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臍眼的好處是什么
夏季艾灸養(yǎng)生的好處。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艾灸肚臍眼的好處是什么》,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如今我們用來養(yǎng)生的方法是越來越多樣化,所以人們就會盲目的去跟從,這樣不但是沒有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反而會損傷到自己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采取最適合自己也最科學的方法來養(yǎng)生,就連艾灸肚臍的方法也是需要謹慎的去進行使用的,但是艾灸肚臍眼的方法確實是有很多的好處。
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jīng)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jīng),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官。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tài)。嬰兒脫體后,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jié),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jīng)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肚臍 無非就是神闕穴(肚臍眼)以及上面點的中脘和神闕下面的關元 常灸這里 可以有效驅除胃腸方面的幾疾病比如胃痛 消化不好 等等 ?增加腸胃蠕動這些都可以
文章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艾灸肚臍眼的好處有哪些,這就可以使得臉上特別蠟黃的人們看起來面色紅潤的,而且使得自己腰背部的肌肉更加的強健,因此不會患上一些腰間盤突出或者是腰肌勞損等慢性的疾病。
Ys630.com相關知識
長期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好處
最近很火的艾灸,是中醫(yī)里面的代表之一,艾灸給予了人們豐富的。艾灸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長期艾灸肚臍眼的好處。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常見的艾灸方法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后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溫運脾陽,補中益氣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中脘灸能夠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補益氣血。每次灸30分鐘,隔日一次,15次為一療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經(jīng)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溫中健脾益胃、培補后天的作用,現(xiàn)代研究證明,足三里灸能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改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tǒng)有顯著的調養(yǎng)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農(nóng)歷)連續(xù)灸8天。
3、關元灸、氣海灸
關元又名丹田,為一身元陽之所;氣海為諸氣之海,是大補元氣、調節(jié)下焦氣機的養(yǎng)生保健重要穴位。灸關元、氣海能補腎陽、益精血、調沖任、行氣通瘀、散寒止痛。長期施灸可壯一身之氣,恢復虛損,調養(yǎng)陽氣不足、身體衰弱、怕冷乏力、遺精陽痿早泄以及月經(jīng)不調等。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隔日一次;連續(xù)灸30天為一療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個療程。
4、命門灸
命門即為生命之門,是滋腎壯陽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于腎氣不足、形體虛寒者,尤其是遺精陽痿早泄帶下泄瀉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連續(xù)灸3-6個月。
立夏艾灸的好處
1、有溫經(jīng)散寒之功效。到了立夏,天氣炎熱,雨水增多,加上空調的使用,人很容易寒氣,而艾灸是點燃灸草,本身就帶有熱量,可以溫熱刺激,起到溫經(jīng)通痹的作用。通過對一些經(jīng)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就可以達到溫經(jīng)散寒的目的,整個艾灸可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對于止腹瀉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顯著。
2、可以行氣通絡。我們知道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艾灸有打通氣血的功效,根據(jù)中醫(yī)的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jīng)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癥、扭挫傷等,效果非常好。
3、預防傳染病。艾草的味道也比較獨特,可以預防蚊蟲的叮咬,預防瘧疾和大腦炎,黃帝內經(jīng)里也曾經(jīng)記載過,艾灸可以預防狂犬病。
4、調節(jié)免疫。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jīng)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小孩子提抗力比較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
艾灸是近幾年興起的養(yǎng)身保健方法之一,可以用于多個穴位,一般都是通過艾灸穴位來達到保健效果。肚臍眼在中醫(yī)中也是一個穴位,學名叫神闕穴,艾灸肚臍眼對女人好處有哪些?艾灸肚臍眼有幾種方法?如果在艾灸過程中被燙傷應該怎么處理呢?女性朋友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臍”是什么
臍,俗稱肚臍眼。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后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y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jīng)絡之總樞,經(jīng)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jīng)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fā)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二、灸臍”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于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yǎng)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調節(jié)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艾灸肚臍時要注意三個問題,首先就是肚臍部位有損傷、患有炎癥者及懷孕的人不能艾灸,其二是吃的太飽或者什么都不吃也不能艾灸,最后一個就是在我們艾灸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將艾條離自己太近,這樣容易燙傷自己。
三、常用艾灸臍兩法是什么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xiàn)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神闕隔姜灸
隔姜灸最主要的就是姜片,隔姜灸的姜片需要老姜,最好根據(jù)病癥使用姜片,把姜片多刺一些小孔,然后放在自己的肚臍上面,再將艾條點燃,要注意艾條的溫度,不要太燙,這會使身體感到不舒服。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導讀:艾灸肚臍眼的功效。中醫(yī)稱肚臍為神闕,是個很重要的穴位。那么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功效?艾灸肚臍眼的功效,一起來看看。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jīng)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yōu)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xiàn)代綠色養(yǎng)生方法。艾灸肚臍眼的功效如下:
