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鹽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鹽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鹽杜仲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說起鹽你一般會想到食用鹽,是作為調(diào)味品和促進對食物的鮮花吸收。在醫(yī)用上有一種鹽叫杜仲,其有這它特殊的作用和功效。對人也獨特的效果 。
一.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杜仲葉煎劑20g/kg給小鼠灌胃后1小時,2小時,3小時,小鼠的自發(fā)活動次數(shù)明顯減少并以2小時最明顯。熱板法實驗證實小鼠腹腔注射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2g/kg能提高小鼠致痛閾,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
二.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對心臟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醇沉液0.2g對豚鼠離體心臟具有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的作用。家兔靜注20g/kg,對靜注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ST段抬高和T波改變沒有對抗作用。
2.降壓作用 麻醉犬和貓靜注杜仲葉水煎劑0.4g/kg后血壓迅速下降,維持5分鐘后即逐漸回升;靜注1g/kg以上劑量時,血壓顯著下降,可維持較長時間。醇提取液也有降壓作用,但降壓幅度及維持時間都比水煎劑差。麻醉犬和貓的降壓試驗均證明,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在短期內(nèi)重復(fù)靜注給藥可產(chǎn)生快速耐受現(xiàn)象,連續(xù)給藥3-4次甚至不能出現(xiàn)降壓效應(yīng)。杜仲葉的水煎劑和65%乙醇提取液6g/kg靜注均可引起家兔血壓明顯下降。杜仲葉的水溶液、醇溶液、醚溶液及經(jīng)過提純的各個成分如糖類、生物堿、桃葉珊瑚甙、綠原酸給家兔靜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10g(生藥)/kg,連用10天,能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的遲發(fā)型超敏反應(yīng),并能對抗大劑量氫化可的松所致的T細胞百分比降低,可使荷瘤小鼠外周血中T細胞百分比增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細胞功能增強,對細胞免疫顯示雙相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小鼠每日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共6天,具有提高小鼠吞噬碳墨粒的作用,其對小鼠血中炭粒廓清率與灌服3g/kg黃芪、黨參組作用大致相當(dāng)。杜仲葉水煎劑12g/kg灌服,對氫化可的松作用下小鼠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功能有明顯影響,使吞噬活力增加,表明杜仲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炎作用 大鼠灌服杜仲葉醇提取液10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抑制作用,但作用比水楊酸鈉弱。大鼠灌服杜仲葉水煎劑6g/kg,對蛋清性足腫有明顯抑制作用,能使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減少,但對摘除腎上腺大鼠的外周血中的嗜酸粒細胞未見減少,說明杜仲葉的作用有賴于腎上腺的存在。杜仲葉水煎劑10g/kg,給藥5天,可使小鼠血中淋巴細胞百分率顯著降低,幼年小鼠胸腺萎縮;杜仲葉煎劑10g/kg,連續(xù)8天,可使血漿皮質(zhì)醇含量顯著增加,并可使大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
5.對糖代謝的影響 杜仲葉煎劑10g/kg,每日灌胃2次,連用8天,可使小鼠肝糖原含量顯著增高,使血糖含量亦顯著升高。
6.對于宮的作用 杜仲葉水煎劑和醇提取液對離體大鼠子宮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對抗乙酰膽堿對于宮的興奮作用。
7.其他作用 10%杜仲葉水煎劑由小鼠自由飲服30天,有明顯抗凍作用,能明顯延長小鼠在-3℃溫度下的存活時間。枝葉水浸膏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測定法觀察到杜仲葉水煎劑10g/kg灌胃能顯著提高小鼠血漿中的cAMp和cGMp水平。8.毒性 杜仲葉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8.64 ±0.59g/kg。每日給小鼠灌服杜仲葉水煎醇沉液40g/kg,連服3d,未見有異?,F(xiàn)象。杜仲水煎醇沉液12g/kg給大鼠灌胃,連續(xù)21天,也未發(fā)現(xiàn)有組織學(xué)的改變。
【炮制】
1.杜仲葉:除去雜質(zhì),切絲,篩去灰屑。
2.鹽炒杜仲葉:取凈杜仲葉,用鹽水噴勻,稍悶,炒至有焦斑。每杜仲葉100kg,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鑒別項。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陰涼干燥處。
【性味】微辛;性溫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主腰背疼痛;足膝酸軟乏力;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一般像杜仲不要自己加工食用,還需詢問有資質(zhì)的醫(yī)師進行詳細指導(dǎo),才能進行食用,以免導(dǎo)致不必要的麻煩。道然也因人而異,畢竟人與人的體質(zhì)不一樣。
