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用什么鍋藥效最好?
養(yǎng)生中藥湯。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如何避開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煎中藥用什么鍋藥效最好?,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煎中藥講究的是大火燒開后小火慢慢煎熬、使藥性充分入湯,從而最大可能的保證藥效。煎中藥不僅講究方法,對器皿也是有著特殊的要求的。它不能是我們平時做飯炒菜的鍋,尤其是不能用含金屬成份的鋁鍋、鐵鍋和銅鍋,這有可能使中藥發(fā)生毒副作用。
選什么器皿煎中藥最好
煎中藥首選砂鍋,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容易與藥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均勻,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制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
如何選擇一個優(yōu)質(zhì)砂鍋
要看顏色:優(yōu)質(zhì)的砂鍋顏色大多是白色的,因為白色的陶器中富含氧化鐵成分比較多,人工添加的色素含量比較少,相對來說雜質(zhì)就比較少。這樣的砂鍋加熱以后不會產(chǎn)生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比較適合用來烹調(diào)食物。
要看陶質(zhì):優(yōu)質(zhì)的砂鍋表面光亮均勻,沒有突出的砂粒,摸著比較光滑、細膩,不粗糙。因其在制作的過程當中攪拌的比較均勻,所以不易開裂。如果砂鍋表面不夠光滑,觸摸時有粗糙感,說明陶土攪拌得不均勻?;蛘呙饣?,但是能看到有小孔,這就說明在燒制的過程中,陶土內(nèi)氣泡較多。這兩種砂鍋使用時都容易開裂,所以大家選購時一定要小心。
要看形體:優(yōu)質(zhì)的砂鍋結(jié)構(gòu)合理,鍋體很勻稱,放在平面上很平穩(wěn),不會晃動。然后看鍋蓋,我們可以稍微多轉(zhuǎn)幾下。如果轉(zhuǎn)動時鍋蓋很平滑與鍋口緊實地貼合在一起,說明這個砂鍋的結(jié)構(gòu)沒有問題。
要聽聲音:這點非常重要。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托起砂鍋,用鍋蓋輕敲砂鍋的側(cè)面,如果聽到的回聲響亮清脆,說明砂鍋的密度高,燒制程度好,沒有和不易產(chǎn)生裂紋;如果敲擊后回聲比較沉悶,說明砂鍋的密度低,燒制的程度不好,或者已有裂紋,使用時使用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砂鍋的保養(yǎng)
沙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讀: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那么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
中藥湯劑最重要的就是煎藥的過程了,煎藥的方式要對,時間要對,而熬中藥的器皿則更要對。器皿不對,就會影響中藥的療效。那么熬中藥用什么鍋最好?
中醫(yī)表示,熬中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
至于鋁制品,人們就有些爭議了。因為既然鋁制品作為餐具長期使用是安全的,那些短期或偶爾用來煎中藥,也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中藥處方中有一些酸性或堿性較強的藥物,如烏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硼砂等,最好不用鋁制器具來煎藥。
銅質(zhì)器具和鐵制器具也不建議被用來熬煮中藥。銅制器具,古人歷來不主張用來煎藥,因為銅會導致人體中毒。鐵制器具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廣,但煎中藥且不適合。鐵可以與中藥中的鞣質(zhì)起反應,生成鞣酸鋁、鞣酸鐵,產(chǎn)生黑綠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惡心、嘔吐。鋁、鐵還會與朱砂等含重金屬的中藥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有毒的游離汞。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希望大家在熬中藥的時候能夠選對容器,讓藥效發(fā)揮得更好。那么如何挑選砂鍋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如何挑選砂鍋
1、看顏色,好的砂鍋大多是白色,氧化鐵色素少,雜質(zhì)少。
2、看陶質(zhì),好的砂鍋,表面光亮均勻,沒有突出的砂粒摸著光滑,說明陶土攪拌均勻,不多見到小孔。
3、看形體,好的砂鍋結(jié)構(gòu)合理,鍋體很均勻平放很平,檢查鍋蓋,轉(zhuǎn)一下,鍋蓋扣蓋緊密且不變型。
4、選購時將一只手拿鍋,另一只手輕輕敲擊鍋體,看聲音是否清脆,如有沙啞聲音即說明砂鍋有裂紋,最好不要購買。
5、根據(jù)需要購買砂鍋。一般來說,煎藥用不需要陶質(zhì)很好的砂鍋,選購價格便宜無滲漏的砂鍋即可。燉食品的鍋要求較高,最好選擇質(zhì)量好的白色砂鍋。
6、熬過中藥的砂鍋不宜用于燉菜、熬湯,同樣,凡用于燉、熬食品的砂鍋也不要用來煎中藥。
7、砂鍋通常底很厚,要緩慢加熱,就是開始不要用大火,直到整體都熱起來后再用大火,否則不管什么砂鍋都容易裂。