1、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2、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3、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4、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5、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那么如何艾灸肚臍眼呢?艾灸肚臍方法步驟,下面一起來看看。
艾灸肚臍方法步驟
1、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以感到溫熱為宜,固定不動。
2、回旋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復熏灸。
3、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像麻雀啄食一樣,上下來回熏灸。
以上三種灸法可循環(huán)反復施灸。每天施灸15-30分鐘,皮膚泛紅為度。每天灸一會兒對身體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灸完后喝一杯白開水。
常常對神闕穴進行保健灸療,可以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且對腹疼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以上就是一些艾灸肚臍眼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艾灸肚臍眼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艾灸肚臍眼要注意什么
中醫(yī)認為,肚臍有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的要穴,名叫“神闕穴”。神闕穴,被認為是經(jīng)絡之總樞,經(jīng)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jīng)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fā)疾病時,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關于艾灸肚臍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本文已經(jīng)清晰的為大家做了講述,在對文中所述內容有所了解后,大家在平時采用艾灸法進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自身的癥狀表現(xiàn)而選擇相應的部位進行艾灸。
艾灸肚臍可以天天做嗎
首先,我們要根據(jù)情況去分析,如果身體的癥狀比較嚴重,那么我們可以灸的時間灸一些,一天灸一次到兩次左右,但是有個前提就是自己的身體能吃得消!艾灸的時候心態(tài)要放好一些,畢竟艾灸是一個慢性調理過程。
其次,如果某種疾~病困擾我們很多年了,也就是慢性`疾~病,筆者覺得剛開始艾灸的時候要慢慢來,講究循序漸進,剛開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個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間休息兩天,之后在天天艾灸,如果前半個月艾灸感覺身體好很多,或者時間不充足,那么可以選擇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個星期灸兩次到三次,如果艾灸有上火的現(xiàn)象,可以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或者多喝水。
最后,如果是單純的為了保健而艾灸,那么選幾個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這些穴位,每次灸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堅持艾灸會慢慢的感覺的效果的。
艾灸肚臍的作用
1、神闕穴也就是肚臍眼。古代歷來禁止在此處扎針。有的小孩子愛摳肚臍眼,一定不要讓他們摳,這塊特別容易感染。
2、我們可以經(jīng)常艾灸神闕,對于身體虛寒,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效果非常好,還有,神闕穴離石門比較遠,如果想要孩子的話,別在關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闕就行了。
3、艾灸神闕穴有幾種方法??梢云教芍?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還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于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5、也可以把蔥、鹽炒熱了,分別包在兩個布袋里,交替溫熱神闕。鹽有溫里的作用,蔥能通竅,這兩個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會兒就會放屁,便意也來了。
6、古人經(jīng)常說要強壯我們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臍眼附近,有人說丹田是肚臍眼下三寸,有人說肚臍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臍眼里邊,丹田在深層。咱們也別管丹田在哪兒,反正您灸肚臍眼附近就能強壯先天之本。
用姜艾灸肚臍眼
1、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取生姜一塊,選新鮮老姜,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據(jù)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shù)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2、艾灸肚臍眼放姜是有好處的。這個生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的,這個肚臍眼是神闕穴的有溫中散寒的作用有補元氣的作用的,這個艾葉也是有溫中散寒的作用的,所以這些藥物的使用對于一些中焦脾胃虛寒可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說腹痛腹瀉等。
3、艾炷“灸是用艾絨做成的一個蠶豆大”寶塔“狀艾粒,放在皮膚穴位上點燃,或在”寶塔“下面墊上姜片或鹽末等,稱為隔姜灸、隔鹽灸。神闕穴的隔鹽、隔姜保健灸法,可間隔進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點灸之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點燃3~5個小”寶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溫熱舒適、稍有紅暈為度。隔姜艾灸肚臍。灸此穴可以提高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溫陽固脫,蘇厥救逆,補中理氣之功效?!夺t(y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高血壓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瘡、饑餓狀態(tài)的人,以及飯后2小時內最好不要灸。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中醫(yī)認為,肚臍有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的養(yǎng)生要穴,名叫”神闕穴“。神闕穴,被認為是經(jīng)絡之總樞,經(jīng)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jīng)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fā)疾病時,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不過在艾灸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5大方面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艾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醫(yī)治療方式,通過艾灸不同的穴位,可以改善人體的多種健康問題。當然,肚臍眼也時一個穴位,適當?shù)膶Χ悄氝M行艾灸的話,對于人體健康也有著一定的好處,比如說可以健脾和胃,利水消腫,行氣止痛,養(yǎng)生延年。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艾灸肚臍的好處!