杜仲作為一種古老的樹種,也是一味補腎養(yǎng)肝的中藥,下面小編為你介紹鹽杜仲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與生杜仲的區(qū)別有哪些?生杜仲為未炮制生品,段面絲纏不斷,以壯筋骨見長;炒杜仲是用鹽水炒斷絲,以補肝腎,止血、降壓要效果好點。那么,鹽杜仲是怎樣?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鹽杜仲是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jīng)炒制后,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鹽杜仲能補腎壯骨,安胎,治腎虛腰痛,陽痿滑精,胎動不安,高血壓癥。
一般杜仲有3種炮制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凈,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干。
2、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jīng)炒制后,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制炭:取杜仲塊,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fù)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或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后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
他們的功效各不相同:
1、杜仲舒筋補肝力大,治肝虛風(fēng)動,頭暈?zāi)垦?,肝虛濕阻,陰下濕癢;
2、鹽杜仲補腎壯骨,安胎,治腎虛腰痛,陽痿滑精,胎動不安,高血壓證;
2、杜仲炭,補益肝腎,止血,治肝腎虛弱,沖任不固之經(jīng)水不凈,崩漏下血。
一、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
(一) 杜仲抗腫瘤作用
現(xiàn)代藥理實驗證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與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有關(guān)。根據(jù)報道,杜仲所含的京尼平苷酸甲酯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二) 杜仲利尿作用
杜仲的各種制劑對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xiàn)象。對正常大鼠、小鼠亦有利尿作用。杜仲中含鉀0.4%,故推論利尿可能與鉀有關(guān)。
(三)杜仲降壓作用www.cndadi.net
樹皮的提取物及煎劑對動物有持久的降壓作用。用其浸膏5毫升(生藥1~2克)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后產(chǎn)生顯著的降壓作用,可持續(xù)2~3小時,呈"快速耐受"現(xiàn)象。
(四)杜仲適用于
1、肝腎虧虛:證見眩暈、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多見于高血壓病、眩暈癥、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慢性腎臟疾病、脊髓灰質(zhì)炎等。
2、腎氣不固:證見尿頻或尿有余瀝、陰下濕癢、陽痿、孕婦體弱、胎動不安或腰墜痛等。多見于慢性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礙、不育癥、先兆流產(chǎn)或習(xí)慣性流產(chǎn)等。
3、用于慢性關(guān)節(jié)疾病、骨結(jié)核、痛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出現(xiàn)肝腎虧虛征候者。
(五)杜仲禁忌
杜仲性味平和,補益肝腎,諸無所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相關(guān)閱讀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大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鹽杜仲對身體有好處,常吃能減少很多疾病.所以很多人家也會選擇在家里備一些鹽杜仲來預(yù)防一些疾病或者治療一些疾病.大家都知道鹽杜仲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鹽杜仲究竟有哪些功效呢?鹽杜仲在那些方面有神奇的功效呢?鹽杜仲是怎樣發(fā)揮這些神奇的功效的呢?對于很多信賴中藥但是又害怕副作用的人來說,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杜仲作為一種古老的樹種,也是一味補腎養(yǎng)肝的中藥,鹽杜仲是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jīng)炒制后,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鹽杜仲能補腎壯骨,安胎,治腎虛腰痛,陽痿滑精,胎動不安,高血壓癥.1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及陽痿、尿頻等癥.2用于肝腎虧虛,下元虛冷的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xí)慣性流產(chǎn)等.3現(xiàn)代臨床用于高血壓癥,有可靠的降血壓作用.對于高血壓,炒杜仲大于生杜仲.但重復(fù)給藥,易產(chǎn)生耐受性使用注意:1,炒用比生用效果好.2,本品為溫補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鹽杜仲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選擇鹽杜仲就是告別了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轉(zhuǎn)而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轉(zhuǎn)變是對自己負(fù)責(zé),任也是對家人負(fù)責(zé)任的一種表現(xiàn).
