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瓊玉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味瓊玉膏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加味瓊玉膏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加味瓊玉膏的知識吧!
【處方】懷生地黃4斤,白術(shù)4兩,白茯苓15兩,人參6兩,天門冬(去心凈)半斤,麥門冬(去心凈)半斤,甘州枸杞子半斤(凈去梗)。Ys630.cOM
【制法】上先以地黃酒洗凈,用水4碗浸1晝夜,搗取自然汁,和蜜3之1,以參、苓等藥先為末、拌入蜜與地黃汁內(nèi),用瓶貯,與紙30重,并箬包其口,用桑柴火蒸煮3晝夜取出,再換蠟紙包封10數(shù)重,沉井底1晝夜取起,再如前煮半日。
【功能主治】補血益損,清金水以滋化源。主虛損。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食遠白湯點服。
【注意】其蜜用生絹濾凈;地黃勿犯鐵。
【摘錄】《醫(yī)便》卷一
總得來說加味瓊玉膏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瓊玉膏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瓊玉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瓊玉膏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瓊玉膏。
分類
治燥劑-滋陰潤燥。
組成
人參二十四兩,為末,生地黃十六斤,搗汁 白茯苓四十八兩,為末白蜜十斤。
用法
人參、茯苓為細末,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得用鐵器,取汁盡去滓,用藥一處,拌和勻,入銀、石器或好瓷器內(nèi)封閉留用。每晨二匙,溫酒化服,不飲酒者白湯化之。
功效
滋陰潤肺,益氣補脾。
方解
肺癆久病,肺腎陰虧,脾胃氣虛,以致干咳少痰,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氣短乏力。治宜滋陰潤肺,益氣補脾。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壯水,為君藥。白蜜補中潤肺,為臣藥。兩者合用,有金水相生之義,足以滋腎陰而潤肺燥。
《難經(jīng)六十九難》說:虛者補其母,故佐以人參、茯苓益氣健脾,足以培脾土而生肺金,且茯苓味淡氣薄,能化痰涎,用于大量甘寒滋潤藥中,可使滋而不膩,補而不滯。每晨用溫酒化服,因地黃得酒良,可去膩膈之弊。全方藥性平和,善起沉瘵,珍賽瓊瑤,故名瓊玉。
方歌
瓊玉膏用生地黃,人參茯苓白蜜嘗,肺燥干咳虛勞證,金水相滋效力彰。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瓊玉膏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齡,新陳代謝減慢,免疫機能下降,無一不提醒著我們應該好好調(diào)理身體了,中藥方劑就可以循序漸進的改善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玉紅膏這款方劑。
【處方】紫草60克 當歸60克 生地120克 象皮60克 乳香60克 沒藥30克 甘草15克 合歡皮60克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一切瘡口。
【用法用量】上藥用麻油750毫升,煎枯去滓,再入黃占120克,白占60克,血竭15克,共煎至滴水不化成膏,備用。
【摘錄】《傷科補要》卷三
【處方】當歸60克 白芷15克 甘草36克 紫草6克 血竭 輕粉各12克 白占60克 麻油500克
【制法】先將上四味入油內(nèi)浸三日,慢火熬至藥枯,去滓濾凈,次下白蠟、血竭、輕粉,即成膏矣。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生肌止痛。治金瘡棒毒潰爛,肌肉不生;一切癰疽,腐去孔深,洞見隔膜者。
【用法用量】用時抹患處。
【摘錄】《傷科匯纂》卷七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玉紅膏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玉靈膏來源于中醫(yī)食療配方,已經(jīng)有了多年歷史,玉靈膏補血補氣的效果非常明顯。那么很多人不知道玉靈膏是什么,其實玉靈膏的主要成份為西洋參和龍眼干,做法也比較簡單。一般氣血虛弱、氣血不足、長期失眠、預警不調(diào)和產(chǎn)婦都比較適合食用玉靈膏。那么本文就介紹下玉靈膏的功效作用及具體制作方法。
一、玉靈膏功效作用
補血,益氣,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
血虛,血液不足導致血不養(yǎng)心,所以出現(xiàn)睡眠障礙。玉靈膏養(yǎng)心血,安心神,則心得血養(yǎng),自然可以安睡。
氣血虛,則面色必定萎黃蒼白,精力不濟,脾胃虛弱。將正氣,血液補足,可以使得面色紅潤,氣色好正氣足精力充沛,脾胃佳。
二、玉靈膏適宜人群
血虛氣虛,面色差,易疲勞,心悸,失眠多夢。
產(chǎn)婦需補氣血者;女性生理周期不佳補氣血調(diào)理者;精力不濟,思慮過多,血虛氣虛亞健康男性。失眠健忘,體弱易病老者。
三、玉靈膏制作方法
首選是原材料的選擇:
桂圓干最好是選擇廣西博白的燈籠桂圓干,高州和莆田的也可以。那種扁扁的像蜜餞一樣的慎買,因為那種可能是進口腐爛重新加工再上市的。然后把桂圓切碎。
西洋參最好是選擇加拿大或者美國進口的,國內(nèi)的農(nóng)殘和重金屬一般都超標嚴重。
桂圓和西洋參的重量比是十比一,攪拌均勻進入下一步驟。
原料選擇好,加工的玉靈膏才能好。
