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皮散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楊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白楊皮散這種方劑。
【處方】白瓜子仁5分,白楊皮2分,桃花4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令皮膚白。主面與手足黑。
【用法用量】食后服方寸匕,日3次。30日面白,50日手足俱白。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見《千金》卷六
【處方】白楊皮4握,細辛半兩,露蜂房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齒疼。
【用法用量】每用3錢,以水1大盞,浸1宿,煎令3-5沸,去滓,熱含冷吐。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白楊皮1握,地骨皮、蒼耳子,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鹽半合,生地黃2兩,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細辛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齒齦疼腫。
【用法用量】方中地骨皮、蒼耳子用量原缺。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通過以上介紹,對白楊皮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白楊皮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yS630.Com相關推薦
你聽說過中藥方劑嗎?中藥方劑有很多種,不同的中藥方劑針對的疾病類型不用,功效作用當然也會不一樣,白楊皮湯就是其中一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相關信息。
【處方】白楊皮(銼)1握,地骨皮1兩,蜀椒(去閉口者并目,炒出汗)30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蒼耳子1分,高良姜(炒)半兩,生干地黃(切,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急疳,蝕唇口鼻。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10余沸,去滓,熱含冷吐。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白楊皮1握,地骨皮1兩,防風(去叉)半兩,蔓荊實1兩,細辛(去苗葉)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生用)30枚,生干地黃(焙)2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牙齒宣露。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留8合,入酒1盞,更煎3-5沸,熱嫩冷吐。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白楊皮湯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各類方法中,有一種名為藥酒的東西。藥酒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治病的酒,它與尋常的酒不同,藥酒因為里面添加了中藥所以能夠起到治病的作用。白楊皮酒(四)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白楊皮酒(四)——(腳氣)
(《普濟方》)
【配方】白楊皮(東南西向北去地三尺者,白楊皮白色者佳,不要近墓者)。
【制法】上取一斤半,勿令見風,去皮細剉,熬令黃赤,以清酒一斗,內(nèi)不津器中漬之,密封頭,勿令泄氣,冬月二七日,春夏七日開取。
【主治】治風毒腳氣,手足拘攣。
【用法】飲量以人酒性量多少服之,日五六服,常令酒力相續(xù)取差為度。
以上就是對白楊皮酒(四)的詳細介紹,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制作方式,而且在喝的時候,也不能過多,否則對身體也不會有太多的幫助。
白楊樹根皮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白楊皮(《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 山楊 的 根皮 。春季采挖。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楊樹皮"條。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治肺熱咳嗽,淋濁,蛔蟲腹痛,白帶,妊娠下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S。-8椒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肺熱咳嗽:白楊皮,地麥冬、肺經(jīng)草、白茅根、枇杷葉。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白楊樹根皮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白楊樹根皮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毛白楊的簡介
毛白楊(學名:populus tomentosa)為楊柳科、楊屬落葉大喬木,生長快,樹干通直挺拔,是造林綠化的樹種,廣泛應用于城鄉(xiāng)綠化,其品種適應性強,主根和側(cè)根發(fā)達,枝葉茂密。是速生用材林,防護林和行道河渠綠化的好樹種。毛白楊分布廣泛,以黃河流域中、下游為中心分布區(qū)。雌株以河南省中部最為常見,山東次之,其它地區(qū)較少,北京有引有雌株。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南口、西拐子(八達嶺)。