杜仲從古至今被大家看做是一味非常珍貴的藥材,有著非常稀奇的作用和功效,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聽說過杜仲,但是對于杜仲的作用與功效都不是很了解。杜仲有很好的補腎功效,對于初產(chǎn)婦還有安胎凝神的神奇效用,是一味不錯的補養(yǎng)佳品。
杜仲的功效非常多,大致算一下可以補腎養(yǎng)氣,還有很好的緩解老年朋友慢性關(guān)節(jié)疾病的神奇作用。另外,對于患有高血壓的老年朋友還有很好的降血壓的功效,今天還為大家介紹以下幾種杜仲的功效和作用:
杜仲的作用與功效:
可治腰脊酸疼,肢體痿弱,遺精,滑精,五更泄瀉,虛勞,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動不安,胎漏欲墮,胎水腫滿,滑胎,高血壓。
1、肝腎虧虛:表現(xiàn)為眩暈、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常見于高血壓病、眩暈癥、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慢性腎臟疾病、脊髓灰質(zhì)炎等。
2、腎氣不固:表現(xiàn)為尿頻或尿有余瀝、陰下濕癢、陽痿、孕婦體弱、胎動不安或腰墜痛等。常見于慢性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礙、不育癥、先兆流產(chǎn)或習(xí)慣性流產(chǎn)等。
3、用于慢性關(guān)節(jié)疾病、骨結(jié)核、痛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出現(xiàn)肝腎虧虛征候者。
杜仲的作用與功效雖然很多,但是虛火太旺的朋友不適宜服用,在這里還要提醒大家,是藥三分毒,杜仲雖然藥用價值比較豐富,被我們所認(rèn)可,但是不要長期服用一種藥物,容易產(chǎn)生依賴性。應(yīng)該在醫(yī)生的配合指導(dǎo)下進行服用。
杜仲我們知道是比較常見的中藥,杜仲樹皮同樣有很好的藥用作用,是比較名貴的一種中藥材,有補肝腎的作用,有強健筋骨的效果,對于女性來說還有一定的安胎的作用,平時如果出現(xiàn)腰膝酸痛,出現(xiàn)陰下濕癢等癥狀的時候,都可以通過杜仲樹皮來進行治療,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nèi)容。
杜仲樹皮的作用與功效
1、杜仲樹皮功用主治: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療腰肌酸疼、足膝萎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等。
2、杜仲樹皮含有B2和微量的維生素B1,以及銅、鐵、鈣、磷、硼、鋅等13中元素,這些都是人體所必需的,適當(dāng)服用杜仲皮可以預(yù)防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杜仲樹皮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從而使體重下降,降低中性脂肪,具有很好的預(yù)防衰老、強身健體的作用。
4、杜仲樹皮含有17種游離氨基酸,其中有7種是人體必需但是又不能合成的,利用杜仲皮泡茶、泡酒喝可以補充這類氨基酸。
5、杜仲樹皮還具有食用作用,在煲湯的時候加一些杜仲皮不僅味道更鮮美還能補充多種身體所必需物質(zhì)。
杜仲樹皮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熱量消耗,從而降低體重,并且具有很好的預(yù)防衰老的作用。
杜仲樹皮怎么吃
1、杜仲樹皮磁石粥
材料:磁石40克,杜仲樹皮10克,粳米100克,豬腎1只。
做法:將磁石搗碎;杜仲樹皮制后切絲放入沙鍋內(nèi),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煮1小時后,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淘凈;豬腎洗凈,剔除腰臊,切成小丁,氽燙一下去其腥味;粳米、豬腎丁、杜仲樹皮、磁石汁,放入沙鍋內(nèi),加蔥、姜、清水適量,用旺火燒沸后,轉(zhuǎn)用小火煮至米爛成粥。
2、杜仲樹皮寄生茶
材料:杜仲樹皮、桑寄生各等分。
做法:共研為粗末。每次10克,沸水浸泡飲。
功效:用于高血壓而有肝腎虛弱,耳鳴眩暈,腰膝酸軟者
大家都知道杜仲湯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川杜仲(鹽水炒去絲)1兩。
【功能主治】腎虛腰痛腳軟。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
【摘錄】《不知醫(yī)必要》卷二
【處方】杜仲(去粗皮,微炙,為細末)3兩,生地黃汁3合。
【功能主治】腳氣緩弱腫疼。
【用法用量】上藥先將杜仲末以水2盞,煎至1盞,去滓,入地黃汁3合,酒2合,再煎3-5沸,溫服,空腹、近晚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一
【處方】杜仲(去粗皮,酒浸,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秦艽(去苗土)1兩,石斛(去根)1兩,栝樓根1兩,續(xù)斷1兩,五加皮(銼,焙)1兩,牡丹皮1兩,芍藥1兩,當(dāng)歸(銼,焙)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勞動傷腰卒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酒少許,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五
【處方】杜仲(去皮,銼,炒)1兩1分,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轉(zhuǎn)筋。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加生姜3片,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
