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呼吸和調息練習
秋冬季節(jié)您養(yǎng)生了嗎。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您呼吸和調息練習》,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選修了瑜伽體育課。然后就在網上百度了一些關于瑜伽的知識說是可以修身養(yǎng)性的,特別是呼吸和調息練習這一個過程??梢越o人體帶來大大的好處。我想知道的是都有哪些呼吸和調息練習的方法呢?
胸式呼吸法
仰臥或伸直背坐著,深深吸氣,但不要讓腹部擴張;代替腹部擴張的是把空氣直接吸人胸部區(qū)域。在胸式呼吸中,胸部區(qū)域擴張,腹部應保持平坦。然后,當吸氣越深時,腹部向內朝脊柱方向收人;吸氣時,肋骨是向外和向上擴張的,接著呼氣,肋骨向下并向內收。
交替呼吸法
這種單鼻孔呼吸的練習可以交替地清理左右呼吸通道,通過一個鼻孔吸氣,然后懸息,最后通過另一鼻孔呼氣,其呼吸時間的比例是1。先盤腿坐好,用Visnu手印(置右手于鼻子旁,把中指和食指卷起來,呼吸時,用大拇指按右鼻孔,無名指按左鼻孔)。呼吸模式:左鼻孔吸氣—懸息(屏氣)—右鼻孔呼氣—右鼻孔吸氣—懸息—左鼻孔呼氣。
這種呼吸法能夠幫助清理經絡,排出毒素,潔凈身體,給身體更多的氧氣供應,使人精神更加煥發(fā),內心更加安寧、清澈,獲得更多的生命之氣。這種呼吸每天可以練習3到4個回合,每一個回合可以練習20次左右。
喉式呼吸法
這是一種通過鼻子吸氣、然后通過喉嚨后部發(fā)出類似“打纖”的聲音,也就是一種20%氣流通過鼻子80%氣流通過喉嚨呼吸方法。這種喉式呼吸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類型的瑜伽練習當中。這種呼吸法可以更加穩(wěn)定姿勢,穩(wěn)定神經和降低血壓,讓人體攝人更多的prana(生命之氣)。
上面的三個呼吸方式都是關于呼吸和調息練習的方法。瑜伽的確能給人體帶來很多好處,但是練習瑜伽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個量的問題,過度的練習瑜伽會給身體帶來勞累,不僅沒有得到好處反而給身體增加了負擔。最后的一點建議就是,練習瑜伽不能半途而廢。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Ys630.com相關知識
男人生活壓力大,平時上班加班加點再加上喝酒應酬,很容易就會導致腎虛的情況出現,一旦出現腎虛就會導致各種癥狀出現,比如說腰膝酸軟、經常感覺沒有精神、房事力不從心等,這些都是腎虛的典型癥狀。不過腎虛如果是想要調理的話也并不困難,比如說通過穴位按摩就可以改善腎虛,那么,如果腎虛的話按摩什么穴位呢?
