根白皮3錢。
【功能主治】下血經(jīng)年。
【用法用量】用水1盞,煎至7分,入酒半盞服。
【摘錄】《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仁存堂方》
【處方】樗根白皮2兩,槐角仁4兩,枯白礬2兩,甘草(炙)。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下血及血痢,下后不止。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一
【處方】臭樗皮(細切)、阿魏、芫花、夜明砂(炒)、羅木(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辟蚊子。主
【用法用量】以慢火于房內(nèi)焫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八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樗皮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柏皮散。
【處方】老柏白皮120克 烏梅肉60克(熬)細辛 地膚子各120克
【制法】上四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雀目,至暮無所見者。
【用法用量】每次2克,食后用清酒調(diào)服,一日三至四次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一引《廣濟方》
【處方】黃柏(蜜炙)1錢,榆蛀蟲(炙干)1錢,麝香少許(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無名惡瘡,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以鹽漿水洗瘡后,唾調(diào)藥,紙花子貼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處方】赤小豆1兩,天南星(生用)1兩,黃柏1兩,土朱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風(fēng)熱毒氣,赤腫疼痛。
【用法用量】新汲水調(diào)成膏子,攤在紙上貼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黃柏末3分,細瓷末1分,甘草末1錢。
【制法】上為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惡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干敷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老柏白皮4兩,烏梅肉2兩(熬),細辛4兩,地膚子4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清酒送下,1日3-4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一引《廣濟》
【處方】黃柏皮。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燕口瘡。
【用法用量】甑汗調(diào)和,涂敷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柏皮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yù)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柏皮散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丹皮散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丹皮散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丹皮、肉桂、歸尾、玄胡、牛膝、赤芍、三棱、蓬術(shù)。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主婦人經(jīng)閉,氣不調(diào)和,血不流轉(zhuǎn),氣血虛損,外發(fā)潮熱,頭痛昏重,肢體倦怠,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神焦,腰背酸疼,盜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一
【處方】人參1錢,丹皮1錢,白芍1錢,茯苓1錢,黃耆1錢,苡仁1錢,桃仁1錢,白芷1錢,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甘草5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下膿,補益。主大腸癰,元虛,腹濡痛,時時下膿者;及小腸癰。
【用法用量】原書卷七有肉桂五分。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處方】牡丹皮、當(dāng)歸、骨碎補、紅花(酒浸)、續(xù)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藥、生地黃。
【功能主治】跌撲閃挫傷損,滯血疼痛。
【用法用量】水和酒煎服,用秫米飯乘熱罨縛患處,冷又蒸換。
【摘錄】《瘍科選粹》卷八
【別名】牡丹皮湯
【處方】丹皮、川芎、白術(shù)、黃芩、當(dāng)歸、熟地(一用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氣血虛損,內(nèi)則月水不行,外則發(fā)潮熱,頭目昏重,肢體勞倦,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唇焦,腰背酸疼,盜汗。
【用法用量】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丹皮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五皮散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fēng)濕客搏,脾經(jīng)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五皮飲(《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處方】生姜皮 桑白皮 陳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氣,利水消腫。治脾失健運,水濕外溢肌膚,頭面四肢悉腫,氣喘胸悶,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計時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硬物。
【備注】方中茯苓皮健脾利濕;腹皮、陳皮行氣消脹,利水化濁;桑皮肅肺降氣,通調(diào)水道;姜皮辛散水飲,五藥合用,共收健脾理氣,利水消腫之功。
【摘錄】《中藏經(jīng)》卷下
【處方】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氣停滯,風(fēng)濕客搏,脾經(jīng)受濕,氣不流行,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舉動喘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五皮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