【處方】肉桂1錢,烏藥1錢,杜仲1錢,生地1錢,赤芍1錢,丹皮1錢,歸尾1錢,胡索1錢,桃仁1錢,川斷1錢。
【功能主治】腰脊傷痛。
【用法用量】加童便、酒,煎服。
【摘錄】《傷科補要》卷四
【處方】杜仲(去粗皮,炙,銼)2兩,牡蠣(燒)1兩半,麻黃根1兩半,黃耆(銼)1兩,白術(shù)(銼)1兩,肉蓯蓉(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銼)1兩,芍藥1兩,甘草(炙,銼)半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羸,夜多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杜仲(去粗皮,涂酥炙)1兩1分,萆薢1分,桂(去粗皮)1分,白術(shù)1兩1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主肺勞虛寒,腰背苦痛,難以俯仰,短氣,唾如膿膠。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大棗3枚(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處方】杜仲(去粗皮,銼,炒)2兩,人參1兩,阿膠(炙令燥)1兩,芎?1兩,當(dāng)歸(微炙)2兩,艾葉1把(焙)。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卒然下血不定,令胎不安,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酒1盞,加大棗3枚(擘),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相次3服,腹中當(dāng)暖即血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杜仲湯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野杜仲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四棱子、金絲杜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黑杜仲(《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大花衛(wèi)矛 的 根、根皮 或 樹皮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0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圓筒形,灰綠色,折斷后有白絲;幼枝黃綠色,有4棱。單葉對生,薄革質(zhì),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邊緣具均勻的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下面主脈明顯隆起;葉柄長約0.5~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花5~9,總花梗長達5厘米;花大,白色,直徑達2厘米,4數(shù);花瓣圓形,面上有皺紋;雄蕊有細長花絲;子房每室有6~12顆胚珠。蒴果有4銳棱,成熟時呈黃色。種子黑色,外被深紅色的假種皮?;ㄆ?~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溝谷林緣,常見于石灰?guī)r山地。分布浙江、江西、甘肅、陜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皮、樹皮含硬橡膠,樹皮中含量為3.38~17.25%。
【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閉經(jīng),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腰痛:大花衛(wèi)矛樹皮或根皮一兩,大活血一兩,柘藤根一兩。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的野杜仲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野杜仲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藤杜仲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藤杜仲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藤杜仲的功效等。
【別名】土杜仲(《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紅杜仲(《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 杜仲藤 或 毛杜仲藤 的 莖 或 根 。秋后采收。
【原形態(tài)】①杜仲藤,又名:結(jié)衣藤、九牛藤、白皮膠藤、小白皮藤、假杜仲。
【化學(xué)成份】毛杜仲藤皮含生物堿、酚類、有機酸、糖類。
【性味】①《陸川本草》:"苦澀,微溫。"
【功能主治】①《陸川本草》:"強筋骨,治腰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陸川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藤杜仲,我們知道藤杜仲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杜仲葉的簡介