按摩任脈
武俠小說中常說打通任督二脈,那就意味著可以脫胎換骨,實際上沒有那么神秘。任脈主血,經常按摩肚臍下方的任脈,包括氣海、關元、陰交、石門等穴位,可以溫暖腎臟、補益精元、調理沖任,還能起到排除寒氣和調經的作用。
按摩腳心
經常按摩腳底腎臟、膀胱反射區(qū)對調理腎氣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腳心涌泉穴可以益精補腎,強身健體。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將手互相擦熱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以搓熱雙腳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之功效。
腎臟的陽氣就是我們身體里的太陽,陽氣不足就會出現怕冷、沒有精力的癥狀。所以不管什么樣的體質,都要注意防寒保暖。當然,多曬太陽,吃高熱量和溫補腎陽的食物,也能幫助身體驅寒。
男子性功能減退屬于中醫(yī)學腎虛的范疇,很多都是由于健康生活沒得到保障而造成的,想要恢復正常不是沒有可能,可以通過按摩一些穴位來治療腎虛,要注重腰部和腳底的按摩。要提高男子的性能力,就要下半身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
1、取直立位,兩腳張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拇指緊按住脊柱兩旁的腰椎,用手指按摩并伴著腰部的左右扭轉。
2、雙腿伸直向兩側展開、然后并攏,持續(xù)進行??纱碳す桥鑵^(qū),使得相關神經受到良性刺激,從而增強性能力。
腎虛穴位按摩方法您現在應該學會了吧,腎虛在調理的時候除了可以通過按摩之外,飲食一樣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腎陰虛的人來說,最好的調理方法就是食用一些具有補腎效果的食物,比如說黑豆、山藥等,都是具有溫陽補腎的效果的,經常食用就可以起到改善腎虛的作用。
導讀:肝在五臟中的作用,則剛好是主疏泄、釋放,所以,春天就得以養(yǎng)肝為總的原則。
春季,人體的生理變化主要是:一是氣血活動加強,新陳代謝開始旺盛;二是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漸加強,人的精神活動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所以,立春后,養(yǎng)生就得養(yǎng)肝。
為何肝是疏泄的,還得養(yǎng)肝呢?中醫(yī)師解釋說,古人有句話, 滿則損,缺則盈,正如同植物在秋冬落葉,收藏營養(yǎng),春天發(fā)芽一般,在經過秋凍的積累能量后,到了春夏,人的筋脈就開始運轉了,人體得開始釋放能量。而肝在五臟中的作用,則剛好是主疏泄、釋放,所以,春天就得以養(yǎng)肝為總的原則。
1、晚睡早起
春季養(yǎng)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早起。早春時候睡眠上應遵循 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如何晚睡早起呢?醫(yī)學專家認為,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時之前上床,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到戶外去散散步,放松身體。在春季時最好開窗通風,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散出去。
2、春捂秋凍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風溫邪氣致病。所以,春天都為風邪致病。如果風邪跑到人體表面就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問題,跑到頭部就會使人頭痛,整天發(fā)困,跑到關節(jié)上就會引發(fā)關節(jié)疼痛,跑到肌肉里就會導致肌肉酸痛等等。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里感覺到腿重、乏力,就是這個原因。專家提醒,初春時節(jié),特別是乍暖還寒的時候,最好不要過早地減少衣物,仍應該注意保暖,防風。這就是古人說的春捂秋凍。
3、春季宜散步
春天開始生發(fā)了,所以大家熱鬧起來,動起來了。然而雖然春天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但是寒氣仍在,所以,不主張消耗大的運動,散步、聊天、串門屬于 肝疏泄的合適運動。
故此,在中醫(yī)養(yǎng)生里,春季時分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避免過度活動而損耗能量,損傷陽氣。運動應該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散步就是最適合立春的運動。對于老年人來說,以緩步為好,可以走走停停,或者與親朋好友一起,邊散步邊聊聊天,可以振奮精神,也有利于春季肝臟的疏泄,達到養(yǎng)肝的養(yǎng)生效果。
4、補養(yǎng)肝正當時
春季時因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體內陽氣還不足,陽氣才剛剛開始生發(fā),而同時肝氣偏旺,脾胃功能稍弱,所以可以食用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另外,天氣寒冷的早春,還可適當多食牛蒡、藕根、胡蘿卜、山芋、薯類、青菜等食物,但是,陰虛有火之人不宜食用上述食物。
節(jié)后養(yǎng)肝,除了調暢情志,規(guī)律作息,加強鍛煉外,還可從飲食入手,通過食療巧養(yǎng)肝。
情志,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兩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樣,人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亦有利有弊。生活中,誰都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但是我們應當善于控制和調節(jié)它,能夠及時地加以消釋和排除,從而使我們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危害。
