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清涼膏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很多人對清涼膏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選擇之前,對清涼膏的成分、適應(yīng)癥都是要進(jìn)行很好認(rèn)識,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梔子仁7.5克 黃連7,5克(去須)生地黃60克 蔥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黃蠟15克 清麻油120克
【制法】上藥細(xì)銼。于油鍋中煎,以地黃焦黑為度,綿濾去滓,澄清,再于鍋中入蠟,慢火熬,候蠟消,傾于瓷盒內(nèi)。
【功能主治】治燙傷,燒傷。
【用法用量】用時涂于瘡面。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處方】川當(dāng)歸 香白芷 木鱉子肉 白及 芍藥 黃柏 白蘞各30克 乳香(別研)膩粉各少許 白膠少許 黃丹90克
【制法】上用清麻油300克,煎前六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22厘米,再煎少頃,又去之;入黃丹150克,熬成;入乳香等,重綿濾,入罐子內(nèi)貯之。
【功能主治】治發(fā)背。
【用法用量】先服白散子下之,次用此藥貼之。
【摘錄】《中藏經(jīng)·附錄》
【處方】生山芋
【制法】上一味,不拘多少,去皮,研爛成膏。
【功能主治】治燙傷,燒傷。
【用法用量】涂于患處,疼痛立止,不成瘢痕。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四
【處方】生南星 薄荷葉各15克 荊芥 百藥煎各9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眼目紅赤腫脹,不能開合,痛如針刺,悶熱淚如雨。
【用法用量】用冷水調(diào)成膏,貼眼角上。
【摘錄】《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七
【處方】石灰60克
【功能主治】治燙傷,燒傷,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攪混澄清,取清汁125毫升,加香油60毫升,以筷子攪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稠者,涂擦傷處。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處方】當(dāng)歸30克 紫草6克 大黃面4.5克 香油500克 黃蠟120~180克
【制法】以香油浸泡當(dāng)歸、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黃,離火,將油濾凈去滓,再人黃蠟加火熔勻,待冷后加大黃面攪勻成膏。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治燙傷、燒傷等清潔瘡面;多型紅斑(血風(fēng)瘡)、牛皮癬(白疕)等炎癥性干燥脫屑皮損。
【用法用量】外敷患處。
【注意】陰瘡、陰疽慎用。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上文主要介紹了清涼膏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清涼飲子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清涼飲子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大黃、赤芍藥、當(dāng)歸、甘草(炒),各二錢。
【功能主治】火證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溫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當(dāng)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大黃(蒸.焙)、赤芍藥,各等分。
【炮制】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血脈壅實,腑臟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理,腸胃不調(diào),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fā)驚俌。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食后,臨臥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當(dāng)歸(去蘆,酒浸)甘草(炙)大黃(蒸、焙)赤芍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哺乳不按時,寒溫失度,腸胃不調(diào),嘔吐,大便秘結(jié);頭面生瘡癤,目赤咽痛,瘡疹余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食后及臨臥時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清涼飲子的功效和用法用量等,其實要想擁有一個好的身體,還是應(yīng)該從生活做起。保持一定量的體育鍛煉,擁有合理的飲食習(xí)慣比什么都管用。
眾所周知,清涼散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guān)于清涼散的相關(guān)描述?,F(xiàn)代醫(yī)學(xué)也證明了清涼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yīng)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硼砂9克 人中白(煅)6克 黃連末3克 南薄荷1.8克 冰片1.5克 青黛1.2克
【制法】研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喉癬已潰者。
【用法用量】吹患處。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六
【處方】石膏 青黛各30克 輕粉 冰片各3克
【制法】研末。
【功能主治】治爛足。
【用法用量】摻患處。
【摘錄】《鮐翁錄驗方》
通過上文對清涼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解毒清涼散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芙蓉葉5錢,大青葉5錢,青黛2錢,人中黃2錢。
【制法】上研末,鮮菊葉、天荷葉搗汁調(diào)勻。
【功能主治】泄其熱毒以消腫。主赤膈傷寒。胸膈赤腫熱疼,外發(fā)紫皰,舌胎邊紅,中黃糙起刺,甚或黃中夾現(xiàn)黑點。
【用法用量】先以細(xì)銀針刺腫處出紫血,即以薄棉拭干滋水,再以此散涂敷患處。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上面是關(guān)于解毒清涼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解毒清涼散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yù)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dǎo)下食用。
大清涼散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大清涼散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大清涼散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白僵蠶(酒炒)3錢,蟬蛻(全)12個,全蝎(去毒)3個,當(dāng)歸2錢,生地(酒洗)2錢,金銀花2錢,澤蘭2錢,澤瀉1錢,木通1錢,車前子(炒,研)1錢,黃連(姜汁炒)1錢,黃芩1錢,梔仁(炒黑)1錢,五味子1錢,麥冬(去心)1錢,龍膽草(酒炒)1錢,丹皮1錢,知母1錢,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通瀉三焦之熱,清熱利水。主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
【用法用量】《血證論》有天門冬。
【各家論述】《血證論》:諸藥清熱利水,使瘟毒伏熱,從小便去;妙在三蟲引藥及酒達(dá)于外,使外邪俱豁然而解,是徹內(nèi)徹外之方。