杜仲葉不僅與杜仲皮有相同的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而且來源更豐富,成本更低。具有較好的開發(fā)利用前景。杜仲的別名絲棉樹、絲棉皮、玉絲皮。在植物分類學(xué)上屬杜仲科杜仲屬,僅一屬一種,極其珍稀。我國是在地球第四紀(jì)(距今200多萬年以前)冰川侵襲后,世界上杜仲的唯一幸存地。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西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杜仲就被列為上品,并明確記載杜仲藥效:“主治腰脊疼,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不老。” 杜仲為我國特有的被列為國家第二類保護植物。
杜仲葉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樹皮含杜仲膠6~10%,根皮約含10~12%,為易溶于乙醇,難溶于水的硬性樹膠。此外,還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堿0.066毫克%、果膠6.5毫克%、脂肪2.9毫克%、樹脂1.76毫克%、有機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維生素C20.7毫克%、醛糖、綠原酸。種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麻酸67.38%、亞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櫚酸4.68%。果實含膠量可達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2、功效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胎動不安,高血壓。內(nèi)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劑,每夜取一劑,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減一,濾取汁,以羊腎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頓服。用鹽、醋和之亦得。(《篋中方》)。
3.2、治腰痛:川木香一錢,八角茴香三錢,杜仲(炒去絲)三錢。水一鐘,酒半鐘,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統(tǒng)》思仙散)。
3.3、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丹參二兩,芎藭一兩半,桂心一兩,細辛三分。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兩沸,每于食前溫服。(《圣惠方》杜仲散)。
3.4、治中風(fēng)筋脈攣急,腰膝無力:杜仲(去粗皮,炙,銼)一兩半,芎藭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姜一棗大,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風(fēng)。(《圣濟總錄》杜仲飲)。
杜仲葉的市場信息
1、杜仲葉的價格
杜仲葉的價格約為8元/斤。
2、杜仲葉的選購方法
杜仲葉面呈橢圓形或卵形,長7-15cm,寬3.5-7cm。表面黃綠色或黃褐色,微有光澤。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成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具短葉柄。質(zhì)脆,搓之易碎,折斷面有少量銀白色橡膠絲相連。氣味,味微苦。
3、杜仲葉的保存方法
杜仲葉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杜仲散。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熟干地黃1兩,桂心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3分,續(xù)斷半兩,芎?3分,石斛1兩(去根,銼),當(dāng)歸3分(銼,微炒),萆薢1兩(銼),牛膝半兩(去苗),木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傷虛,腰間疼痛,四肢少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肉桂1錢,烏藥1錢,杜仲1錢2分,赤芍1錢,當(dāng)歸1錢,丹皮1錢,桃仁1錢,續(xù)斷1錢,玄延索1錢。
【功能主治】中部腰痛傷。
【用法用量】童便煎服。
【摘錄】《傷科方書》
【處方】杜仲1兩半(去粗皮,微炙,銼),蛇床子3分,五味子半兩,熟干地黃1兩,桂心3分,巴戟1兩,菟絲子1兩半(酒浸3宿,曬干,別搗為末),牛膝1兩(去苗),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鹿茸1兩(去皮,涂酥炙微黃),車前子1兩,石龍芮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五臟氣乏,腰腳痛不能行,陰痿,小便余瀝。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杜仲(去粗皮,炙,銼)2兩,黃耆(銼)3兩,牡蠣(煅赤)3兩,麻黃根5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fēng)虛多汗,夜臥尤甚。