另外,熬藥不能用熱水,應用涼水。還要注意火候,一般用武火(急火)煮開,再用文火(小火)慢熬。遇到有特殊要求的,應該按醫(yī)囑煎熬。
以上就是一些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本文導讀:煎煮中藥,大家知道煎煮中藥要用什么樣的鍋最好呢?煎煮中藥的鍋有哪些要求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煎煮中藥用什么樣鍋。
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jīng)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鳳凰中醫(yī)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毒副作用。
另外,熬藥不能用熱水,應用涼水。還要注意火候,一般用武火(急火)煮開,再用文火(小火)慢熬。遇到有特殊要求的,應該按醫(yī)囑煎熬。通過以上內(nèi)容的介紹,您知道煎煮中藥用什么鍋最好了吧。
中藥是由很多的藥材組合而成,我們在服用中藥的時候都是需要通過煲藥的方法,首先我們需要清洗藥材,然后在藥材放在鍋里面進行慢煮,正常情況下是需要煲1個小時左右才可以將藥材的味道完全的釋放在水中,大家煲藥是需要按照醫(yī)生的意見去煲藥的,還需要注意火候等,避免藥材煲干。
1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xiàn)在人們熬藥經(jīng)常是打開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最好是把燒開的水放涼后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的化合物發(fā)生反應,影響藥效。
2先煎后煎分藥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10分鐘后再放入其他藥物。
有些藥方要求一味藥或幾味藥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藥煎10分鐘后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藥材久煎無效,如鉤藤等;有些藥材帶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
此外,有些藥久煎卻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藥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40分鐘,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開蓋關(guān)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fā)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fā)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這些揮發(fā)性藥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nèi)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jīng)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滋補藥應微火久煎,便藥、傷風感冒藥用猛火、時間短。
煎藥最好用砂鍋,因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臟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5藥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的藥汁多少非常關(guān)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為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里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6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藥咕嘟咕嘟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充分溶解,藥效就會受影響。
什么中藥止癢藥效果最好的
1、花椒止癢藥效果好
花椒是烹調(diào)中常用的芳香佐料,其實,花椒是一種止癢的中藥。所以,入秋后,如果出現(xiàn)瘙癢的情況,可以試試。
花椒在我國古代各種本草典籍多有收錄,并被歸入祛寒類的中藥中,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止癢的作用?,F(xiàn)代研究也表明,花椒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腫等作用,對多種細菌,特別是皮膚表面的細菌有很好的抑制功效。因此,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癥、神經(jīng)性皮炎、腳氣及外陰瘙癢等皮膚科疾病。
2、馬齒莧止癢藥效果好
皮膚用清水洗凈,拿一小部分馬齒莧搗爛抹在患處;其余部分煮水喝;撈出來的馬齒莧放點醬油、醋和香油拌著吃。
3、艾葉油止癢藥效果好
