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肝熄風湯用法
冬季保肝護肝養(yǎng)生湯。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社會不斷發(fā)展,養(yǎng)生已經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鎮(zhèn)肝熄風湯用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任何藥物在使用上,都是有它自己用法,這樣對自身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幫助,而且中藥和西藥,在選擇之前,也是要對它們各方面進行了解,這樣使用才能夠放心進行,鎮(zhèn)肝熄風湯是很多人不熟悉的,這類藥物對疾病治療有很好幫助,那鎮(zhèn)肝熄風湯用法如何呢,下面就詳細介紹下。
鎮(zhèn)肝熄風湯:
組成: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用量: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30g,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板(搗碎)、生杭芍、玄參、天冬各15g,川楝子(搗碎)、生麥芽、茵陳各6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元,脈弦長有力。
出處:《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方義
本方所治之類中風,張氏稱之為內中風。其病機為肝腎陰虛,肝陽化風所致。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肝腎陰虛,肝陽偏亢,陽亢化風,風陽上擾,故見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紅如醉;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肝火盛,則心中煩熱;肝陽偏亢,氣血隨之逆亂,遂致卒中。輕則風中經絡,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重則風中臟腑,眩暈顛仆,不知人事等,即《素問·調經論》所謂“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
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北咀C以肝腎陰虛為本,肝陽上亢,氣血逆亂為標,但以標實為主。治以鎮(zhèn)肝熄風為主,佐以滋養(yǎng)肝腎。方中懷牛膝歸肝腎經,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補益肝腎之效為君。代赭石之質重沉降,鎮(zhèn)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氣血下行,急治其標;龍骨、牡蠣、龜板、白芍益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共為臣藥。
玄參、天冬下走腎經,滋陰清熱,合龜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陰以柔肝;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過用重鎮(zhèn)之晶,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又以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泄肝熱,疏肝理氣,以遂其性,以上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合生麥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類藥物礙胃為使。
在對鎮(zhèn)肝熄風湯用法認識后,使用鎮(zhèn)肝熄風湯的時候,都是要注意不能長期進行,這類藥物不可以長期選擇,否則對自身身體會有影響,嚴重的話,會引發(fā)身體其他問題出現(xiàn),這點在使用鎮(zhèn)肝熄風湯的時候要注意的。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讀:鎮(zhèn)肝熄風湯的配方是什么?鎮(zhèn)肝熄風湯,中醫(yī)方劑名,具有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那么鎮(zhèn)肝熄風湯的配方是什么?鎮(zhèn)肝熄風湯的配方,下面具體來看看吧。
【方劑名】
鎮(zhèn)肝熄風湯
【出處】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
懷牛膝一兩(30g);生赭石軋細,一兩(30g);生龍骨搗碎,五錢(15g);生牡蠣搗碎,五錢(15g);生龜甲搗碎,五錢(15g);生杭芍五錢(15g);玄參五錢(15g);天冬五錢(15g);川楝子搗碎,二錢(6g);生麥芽二錢(6g);茵陳二錢(6g);甘草一錢半(4.5g)。
【方歌】
鎮(zhèn)肝息風十二般,赭石龍骨牡蠣板,玄參天冬牛膝芍,蒿麥川楝甘草緩。
【方解】
本方所治之類中風,張氏稱之為內中風。其病機為肝腎陰虛,肝陽化風所致。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肝腎陰虛,肝陽偏亢,陽亢化風,風陽上擾,故見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紅如醉;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肝火盛,則心中煩熱;肝陽偏亢,氣血隨之逆亂,遂致卒中。輕則風中經絡,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重則風中臟腑,眩暈顛仆,不知人事等,即《素問調經論》所謂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本證以肝腎陰虛為本,肝陽上亢,氣血逆亂為標,但以標實為主。治以鎮(zhèn)肝熄風為主,佐以滋養(yǎng)肝腎。方中懷牛膝歸肝腎經,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補益肝腎之效為君。代赭石之質重沉降,鎮(zhèn)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氣血下行,急治其標;龍骨、牡蠣、龜板、白芍益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共為臣藥。玄參、天冬下走腎經,滋陰清熱,合龜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陰以柔肝;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過用重鎮(zhèn)之晶,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又以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泄肝熱,疏肝理氣,以遂其性,以上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合生麥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類藥物礙胃為使。