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煎敗扇湯調(diào)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石斛3分(去根,銼),檳榔3分,當(dāng)歸3分(銼,微炒),牛膝3分(去苗),桂心3分,丹參3分(去蘆頭),木香3分,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3分,茴香子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膀胱虛,冷氣攻注,腰胯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加皮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芎?1兩,人參1兩(去蘆頭),萆薢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或有所觸,胎動不安,以致腰痛,及臍腹內(nèi)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牡蠣1兩半(燒為粉),麻黃根1兩半,白術(shù)3分,白茯苓3分,黃耆1兩(銼),白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羸,夜多盜汗,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丹參半兩,生干地黃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當(dāng)歸1兩,赤茯苓半兩,芎?半兩,續(xù)斷半兩,五加皮半兩,羚羊角屑1分,牛膝半兩(去苗),桂心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勞,腰脊疼痛,不可俯仰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茹1分,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處方】杜仲、防風(fēng)、川芎、川斷、獨活、甘草、歸尾、小茴香、陳皮、生地、白芍、澤蘭、延胡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氣血虛而外邪乘之,腰痛不能屈伸者。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處方】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馬芹子1兩(微炒),萆薢1兩(銼),續(xù)斷1兩,橘子仁1兩,牛膝1兩(去苗),牽牛子1兩(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腰痛,膝疼痛。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杜仲丸”(見《圣濟總錄》)。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杜仲6分,蛇床子6分,五味子6分,干地黃6分,木防已5分,菟絲子10分,蓯蓉8分,巴戟天7分,遠志8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益氣補虛。主男子羸瘦,短氣,五臟痿損,腰痛不能房室。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用酒送下,日3次。長服不絕佳。
【摘錄】《千金》卷二十
【處方】杜仲1兩(去皮,杵令爛,以好酒浸1宿,焙干),肉桂半兩,牡丹皮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腎氣虛弱,榮傷過度,有所虧損,腰痛連小腹疼痛,俯仰惙惙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
【摘錄】《百一》卷十一
【處方】杜仲、牡蠣各等分。
【功能主治】病后體虛多汗。大病愈后,多虛汗及眼中流汗。傷寒濕溫,汗出遍體如水。傷寒后未平復(fù)合,陰陽相易,力劣汗出,及鼻衄頭疼。
【用法用量】每服5匕,暮臥水調(diào)下,不止更作。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見《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杜仲4錢,阿膠(炙)3錢,防風(fēng)3錢,狗脊3錢,川芎3錢,芍藥3錢,細辛3錢,五加皮3錢,萆薢3錢,杏仁(炒)1錢。
【功能主治】妊娠腰疼,痛不可忍,或連胯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2合,煎取1合,去滓溫服。
【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杜仲散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杜仲藤。
【別名】藤杜仲、藤仲、土杜仲、雞腿藤、牛腿子藤、白皮膠藤
【來源】為夾竹桃科杜仲藤屬植物 毛杜仲藤 parabarium huaiting Chun et Tsiang,以 老莖 及 根 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切片曬干用。
【性味】苦、微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活絡(luò),強筋狀骨。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腰肌勞損,腰腿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莖皮及干葉研粉撒患處。
【備注】(1)本品有小毒,過量服用可出現(xiàn)頭暈、嘔吐等癥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來源】衛(wèi)矛科 杜仲藤 Euonymus chinensis Lindl.,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
【性味】微辛、澀,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強壯筋骨。主治風(fēng)濕腰腿痛,跌打損傷,高血壓。
【用法用量】1~2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杜仲藤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yīng)該在充分了解了杜仲藤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