一、艾灸肚臍眼能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眼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二、艾灸肚臍眼能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眼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三焦: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運行元氣、水谷和水液。對上、中、下三焦所屬臟腑的認識,除肝的分屬不統(tǒng)一外,其余均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三、艾灸肚臍眼能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藥物溫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四、艾灸肚臍眼能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五、艾灸肚臍眼能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臍灸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六、艾灸肚臍眼能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肚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艾灸肚臍眼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可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一般孩子小的時候,尿床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后,就需要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如果小孩經(jīng)常尿床,不僅孩子心理上會受到傷害,生理上也會受到傷害,而目前治療尿床的方法是很多的,其中艾灸也可以治療尿床,下面具體介紹艾灸肚臍眼治療孩子尿床的方法。
遺尿艾灸治療方法
遺尿癥(原發(fā)性遺尿)俗稱尿床,指年齡在3周歲以上的人夜間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而言。多發(fā)于4~14歲的兒童及老年人。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fā)性遺尿。繼發(fā)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jīng)病變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等疾患者稱為繼發(fā)性遺尿。
原發(fā)性遺尿的主要病因有下列幾種:大腦皮質發(fā)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現(xiàn)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心理因素;遺傳因素。
艾灸肚臍眼治尿床?步驟/方法:
1 關元為任脈之經(jīng)穴,小腸之募穴,配合中極灸之除能治療遺尿等病證外,亦具有防病保健和強壯的作用。而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jīng)的穴位,為足之三陰經(jīng)交匯點,如果灸之治療遺尿功效尤佳。特別是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的“合穴”,灸這里,除了能夠治療小兒遺尿等多種病證外,還可以防病保建和強壯身體。
2 從治療開始起,家長要注意每天晚上提前用鬧鐘把孩子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
3 還有就是要告訴孩子白天要多吃流質的東西,多喝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這樣可以讓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shù)1至10,然后再把尿排盡,能夠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注意事項: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尿床,那么很有可能是得了小兒遺尿了,這個時候可不要因為孩子尿床就責備,心理壓力大更不利于小兒遺尿的治療,可以按照文中介紹的方法慢慢的訓練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小兒遺尿就不藥而愈了。
小兒艾灸肚臍眼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xiàn)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shù)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1、溫灸時。
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
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距離適當。
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
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禁忌人群。
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大家在平時采用艾灸法進行養(yǎng)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自身的癥狀表現(xiàn)而選擇相應的部位進行艾灸。
小兒保健的艾灸療法
1、艾條溫和灸。
每次灸5-10分鐘,隔日或每3日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間歇7-10天再灸。若小兒出生后體質較弱,可在出生后3-6個月,開始身柱灸,每周或每月1次,連續(xù)灸3-6個月。
2、艾炷直接灸。
每次灸1-2壯,每周或10日1次。
3、艾炷隔姜灸。
每次灸3-5壯,隔1-3日或每周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
4、艾炷隔蒜灸。
每次灸3-5壯,隔1-3日或每周灸1次,連續(xù)灸1-3個月。
5、神闕隔鹽灸。
取神闕穴,每次灸3-10壯,隔日或每周1次,每次灸10-30分鐘。
導讀:肚臍眼是什么穴位?人的身體上住著各種經(jīng)絡和穴位,那么肚臍眼是什么穴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肚臍眼是什么穴位
在中醫(yī)學里,肚臍是個能夠防病治病的地方,是唯一人們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神闕。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官。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tài)。嬰兒脫體后,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jié),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
通過神闕穴治療內病是中醫(yī)外療法中的一種,用途非常廣泛,可用來治療腹痛、腹瀉等多種疾病。中醫(yī)認為,神闕穴及經(jīng)絡內連十二經(jīng)脈、五臟六腑。灸神闕穴,具有溫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回陽固脫的功效,補虛的效果非常好。