(1)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約法,創(chuàng)自于《黃帝內經》。如《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以情制情法是根據情志及五臟間存在的陰陽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借以達到協(xié)調情志的目的。此謂祖國醫(yī)學獨特的心理治療與康復方法。這一心理治療的原則到金元時代,以著名醫(yī)學家張子和的《儒門事親》為代表,達到了充分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的水平。張子和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戲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奇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譎怪,無所不至,然后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聽視。
在使用以情制情法時,要在患者有所預感時,再進行正式的情志治療,不要在病人毫無思想準備之時,突然地進行,并且還要掌握病人對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選擇適當方法,避免太過或不及。
喜傷心者,以恐勝之。
以恐勝之,又叫驚恐療法,適用于神情興奮、狂躁的病癥?!度彘T事親》里載:有一位莊醫(yī)師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于是病人便漸漸由懷疑不安而產生恐懼,又由恐懼產生悲哀,認為醫(yī)生不再來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愈,慰之。這個病例說明了莊醫(yī)生采取按脈失聲與取藥數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勝喜也。
《洄溪醫(yī)書》里亦記載一例喜病恐勝之例:某人新考上狀元,告假返鄉(xiāng),途中突然病倒,請來一位醫(yī)生診視。醫(yī)生看后說:你的病治不好了,七天內就要死,快趕路吧,抓緊點可以回到家中。新狀元垂頭喪氣,日夜兼程趕回家中,七天后安然無恙。其仆人進來說:那位醫(yī)生有一封信,要我到家后交給您。只見信中講到:公自及第后,大喜傷心,非藥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無妨矣。
以上二例,說明喜傷心者,可以恐解之。原因何在呢?《吳醫(yī)匯講》解釋說:必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喜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余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不知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于恐能勝喜,其義維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莫不反喜為憂者,惟喜之情緩于恐,而恐之情急于喜也。是以水火克制之理言之,或近傅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思傷脾者,以怒勝之。
以怒勝之,是利用發(fā)怒時肝氣升發(fā)的作用,來解除體內氣機之郁滯的一種療法,它適用于長期思慮不解、氣結成疾或情緒異常低沉的病癥。《續(xù)名醫(yī)婁案》載:一富家婦人,傷思慮過甚,二年余不寐。張子和看后曰: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丈夫怒而激之也,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其平。此例說明了思之甚可以使人的行為和活動調節(jié)發(fā)生障礙,致正氣不行而氣結,或陰陽不調,陽亢不與陰交而不寐,當怒而激之之時,逆上之氣沖開了結聚之氣,興奮之陽因汗而泄,致陰陽平調而愈。
《四川醫(yī)林人物載》里也記述了一例郁病怒激之病例:青龍橋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種怪病喜歡獨居暗室,不能接近燈光,偶爾出來則病情加重,遍尋名醫(yī)而屢治不驗。一天名醫(yī)李健昂經過此地,家人忙請他來診視。李氏診畢,并不處方,卻索取王生昔日之文,亂其句讀,高聲朗誦。王叱問讀者誰人,李則聲音更高。王氣憤至極,忘記了畏明的習慣,跑出來奪過文章,就燈而坐,并指責李氏:你不解句讀,為何在此高聲嘶鬧?儒生一怒之后,郁悶得泄,病也就好了。
悲傷心者,以喜勝之。
以喜勝之,又稱笑療,對于由于神傷而表現得抑郁、低沉的種種病癥,皆可使用。在《醫(yī)苑典故趣拾》中有這樣一則笑話:清代有位巡按大人,抑郁寡歡,成天愁眉苦臉。家人特請名醫(yī)診治,當名醫(yī)問完其病由后,按脈許久,竟診斷為月經不調。那位巡按大人聽罷,嗤之以鼻,大笑不止。連連說道:我堂堂男子焉能月經不調,真是荒唐到了極點。從此,每回憶及此事,就大笑一番,樂而不止。這是名醫(yī)故意以常識性的錯誤所引起的發(fā)笑。
金元名醫(yī)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亡妻,故終日哭泣悲傷,終成疾病。求盡名醫(yī),用盡名藥,久治無效。朱丹溪為其診脈后說:你有喜脈,看樣子恐怕已有數月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說:什么名醫(yī),男女都不分,庸醫(yī)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會自然發(fā)笑,亦常將此事作為奇談笑料告訴別人,與眾人同樂。 移月轉,秀才食欲增加,心情開朗,病態(tài)消除。這時,才告訴他這是以喜樂制勝悲憂的治法。 恐傷腎者,以思勝之。
