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仁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前仁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前仁又被稱作為車前子,它是一種在夏,秋兩季成熟的果實,是一種特別好的中藥,這種中藥具有明目,補腎的功效,在夏天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因為吃錯食物而發(fā)生腹瀉現(xiàn)象,這個時候吃一些車前子就能夠起到明顯的止瀉效果,那么前仁都有哪些具體功效與作用呢?
健脾,滲濕,止瀉,排膿。用于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guān)節(jié)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闌尾炎。常用量9~30克。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功能主治
1. 對心血管的影響:抑制呼吸中樞,使末稍血管特別是肺血管擴張
2. 抗腫瘤:尤以脾虛濕盛的消化道腫瘤及痰熱挾濕的肺癌更為適宜
3. 增強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
4. 降血糖:可起到擴張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對高血壓、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5. 抑制骨骼肌的收縮:薏苡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縮,能減少肌肉之?dāng)伩s,縮短其疲勞曲線;能抑制橫紋肌之收縮
6. 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解熱作用: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及解熱作用。對風(fēng)濕痹痛患者有良效
7. 降血鈣、延緩衰老,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8.水腫;腳氣;小便淋瀝;濕溫??;泄瀉帶下;風(fēng)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
薏仁油療效
有興奮、解熱、止血的作用,還具有消炎排膿的效用,對于癌細胞還可以抑制成長。治療
1.用于頭發(fā):它具有營養(yǎng)頭發(fā)、防止脫發(fā),并使頭發(fā)光滑柔軟的作用。
2.用于皮膚:對面部粉刺及皮膚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其提煉物加入化妝品中還可達到防曬和防紫外線的效果。
此外,薏仁算是谷物的一種,以水煮軟或炒熟,比較有利于腸胃的吸收,身體常覺疲倦沒力氣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zhì)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用藥禁忌
本品力緩,宜多服久服。脾虛無濕,大便燥結(jié)及孕婦慎服
食療DIY
作法:最簡單的,是將炒過的薏仁當(dāng)作茶泡來喝,或是將炒熟后的薏仁磨碎,每天服薏仁粉。薏仁茶或薏仁茶或薏仁粉市面上都有販?zhǔn)?。也可以和綠豆一起煮,煮成綠豆薏米粥(在煮之前把薏仁浸在水中泡軟,煮起來會比較快)。內(nèi)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浸酒,煮粥,作羹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榆莢仁的身影,那么榆莢仁應(yīng)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別名】榆實(《本經(jīng)》),榆子、榆仁(《食療本草》)。
【來源】為榆科植物 榆樹 的 果實 或 種子 。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翅,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榆白皮"條。
【化學(xué)成份】果實每百克含水分82克,蛋白質(zhì)3.8克,脂肪1克,碳水化物8.5克,粗纖維1.3克,灰分3.5克;鈣280毫克,磷100毫克,鐵22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1毫克,尼克酸1.4毫克。種子含油量18.1%。
【性味】①《綱目》:"微辛,平,無毒。"
【功能主治】清濕熱,殺蟲。治婦女白帶,小兒疳熱羸瘦。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劑。