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jīng)。功能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F(xiàn)代報道,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4、千里光止癢藥效果好
根據(jù)皮炎部位的大小,取適量的千里光,加水煮沸15-30分鐘,取液待溫度適宜,先熏后洗,每天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即可見效。民間也有用“八干柴”的樹枝,煮液熏洗。八干柴的特征是外皮枯干粗糙,有棱邊。
5、川椒止癢藥效果好
取川椒40克研成粗末,加水2000毫升充分浸泡后,煮沸取濾液稍涼后蘸洗,浸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治療期間禁用肥皂、熱水洗浴,忌食魚腥、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蚊蟲叮咬止癢的方法
1、肥皂涂抹止癢。蚊蟲叮咬時,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種致癢的物質(zhì)——蟻酸。肥皂的堿性與蟻酸的酸性中和后迅速消除痛癢。
2、用西瓜皮反復擦拭蚊蟲叮咬處,即可止癢。
3、取少量藿香正氣水,涂抹于被叮咬處,半小時左右,瘙癢既可減輕或消除。
4、取少許牙膏,或碾碎的薄荷敷在被叮咬處,立刻會感到清涼愜意,癢意頓消。
5、取一兩片阿司匹林,碾成粉末,用涼水調(diào)成糊狀,涂抹于患處,也可減輕或消除瘙癢。
6、鮮馬齒莧莖葉止癢。用莖葉少許,在手里揉搓出水后,涂擦患處,具有止癢消腫效果。
7、切成片的大蒜止癢。在被蚊蟲叮咬處反復擦一分鐘,有明顯的止痛止癢消炎作用,即使被咬處已成大包或發(fā)炎潰爛,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小時后即可消炎去腫,潰爛的傷口24小時后可痊愈。皮膚過敏者應慎用。
常用的外用止癢藥有哪些
苯佐卡困軟膏:成軟膏劑;本品有持久止痛、止癢作用,僅供外用,2%~5%軟膏,涂敷患部,每日1~2次。過敏體質(zhì)者可能局部或全身性過敏反應(可吸收進入血液)。
達克羅寧:軟膏劑,外用溶液劑;對皮膚有止痛、止癢及殺菌作用,外用適用于燒傷、擦傷、蟲咬傷、痔瘡、潰瘍、褥瘡、癢疹等的止痛、止癢。有家族過敏史者慎用,可能有輕度刺激或刺痛,嘔可見有蕁麻疹、腫脹和水腫等不良反應。
花露水:主要用于殺菌消毒、祛痱止癢等;直接用于患處,儲存室溫度應小于35%,溫度過高,易引起火災。花露水含有樟腦、桉油等成分,對一些有破潰和滲出的皮膚不適合使用,酒精過敏者慎用,兒童使用應注意稀釋。
皮炎平軟膏:本品長期使用會產(chǎn)生藥物依賴,真菌引起的瘙癢禁用。
綠藥膏:主要含鹽酸克林霉素,對于蟲咬皮炎效果較好,屬于抗生素類藥物。敏感皮膚、破潰皮膚慎用。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生病都會選擇用中藥來治療,都覺得中藥治療的效果好,而且不會有副作用。中藥湯劑是主要是以水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是以藥物的性能,體積,吸水量和藥量而定不可過多,也不能太少了。中藥用的水分是相當?shù)闹匾?。那么,煎中藥的時候該如何把握加水的多少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煎中藥要加多少水?
傳統(tǒng)加水法
將中藥置于砂鍋內(nèi),用手將藥攤平,然后加入高出藥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使用最多,但是準確度稍差。若藥中花(如旋復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調(diào)理、滋補類藥,頭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藥,頭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頭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傳統(tǒng)加水法準確,但是,若遇到藥物量多時,加水量則顯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藥物的總重量,確定加水量。將配好的中藥(1劑)稱一下重量,然后根據(jù)1克中藥加10毫升水的原則,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給二煎用。例如,滋補調(diào)理藥人參養(yǎng)榮湯,藥物總重量為150克,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該方法加水準確,特別是藥物種類多、藥量大的中成藥方劑更為適宜。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但較準確。
煎中藥加多少水,大家看明白了嗎?在煎中藥的時候,一定不能加熱水,因為熱水加入生藥的時候,生藥的外層組織會因為高溫的沖擊,馬上凝固,會阻礙水分的滲入,會大大的影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從而會影響中藥的藥效,所以建議大家是選擇用冷水煎中藥。
導讀:煎中藥用什么容器好?中藥的煎煮,影響到中藥的藥效。煎藥方法不同,中藥藥效不同。那么煎中藥用什么容器好?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煎中藥用什么容器好
《醫(yī)學源流論》中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故對煎藥容器的選擇不可隨意,因為它可以直接影響所煎中藥的療效。那么煎中藥用什么容器好?