以思勝之,主要是通過思則氣結,以收斂渙散的神氣,使病人主動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緒,以達到康復之目的?!稌x書樂廣傳》記載: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酒,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于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頓愈。杯弓蛇影這一成語所講的歷史事實,說明由恐懼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來解除其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疾病消除,恢復健康。
怒傷肝者,以悲勝之。
以悲勝之,是根據《黃帝內經》悲則氣消和悲勝喜的作用,促使病人發(fā)生悲哀,達到康復身心目的的一類療法,對于消散內郁的結氣和抑制興奮的情緒有較好作用,最適于病人自覺以痛苦為快的病癥?!度彘T事親》中載:張子和治婦人病,問病人曰:心欲常痛哭為快否?婦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張又曰:少陽相火,凌的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為快也。于是,張子和鼓勵病人盡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復。此病例為木火的傷肺金,肝肺氣郁,故以哭出為快。
這里還要說明的是:在運用以情勝情療法治療情志因素所導致的病變時,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即治療的情志刺激,要超過、壓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的強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續(xù)不斷強化刺激??傊?,后者要超過前者,否則就達不到以情勝情的治療目的。
(2)移情法。
又稱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情緒和意志,以解脫不良情緒的苦痛。有些人患某種疾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壞,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恐懼。在這種情況下,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點從病所轉移于他處;或改變周圍環(huán)境,使患者不與不良刺激因素接觸,這就是移情易性的意療方法。其意義正如華岫云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所說:情志之郁,由于隱情曲意不伸,郁癥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独m(xù)名醫(yī)類案》中說: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慮投其所好以移之,則病自愈。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很多,應用時當根據不同人的心理、環(huán)境和條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靈活運用。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琴棋書畫移情法。
《北史崔光傳》說:取樂琴書,頤養(yǎng)神性。吳師機《理瀹駢文》又說:七情之病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矣。故應在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聽一聽音樂,欣賞一下戲劇,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或啞劇,這樣可樂得捧腹大笑,精神振奮,緊張和苦悶的情緒也隨之而消。平時,應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分別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如書法、繪畫等,用這些方法排解愁緒,寄托情懷、舒暢氣機、怡養(yǎng)心神,有益于人之身心健康。
二是運動移情法。
李東垣《脾胃論》里說:勞則陽氣衰,宜乘車馬游玩。這說明利用旅游,可驅除煩惱,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恢復,當思慮過度,心情不快時,應到郊外曠野鍛煉或消遣,讓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去調節(jié)消極情緒,陶醉在藍天白云、花香鳥語的自然環(huán)境里,舒暢情懷,忘卻憂煩。在情緒激動與別人爭吵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球、散步、打太極拳等,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
三是升華超脫法。
升華,就是用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不良情緒的干擾,用理智戰(zhàn)勝生活中的不幸,并把理智和情感化作行動的動力,投身于事業(yè)中去。如西漢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慘受腐刑。司馬遷為轉移其不幸遭遇所帶來的苦痛心境,而以堅韌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史記》的撰寫之中,以舒志解愁,調整和緩解心理矛盾,把心身創(chuàng)傷等不良刺激變?yōu)閵^發(fā)努力。