第二就是上鍋蒸制:
火源肯定是選擇柴火最好,柴火大于煤和天然氣大于電磁爐。
因為徐文兵老師曾說過,燒柴的是陽火,柴是長在地上的,這個能量就比較溫和。
而用煤、用天然氣、用電以后這個能量就特別大。能量特別大表現(xiàn)在對人的傷害。如果你使用不當,對人陰液的傷害就非常厲害。所以說用柴火燒制的滋補品是最好的。
竹木結(jié)合的蒸籠是最佳選擇了,比什么不銹鋼等金屬鍋好多了。
王孟英原文是:日日于飯鍋上蒸之,蒸到百次。
計算了一下,應該在40小時左右,蒸的時間短,桂圓肉的熱性沒有去掉,容易上火。所以時間一定要長,幾個小時不夠。
因為古法是日日蒸于飯鍋上,所以最好是里面放幾碗米,我做的時候放的是大米和小米。每層蒸籠上都放一碗大米,一碗小米,玉靈膏得米之精華,效果更佳。?
最后就是食用方法。
建議早晚各挖一小勺玉靈膏(荔枝大?。┓湃氡?,開水沖調(diào)后吃。也可不拘時間。玉靈膏經(jīng)過40小時蒸制后,非常平和,女性月經(jīng)期間亦可服用。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加味太乙膏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加味太乙膏。
【處方】黃柏5錢,防風5錢,元參5錢,赤芍5錢,白芷5錢,生地5錢,大黃5錢,歸身5錢,肉桂5錢,海藻5錢,昆布5錢,蒼術(shù)5錢,金銀花1兩,皂角刺5錢,山慈姑5錢,桂枝5錢,土貝母1兩,何首烏1兩,苦參1兩,連翹花粉1兩。
【制法】上藥用麻油5斤浸,春5、夏3、秋7、冬10日,熬枯去渣,入飛過紅丹40兩收膏,離火入血竭末5錢。
【功能主治】拔毒收口。主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腰腹心胃疼痛,并已潰瘡瘍。
【用法用量】攤貼。
【摘錄】《惠直堂方》卷四
【處方】真麻油24兩,亂發(fā)1大團(黑潤者佳),蓖麻子200粒(去殼,搗碎),大生地4兩(切片),黑玄參3兩,大黃(切片)3兩,全當歸3兩,赤芍2兩,白芷2兩,肉桂(去盡粗皮,切碎)2兩,明松香1斤(搗碎,入大蔥管內(nèi),以線縛好,放碗內(nèi),隔湯蒸化,取出候冷,去蔥研細8兩),真黃丹20兩(其色黃者為真,水飛曬干,炒黑色10兩),滴乳香(箬上烘去油,研細)2兩,真沒藥2兩(箬上焙去油,研細)。
【制法】先將麻油煎滾,零入亂發(fā),以桃柳枝不住手攪,令發(fā)熔化,再入蓖麻子煎枯,再入生地、大黃、當歸、赤芍、白芷、肉桂,慢火煎熬,至藥色枯黑,濾去渣,慢火熬濃,方入松香、黃丹、乳香、沒藥收之成膏,欲軟硬得所,滴水成珠為度,夏天宜略老,冬天宜略嫩。膏藏瓷器中。
【功能主治】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濕氣痛。
【用法用量】旋用旋攤,外貼。
【摘錄】《馮氏錦囊·外科》卷十九
【處方】當歸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玄參2兩,大黃2兩,甘草4兩。
【制法】用麻油2斤煎丹收膏。
【功能主治】一切瘡瘍。
【用法用量】《靈驗良方匯編》有白芷。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通過上面對加味太乙膏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加味太乙膏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加味太乙膏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加味枇杷膏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枇杷葉50、60斤(干鮮俱可,如不咳嗽不用),大梨2個(要深臍的,去皮心,切碎),蜜半杯(先熬滴水成珠,如大便溏瀉不用),大棗8兩(或黑圓棗,或徽棗均可。煮熟,乘熱去皮),建蓮肉4兩(不去皮)。
【制法】先將枇杷葉放鍋內(nèi),用河水多煎幾滾,取湯用絹淋清汁,其煎過之枇杷葉棄之不用。后將梨、棗、蓮肉、蜜同放鍋內(nèi),鋪平,然后將枇杷葉煎的清汁淹滿略高些,蓋好,煮半枝線香翻轉(zhuǎn),再煮半枝線香,用瓷罐收好。
【功能主治】潤肺健脾。主氣血兩虛,身體羸瘦,四肢酸軟,精神倦怠,腰疼脊痛、飲食減少,一切不足弱癥。
【用法用量】隨意溫食。
【摘錄】《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guān)于加味枇杷膏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于大多數(shù)朋友們來說,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本上一提到加味太一膏,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加味太一膏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肉桂2兩,白芷2兩,當歸2兩,玄參2兩,赤芍2兩,生地2兩,大黃2兩,土木鱉2兩,真阿魏3錢,輕粉4錢,槐枝100段,柳枝100段,血余1兩,東丹40兩,乳香末5錢,沒藥末3錢。
【制法】上藥前10味并槐柳枝,用真麻油足稱5斤,將藥浸入油內(nèi),春5、夏3、秋7、冬10,候日數(shù)已畢,入潔凈大鍋內(nèi),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用布袋濾凈藥渣,將油稱準足數(shù),將鍋展凈,復用細舊絹,將油又濾入鍋內(nèi),要清凈為美,將血余投下,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凈油1斤,將飛過黃丹6兩5錢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熱,每油1斤,加丹5錢,不住手攪,候鍋內(nèi)先發(fā)青煙,后至白煙,疊疊旋起,氣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將膏滴入水中,試軟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許,漸漸加火,務要冬、夏老嫩得所為佳,候煙盡,端下鍋來,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于膏面上化盡,次下乳、沒、輕粉攪均,傾入水內(nèi),以柳棍摟成1塊,再換冷水浸片時,乘溫每膏半斤,扯拔百轉(zhuǎn)成塊,又換冷水投浸。