毛白楊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毛白楊樹皮含總甙、皂甙、強心甙、黃酮甙、酚類、蛋白質(zhì)、氨基酸。葉含白楊甙(populin),顫楊甙(tremuloidin),水楊甙(salicin)和苯甲酸(benzoic acid)。
2、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止咳化痰。主肝炎;痢疾;淋濁;咳嗽痰喘。
3、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于肝炎;痢疾;淋濁;咳嗽痰喘等病癥。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鮮白楊樹皮2兩,加水煎沸半小時后加入鮮蛤蟆草2兩,再煎15分鐘,濾出藥液,藥渣再加水煎沸15分鐘。兩次煎液混合約得150~200毫升,早晚2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觀察1558例,絕大多數(shù)經(jīng)2~3療程,總有效率為86%,其中顯效以上占46.9%。對咳、痰、喘均有一定效果。極少數(shù)患者服藥后有輕度腹部不適或腹痛腹瀉,暫停藥或繼服后消失。對兼有痔瘡、習慣性便秘的患者,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4、科學研究
樹皮醇提取物100%溶液給兔灌胃,有一定祛痰作用(酚紅法);對小鼠無明顯鎮(zhèn)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單用對豚鼠組織胺性哮喘無平喘作用,但與1%蛤蟆草油乳劑合用則效果顯著:治療大鼠慢性氣管炎(煙熏法),其1:1提取液在第14次治療后,對氣管和支氣管病變略有改善。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枯草桿菌(平板法),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明顯作用(紙碟法),24小時內(nèi)殺死福氏痢疾桿菌的有效濃度為1:8(試管法)。
毛白楊的市場信息
1、毛白楊的價格
毛白楊的價格約為0.8元/50克。
2、毛白楊的選購方法
毛白楊樹皮灰白色,老時深灰色,縱裂;幼枝有灰色絨毛,老枝平滑無毛,芽稍有絨毛。
3、毛白楊的保存方法
毛白楊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平時刷牙的時候,認認真真在刷的人有多少?保護口腔健康是個很重要的任務,否則稍微不小心就會造成牙齒疼痛的。這里小編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喝白楊皮散,是治療牙齒疼痛的,白楊皮散的效果很好,來看白楊皮散的用法!
處方
白楊皮4握,細辛半兩,露蜂房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齒疼。
用法用量
每用3錢,以水1大盞,浸1宿,煎令3-5沸,去滓,熱含冷吐。
摘錄
《圣惠》卷三十四。
牙齒疼痛
牙齒疼痛是指牙齒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為口腔疾患中常見的癥狀之一,可見于西醫(yī)學的齲齒、牙髓炎、根尖周圍炎和牙本質(zhì)過敏等。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牙齒疼痛發(fā)作或加重,屬中醫(yī)的牙宣、骨槽風范疇。
牙齒疼痛的類型
紅腫型牙痛
主要表現(xiàn)般發(fā)作在上下后槽牙的牙齦,發(fā)病急,也可稱為急性牙齦炎,俗稱風火牙痛。牙齦嚴重腫起,痛點主要是牙齦,稍加觸動就非常痛,別說咬嚼食物,連張口都會感覺痛,比真正意義上的牙痛還難受。嚴重者會有咽喉腫痛,淋巴腺腫大,發(fā)燒,大便不暢或便秘等癥狀。舌苔厚,干或黃,舌質(zhì)顏色鮮紅。從這些系列癥狀可以看出是因為身體的病變(俗稱上火)所引發(fā)的牙齦急性發(fā)炎,其病變的原因不是牙齦和牙齒口腔本身引起的,所以這種牙痛也稱為牙痛并發(fā)癥。
蛀牙引起的牙痛
俗稱是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這種牙痛的表現(xiàn):牙齒已經(jīng)有蛀牙形成,特別是對糖、奶類食品以及冷、熱等物質(zhì)的刺激特別敏感,因此發(fā)作起來的時候,是一種鉆骨般的痛,并且通常不會伴隨有牙齦的反應。這種牙痛一般是晚上比白天痛,躺著比坐著痛。
神經(jīng)性的牙痛
俗稱虛火牙痛。這種牙痛跟牙齦和牙齒都沒有直接關系,多是身體的其它原因引發(fā)了牙神經(jīng)亢奮而引起的牙根痛。如熬夜或其它五官的病變及頭痛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這類牙痛,故也列為并發(fā)性牙痛。這種牙痛一般多發(fā)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一種神經(jīng)放射性的酸痛和隱痛,這時牙齒明顯有松動,這種痛楚持續(xù)時間不會很久,一般2-3天之后就逐漸緩解消失了。
牙周炎
牙周炎的患者不一定會有牙痛的,而是當牙齦出現(xiàn)萎縮后引起的,因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牙齒疼痛的范圍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僅是一顆牙或相鄰的兩三顆牙痛。有的人則是上下牙床,大范圍內(nèi)的牙齒都會痛。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牙周炎的疼痛不是牙齒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口腔內(nèi)的一種厭氧菌引發(fā)內(nèi)牙齦也就是牙周組織充血發(fā)炎,刺激到牙神經(jīng)而引起的疼痛(特別是酸痛),在咬食的過程會直接加劇疼痛。
結(jié)語:有關白楊皮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楊皮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了。白楊皮散能治療牙齒疼痛,而這一病癥也有很多類型,大家要找到自己牙齒痛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平時也要多注意牙齒健康問題!