超脫,即超然,思想上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動上應脫離導致不良情緒的環(huán)境。如高考落榜后,有的考生灰心喪氣,感到前途無望,個別的甚至想輕生自殺。這時就要正確理解考試的意義。天生我才必有用,上大學不是唯一出路。要看到高考中,有不少人是落榜的,決不是你一個人。一個人只要不氣餒,振作精神,面向生活,面對自己的現實,路就在你的腳下,前途同樣是寬廣的,應該挺起胸膛去迎接生活。對于社會上的閑言冷語不必理睬。此時最好找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冷靜地思考一下,或外出做社會調查、旅游,亦是恢復心理平衡的方法。
(3)暗示法。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有個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療法的例證。說明暗示作用不僅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且能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祖國醫(yī)學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運用暗示療法的范例,如《素問調經論》里說:按摩勿釋,出針視之曰:我將深之,適人必革,精氣自伏,邪氣散亂。意思是,醫(yī)生要先在病人應針刺的地方不停的進行按摩,并拿出針來給病人看,口里說我將把針扎得很深,這樣,病人必然會集中注意力,使精氣深伏于內,邪氣散亂而外泄,從而提高針刺的療效。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曾采用說要給病人服吐下藥,或針灸數十百處的暗示法而治療詐病。李瞻曾用語言暗示,使患者不憂目而著意于股,從而導火下行而使目疾愈。
暗示的方法,一般多采用語言,也可采用手勢、表情或采用暗示性藥物及其他暗號來進行。暗示與說服不同,它是通過言語使病者不經邏輯的思維和判斷,直覺地接受醫(yī)生灌輸給自己的觀念,其作用在于情緒方面,而說服的作用在于理智方面。在作暗示治療時,要特別注意:第一,病人的受暗示性是各不相同的,這與病人的個性心理特點及高級神經活動特點密切有關,亦與年齡有關。病人的智力水平與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暗示方面并無決定性作用。第二,施治前要取得病人充分的信任與合作。第三,每一次施治過程應盡量取得成功。如不成功,則會動搖病人的信心,影響病人對施治者的信任,這樣如果再做第二次治療,就會困難得多,成功的希望也就少得多。
(4)說理開導法。
《黃帝內經》里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此為說理開導法的起源。其主要內容是:第一,告之以其敗,就是向患者指出疾病的性質、原因、危害,病情的輕重深淺,引起病人對疾病的注意,使病人對疾病具有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既不輕視忽略,也不畏懼恐慌。第二,語之以其善,指出只要與醫(yī)務人員配合,治療及時,措施得當,是可以恢復健康的,以增強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第三,導之以其所便,告訴患者如何調養(yǎng)和治療的具體措施。第四,開之以其所苦,此指要幫助患者解除緊張、恐懼、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以上四點,即是講如何使用說理開導法。所謂說理開導,是指正確地運用語言這一工具,對患者采取啟發(fā)誘導的方法,宣傳疾病的知識,分析疾病的原因與機制,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動地配合治療,從而促進健康的恢復。
心理開導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鼓勵、安慰、保證。解釋是說理開導法的基礎,它是向患者講明疾病的前因后果,解除其思想顧慮、密切醫(yī)患關系,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而鼓勵和安慰則是在患者心理受到挫傷、情緒低落之時實行的康復方法。保證則是在患者出現疑心,憂愁不解之時,醫(yī)者以充足的信心做出許諾,擔負責任,以消除病人的緊張與焦慮。
一個人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甚至遭到不幸,可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親人傾訴苦衷,或向親朋好友寫書信訴說苦悶,以便從親人、朋友的開導、勸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正如俗話所說:快樂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就可以減輕痛苦。
(5)節(jié)制法。
《呂氏春秋》說:欲有情,情有節(jié),圣人修節(jié)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這里講的就是節(jié)制法,即節(jié)制、調和情感,防止七情過激,從而達到心理平衡。《醫(yī)學心悟》歸納了保生四要,戒嗔怒即為一要?!短┒B(yǎng)生主論》強調養(yǎng)生要做到五不,喜怒不妄發(fā)就名列第二?!秹塾H養(yǎng)老新術》總結了七養(yǎng),其中就有莫填怒養(yǎng)肝氣,少思慮養(yǎng)心氣?!娥B(yǎng)性延命錄》概括的養(yǎng)生十二少,主要講的就是節(jié)制七情,諸如少愁、少怒等等。
現代研究表明,只有善于避免憂郁、悲傷等不愉快的消極情緒,使心理處于怡然自得的樂觀態(tài),才會對人體的生理起著十分良好的作用。如能提高大腦及整個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協(xié)調一致。不僅焦慮、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輕度的心理疾病可避免,即使是像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減少發(fā)病機會。