【功用】
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
【主治】
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角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原,脈弦長有力者。
【用法】
水煎服。
【配伍特點】
全方重用潛鎮(zhèn)諸藥,配伍滋陰、疏肝之品,共成標本兼治,而以治標為主的良方。
【加減化裁】
心中煩熱甚者,加石膏、梔子以清熱除煩;痰多者,加膽南星、竹瀝水以清熱化痰;尺脈重按虛者,加熟地黃、山茱萸以補肝腎;中風后遺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復元者,可加桃仁、紅花、丹參、地龍等活血通絡。
【運用】
1、本方為治療類中風的常用方劑。無論中風前后,如辨證為陰虧陽亢,肝風內動者,均可應用。以頭目眩暈,腦部脹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脈弦長有力為證治要點。
2、若心中熱甚者,加生石膏以清熱;痰多者,加膽星以清熱化痰;尺脈重按虛者,加熟地、山萸肉以補益肝腎。
3、高血壓病、血管性頭痛等,屬肝腎陰虧,肝陽上亢者,均可加減應用。
【禁忌】
若屬氣虛血瘀之風,則不宜使用本方。
【文獻摘要】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卷7:治內中風證(亦名類中風,即西人所謂腦充血證),其脈弦長有力(即西醫(yī)所謂血壓過高),或上盛下虛,頭目時常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矚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于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元,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
以上就是鎮(zhèn)肝熄風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鎮(zhèn)肝熄風湯。
【處方】懷牛膝30克 生赭石30克(軋細)生龍骨15克(搗碎)生牡蠣15克(搗碎)生龜版(搗碎)15克 生杭芍15克 玄參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搗碎)生麥芽6克 茵陳6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治內中風證。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頭目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于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原,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其脈弦長有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鎮(zhèn)肝熄風湯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鎮(zhèn)肝熄風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治療內中風證,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鎮(zhèn)肝熄風湯的中藥方劑以及鎮(zhèn)肝熄風湯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鎮(zhèn)肝熄風湯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鎮(zhèn)肝熄風湯
【處方】
懷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軋細),生龍骨15克(搗碎),生牡蠣15克(搗碎),生龜版(搗碎)15克,生杭芍15克,玄參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搗碎),生麥芽6克,茵陳6克,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治內中風證。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頭目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于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原,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其脈弦長有力。
【用法用量】
水煎服。心中熱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膽星6克,尺脈重按虛者,加熟地黃24克,凈萸肉1.5克,大便不實者,去龜版、赭石,加赤石脂30克。
【摘錄】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鎮(zhèn)肝飲
【處方】
菊花、旋復花、石決明、茺蔚各3克,車前子、蔓荊子、枸杞子各4.8克。
【功能主治】
治黑風內障。
【用法用量】
加燈心30莖,水煎,食后服。
【摘錄】
《丹臺玉案》卷三。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鎮(zhèn)肝熄風湯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鎮(zhèn)肝熄風湯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身體健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項,因為健康才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是人們完成各種夢想的載體。而身體狀態(tài)是不斷變化的,有些人會經常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癥狀,導致身體承受一些痛苦的折磨,因此,及時服用一些調理中成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來看看平肝熄風的中成藥有哪些呢?