【摘錄】《傷寒溫疫條辨》卷四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大清涼散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dá)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大家是否知道清涼甘露飲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清涼甘露飲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是相當(dāng)?shù)膹V泛的,那么清涼甘露飲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清涼甘露飲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yīng)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犀角 銀柴胡 茵陳 石斛 枳殼 麥門冬 甘草 生地 黃芩 知母 枇杷葉各3克
【功能主治】清熱養(yǎng)陰。治情志不遂,過食膏粱厚味,痰火內(nèi)蘊,致患繭唇,唇部高突堅硬,或損破流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葉20片,燈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四
【處方】茵陳3克,銀柴胡3克,石斛3克,枳殼3克,麥冬3克,甘草3克,生地3克,黃芩3克,知母3克,枇杷葉3克,淡竹葉20片,燈心草20片。
【功能主治】清心解毒。主熱毒上蒸。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食后服。
【摘錄】《外科正宗》
上文介紹了清涼甘露飲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清涼甘露飲可以保護(hù)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加味清涼飲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yīng)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大熟地4錢,黃芩4錢,梔子3錢,滑石3錢,廣陳皮2錢,黃柏3錢,木通3錢,茯苓3錢,甘草1錢,大海3個,山豆根3錢。
【功能主治】傷寒咽痛,已得出大汗,脈靜自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探驪集》卷三
【處方】當(dāng)歸3分,赤芍藥3分,甘草(炙)3分,大黃(炒)3分,山梔(炒)3分,牛蒡子(炒,杵)4分。
【功能主治】熱毒積毒在內(nèi),患瘡瘍,大便不通,欲痛作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二
【處方】大黃、連翹、赤藥、羌活、當(dāng)歸、防風(fēng)、梔子、荊芥、白芷、黃芩、甘草。
【功能主治】面生瘡。
【摘錄】《嵩崖尊生》卷六
【處方】《直指》四順清涼飲加川芎、柴胡。
【功能主治】小兒頭熱身熱,口中熱氣,大便黃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直指小兒》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加味清涼飲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加味清涼飲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最近食用中藥方劑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小清涼散,那么小清涼散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來看一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處方】白僵蠶(炒)9克 蟬蛻10個 銀花 澤蘭 當(dāng)歸 生地各6克 石膏9克 黃連 黃芩 梔子(酒炒)牡丹皮 紫草各3克
【功能主治】治溫病壯熱煩躁,頭沉面赤,咽喉不利,或唇口頰腮腫者。
【用法用量】上藥水煎去滓,加蜜、酒、童便,冷服。
【摘錄】《傷寒溫疫條辨》卷四
【處方】犀黃1.2克,粉口兒茶3克 龍腦 薄荷尖各1.2克 青黛15克 月石6克 元明粉3克 人中白9克(煅)生珠3克(乳細(xì))大梅片3克
【制法】上藥共為極細(xì)末,瓷瓶密貯。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用時將藥粉吹患處。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xué)到更多的小清涼散食用方法了吧!小清涼散可以增強(qiáng)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jī)能,了解了小清涼散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茶膏的簡介
現(xiàn)代茶膏的制作工藝是在清代宮廷制作工藝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茶膏制作工藝。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氣候、溫度、環(huán)境,在更加繁復(fù)、細(xì)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制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利用了芳香物質(zhì)和活性成分必須在一定溫度下?lián)]發(fā)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將這些茶葉的原有物質(zhì)有效的溶解到茶湯再收斂成膏。
茶膏的功效與作用
茶膏葉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鈣、鉀、鈉、鎂、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鐵、錳、鋅、硒、銅、氟和碘等;如茶葉中含鋅量較高,尤其是綠茶,每克綠條平均含鋅量達(dá)73微克,高的可達(dá)252微克;每克紅茶中平均含鋅量也有32微克。茶葉中鐵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條中為123微克。
茶膏的成份及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膏中可與咖啡因結(jié)合而緩和咖啡因?qū)θ梭w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chǎn)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與多無酚類結(jié)合成為復(fù)合物;茶湯冷后形成乳化現(xiàn)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xù),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zhì)
茶膏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于堿性食品??蓭椭w液維持堿性,保持健康。
茶膏的市場信息
1、茶膏的價格
一般10g需要150元。
2、茶膏的選購方法
購買茶膏時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型。如果茶膏表面呈現(xiàn)灰色,多為變質(zhì)的表現(xiàn)。其次,看湯色。茶膏沖泡后湯色通透,呈寶石紅,證明茶膏內(nèi)含雜質(zhì)極少,品質(zhì)也較好;反之,湯色混濁,發(fā)暗,并帶有大量沉淀物和懸浮物,其品質(zhì)不佳,不適合飲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內(nèi)涵物質(zhì)多,醇厚度較強(qiáng),且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帶有輕微的陳香。
此外,消費者不要輕信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所謂高年份“老茶膏”,因為保存了大幾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內(nèi)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喪失殆盡,基本沒有任何品飲價值。
3、茶膏的保存方法
1、請放置陰涼處存放,避免陽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應(yīng)保持一定濕度,以濕度55--65度為最佳;
3、整塊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長期直立容易使茶膏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