第一,制怒。
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不僅能傷肝臟,亦可傷心、傷胃、傷腦等,從而導致多種疾病。林則徐把制怒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想來很有道理。
制怒,首先應遇事冷靜,因為怒常常是不能冷靜思考的結果。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靜,因為只有冷靜,才能積極思考,想出對策,圓滿解決問題。
其次,要及時宣泄。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時向知心朋友傾訴,甚至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千萬不要悶在心里,以致氣郁成疾,或者大發(fā)雷霆。
還有,制怒要注意養(yǎng)肝,中醫(yī)學認為,肝主怒,所以要制怒,必須要保護好肝的功能。若是肝氣郁結引起發(fā)怒時,當舒肝解郁,可用逍遙散治療,若是肝火上炎引起發(fā)怒時,當清瀉肝火,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若是肝陽上亢引起發(fā)怒時,當滋陰潛陽,可用鎮(zhèn)肝瀉風湯。
在家中,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刮痧自我保健。最方便的莫過于買一把刮痧木梳,早晚各在頭部刮拭30~50下。像梳頭式的簡單方便的操作就能疏通頭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保健作用。
另外,保健刮痧配合穴位刮拭,可很好地使全身得到保健,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對此,我們專程請刮痧理療中心的老師介紹了一些在家中即可進行刮痧保健的簡便方法,大家不妨來跟著學習。
刮痧前的準備
1、刮痧板
最好使用專門的刮痧板刮痧,一般在醫(yī)療器械商店可以買到。家庭可用水牛角刮痧板。水牛角本身就是一味名貴的中草藥,有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的功效,是一種上好工具。
2、刮痧油
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除頭部刮痧外,刮其他皮膚部位時都需先涂抹刮痧油后再進行刮痧。如果沒有刮痧油用香油也可以,但如果要長期刮痧,還是使用專門的刮痧油為好。
小貼士:
刮痧時一定要使用刮痧油,最好不要用紅花油等代替。很多人都以為紅花油可以活血化瘀,其實紅花油里很多輔藥對皮膚有刺激,比如辣椒素,辣椒素對治療跌打損傷有益,但用作刮痧就會增加對皮膚的刺激,使皮膚會變得粗糙、過敏、起疹子、出現黑斑。
保健刮痧步驟
1、頭部保健刮痧
取穴:百會穴及四神聰、頭維穴至風池穴、太陽穴
刮拭順序:先刮百會及四神聰,再刮頭維至風池,重刮頭維、風池,然后點按太陽穴。
刮拭方法:平補平瀉
方義:頭為諸陽之會,頭部刮痧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使頭腦清醒,有利于增強記憶力。
2、頸肩部刮痧
取穴:風池穴至肩井穴、風府穴、大椎穴、肩髃穴
刮拭順序:從上至下依次刮拭。
刮拭方法:補瀉兼施。
方義:長期堅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機體代謝產物,起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之功能,使之保持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tài),達到強身健體,緩解疲勞的目的。
3、四肢部保健刮痧
取穴:曲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足三里
刮拭順序:經脈循行方向。
刮拭方法:平補平瀉。
方義:刮拭四肢經絡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效預防疾病,并能清除體內毒素,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本文導讀:體內有濕氣會傷害到身體的健康,那么要如何看出自己的體內是否有濕氣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自測體內是否有濕氣的方法。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等 六淫邪氣 中,身體最怕濕邪。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其他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
俗話說,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由于現代人不良生活習慣,如運動量少、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吃大魚大肉等,易使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郁。水濕不能正常運轉,在人體內堆積,會傷害身體健康。當體內有濕氣時會出現渾身疲勞,大便顏色發(fā)青,溏軟不成形,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等等癥狀表現。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時,覺得特別疲勞,頭發(fā)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么就要當心體內是否有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