【附方】治疳熱瘦悴有蟲:榆仁(去皮)。黃連(去頭)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豬膽七個,破開取汁,與二藥同和入碗內(nèi),甑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數(shù)足,研麝香五分,湯浸一宿,蒸餅同和成劑,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無時。(《小兒藥證直訣》榆仁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證類本草》;1.陶弘景:初生榆莢仁, 以作糜羹,令人多睡。
雖然榆莢仁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白蔻仁的簡介
白豆蔻又名多骨、白蔻,為姜科植物白蔻的果實,原產(chǎn)于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及南美洲等地,我國廣東、廣西、云南亦有栽培。每年10—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干即可入藥。其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暖胃、消食、寬中的功效,用于治療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吐逆、反胃、瘧疾等癥,為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的常用藥。
白蔻仁的功效與作用
白蔻仁的功效:
白蔻仁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的干燥成熟果實,白蔻仁有理氣寬中、燥寒濕、解酒毒的功效,白蔻仁主治胃痛腹脹、噫氣反胃等癥。蔻殼、蔻花,與蔻仁功用相同而力較弱。凡火郁所致之嘔吐、反胃、腹痛等癥均忌用白蔻仁。 白蔻仁的功效與作用白蔻仁的功效與作用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脾、胃三經(jīng)。
功效:理氣寬中,燥寒濕,解酒毒。
主治:胃痛腹脹、噫氣反胃等癥。蔻殼、蔻花,與蔻仁功用相同而力較弱。
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蔻仁搗碎和,入煎劑,后下。
來源:白蔻仁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的干燥成熟果實。
白蔻仁的作用:
白蔻仁配玉金、川樸、枳殼、陳皮、木香、香附等,治胸脘脹悶、氣滯不舒。
白蔻仁配葛花、茯苓、白術(shù)、砂仁、青陳皮(葛花解醒湯),治酒積嘔吐,或泄瀉痞塞。
白蔻仁配金橘葉、佛手、陳皮、半夏、生姜,治噫氣反胃。
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蔻仁搗碎和,入煎劑,后下。
本品與縮砂仁之性味功同相類,但本品有一種清爽之氣,隱隱然沁入心脾,偏于先升而后降;縮砂仁有特異之性。長于沉泄下降而微溫升。二者升降,各臻其妙。白豆蔻辛溫氣香,色自入肺,理上焦寒是其專長;白蔻殼得蔻仁余氣;性較緩和,肺胃略有余滯者,用之寬胸理氣和胃。
白蔻仁的市場信息
1、白蔻仁的價格
根據(jù)白蔻仁的品質(zhì)以及市場而變化的。
2、白蔻仁的選購方法
白豆蔻成熟果實類球形,直徑1.2至1.8厘米。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皮輕質(zhì)易縱向裂開,內(nèi)分3室,每室含種子7至10粒;頂端有穿越二柱基,基部凹下的果柄樹痕,種子呈不規(guī)則多面體,直徑3至4毫米,表面暗棕色,有裂紋,并被殘留的假咱皮,氣芳香,味清涼,略似樟腦。
3、白蔻仁的保存方法
白豆蔻保存在陰涼干燥處。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大麻仁酒。
【處方】大麻仁(水中浸,取沉者)1大升(漉出曝干)。
【制法】上藥于銀器中旋旋炒,直須慢火,待香熟調(diào)勻,即入木臼中,令3兩人更互搗1-2數(shù),令及萬杵,看極細如白粉即止,平分為10帖。
【功能主治】骨髓風(fēng)毒,疼痛不可運動。
【用法用量】每用1帖,取家釀無灰酒1大瓷湯碗,以砂盆柳木錘子點酒研麻粉,旋濾取白酒,直令麻粉盡,余殼即去之。都合酒1處,煎取1半,待冷熱得所,空腹頓服,日服1帖,藥盡全愈。
【摘錄】《證類本草》卷二十四引《篋中方》
【處方】大麻仁3升。
【制法】水淘令凈,候干,以酒1斗浸1宿后,和酒研取白汁,以生絹濾過,卻入瓷瓶中,以重湯煮數(shù)沸即止。
【功能主治】大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取1小盞暖過送下大風(fēng)神驗方。仍兼服紫茄子根散,相間服之。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大麻仁丸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大麻仁丸的知識吧!