經(jīng)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那么神闕穴如何養(yǎng)生保健呢?神闕穴的保健養(yǎng)生方法,一起來看看。
神闕穴的保健養(yǎng)生方法
1、艾灸神闕穴保長壽
用艾條灸肚臍,是日常一種實用性很強的保健治療方法。我們可以把艾條的一端點燃,放在距離肚臍處皮膚2~3厘米處懸灸,持續(xù)時間為10~15分鐘。因為艾條本身就有溫通經(jīng)脈、理氣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闕,可發(fā)揮刺激穴位和進行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
2、按神闕穴助養(yǎng)脾胃
按摩臍部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瀉者可調,秘結者可通。方法:仰臥,兩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臍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順時針按摩36圈。然后,換左掌心按于臍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時針按摩36圈。
3、按神闕穴快速驅寒
臍乃先天之結蒂,后天之氣舍,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陽氣,具有溫通陽氣、散寒通絡的作用。可用兩手相疊,掌心對準并貼在神闕穴,每次15~20分鐘,每日1次。天氣越來越寒冷,平時可以試試按摩神闕穴就能幫助你快速驅寒。
以上就是一些神闕穴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神闕穴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艾灸熏肚臍眼治療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大致來說作用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神經(jīng)衰弱進行調理,第二個方面是對胃病尤其是胃炎或者是胃脘痛進行治療。一般來說,通過艾灸肚臍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效果。這種治療方式有助于緩解胃痛以及反胃嘔吐等諸多胃病導致的癥狀。另外胃寒的人也可以通過艾灸熏肚臍來治療。
要明確你是不是胃寒,胃寒的病人一般體現(xiàn)為胃部不能受寒,一吹到?jīng)鲲L或者是吃了冰冷的東西就會出現(xiàn)了胃脘的痛苦悲傷或者是拉肚子,很多病人實在都是脾胃虛寒的癥狀,如果是的話,艾灸是很好的辦法,就肚臍眼也行,因為肚臍眼這是個穴位,中醫(yī)叫神闕,這個穴位主如果溫陽散寒的,每每灸效果很不錯,可是你可以取胃的其他穴位,如中脘這個穴位,這個穴位位于肚臍與胸骨連線的中點,主如果用來治療胃痛,腹脹,食欲不振,嘔吐等脾胃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每每艾灸這些個穴位還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目前對于膽汁返流性胃炎,確實沒有什么特效的治療的方法,這種疾病目前認為跟心理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系,特別是長期精神緊張就容易誘發(fā),或者是休息睡眠不好也很容易誘發(fā),所以很麻煩,所以我建議你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補氣健脾的中藥,如淮山,茯苓,佛手,白藊豆等。
其實艾灸熏肚臍治療不但能夠起到治療胃病的作用,并且通過這個地方進行艾灸還能夠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能夠讓細胞得到活化,可以起到駐顏美容的效果,并且時常對肚臍進行艾灸能夠使得肌膚更加緊致,還能夠延年益壽以及益精氣。
艾灸肚臍眼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1、斂汗固表,澀精補虛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jīng)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jīng)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jīng)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5、通經(jīng)活絡,行氣止痛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jīng)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6、健脾和胃,生清降濁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艾灸的功效
1、溫經(jīng)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jīng)脈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
2、行氣通絡
經(jīng)絡分布于人體各部,內聯(lián)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jīng)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于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jīng)絡受阻,即可出現(xiàn)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jīng)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于瘡瘍、凍傷、癃閉、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3、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于手足,則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癥,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說明凡出現(xiàn)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颊?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于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于中風脫癥、腹痛吐瀉、痢疾等。
4、升陽舉陷
由于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靈樞·經(jīng)脈》篇云:“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癥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jīng)等作用,對衛(wèi)陽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5、調節(jié)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fā)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jié)陰陽補益的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