平肝息風藥,適用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癥。臨床使用平肝息風藥的時候,應根據(jù)辯證施治的原則給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熱引起的,與清熱瀉火藥同用;因風痰引起的,與化痰藥同用;因陰虛引起的,與滋陰藥同用;因血虛引起的,與養(yǎng)血藥同用。平肝熄風的中藥主要有羚羊角、山羊角、石決明、天麻、鉤藤、蚯蚓、白蒺藜等。
1、羚羊角
本品為牛科植物賽加羚羊角及他種羚羊的角。平肝息風,清熱明目。羚羊角平肝息風的功效頗佳,凡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是為要藥。因本品兼有清熱作用,故常用治熱病高熱、熱極生風的病癥,可配合菊花、桑葉、鮮生地、白芍、鉤藤等藥同用。
2、山羊角
本品為脊椎動物??粕窖虻慕?。有平降肝陽作用,對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可配合鉤藤、天麻、石決明等藥同用;同時又有清肝火功能,所以還能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癥,可配合桑葉、菊花等同用。
3、石決明
本品為鮑科軟件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的貝殼。能平肝潛陽,用于陰虛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之癥,常與生牡蠣、生地、白芍等藥同用;如肝陽實癥,有可與夏枯草、菊花、鉤藤等藥同用。因此,可見本品既可用于虛癥,也可用于實癥。
藥物組成 澤瀉30g 白術15g 茯苓15g 代赭石15g 鉤藤 15g 半夏10g 天麻10g 甘草10g 荔枝草30g
制劑用法 清水煎煮,日服1劑。
適應病證 耳源性眩暈。癥見旋轉性眩暈,伴惡心、嘔吐、耳鳴、重聽等,或見眼球震顫。
病案舉隅 陳某,女,30歲,患頭暈目眩逾3年,時發(fā)時止,近日因勞煩而突發(fā)加重??淘\:頭暈耳鳴、胸悶痰多,惡心嘔吐,旋轉動搖如坐舟車,倦怠嗜睡,不思進食,舌苔白膩,脈細數(shù)。證屬肝陽挾痰,上擾清竅。宜清肝和胃、降逆化痰。予鎮(zhèn)眩湯2劑。2日后復診,眩暈漸平,嘔吐已停,能起床活動。但脾胃未健,精神未復。前方加陳皮、藿香以健脾和胃。2劑告安。
資料采源 文志成,等。廣西中醫(yī)藥,1995,18(2):8
評 按 眩暈多屬本虛標實之證。醫(yī)家云:“無虛不作眩”、“無痰不作眩”。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為病之本;風、火、痰、瘀為病之標。針對發(fā)作期間劇烈的旋轉眩暈和惡心嘔吐的主癥,本方采取了“急則治標”的原則,首選澤瀉利水滲濕,這既是《金匱要略》中治“支飲冒?!敝魉?,也合于近代醫(yī)學中關于本病為內耳膜迷路積水的病理描述。配以白術、茯苓、甘草扶脾益胃、健運脾陽,以阻斷生痰之源;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以止嘔;天麻、鉤藤平肝熄風;代赭石性寒重墜、平肝降逆;荔枝草為海南民間醫(yī)治眩暈癥流傳已久的單方。諸藥相配,具鎮(zhèn)肝熄風、陜脾益胃、滌痰降逆之效。應注意在眩暈緩解期間,應以治本為主,用六君子湯之類,以鞏固療效。
導讀: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凡具有平降肝陽、止息肝風作用的藥物,稱為平肝息風藥。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平肝熄風的中藥,一起來看看吧。
平肝熄風的中藥有哪些
平肝息風藥,適用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以及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癥。臨床使用平肝息風藥的時候,應根據(jù)辯證施治的原則給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熱引起的,與清熱瀉火藥同用;因風痰引起的,與化痰藥同用;因陰虛引起的,與滋陰藥同用;因血虛引起的,與養(yǎng)血藥同用。平肝熄風的中藥主要有羚羊角、山羊角、石決明、天麻、鉤藤、蚯蚓、白蒺藜等。
1、羚羊角
本品為牛科植物賽加羚羊角及他種羚羊的角。平肝息風,清熱明目。羚羊角平肝息風的功效頗佳,凡肝風內動、驚癇抽搐,是為要藥。因本品兼有清熱作用,故常用治熱病高熱、熱極生風的病癥,可配合菊花、桑葉、鮮生地、白芍、鉤藤等藥同用。
2、山羊角
本品為脊椎動物??粕窖虻慕?。有平降肝陽作用,對于肝陽上亢、頭目眩暈,可配合鉤藤、天麻、石決明等藥同用;同時又有清肝火功能,所以還能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癥,可配合桑葉、菊花等同用。
3、石決明
本品為鮑科軟件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的貝殼。能平肝潛陽,用于陰虛肝陽上亢、頭目眩暈之癥,常與生牡蠣、生地、白芍等藥同用;如肝陽實癥,有可與夏枯草、菊花、鉤藤等藥同用。因此,可見本品既可用于虛癥,也可用于實癥。
4、天麻
天麻為治眩暈的要藥,有良好的息肝風、定驚搐的作用,為治療肝風內動的要藥。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等癥,常與鉤藤、全蝎等配伍同用。天麻在古方中有治肝虛頭痛風濕痹痛等癥的記載,如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于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5、鉤藤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的鉤及相連的莖枝,鉤藤的清熱作用并不顯著,但因它有息風鎮(zhèn)痙的作用,故遇有驚癇抽搐之癥,則往往取以應用,臨床多與天麻、石決明、全蝎等配伍;如屬高熱動風,可與羚羊角、菊花、龍膽草等同用。
6、蚯蚓
蚯蚓功能息風定驚,且有清熱作用,用于熱病高熱、驚癇抽搐,可與朱砂配伍應用;也可與全蝎、鉤藤、僵蠶等配伍同用。又有通利經絡作用,常與祛風、活血藥同用,如配川烏、草烏、天南星等用于風濕痹痛,配當歸、川芎等用于半身不遂等,都是去其通絡的功效。
平肝熄風的中藥,下面繼續(xù)為你介紹,一起來看看。
7、白蒺藜