【處方】大麻仁(研如泥)5兩,芎?1兩1分,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大黃(銼碎,酥炒)2兩,甜消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腸風(fēng)壅,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處方】大麻仁3兩(別研如膏),川大黃2兩(銼,研,微炒),訶黎勒皮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年心腹氣、肺氣、腳氣、冷熱氣、痃癖氣,不能飲食,縱食不消,臟腑不調(diào),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酒下亦得。如未利。加至30丸。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大麻仁2兩(別搗如膏),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末,入大麻仁膏,研令勻,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腸胃風(fēng)結(jié),大便常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大麻仁2兩(銼,研如膏),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1兩,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木香1兩,檳榔1兩,川升麻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以不蛀皂莢20梃,捶碎,用水4升,揉取汁,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皮膚結(jié)硬,及遍身瘙癢生瘡,大腸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火麻仁丸”。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大麻仁2兩(研入),川大黃2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研),犀角屑1兩,川樸消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木通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大麻仁等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大麻仁2兩(研入),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研入),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木通1兩(銼),羚羊角屑1兩(銼)。
【制法】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病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大麻仁3兩,木香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發(fā)背及一切癰腫,臟腑澀滯,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暖水送下。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大麻仁(研)半兩,吳茱萸(湯浸,焙炒)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白芷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1分,當(dāng)歸(切,焙)1兩1分,茯神(去木)3分,烏頭(炮裂,去皮臍)3分,秦艽(去土)3分,細辛(去苗葉)3分,白術(shù)3分,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獨活(去蘆頭)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羚羊角(鎊)1兩,桂(去粗皮)1兩,白檳榔(煨)1兩,半熟干地黃(切,焙)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風(fēng)諸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
【處方】大麻仁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赤芍藥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小便不利、心神煩悶,不欲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上文介紹了大麻仁丸的食用方法,我們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采納后好好利用大麻仁丸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養(yǎng)生,每個季節(jié)都有著屬于它自己的特色,在四季的流轉(zhuǎn)變化中,演繹著生活的味道。每種偏方在屬于它自己的季節(jié)中都會展現(xiàn)出它養(yǎng)生的功效。接下來就一起去看看五仁粥這種偏方都有哪些功效和食用方法吧。
五仁粥
【來源】經(jīng)驗方
【原料】芝麻 松子仁 胡桃仁 桃仁(去皮、尖,炒) 甜杏仁各10克 粳米200克
【制法】將五仁混合碾碎,入粳米共煮稀粥。
【用法】食用時,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滋養(yǎng)肝腎,潤燥滑腸。適用于中老年氣血虧虛引起的習(xí)慣性便秘。
通過以上的說明,對五仁粥也有了一些了解,因此我們在吃的時候,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進行選擇,適量就行,不要每次吃的太多,這樣不利于身體消化,對身體健康也會有一些負擔(dān)。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麻仁湯。
【處方】麻子仁2合半(炒),升麻3兩,豉2兩,射干1分半,大黃(銼,炒)1分半,甘草(炙,銼)1分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腳氣,大腸結(jié)澀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破),煎至8分,去滓,下芒消末半錢匕,更煎1-2沸,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四
