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川楝子有什么作用?
中藥養(yǎng)生有什么藥材。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川楝子有什么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 ?中藥川楝子主要是用于清肝火、順氣的。也有不少方子會入這味藥,但是川楝子是有毒的,雖然毒性不大,但是也不是很建議長期服用,在一定要服用這味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不能太多以防止自己會中毒,只要能夠治療自己的病的量就可以了。那么中藥川楝子有什么作用啊?
?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 ?功效
? ?1.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
? ?2.用于肝郁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
? ?食用方法
? ?1、川楝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 ?2、炒川楝子:取凈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黃色時,取出,放涼。
? ?川楝子是疏肝理氣止痛的。肝氣不疏時和疼痛時用。沒有必須用川楝子的說法,也沒有最好用川楝子的說法。因為有很多藥功效與川楝子相似,比如延胡索等,,可以相互替代,不必必須用,也不是說最好用。像一般急腹癥,用川楝子比較好,比如急性結(jié)腸炎、急性肝炎、闌尾炎、痛經(jīng)等等,用川楝子比較多
? ?中藥川楝子的作用很多,主要是清理肝火的,因為含有毒性,所以不到必不可少要用到的時候,最好是不要服用,可以找與其相似的中藥代替它,不過,是藥三分毒,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服用中藥的時候,一定要遵守醫(yī)囑,不可盲目亂用藥的。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川楝子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2、用于什么病癥
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3、用法用量
4.5~9g。
川楝子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川楝子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川楝子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
3、飲食禁忌
3.1、川楝子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綱目》:茴香為之使。
川楝子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正》。
1.1、別名:楝實(《本經(jīng)》),練實(《本草經(jīng)集注》),金鈴子。仁棗(侯寧極《藥譜》),苦楝子(《本草圖經(jīng)))。
1.2、藥材來源: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實。
1.3、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中潮濕處。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及甘肅南部等地。主產(chǎn)四川、湖北、貴州、河南等地。
1.4、性味歸經(jīng):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6、化學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堿、山柰醇、樹脂、鞣質(zhì)。
1.7、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1.8、用法用量:4.5~9g。
2、《本經(jīng)》:“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殺三蟲疥竊,利小便水道?!?。
3、《藥性論》:“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薄?/p>
4、《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5、《綱目》:“治諸疝、蟲、痔。”。
6、《醫(yī)林纂要》:“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薄?/p>
7、《本革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遺精,積聚,諸逆沖上,溲下血,頭痛,牙宣出血,殺蟲。”。
8、治熱厥心痛,或發(fā)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溫湯亦得。(《活法機要》金鈴子散)。
9、治寒疝,以及偏墜,小腸廟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醫(yī)方簡義》導氣湯)。
10、治臟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黃。為末,蜜丸。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經(jīng)驗方》)。
川楝子
Fructus Toosendan
(英)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別名金鈴子
來源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 Et Zucc.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小枝灰黃色。2回羽狀復葉互生,總?cè)~柄長5~12cm;羽葉4~5對,小葉5~11,狹卵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全緣或少有疏鋸齒。圓錐花序腋生;花萼5~6裂;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12,花絲合生成筒;子房上位,瓶狀,6~8室。核果圓形或長圓形,直徑約3cm,黃色或栗棕色?;ㄆ?~5月,果期10~12月。
生于丘陵、田邊;有栽培。主產(chǎn)四川、云南。
采制冬季果實成熟、果皮黃色時采收,曬干。
性狀果實類球形,直徑2~3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基,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粘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化學成分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堿、山柰醇、樹脂、鞣質(zhì)。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導讀:中藥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川楝子圖片、川楝子的藥用價值、川楝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川楝子簡介川楝子圖片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川楝子的藥用價值川楝子的用法與用量川楝子的副作用川楝子的配伍應(yīng)用川楝子簡介
川楝子,中藥名,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川楝子圖片
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主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頭癬。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1、《本經(jīng)》: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殺三蟲疥竊,利小便水道。
2、《藥性論》: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
3、《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4、《綱目》:治諸疝、蟲、痔。
5、《醫(yī)林纂要》:瀉心火,堅腎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6、《本革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遺精,積聚,諸逆沖上,溲下血,頭痛,牙宣出血,殺蟲。
川楝子的藥用價值
1、治熱厥心痛,或發(fā)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溫湯亦得。(《活法機要》金鈴子散)
2、治膀胱疝氣,閉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鈴子肉四十九枚(銼碎如豆大,不令研細,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與金鈴子肉同炒至金鈴子深黃色,不用巴豆),茴香一兩(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將二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食前。(《楊氏家藏方》金鈴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墜,小腸廟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醫(yī)方簡義》導氣湯)