【功能主治】發(fā)背癰疽及一切惡瘡,跌撲傷損,濕痰流毒,風濕風溫,遍身筋骨走注作痛,內(nèi)傷風郁,心腹胸背攻刺作疼,腿腳酸軟,腰膝無力,湯潑火燒,刀傷棒毒,五損內(nèi)癰,七傷外癥(俱貼患處);男子遺精,婦人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般瘡癤血氣癩癢,諸藥不止痛癢者。
【用法用量】隨用時每取1塊,銅杓內(nèi)復化,隨便攤貼至妙。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總得來說加味太一膏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由于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變化,疾病的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帶來的影響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實除了防治各種病外,還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diào)理,中醫(yī)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食療方劑加味清寧膏,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生地4兩(酒拌略蒸),麥冬4兩,白花百合8兩(曬干4兩),桑白皮(蜜炙)3兩,款冬花2兩,百部3兩,玉竹4兩,薄荷3兩,貝母3兩,山藥(蒸熟)6兩(以上3味,研細入膏),桔梗1兩,枇杷葉(蜜炙)8兩,橘紅1兩,米仁(炒)8兩,茯苓2兩,白芍(酒炒)3兩,炙甘草1兩,龍眼肉4兩,大棗6兩。
【制法】上藥煎成膏,加飴糖、白蜜各1斤,俱煎極熟收之,俟冷入薄荷、貝母、山藥末拌勻。
【功能主治】補陰,清肺,益脾,降氣,消痰。主陰虛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血紅,或純血。
【用法用量】時時挑置口中噙化,或白湯調(diào)服亦可,臨臥及睡覺噙之更佳;亦可小劑作煎飲??招募娣j?、回生之屬。
【摘錄】《何氏虛勞心傳》
上文介紹了加味清寧膏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加味清寧膏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生肌玉紅膏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白芷15克 甘草36克 歸身60克 瓜兒血竭 輕粉各12克 白占60克 紫草6克 麻油500克
【制法】先用當歸、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內(nèi)浸三日,大勺內(nèi)慢火熬至微枯色,用細絹濾清,將油復入勺內(nèi)煎滾,下整血竭使化盡,次下白占,微火化開。先用茶盅4枚,預頓水中,將膏分作四處,傾人盅內(nèi),候片時,下研極細輕粉,每盅內(nèi)投和3克,攪勻,候一晝夜取起。
【功能主治】活血祛腐,解毒生肌。治癰疽、發(fā)背等瘡,潰爛流膿,以及疔瘡、疔根脫出需長肉收口者。
【用法用量】用時先用甘草煎湯,甚者用豬蹄1只,先水煎至軟,去蹄及浮油,溫洗患處,軟絹挹凈,挑膏于掌中,撩化,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蓋之。大瘡,早,晚洗換二次,兼服大補脾胃暖藥。
【摘錄】《外科正宗》卷一
看了上面文章關(guān)于生肌玉紅膏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瓊枝。
【別名】石華、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翎菜科植物瓊枝的藻體。
【原形態(tài)】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夏季藻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軟骨質(zhì),匍匐重疊,體長10-20cm,不規(guī)則叉狀或羽狀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寬3-5mm,厚1-2mm,有時枝體的下部常有圓錐形齒狀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兩側(cè)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及藻體腹面常具有圓盤狀固著器,而以腹面較多。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絲。四分孢子囊?guī)罘至选D夜麍A形有長柄,單生或2-3個集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大于潮線附近或在0.5-7m深處的碎、死珊瑚上,少數(shù)亦生于低潮帶的珊瑚礁石隙中。