【處方】大麻仁5兩,枸杞葉5兩,干姜(炮)1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銼)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少氣,骨節(jié)熱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半盞,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八
【處方】麻子仁5合(炒熟,研如膏),大豆1升(炒熟),桑根白皮(銼細,炒)3兩。
【制法】上將麻仁與桑白皮拌勻。
【功能主治】腳氣氣急,大小便澀,通身浮腫,漸成水候。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盞半,先煎大豆3合,熟,去豆下2味5錢匕,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腹、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三
【處方】麻子仁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梔子仁半兩,大黃(銼,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大便5-日6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下樸消末半錢匕,溫服,如人行5里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大麻仁(微炒)1升,赤小豆1升。
【功能主治】腳氣沖心,上氣,大小便澀,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7升,煎取2升半,去滓,分3次溫服,隔兩日更1劑。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二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麻仁湯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益智仁屬于中藥的一種,因為在平時人們對于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所以聽說了益智仁可以固精縮尿,還具有開胃的效果之后,十分的關(guān)注,不知道益智仁是不是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對此,我們還是一起去看看有關(guān)的介紹吧。
在我們了解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之前,對于益智仁這種植物也得有所認(rèn)識,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并且這種植物的株高大約是一到三米左右,可以具有地下莖叢生,地上莖直立,根莖短。葉無柄或具短柄,葉2列互生,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頂端尾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平直,具脫落性小剛毛,有細齒狀殘痕。
總狀花序頂生,花蕾全包于一鞘狀苞片中。雄蕊1枚,子房下位,卵圓形,3室。蒴果橢圓形或紡錘形。種子不規(guī)則扁圓形,棕黑色,被淡棕色假種皮?;ㄆ?~5月,果期6月。
益智屬半陰性植物,需要一定蔭蔽,蔭蔽度40%~50%為宜。喜溫暖潮濕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23~25℃,年降雨量1500~2500毫米??諝庀鄬囟?0%以上,土壤含水量25%~30%最適宜生長。主治(功效): 溫脾止瀉,攝唾涎,暖腎,固精縮尿。用于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shù),遺精白濁。
我們希望要清楚的認(rèn)識到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只有如此,才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治療和護理身體上不適的癥狀,對此知識希望我們在了解了之后,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醫(yī)師的建議下,合理使用益智仁才可以的。
導(dǎo)讀:五仁丸的功效與作用?五仁丸,中醫(yī)方劑名。那么五仁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五仁丸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
【方劑名】
五仁丸
【出處】
《世醫(yī)得效方》
【分類】
瀉下劑-潤下
【組成】
桃仁(30克),杏仁(麩炒,去皮尖,30克),松子仁(5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3克),陳皮(另研末,120克)。
【用法】
將五仁別研為膏,入陳皮末同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克),食前米飲下?,F(xiàn)代用法:五仁研為膏,陳皮為末,煉蜜為丸,每服9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下。
【方歌】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陳皮郁里饒,煉蜜為丸米飲下,潤腸通便效力高。
【方解】
五仁丸和麻子仁丸均為潤腸通便之劑。但五仁丸集富含油脂的果仁于一方,配伍理氣行滯的陳皮,潤下與行氣相合,以潤燥滑腸為用,善治津虧腸燥便秘,麻子仁丸以麻子仁、杏仁、蜂蜜、白芍益陰潤腸為主,兼配小承氣湯瀉熱通便,補中有瀉,攻潤相合,善于治療腸胃燥熱,脾津不足之脾約便秘。
【功效與作用】
潤腸通便。
【主治】
津枯腸燥證。大便艱難,以及年老和產(chǎn)后血虛便秘,舌燥少津,脈細澀。
【配伍特點】
五仁丸中集富含油脂的果仁于一方,均具有滑潤腸道的作用,配伍理氣行滯的陳皮,潤下與行氣相合,以潤燥滑腸為用,善治津虧腸燥便秘。
【臨床運用】
本方用于津虧腸燥證,臨床應(yīng)用以大便艱難,以及年老和產(chǎn)后血虛便秘,舌燥少津,脈細澀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津虧較甚者,可加瓜蔞仁、麻子以加強潤腸之力;用于產(chǎn)后血虛便秘,可加當(dāng)歸以養(yǎng)血潤腸;兼腹脹者,可加萊菔子、枳殼以理氣寬腸。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斟酌。
五仁丸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以上就是五仁丸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薏苡仁的簡介
薏苡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zhì)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主產(chǎn)于福建、河北、遼寧。