樗皮散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樗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樗根白皮3錢。
【功能主治】下血經(jīng)年。
【用法用量】用水1盞,煎至7分,入酒半盞服。
【摘錄】《本草綱目》卷三十五引《仁存堂方》
【處方】樗根白皮2兩,槐角仁4兩,枯白礬2兩,甘草(炙)。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下血及血痢,下后不止。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處方】臭樗皮(細切)、阿魏、芫花、夜明砂(炒)、羅木(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辟蚊子。主
【用法用量】以慢火于房內(nèi)焫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八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樗皮散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柏皮散。
【處方】老柏白皮120克 烏梅肉60克(熬)細辛 地膚子各120克
【制法】上四味,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雀目,至暮無所見者。
【用法用量】每次2克,食后用清酒調(diào)服,一日三至四次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一引《廣濟方》
【處方】黃柏(蜜炙)1錢,榆蛀蟲(炙干)1錢,麝香少許(研)。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無名惡瘡,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以鹽漿水洗瘡后,唾調(diào)藥,紙花子貼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處方】赤小豆1兩,天南星(生用)1兩,黃柏1兩,土朱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風熱毒氣,赤腫疼痛。
【用法用量】新汲水調(diào)成膏子,攤在紙上貼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黃柏末3分,細瓷末1分,甘草末1錢。
【制法】上為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惡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干敷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老柏白皮4兩,烏梅肉2兩(熬),細辛4兩,地膚子4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食后清酒送下,1日3-4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一引《廣濟》
【處方】黃柏皮。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燕口瘡。
【用法用量】甑汗調(diào)和,涂敷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柏皮散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柏皮散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白楊樹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白楊樹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中藥白楊樹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響葉楊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 團葉楊 的 皮 及 葉 。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灰白色,枝圓棒狀,棕色或灰棕色,幼時有柔毛。單葉互生;卵圓形,長4~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有兩枚顯著的腺體,邊緣具微波狀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嫩時有灰色細毛,老時脫落;葉柄長3~4厘米?;▎涡援愔?;柔黃花序腋生。蒴果橢圓形,無毛。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澀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利水,殺蟲。治腎炎,感冒,蛔蟲癥,牙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鮮樹皮一塊放牙痛處。
【摘錄】《*辭典》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白楊樹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丹皮散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丹皮散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丹皮、肉桂、歸尾、玄胡、牛膝、赤芍、三棱、蓬術。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主婦人經(jīng)閉,氣不調(diào)和,血不流轉(zhuǎn),氣血虛損,外發(fā)潮熱,頭痛昏重,肢體倦怠,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神焦,腰背酸疼,盜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一
【處方】人參1錢,丹皮1錢,白芍1錢,茯苓1錢,黃耆1錢,苡仁1錢,桃仁1錢,白芷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甘草5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下膿,補益。主大腸癰,元虛,腹濡痛,時時下膿者;及小腸癰。
【用法用量】原書卷七有肉桂五分。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處方】牡丹皮、當歸、骨碎補、紅花(酒浸)、續(xù)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藥、生地黃。
【功能主治】跌撲閃挫傷損,滯血疼痛。
【用法用量】水和酒煎服,用秫米飯乘熱罨縛患處,冷又蒸換。
【摘錄】《瘍科選粹》卷八
【別名】牡丹皮湯
【處方】丹皮、川芎、白術、黃芩、當歸、熟地(一用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氣血虛損,內(nèi)則月水不行,外則發(fā)潮熱,頭目昏重,肢體勞倦,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唇焦,腰背酸疼,盜汗。