1、砂鍋、瓦罐
這幾種陶制品性質(zhì)穩(wěn)定,熬制過程傳熱比較慢,受熱均勻,不易熬糊,是熬藥的首選器皿。但是使用這些容器熬藥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新的砂鍋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鍋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點水煮一煮,刷干凈后再熬藥就可以了;二是砂鍋一定不要在沒水的情況下干燒。
2、搪瓷鍋
搪瓷鍋或耐熱的玻璃器皿,可以作為熬藥的次選。不過選擇時也要注意,要用沒有彩釉的搪瓷鍋,因為彩釉可能含鉛,會污染藥液。如果搪瓷鍋有掉瓷或裂紋也不要用了。
3、不銹鋼鍋、銅鍋
不銹鋼或銅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fā)生反應,并且比較容易清洗。但是這兩種鍋傳熱比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燒干,藥材粘在鍋壁上,易將藥熬糊,所以用這種鍋熬藥過程中最好不時攪動一下以免熬糊。
4、高壓鍋、電飯煲
現(xiàn)在廚房小家電十分普及,它們能不能用來熬藥呢?答案是不能。因為這些電器多是在高壓或密閉的環(huán)境中悶煮,藥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進入藥液,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藥渣中,降低了藥效。
所以,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鍋為最好,其次為不銹鋼鍋、搪瓷鍋以及耐高溫的玻璃器皿,因為這些容器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zhì),不易與所煎中藥的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一定忌用鐵鍋和鋁鍋,因為這些元素可與中藥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不利于疾病的治療。
選好了煎煮容器,那么如何煎煮中藥呢?煎煮中藥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煎煮中藥的方法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即可,忌用反復煮過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藥。
2、加水量:經(jīng)驗加水量是超過藥物表面3~5cm;理論計算是按每1g中藥加水10mL計算,將總水量的70%用于頭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應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則,也就是說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
4、煎煮時間:煎煮時間從沸騰后計算,一般解表藥頭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補藥頭煎30~40min ,二煎25~30min??刂萍逯髸r間是因為長時間高溫煎煮,會使植物細胞遭到破壞,使藥液中不溶性的無效成分增加。而且長時間煎煮還有將藥煎焦煳底的危險。
5、煎煮次數(shù):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藥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藥成分。煎煮后及時濾出煎液,并將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以上就是一些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平時很多的朋友在身體出現(xiàn)了某些疾病的時候都會選擇通過中藥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中藥材相對而言,對于人體的副作用會比較小一些,但是他在服用的時候相對比較煩躁,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器皿來進行熬煮,在煮中藥的時候,最好是能夠選擇傳統(tǒng)的砂鍋,這樣能夠充分地發(fā)揮藥效。
很多家庭平時不備煎藥的沙鍋,一旦需要熬中藥時,就用不銹鋼鍋或鋁鍋來應急。這個時候就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需要大家特別注意。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jīng)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鍋。不過,除了這個缺點,不銹鋼鍋還是不錯的備選對象。用鋁鍋、鐵鍋煎藥的問題可就多了,因為鋁、鐵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fā)生反應,降低藥效,甚至還可能產(chǎn)生毒副作用。例如:鋁、鐵可以與中藥中的鞣質(zhì)起反應,生成鞣酸鋁、鞣酸鐵,產(chǎn)生黑綠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惡心、嘔吐;鋁、鐵還可能與黃芩、葛根、補骨脂中所含的黃酮類成分,或與大黃、何首烏中的蒽醌類化合物生成難溶性的絡合物,有些絡合物被人體吸收后,蓄積在肝、腎、腦等組織中,會產(chǎn)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鋁、鐵還會與朱砂等含重金屬的中藥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有毒的游離汞……每種中藥里都含有幾十種乃至上百種化合物,用鋁鍋、鐵鍋熬藥時可能發(fā)生無法計數(shù)的化學反應。
而沙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是煎藥的首選。需要注意的是,沙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沙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沙鍋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煲中藥最好是避免使用鋁鍋,一些不銹鋼的鍋子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不僅僅會使得大量的藥渣殘留,而影響到鍋的壽命,并且在熬煮的過程當中,還可能會使得某些中藥和國發(fā)生一些化學反應,從而使得中藥的藥效有所下降。
一包包中藥帶回家,可不能一煮了事,煎藥的方法直接關(guān)系到治病的療效。那么,在家如何煎中藥又不影響療效呢?那就要細心再細心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煎中藥的5個注意事項吧!