【性狀】性狀鑒別 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分枝間相互附著,形成團塊狀。葉狀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不規(guī)則叉狀分枝,枝扁平,寬3-5mm,厚約2mm。藻體一面常有圓錐形突起,兩側(cè)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常有盤狀固著器。氣腥,味咸。
【化學成份】含角叉菜膠(carrageenan),由β-,κ-,ε-,γ-,μ-,υ-角叉菜膠所組成,其主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κ-角叉菜膠(partially desulfated κ-carrageenan),次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μ-角叉菜膠,次要成分的多糖鏈中可能還混雜有甲基半乳糖基和丙酮酸縮醛基。
【藥理作用】對大鼠高血脂模型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性味】甘;咸;寒;無毒
【歸經(jīng)】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解毒。主痰熱咳嗽;癭瘤痰核;痔瘡腫痛或下血;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注意】中下焦虛寒者慎服,孕婦慎服。
【附方】《綱目》謂:“石花菜……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白者為瓊枝”。形容其枝狀如珊瑚、美玉一般,故名瓊枝。
【摘錄】《中華本草》
瓊枝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了瓊枝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中醫(yī)學認為,八瓊丹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八瓊丹。
【處方】硫黃1兩,水銀(二味同炒,作沙子)1兩,曾青1兩,丹砂1兩,雄黃1兩,白石英1兩,紫石英1兩,鉛丹1兩,玄精石1兩,胡粉1兩,消石2兩(以上11味各細研,入瓷盒盛,盒上留一眼子,外用六一泥固濟畢,候干,以文火養(yǎng)一復時后,閉盒眼子,用大火燒令通赤,去火放冷,取出,以紙裹藥,地內(nèi)培3日,去火毒,取出,研令極細,入后藥),龍腦1兩,麝香1兩,牛黃1兩,琥珀1兩,天竺黃(并研細)1兩,烏蛇(酒浸3日,去皮骨,炙)1兩,虎骨(酥炙)1兩,甘草(炙)1兩,天南星(炮)1兩,白附子(炮)1兩,天麻1兩,麻黃(去根節(jié))1兩,干蝎(炒)1兩,桂(去粗皮)1兩,木香1兩,檳榔(銼)1兩,獨活(去蘆頭)1兩,細辛(去苗葉)1兩,白術(shù)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僵蠶(炒)1兩,犀角(鎊)1兩,羚羊角(鎊)1兩,芎?1兩,阿膠(打碎,炒燥)1兩,蟬蛻(去土)半兩、膩粉(研)半兩。
【制法】上藥除前煅研外,余搗研為末,再同研勻,煉蜜和搗1000-2000下,為丸如小彈子大。
【功能主治】五臟中風,偏風,賊風,偏枯,手足不隨。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文瑞樓本作“入瓊丹?!?/p>
【摘錄】《圣濟總錄》(人衛(wèi)本)卷五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八瓊丹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八瓊丹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瓊越線蕨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英文名】Bon Colysis
【別名】石韋
【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瓊越線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30-40cm。根莖橫生,被灰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先端漸尖呈長尾狀,基部圓形盾狀著生,篩孔透明。葉遠生;近二型;營養(yǎng)葉的葉柄長8-20cm,淡禾稈色,基部被直立的鱗片;葉片披針形,單葉,厚紙質(zhì),淡綠色,長15-25cm或稍長,寬3.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而下延于葉柄頂端,葉緣呈淺波狀,反卷并有膜質(zhì)邊;中脈兩面隆起,側(cè)脈纖細,曲折,小脈兩面均可見;孢子葉的葉柄較長,其葉片稍狹,葉緣的波狀較深。孢子囊群線形,斜向上,連續(xù),稍曲折,銹黃色,由中脈至葉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密林下溪溝邊的潮濕巖石上。
【性味】微苦;澀;涼
【歸經(jīng)】入肝、腎、膀胱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熱利尿。主跌打損傷;小例淋瀝澀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用于跌打損傷、尿道炎。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瓊越線蕨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瓊越線蕨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所以瓊越線蕨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