薏苡仁的功效與作用
薏苡仁的功效
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等功效,適用于泄瀉、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腸癰、白帶等癥,薏米可入藥,用來治療水腫、腳氣、脾虛泄瀉等。
健脾,滲濕,止瀉,排膿。用于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guān)節(jié)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闌尾炎。常用量9~30克。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1、對心血管的影響:抑制呼吸中樞,使末梢血管特別是肺血管擴張。
2、抗腫瘤:尤以脾虛濕盛的消化道腫瘤及痰熱挾濕的肺癌更為適宜。
3、增強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
4、降血糖:可起到擴張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對高血壓、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薏苡仁的作用
1、美白肌膚
薏米因富含蛋白質(zhì),常食可保持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
2、促進新陳代謝
常吃薏米,能很好的給我們的身體進行排濕,而且能有效加速我們的代謝。
3、防止脫發(fā)
具有營養(yǎng)頭發(fā),防止脫發(fā),并使頭發(fā)光滑柔軟。
4、抑制骨骼肌的收縮
薏米可抑制骨骼肌收縮,能減少肌肉攣縮,縮短其疲勞曲線;能抑制橫紋肌之收縮。
5、抗腫瘤
尤以脾虛濕盛的消化道腫瘤及痰熱挾濕的肺癌更為適宜。
薏苡仁的市場信息
1、薏苡仁的價格
薏苡仁每斤7—10元。
2、薏苡仁的選購方法
聞:聞有沒有香味,越香越新鮮,其中會有一些中藥味。如果聞著有刺鼻哈喇味或霉味,說明是陳年薏米,不能食用。
看:要選有光澤,呈均勻灰白色或者黃白色的都不錯。沒有蟲眼、抓起手里沒粉屑的質(zhì)量較好。
捏:捏碎一粒,看看會不會崩成很多小塊,不會的話就是好的薏米。
咬:放一顆在嘴里,咬一下是否足夠干燥。一般情況,如果薏米受潮,咬起來是沒有那種破碎的響聲的。
吃:好的薏米吃起來甘甜,口感清淡。
3、薏苡仁的保存方法
密封前處理。把薏米全部倒在一個大盤子,假如有蛀蟲,它會馬上爬出來,這時您便得把它抓出來弄死了。遇上雨天,只能放置片刻,等全部的蛀蟲都爬出來才存放起來;晴天就得拿去曬太陽,曬大概30分鐘即可。
裝袋。將處理好的薏米裝入保鮮袋,打包好。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zhǔn)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梔子仁煎這種方劑。
【處方】梔子仁 蕤仁 決明子各30克 車前葉 秦皮各38克 石膏60克(碎如小豆大)苦竹葉15克 細辛15克 赤蜜30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肝實熱,目眥痛如刺。
【用法用量】以井花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以綿濾之,貯器中密封。以藥汁緩緩滴目中。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六
上面就是本文為大家介紹的梔子仁煎的一些知識,作為一種中醫(yī)方劑,既然它的養(yǎng)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養(yǎng)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體范圍內(nèi),一旦超過了這個身體養(yǎng)生范圍內(nèi),就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dān),所以大家要懂得適時適量。
瓜蔞仁湯是一種純天然的中藥方劑,它是以幾種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采用了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醫(yī)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來看一看瓜蔞仁湯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瓜蔞霜2錢,米仁2錢,川貝母(去心)錢半,天門冬(去心)錢半,金銀花錢半,麥門冬(去心)錢半,百合錢半,甘草節(jié)3分,桑白皮(蜜炙)1錢,桔梗1錢。
【功能主治】肺癰??韧俪硖?,腥穢如膿,黃赤間雜,甚則咳出白血,手掌干澀,皮膚不澤,脈數(shù)而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古今醫(yī)徹》
【處方】桔梗2兩,枳殼1兩,瓜蔞仁4兩(另研),半夏5錢。
【制法】上為末,以姜汁糊為丸。
【功能主治】七情氣郁成痰,氣噎痞痛,喘悶。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用蜜糖湯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法宜和氣豁痰為要,故用桔梗利氣,瓜蔞、半夏豁痰。
【摘錄】《杏苑》卷四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瓜蔞仁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dāng)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長期的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xí)慣可能會導(dǎo)致身體的各種問題。中藥方劑就是解決這種情況的一個好辦法,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下麻仁散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別名】麻仁湯
【處方】大麻仁1兩,商陸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漢防己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四肢浮腫。
【用法用量】麻仁湯(《圣濟總錄》卷七十八)。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脂麻(炒)不以多少。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谷賊尸咽。
【用法用量】白湯點服。
【摘錄】《三因》卷十六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麻仁散,我們知道麻仁散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