4、治臟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黃。為末,蜜丸。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經(jīng)驗方》)
5、治腎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為末,每溫酒服-錢。(《圣惠方》)
6、治小兒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為末,豬膽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7、治耳有惡瘡:楝于,搗,以綿裹塞耳內(nèi)。(《圣惠方》)
川楝子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3~9克,人煎劑。一般生用,治疝氣鹽炒用。外用:研末調(diào)敷。
川楝子的副作用
本品有小毒,不宜過量或持續(xù)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川楝子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郁金:川楝子入肝經(jīng),舒肝止痛,其性寒涼,又能清熱,導熱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人肝肺二經(jīng),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藥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氣滯化火之脅痛、胃痛、腹痛、熱厥暴痛之癥。
2、配白蒺藜:白蒺藜功能疏肝而散郁結(jié);川楝子理氣止痛,能導熱下行。二藥配伍,疏肝和胃,用治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胃諸癥。
3、配當歸:川楝子利氣止痛,又兼清熱燥濕;當歸柔肝止痛,且可活血、養(yǎng)血。二藥相伍,一為行氣,一為活血,氣血并治,同入肝經(jīng),疏郁止痛,養(yǎng)血柔肝,善治肝、膽、脅肋疼痛諸證。
4、配青皮:二藥都能疏肝利氣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氣止痛,青皮善破氣消積。二者相配具有疏肝理氣、散結(jié)止痛之功,可用于氣滯濕停的少腹脹痛、疝氣腹痛等證。
5、配元胡:川楝子瀉肝利氣止痛,元胡行氣活血,散瘀止痛,一偏行氣,一偏活血,二藥相伍,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脅、胃脘、少腹氣滯血瘀的疼痛。
6、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氣止痛,小茴香溫肝腎,散寒行氣止痛,二藥相配,既可疏肝,又善溫肝腎,散寒止痛,可治寒濕腹痛、寒疝等證。
以上就是一些川楝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川楝子的功效和作用,可表現(xiàn)在治療乳腺炎的問題上,由于現(xiàn)在很多女性容易受到縣疾病的影響,所以正確的利用他們達到的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而且還可治療頭癬。
1、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藥2~4次,均在3天內(nèi)治愈。
2、治療頭癬
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diào)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fā)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該方法共治發(fā)癬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3、配當歸 ,
一為行氣,一為活血,氣血并治,同入肝經(jīng),疏郁止痛,養(yǎng)血柔肝,善治肝、膽、脅肋疼痛諸癥。4、配青皮,
二藥都能疏肝利氣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氣止痛,青皮善破氣消積。二者相配具有疏肝利氣,散結(jié)止痛之功,可用于氣滯濕停的少腹脹痛,疝氣腹痛等證。5、配延胡索,
一偏行氣,一偏活血,二藥相伍,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脅、胃脘、少腹氣滯血瘀的疼痛。6、配小茴香,
既可疏肝,又善溫肝腎,散寒止痛,可治寒濕腹痛,寒疝等癥。川楝子的簡介
川楝子,中藥名。別名楝實(《本經(jīng)》),練實(《本草經(jīng)集注》),金鈴子。仁棗(侯寧極《藥譜》),苦楝子(《本草圖經(jīng)))。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
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堿、山柰醇、樹脂、鞣質(zhì)。
2、功效作用
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熱厥心痛,或發(fā)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溫湯亦得。(《活法機要》金鈴子散)。
3.2、治療急性乳腺炎: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1~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藥2~4次,均在3天內(nèi)治愈。
3.3、治療頭癬: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diào)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fā)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上法共治發(fā)癬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3.4、治耳有惡瘡:楝于,搗,以綿裹塞耳內(nèi)。(《圣惠方》)。
川楝子的市場信息
1、川楝子的價格
川楝子的價格約為8元/千克。
2、川楝子的選購方法
本品呈類球形,直徑2~3.2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微有光澤,少數(shù)凹陷或皺縮,具深棕色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zhì),與果肉間常成空隙,果肉松軟,淡黃色,遇水潤濕顯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圓形,質(zhì)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棱,內(nèi)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1粒。氣特異,味酸、苦。
3、川楝子的保存方法
川楝子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很多植物都是被入了中草藥目錄的,川楝子是一種植物的果實,這種果子曬干之后可以入藥用來治療疾病。川楝子的功效和藥用價值比較高,不僅僅能夠行氣止痛,還能夠驅(qū)蟲,所以在治療一些疾病的時候要緩解疼痛可以把川楝子入藥。下面詳細給大家說一下川楝子的功效以及藥用價值,大家可以來了解一下。
川楝子是植物川楝的果實,多出產(chǎn)在中國的南方各省,它在冬季成熟,成熟以后采收曬干可以入藥。入藥以后的川楝子是一種藥用價值特別高的中藥材,能止痛驅(qū)蟲。
一、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1、行氣止痛
川楝子能行氣止痛,它對人類的神經(jīng)痛和疝氣疼痛以及胃脘脹痛等多種常見病都有很好的預防與治療作用,在預防時可以把川楝子切片以后泡水喝,在治療這些疾病時則需要把它與其他中藥材搭配在一起服用。
2、驅(qū)蟲
驅(qū)蟲也是川楝子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含有大量的川楝素,這種物質(zhì)是天然的驅(qū)蟲成分,能有效驅(qū)除身體內(nèi)的多種寄生蟲,它能讓它們盡快隨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在臨床上川楝子一直是治療人類寄生蟲病的常用藥,治療功效特別明顯。
二、川楝子的藥用價值
1、治療急性乳腺炎
川楝子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的常用藥,平時治療時可以把它連皮和仁一起研碎,曬干再入鍋炒到微黃以后取出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入紅糖二兩用溫熱以后的黃酒沖服,每天服用二次,連用三到五天以后乳腺炎的癥狀就能減輕。
2、治療頭癬
頭癬是一種讓人煩惱的皮膚病,它發(fā)生以后人們的頭皮就會痛癢,而且還會出現(xiàn)頭屑數(shù)量增加和頭發(fā)脫落等不良癥狀,這時可以直接用川楝子進行治療,最好能把川楝子研成細末狀,再加入熟豬油調(diào)成膏狀,把長有頭癬部位的頭發(fā)剃光,用清水洗凈消毒然后涂抹藥膏,連用十天以后頭癬的癥狀就能減輕,用藥二十到三十天以后多數(shù)患者都能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