本品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實。平肝,疏肝,祛風,明目。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結,對肝氣郁結所致的胸脅不舒、及乳閉不通等癥,常與橘葉、青皮、香附等配合應用。本品又有祛風明目之功,故對肝經風邪所致的目赤多淚,常與橘花、蔓荊子、決明子、青箱子等配合應用。對身體瘙癢,有祛風止癢的作用,常與荊芥、蟬衣等配合同用。
8、玳瑁
本品為海龜科動物玳瑁的甲片,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平肝定驚,故對溫熱病或急驚風陽亢火盛所致的壯熱、神昏、譫語、痙厥,以及中風陽亢的癥候,均可應用。臨床上常與牛黃、麝香、冰片、朱砂等藥配合用于熱病神昏、痙厥等癥;與石決明、羚羊角、鉤藤等藥配合用于中風陽亢之癥。
9、全蝎
本品為鉗蝎科動物問荊蝎的全體,全蝎息風力強,有較強的鎮(zhèn)痙作用,所以病癥以實癥為主,常配蜈蚣、僵蠶等同用;如高熱動風,可再配清熱解毒的羚羊角、大青葉、黃連等藥同用。如破傷風,可配和麝香、朱砂等藥同用;如口眼喎斜,又可配白附子、僵蠶等同用。
10、蜈蚣
蜈蚣能通經絡而息肝風,肝風除而痙厥自止,故有祛風解痙之效。對于急慢驚風及破傷風呈現(xiàn)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癥者,常與全蝎、鉤藤、僵蠶等藥配合應用。此外,本品又能止痛、解蛇毒,可用于風濕痛及毒蛇咬傷。
11、壁虎
本品有祛風、定驚等功效,用于驚風、癲癇出現(xiàn)手足抽搐等癥狀,常與全蝎等配合應用;治風濕關節(jié)疼痛,常與蜈蚣、白芷等配合應用。壁虎具有散結、止痛等作用,治瘰歷結核,常與昆布、海藻、牡蠣、元參等配合應用;用于癌腫,可與蟾皮、蜂房等藥配合應用。
平肝熄風類藥物性能各有不同,應區(qū)別使用。如其中有些藥物藥性寒涼,脾虛慢驚病患,則非所宜;而另有一些藥物又偏溫燥,血虛傷陰者又宜慎用。
鎮(zhèn)肝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陌生的,其實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蔓荊子(去白皮)地膚子 人參 茺蔚子 決明子 白茯苓遠志
【制法】上藥為末,蜜水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隱澀難開,堆眵多沮,怕日羞明,時發(fā)腫赤,或生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用米飲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處方】山芋 茺蔚子各60克 防風(去叉)45克 石決明(別搗研)車前子 細辛(去苗葉)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柏子仁(搗研)各30克
【制法】上九味,搗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內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茶清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二
看完上面的對于鎮(zhèn)肝丸的相關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
鎮(zhèn)肝圓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鎮(zhèn)肝圓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蔓荊子(去白皮)、地膚子、人參、茺蔚子、決明子、白茯苓(去皮)、遠志(去心)、防風(去蘆.叉),各一兩;青葙子、地骨皮、柴胡(去蘆)、山藥、車前子、柏子仁(炒)、玄參、甘菊、甘草(炙),各半兩;細辛(去苗)一分。
【炮制】上為末,蜜水煮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經不足,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昏暗癢痛,隱澀難開,堆眵多淚,怕日羞’明,時發(fā)腫赤,或生障翳,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米飲下,食后,日二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面介紹了鎮(zhèn)肝圓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可能大家對視神經萎縮很陌生,它的病發(fā)原因有很多種,有人認為用眼過度導致,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視神經萎縮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視神經萎縮的治療方劑有哪些吧?以及它們的臨床效果到底怎么樣。
方名
鉤藤熄風湯。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熄風,清熱解毒,芳香開竅。主治兒童視神經萎縮(肝經風熱型)。
處方組成
鉤藤(后下)15克,僵蠶12克、全蝎6克、石菖蒲6克、銀花12克、連翹12克、生地12克、薄荷(后下)4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無。
臨床療效
應用36眼,基本恢復為20眼,顯效10眼,進步為6眼。
處方來源
北京市廣安門醫(yī)院韋玉英。
方名
疏肝健脾方。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解郁,氣血雙補。主治視神經萎縮。
處方組成
柴胡6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熟地12克、黨參12克、黃芪12克、白術9克、甘草6克、杞子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無。
臨床療效
治療35例57眼,顯效(視力提高4行或由0.2以下提高到0.2以上)23眼,有效(視力提高2行或0.1以下提高到0.1)22眼,無效12眼。總有效率79%。
處方來源
江蘇省銅山縣人民醫(yī)院許洪濤等。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視神經萎縮的相關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視神經萎縮是很常見的疾病,希望大家對這一類要提高警惕,以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而給大家?guī)聿槐匾娘L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