【用法用量】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丹皮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相信聽說過樺皮散的朋友應該不是太多,但是樺皮散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樺皮散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一碗.于銀銚子內(nèi)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干)、荊芥穗,各二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樺皮(燒成灰),各四兩;甘草(炙)半兩。
【炮制】上件藥除杏仁外,馀藥都搗,羅為末,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又治面上風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食后,溫酒調(diào)下,日進三服。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250毫升煎至125毫升,取出候冷)荊芥穗各60克 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樺皮(燒灰稱)各12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除杏仁外,余藥并為末,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祛風潤燥,殺蟲解毒。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又治面上風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溫酒調(diào)下,日進三服。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真樺皮方寸匕。
【功能主治】乳癰初發(fā)、腫痛結(jié)硬欲成膿。
【用法用量】《圣濟總錄》本方用法:樺皮燒灰,酒服方寸匕。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四引《靈苑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杏仁(去皮尖,用水1碗,于銀銚于內(nèi)熬,候水減一半以來,取出放令干)2兩,荊芥穗2兩,枳殼(去瓤,用炭火燒存性,取出于濕紙上令冷)4兩,樺皮(燒成灰)4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藥除杏仁外,余藥為末,去將杏仁別研令極細,次用諸藥末旋旋入研令勻。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癢,搔之成瘡;面上風刺,及婦人粉刺。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溫酒調(diào)下,日3次。瘡疥甚者,每日頻服。
【摘錄】《局方》卷八
【處方】樺皮半兩,頭發(fā)半兩,蛇蛻半兩。
【制法】上銼細。凈器內(nèi)點火燒之,候煙盡,研細。
【功能主治】小兒斑瘡入眼,及裹黑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黑豆湯,入酒3滴調(diào)下,1日5次。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八引《莊氏家傳》
【處方】樺皮手掌大1方,皂龜子7個。
【制法】上燒成灰。
【功能主治】吹奶。
【用法用量】好酒空心調(diào)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四七引《海岱居士秘方》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五皮散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濕客搏,脾經(jīng)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五皮飲(《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
【處方】生姜皮 桑白皮 陳橘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氣,利水消腫。治脾失健運,水濕外溢肌膚,頭面四肢悉腫,氣喘胸悶,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計時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硬物。
【備注】方中茯苓皮健脾利濕;腹皮、陳皮行氣消脹,利水化濁;桑皮肅肺降氣,通調(diào)水道;姜皮辛散水飲,五藥合用,共收健脾理氣,利水消腫之功。
【摘錄】《中藏經(jīng)》卷下
【處方】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氣停滯,風濕客搏,脾經(jīng)受濕,氣不流行,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舉動喘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五皮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槲皮散屬于是一種中藥方劑,在平時的時候是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槲皮散對于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接下來我們?yōu)榇蠹以敿毜慕榻B一下。
【處方】槲木北陰白皮4兩,桃根白皮4兩(細銼),猬皮灰1兩,亂發(fā)灰1兩,大麻子汁5升。
【功能主治】蠱毒下血,如爛肉片,心腹(疒丂)痛,如有物嚙,若不即治,蝕人五臟乃死。
【用法用量】先以水5盞,煮槲皮、桃根皮,取濃汁2盞,和麻子汁。每服暖汁1盞,調(diào)亂發(fā)灰、猬皮灰2錢匕,令病人少食旦服,須臾用水1盆,以雞翎引吐于水中,如牛涎諸蠱并出。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七
【處方】槲皮3兩(燒令煙盡)。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附骨癰。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空腹米飲調(diào)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槲皮(去粗皮)不拘多少。
【制法】上切碎。
【功能主治】嬰孩、小兒患瘰疬作痛。
【用法用量】用水煎湯,頻洗。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處方】槲皮1分(炙黃),玄參1分,蟬殼5枚,苦參1分(銼),斑蝥2-7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白僵蠶49枚(微炒赤)。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瘺。出赤水,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每日空心以鹽茶調(diào)下。良久以鹽茶投之,小便內(nèi)當取下惡物。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槲皮散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槲皮散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