1. 煎中藥的器具
最好用砂鍋、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忌用鐵、銅、鋁等金屬器具。
2. 煎中藥前的浸泡
凡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作煎中藥。一般將中藥飲片適當加壓后,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cm為宜。質(zhì)地堅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略多;質(zhì)地疏松或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過久,導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shù)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20~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
3. 煎中藥的火候
一般煎中藥時,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一般藥煮沸20~25分鐘;解表藥及其它芳香類藥物,沸后文火維持10~15分鐘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4. 煎藥次數(shù)
一劑藥一般煎煮兩次,即俗稱頭煎二煎。將頭煎二煎藥液合并混勻后分二次服用,成人每次150~200毫升,兒童每次50~100毫升。
5. 特殊藥物的處理方法
先煎,是指先入煎30分鐘左右,再加入其它藥同煎。如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貝殼類藥,例磁石、牡蠣等;須久煎去毒的藥物,如附子、川烏等。后下,是指在其它藥頭煎完成前5~10分鐘時加入,主要是一些成分會因煎煮時間過長而揮發(fā)或破壞的藥品,如薄荷、白豆蔻等。包煎,是將藥品裝入布袋中扎緊后與其它藥一起煎煮。主要為細粉類藥物,如滑石粉、蒲黃等;易黏鍋藥物,如車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絨毛類藥物,如旋覆花等。另煎,是指人參、西洋參等昂貴藥物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飲片吸附。烊化,是指阿膠,鹿角膠等膠類藥先行烊化,再與其它藥汁兌服。沖服,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一般為入水即化的藥或原為汁液性的藥,如三七粉、芒硝等。
以上就是煎中藥的5個注意事項。您學會了嗎?
本文導讀:喝中藥也要注意服用時間,不同的中藥服用最佳時間也不同,那么,什么時候喝中藥效果最好?
吃藥治病是再正常不過了,吃藥的時間可能很多人都不會注意這一點,不同的藥,服用時間也不同,喝對時間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藥的功效,那么,什么時候喝中藥效果最好呢?
喝中藥要在餐與餐之間
《湯液本草》指出: 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藥物與食物不宜同時服用,二者必須間隔一段時間。
因此,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一般中藥方劑皆選在兩餐之間服食,即上午九至十點,或下午三至四點各服一次,如須服用三次,可在臨睡前再加服一次。但急性重病則不拘時間、次數(shù),應根據(jù)醫(yī)師的醫(yī)囑,盡快服藥或頻服,有的甚至可每隔1~2小時服1次,或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減輕病情。 中醫(yī)專家解釋。
此外,服用中藥時要注意藥物的作用與人體節(jié)律同步協(xié)調(diào),即陽藥用于陽長之時,陰藥用于陰主之時等等也需要注意,像升陽的生姜就宜在早上服用,但要綜合整劑中藥來說。
中藥服用時間細細分
中醫(yī)專家提醒,許多老人喜歡服用中藥治病,不過想要發(fā)揮藥效,需要注意用藥時間,不同類型的藥物服藥時間也不盡相同,如想達到最佳中藥的效果,也要細細區(qū)分。
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藥多用于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濕等病證。從部位上說,它適宜于治療人體心腹以下的疾?。ㄈ缥浮⒏?、腎等)。而具體的服藥時間包括:天未明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清晨天剛明)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如三大承氣湯)等。一般,飯前空腹服藥,在胃空狀態(tài)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fā)揮作用。
飯后服
適用于人體胸膈以上的疾病,飯后服藥能使藥性上行。傳統(tǒng)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藥。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此外,健胃藥及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飯后服用,這樣可減少藥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物,也宜在飯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藥物吸收太快而發(fā)生不良反應。
頓服
所謂 頓服 是 指一次較快地將藥物服完 。通常指病情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癥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于此類。一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
補心脾、安心神、鎮(zhèn)靜安眠的藥物可在此時服用,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fā)揮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入夜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如在此時服用滋陰進補藥,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什么時候喝中藥效果最好,上面的文章為大家做出了介紹,不同的藥服用時間不同,大家要注意區(qū)分。
中藥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中藥要發(fā)揮更好的作用也不來煎藥的過程,這就要求煎藥的方法對,時間對,火候?qū)Γ詈缶褪鞘褂玫墓ぞ邔Γ敲匆檬裁村伜媚兀?/p>
中醫(yī)表示,熬中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
至于鋁制品,人們就有些爭議了。因為既然鋁制品作為餐具長期使用是安全的,那些短期或偶爾用來煎中藥,也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中藥處方中有一些酸性或堿性較強的藥物,如烏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硼砂等,最好不用鋁制器具來煎藥。
銅質(zhì)器具和鐵制器具也不建議被用來熬煮中藥。銅制器具,古人歷來不主張用來煎藥,因為銅會導致人體中毒。鐵制器具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廣,但煎中藥且不適合。鐵可以與中藥中的鞣質(zhì)起反應,生成鞣酸鋁、鞣酸鐵,產(chǎn)生黑綠色沉淀,服用后引起惡心、嘔吐。鋁、鐵還會與朱砂等含重金屬的中藥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有毒的游離汞。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后再把藥垢清洗干凈,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